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汇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价值规律【汇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篇】
重点:价值规律的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提高劳动生产率”中的劳动生产率
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理解:从调节、激励、分化三个方面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
运用: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大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帮助学生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增强竞争意识,自觉遵循价值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重点解决方法:
价值规律的作用:它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常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因此,这是本课的重点。
关于这个问题的教学,最好能够结合本地情况,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从中概括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复习旧课
提问上课时的复习题(1)、(2)题。
导入 新课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我们既不能创造它,也是能消灭它,而只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讲授新课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板书)
(注:此问题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仍可采用课堂讨论法,因为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源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有了上节课的对价值规律内容的透彻讲解,加上讲第一节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时,已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懂得了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与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就绪的关系,这些都为讲解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此时,再讲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比较顺利,有如水到渠成。关键是教师要抓住重点问题巧设疑,引导学生以旧带新,推出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及其内在根据。)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它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三个:
1.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板书)
(教师)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按照各自的打算进行的,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尽管如此,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还是保持着大致的平衡;在现代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生产部门、各企业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某一部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多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卖不出去,而少了,又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起调节作用。
(提问)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商品价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提问)价格为什么不会距离价值太远,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对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价格所以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与