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汇编10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涉及资源配置、创新思维和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这些理念?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

(1)理解劳动在人生价值实现中的作用。

(2)理解人生价值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理解实现人生价值对自身的要求。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科学精神】

科学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

【公共参与】

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实现人生价值对自身的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人生价值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人活着的意义何在?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节课我们学习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二)讲授新课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板书)

一.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板书)

阅读与思考

当前,我国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全社会应当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其意义是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为什么奋斗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为什么有些人享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只有在劳动、奋斗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些人享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是因为他只是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并没有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人在劳动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教师:如何理解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学生: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而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得到。

阅读与思考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多帮助人民做点儿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与同学分享你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具体表现。

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走不出自我的狭险天地的人,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板书)

阅读与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是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个真正的好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一生都在办专业,一生都在培养人”。在教育学生时,马祖光总是无私地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甘于做学生成长的基石。他不慕名利,专心科研,成为学生的榜样。他常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要把一切献给党!”“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

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说明,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马祖光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时时处处尊重别人,无私地帮助、关心他人并自觉维护他人的正当利益。这启示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师:如何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学生: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师: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是不是意味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呢?

学生: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三.在低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板书)

阅读与思考

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历史性的五连冠后,女排精神开始被人们口口相传。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对人的强烈的鼓舞作用。20xx年,凭着这种精神,女排再次夺回了失去12年的奥运会冠军。20xx年,中国女排连克强手,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国女排能够多次夺冠的原因。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中国女排能够多次夺冠的原因是凭着那种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的主观条件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教师:如何理解在低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学生: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做、怎样去做。在人生旅途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有的人遇到它们就失去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有的人却在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中增强信心和能力,从而越走越远。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奋斗。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过程是个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全面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解决多样的人生难题,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因素会对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辨别是与非,排除外界的干扰,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应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深入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位中学教师问一个尖子学生,有什么人生目标。中学生这样回答:我读好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儿子读好书——考上好大学……有多少人超越这种生命的简单循环呢?其实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人应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袁隆平,被国际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现在74岁的袁隆平依然要经常穿上水田靴,骑上摩托车到水稻田里看一看,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一样,忙碌在田间地头。下大雨,他也要到田里去看看,看水稻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使得单产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中国大地有一半的水稻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这位科学家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

在湖南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出杂交稻的袁隆平。”袁隆平经过自己长期的科研活动发现了杂交水稻的增产优势并将其科研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饥饿问题,满足了社会和整个世界的需要,从而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袁隆平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1995年3月起,有人不断以“莫文隋”的名义默默资助南通工学院的石洪英等两名特困生,陆续汇款数千元。一段时间,人们以为“莫文隋”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名字,后来才恍然大悟,这是热心人做好事不留姓名。这件事很快被扬子晚报等媒体报道,并发动广大市民帮助寻找,却始终找不到“莫文隋”的真人所在。从此,“莫文隋”的故事传遍江苏,乃至中国大地,继而在南通涌现出了一群“莫文隋”式的人物。

从这些“莫文隋”式的人物的行动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是什么?(努力奉献。奉献让他们感到充实。)相比之下,那些只想吃好、喝好、玩好,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他们是否真正幸福?(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积极投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个人与社会相比,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任长霞作为女性,假如出生在封建社会,她能成为一名公安局长吗?如果杨利伟出生在解放前,他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航天员吗?为什么?(个人事业的成功,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近几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时,有不少人热衷于大城市和优厚的工作待遇,他们胸怀“报国大志”而又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但是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山东小伙徐本禹作出了另一番选择。徐本禹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扎根于贵州一个贫困山区从事义务支教工作。徐本禹在择业方面与其他大学生有何不同?(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自愿到贫困地区义务支教,这与其他大学生热衷于大城市和优厚的工作待遇截然不同。徐本禹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徐本禹自己的个性与实现其人生价值有无矛盾?(徐本禹的这种个性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不矛盾。)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有人说:“实现人生价值是有条件的。董存瑞能实现其人生价值,赶上了解放战争;欧阳海能实现其人生价值,是因为惊马跑上火车道;孔繁森能实现其人生价值,是因为组织上把他派到了西藏最艰苦的阿里地区;这些条件我都不具备,所以无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种认识认为实现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客观条件,从而否认主观条件的重要性。

每当我们从电视里看到迎宾式上三军仪仗队的英姿,无不为仪仗队的真功夫喝彩叫好。一个合格的仪仗兵必须具备三功,站功、走功、眼功。人民解放军为练三功,腰上别木板,强制挺胸抬头;睡觉时用背包带把两腿紧紧捆住,连续9年没枕枕头;对着墙角25厘米高的白线练踢腿,一遍又一遍,到了几乎走火入魔的程度。

迎宾式上三军仪仗队的英姿来自哪里?(凡是有所建树的人,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比一般人付出更多、更艰苦的劳动。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做、怎样去做。只有不断战胜人生旅途上的挫折和失败才能越走越远,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北京某名牌大学四年级学生(已通过研究生考试)为了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竟先后两次用浓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狗熊。马加爵虽然成绩优异但人格扭曲,他杀害的4个同学平时与他的关系很好,他杀人是因为在一次打牌中,同伴说他作弊,而他没有作弊,就与同伴吵起来。为什么以上两个天之骄子会走向堕落、犯罪?(一个人走向堕落或犯罪,丧失其社会价值,也是从思想道德堕落和心理失衡开始的。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起了重大的作用。全面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解决多样的人生难题,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P106探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自觉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心理素质;加强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提高身体素质。)

司马迁曾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曾一度萌发自尽的念头。但他坚信“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发奋著书,终于写成了被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司马迁从萌发自尽的念头到著就“史家之绝唱”,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改变。是什么因素扭转了他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一个人有了崇高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各种错误思想和社会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对我们形成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辨别是与非,排除外界的干扰,时刻用正确的价值观支撑自己。实现人生价值,要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的人生之路。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导学设计】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公安一级英雄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多位亲人在地震中不幸难,但她依然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她表示要用救助他人来告慰亲人。她说:“孩子没有了,我们爱其他的人吧。纪念的最好方式,就是和活着的人一起战斗。”由于几天的劳累过度,被送到了医院,但一醒过来,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

1)材料中蒋敏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人生价值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

3)如果我们要拥有幸福的人生,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材料一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他死后,崔钰作诗: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袍未曾开。并指出他是良马,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

材料二: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材料三:中央台《聚焦80后》:80后的`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后,80后的人多数是独生子女,人们都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自私、任性、责任心弱个性张扬…在四川灾区,在奥运赛场,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无私、坚强、乐观、奉献。80后的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创属于于自己的未来!

阅读材料合作探究问题:

(1)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什么?

(2)雷锋同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3)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个性发展?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材料一: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的翟志刚被授予“航天英雄”的光荣称号。谁又能想到从神五到神六,“人气”极高的他两次入选梯队,却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但他并没有消沉下去,他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从思想上、心理上、技术上时时做好准备。时刻在向人类生理的极限挑战,在磨练中摔打自己,锤炼自己的勇气。翟志刚终于在第三次入选载人航天任务梯队,最终登上飞向太空的“神舟”。

材料二: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不能补。”

(1)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翟志刚的成功之路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本课的落脚点,更是全书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它是结合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真正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情分析与处理]

针对部分学生表现出的自私与狭隘,人生目标不明确,理想信念不强。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学习无用的现状,故借助鲜活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探讨分析,从而使学生真实地感悟到人生价值的真谛与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记住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劳动和奉献来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起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起点的观念。

[教学重点]

人生价值的实现。

[教学难点]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小辩论会。辩题:读书无用

学生活动:双方各自选派代表陈述自己观点。

教师点评:弘扬优点,指出不足,阐明理性与局限性。并顺势导入主题。

新课: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创设情境:多媒体录像短片(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

探究活动一

提出探究问题:

1.问题:“感动是一笔精神财富,它可以让人感到温暖、让人心灵向善。”袁隆平的行为在人的价值方面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

生再现已有知识加以探究说明。

2.拓展问题:幸福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袁隆平幸福吗?这对我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生,略)

教师点拨评价。

二、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板书: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创设情境:多媒体:现实社会对袁隆平的评价,同时结合教材漫画

探究活动二

提出探究问题:

1.袁隆平为什么赢得群众的爱戴?

2.一个人家庭拥有的幸福和金钱越多,是否意味着就拥有幸福和快乐呢?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点拨略)

(板书: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问题拓展: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

生各抒己见,探讨回答。

教师点拨评价。

多媒体显示:

名言赏析: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过渡: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仅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更应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来实现价值。

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多媒体:再现袁隆平的感言

探究活动三

提出探究问题:袁隆平为什说“这不是个人的荣誉,是国家的荣誉,甚至是中国人的荣誉?”

生:讨论。

教师总结点评。

(板书: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过渡: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以外。还需要主观条件。

四、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多媒体展示刘翔成功的事迹。

探究活动四

探究问题:刘翔的事迹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哪些启示?

生讨论回答。

(板书: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多媒体:某教育专家说道:青年学生要全面发展,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

拓展问题:要实现人生价值应具备哪些素质呢?如何提高这些素质?

(板书: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篇5

一、【课标要求】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同一中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点: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一)、重点难点

重点: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难点:培养奉献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结构分析

本框分三目:第一目讲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第二目分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第三目分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砥砺自我。三目共同探讨了实现人生价值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四、【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有所思考。但是由于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现在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同时,表现为思想上的认知与行为的选择相互冲突,所以这节课要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流程设计】

(引入新课)

一位中学教师问一个尖子学生,有什么人生目标。中学生这样回答:我读好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儿子读好书- -考上好大学……

有多少人超越这种生命的简单循环呢?

其实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人应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那么,人生价值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就涉及到了今天我们要探究的课题: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情境导入)

猜一猜这个人是谁?

思考与交流:

袁隆平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后,同时,他还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科技创新人物,在今年的10月他将出任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馆形象大使。荣誉让人们再度关注着这位85岁的老人。

作为之前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我们来看央视给予他的颁奖词:看了视频后,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袁隆平是靠什么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整个中国?

他就是用这样的实干和奉献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更感动了整个中国。

探究一:结合袁隆平的事迹思考:袁隆平的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情境一:

85岁的袁隆平还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忙碌在田间地头。他说:“我的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从播种到收获,我只要有时间,都要到试验田里去看一看。它长得好不好,要不要肥料,要不要水,有什么虫,有什么病。每天看着它成长,心中无比欣喜。

情境二:袁隆平解决了上千万人的饥饿问题,用自己得来的奖金进行各种捐款活动,用真实感人的行动来回报和奉献社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忙碌在田间地头(劳动)→彰显和发挥他的的智力、体力、意志、情感;促进他全面发展(人的存在方式)→杂交水稻(价值)→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饥饿问题(社会价值)→ 社会对个人尊重、评价、满足,称他为“当代神农氏”、“杂交水稻之父”、先后受到国家几代领导人接见(自我价值)→袁隆平幸福的笑了。

结论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探究延伸)

“劳动和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 (你有亲身体会吗?)

那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奉献呢?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过渡:如今的袁隆平荣誉无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泰国农业金镰刀奖等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资料)的确,他是一名成功者。我们接下来进行下面的探究。

探究二:袁隆平是成功者,但仅靠他个人的奋斗能成功吗?为什么?

情境三:在袁隆平成功的背后,还有就是同是农校毕业的妻子对袁隆平帮助很大。田间里,妻子与他一起寻找秧苗材料,而孝敬老人、抚养孩子这些家事袁隆平很少有时间照顾家里。

情境四:袁隆平用得来的奖金设立了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他说:“没有祖国和人民,没有领导和同事,就没有自己的事业。”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篇6

【课标要求】

探求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整理本框知识结构

2.多媒体课件

3.视频《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感动世界的尼克·胡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理解人的价值,感悟人生价值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年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简介:屠呦呦,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1972年成功提取青蒿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被称为医学界诺贝尔奖的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20xx年10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讨论答疑】

请从哲学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人生价值?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学生回顾后回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2)屠呦呦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后回答)屠呦呦的人生价值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屠呦呦获得20xx年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她自我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屠呦呦成功研制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她社会价值的体现。

教师顺势提问:人人都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呢?带着这一问题,结合课本,我们一起来探讨屠呦呦是如何实现她的人生价值的。

【设计思路】这一部分承上启下,通过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人生价值,体味人生价值,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且还通过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环节二  探究价值之源,创造人生价值

【多媒体展示】屠呦呦成功研制青蒿素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所以,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我国也从1964年重新开始了对抗疟新药研究。1969年2月,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当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屠呦呦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还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整理了一个从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经过近200次的反复实验,1971年10月最终获得了青蒿抗疟研制的成功。()提起当年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

【讨论答疑】

对于研制青蒿素过程的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为什么屠呦呦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

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教材102-103页,交流和探讨。每个小组形成自己的意见,回答和总结。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1)。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劳动         财富      贡献          价值      幸福感、成就感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劳动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意志和情感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3)。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教师小结: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设计思路】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探讨,让学生探讨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劳动是最光荣的。

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幸福人生,是不是只要劳动和奉献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还需不需要其它的条件呢?让我们继续探讨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教学环节三  认识个人与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多媒体展示】屠呦呦成功研制青蒿素

20xx年12月7日,应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女士于当地时间7日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屠呦呦在演讲中首先向诺贝尔奖评委会表示感谢,她说,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xx年生理学和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讨论答疑】屠呦呦为什么说诺贝尔奖不仅是授予她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教材104-105页,交流和探讨。每个小组形成自己的意见,回答和总结。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讨论答疑】有人认为:“强调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①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②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教师小结: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生价值只能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让学生明白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设计思路】通过屠呦呦事例的探讨,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我们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同一时代的人面临同样的社会条件,但为什么不同的人,人生的真正价值却又不一样呢?可见,实现人生价值,社会条件并不是唯一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还需要什么主观条件呢?

【多媒体展示】屠呦呦获奖主题演讲(节选部分)

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屠呦呦有机会接受如此重任,她体会到了国家的信任,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从1959年到1962年,她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西学中的序曲为她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七十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比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导致一些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当青蒿素片剂临床试用效果不理想时,经过努力坚持,深入探究原因,最终查明是崩解度的问题。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从而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

【讨论答疑】除社会条件外,屠呦呦成功研制青蒿素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

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教材105-106页,交流和探讨。每个小组形成自己的意见,回答和总结。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教师小结:人生价值不仅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更需要我们发挥我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

【设计思路】承上启下,通过屠呦呦坚持不懈、努力贡献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自己感悟如何砥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环节四  拓展分享,情感升华

【拓展分享】视频:感动世界的尼克·胡哲

结合屠呦呦、尼克·胡哲事例,谈谈自己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又该如何做?

学生自我感悟,相互交流,自我展示。

【设计思路】感悟升华,通过屠呦呦、尼克·胡哲事例,开放思维,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砥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新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实现人生价值,要在劳动和贡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同时要发挥自己的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和领悟,从而构建新的知识。本框理论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课例在设计时围绕本框的三个知识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和“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遵循“认识人生价值——创造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流程,按照“情境导入——激发情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展开教学。并且本课例自始自终运用一个事例紧扣主旨,层层推进,深入挖掘,效果明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密切配合,特别是对课堂的掌控与引导,避免学生在集体讨论、探究时跑题,从而高效完成本课时的学习。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修四《文化与哲学》第六课第三框的内容,承接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第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从行动层面,阐释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为第六课的内容画上圆满句号。

本框分为三目:第一目“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三目分别从根本途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三个层面,层次清晰地阐释了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对学生的成长道路产生巨大启迪。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关于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并且在本课第一、二框的學习中,学生已明确了人生价值所在以及如何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本框内容与之前的内容都很大的相通之处,所以,学生具备理解本框内容的相关基础。本节内容在知识上的难点,应当是为何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以及对“砥砺自我”的理解。

(二)生活经验

学生无论在身边小事还是社会新闻中,会见闻许多通过劳动、奉献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例,为学好本科提供了经验基础,且在情感上容易存在共鸣。

(三)心智特征

高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会有更多的思考。学生已经学习了人生价值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知识上难度不大,但对学生三观上和情感上的引导任务,尤为重要。所以,本节内容,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议题和案例对学生的启发上,通过播放视频、案例讲解等方式,最大程度吸引学生走近故事主人公,感受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道路。

在具体操作上,本节课选择袁隆平先生的事迹为切入点,以“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为总议题,引导学生展开对于知识的一步步讨论和情感上的一次次升华。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理解为何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掌握砥砺人生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理解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同时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2.通过对实现人生价值主观条件的学习,鼓励学生勇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人生的成功。

(四)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和要求,将三大途径科学地联系起来,共同运用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实践中。

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4.法治意识: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要遵纪守法,以合法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二)教学难点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议题,新旧衔接

【课堂活动】

1.教师传达袁隆平先生逝世的消息,并播放视频《袁隆平的一生》。

2.小组讨论如下问题:袁隆平先生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什么?袁隆平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本节课总议题)

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简单展示)

4.教师总结归纳

袁隆平先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袁隆平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设计意图】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有许多人物事迹可以用作课堂案例,但袁隆平先生逝世的消息,无疑是近期最让人心痛的新闻之一。纵观袁隆平先生的一生,和本节课的内容也高度契合,所以选择用他生平事迹用以启发学生学习知识、升华情感,同时在此过程中表达对袁隆平先生的哀思。

课堂初期,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明确——劳动和奉献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并在此过程中复习前两框的知识,继而流畅过渡到本框题。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以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为主线,逐步得出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途径,然后教师加以总结升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小组汇报展示,合作解决议题,讲授新课

本环节模式: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初步听取了各小组对“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的解答,教师对各组的回答心中有数后,就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顺序,在本环节依次让相应的小组详细发言。得出相关知识点后,教师进一步讲解,深化学生理解。

1.知识点一: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课堂活动】

(1)教师有请A小组发言,阐释其所持观点——弘扬劳动精神,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

(2)教师深度讲解

1953年,袁隆平在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深入农田,扎实劳动,将近90岁高龄时还坚持下田工作,告诫着身边的年轻人“下田要像吃饭一样频繁”,秉承着“只有下田最快乐”的生活态度,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自己挚爱的土地,用劳动书写着自己人生的价值。

自此可见,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途径。

(3)教师展示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图片,加强学生对于劳动的认同。

2.知识点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教师有请B小组发言,阐释其所持观点——袁隆平先生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所以要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2)教师深度讲解

如果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诞生在旧中国,或者如果没有新中国政策、人力和财力的支持,它们还会成功吗?答案一定是:不会。

这说明,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袁隆平先生依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在科研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些巨大成就又深深地回馈到社会中去,人民受益其中,这也是为什么袁隆平先生去世时,群众自发聚集在街边,送袁老最后一程,这也是为什么整个社会陷入无限悲痛。这再次说明了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个人依赖社会创造的人生价值,也必将受到社会的回馈。(此观点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辅助学生理解。)

(3)教师展示相关名人名言,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

3.知识点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教师有请C小组发言,阐释其所持观点——要想实现人生价值,除了劳动和依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人生中的不利因素,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2)教师引导学生畅谈“砥砺自我”的含义和内容

(3)教师深度讲解

1930年,袁隆平先生出生于江西德安的一个普通家庭。因亲历了旧中国的黑暗,袁隆平从小就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他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报国,但想到残存在脑海中倒伏在路边的饿殍,最终让他报考了西南农学院,想为百姓的温饱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回忆起那段研究杂交水稻攻坚克难的日子,袁隆平记忆里最深刻的细节之一,是背着足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辗转研究,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还多次登门拜访粮农专家。袁隆平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袁隆平先生的以上经历,说明了他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离不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少不了求学、研讨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增长的才干和全面提高的素质,更少不了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高尚品德。所有这些,都是“砥砺自我”的鲜明标志和要求。

袁隆平先生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中国人民的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想激励着袁老及其團队不断研发出一系列新型品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第三个梦想是20xx年1月提出的希望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还说希望这个梦想在自己百岁以前能实现……虽然现在第三个梦想变成了无限的遗憾,但相信后人一定能够追随袁老的遗愿,早日圆梦。

袁老的梦想,说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启发我们要想实现人生价值,要坚定理想信念,朝着目标不懈努力。

【设计意图】

知识讲授环节,因难度不大,如果采用的案例和议题太多,会让学生的思维无法汇集到正确的知识点上。所以,三个途径的讲授部分,积极围绕总议题,即袁隆平先生的一生展开,学生发言后教师深度讲解,吸引学生情感共鸣,实现教学目标。

(三)师生总结梳理,议题收尾,情感升华

【课堂活动】

1.教师对照板书带领学生梳理本节知识,并让学生思考三大途径分别侧重的角度和层面——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

2.教师展示学生身边有悖于正确价值观的行为图片,如好逸恶劳、浪费粮食(不珍惜劳动成果)、无梦想无目标、自私自利等行为,警示学生应当如何正确实现人生价值。

3.留置课下活动:“助力袁老的第三个梦想”——如果让你加入袁隆平先生的科研团队,你准备如何祝袁老实现第三个梦想?

【设计意图】

1.总结本节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2.回归身边生活,以反例的方式对学生起到警醒作用,勉励学生将本节知识落实到生活实处;

3.升华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

七、板书设计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一)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

1.个人离不开社会;

2.不否认追求个性发展。

(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主观条件

1.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2.增长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4.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xx年版20xx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作者简介:方莉,女,出生于1994年,贵州凯里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事业管理、中学思政教育。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篇8

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哲学常识的大多数内容,基本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了解了古今中外大量典型人物的事例,所以,应该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本知识。此外,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有所思考,由于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展示 、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感动中国人物刘伟弹钢琴视频(1分钟)

思考:刘伟的人生有价值吗?他的价值体现在哪?刘伟是怎样创造和实现他的价值的?

观看、思考、回答 让学生在感动和敬佩中,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学习目标解读

识记学习目标 让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基础知识归纳梳理

梳理归纳基础知识 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并为下一环节的开展铺路 探究一

如果离开了劳动、创造、奉献,作为单纯个体的人的价值和意义真是十分可怜。如果仅就一个人的肉体而言,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计算:脂肪——可制造肥皂7块;石灰——最多可粉刷一间小屋;碳——可造20磅焦炭;石膦——可造2200根火柴;铁,可铸一枚一英寸的铁钉,还有一匙的硫磺和一两重的金属。这种.种物质的价值加起来,也就10元左右。然而,当我们把个体的人放到社会中看看,放到他的劳动、奉献、创造的过程中去看,人则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远远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思考:1.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幸福的?请说出你的依据。?

3、怎样拥有幸福的人生?

探究二: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篇9

1.教学目标

(1)理解劳动在人生价值实现中的作用。

(2)理解人生价值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理解实现人生价值对自身的要求。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科学精神】

科学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

【公共参与】

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实现人生价值对自身的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人生价值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人活着的意义何在?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节课我们学习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二)讲授新课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板书)

一.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板书)

阅读与思考

当前,我国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全社会应当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其意义是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为什么奋斗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为什么有些人享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只有在劳动、奋斗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些人享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是因为他只是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并没有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人在劳动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教师:如何理解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学生: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而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得到。

阅读与思考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多帮助人民做点儿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与同学分享你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具体表现。

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走不出自我的狭险天地的人,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板书)

阅读与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是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个真正的好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一生都在办专业,一生都在培养人”。在教育学生时,马祖光总是无私地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甘于做学生成长的基石。他不慕名利,专心科研,成为学生的榜样。他常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要把一切献给党!”“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

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说明,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马祖光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时时处处尊重别人,无私地帮助、关心他人并自觉维护他人的正当利益。这启示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师:如何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学生: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师: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是不是意味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呢?

学生: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三.在低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板书)

阅读与思考

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历史性的五连冠后,女排精神开始被人们口口相传。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对人的强烈的鼓舞作用。20xx年,凭着这种精神,女排再次夺回了失去12年的奥运会冠军。20xx年,中国女排连克强手,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国女排能够多次夺冠的原因。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中国女排能够多次夺冠的原因是凭着那种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的主观条件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教师:如何理解在低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学生: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做、怎样去做。在人生旅途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有的人遇到它们就失去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有的人却在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中增强信心和能力,从而越走越远。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奋斗。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过程是个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全面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解决多样的人生难题,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因素会对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辨别是与非,排除外界的干扰,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应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通过本篇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价值的概念,以及在企业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创造和实现价值,我们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成功。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和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2.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自觉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能力。

3.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

4.学会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铸就人生辉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难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情境导入

一位中学教师问一个尖子学生,有什么人生目标。中学生这样回答:我读好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儿子读好书——考上好大学……

有多少人超越这种生命的简单循环呢?

其实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人应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师趁机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探究: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材料: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22年,建成面积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辞世前,他并没有将林场留给家人,而是无偿上缴给国家。

问题探究:杨善洲的事迹启发我们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派代表陈述探究结论。

教师总结: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没有劳动和奉献就无所谓实现人的价值。无论是物的价值还是人的价值,都是在人的劳动中创造的。可以说,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之一。人不能只为自己劳动,更要为他人和社会做奉献,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探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朱光亚呼吁大家回国,“我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20多年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他庆幸自己当年选择回国,使他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

材料二:朱光亚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40多年来,他为中国特色核武器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问题探究

(1)朱光亚是成功者,但仅靠他个人的奋斗能成功吗?为什么?

(2)朱光亚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最后讲解:

朱光亚的成功不能仅靠他个人的奋斗,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朱光亚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说明了要在个人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探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材料: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用脚弹琴是艰难的,他不断摸索练习,每天锻炼不少于7小时,脚指头经常磨破、红肿、抽筋,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世界。他说,“我深信,你们做到的事情我也做得到,你们做不到的,我也一定可以做到。我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现在演奏方面算是一般般吧,创作上正在学习,制作也学了一点儿。”

问题探究:刘伟的成功,主观上具备了哪些条件?

20 3930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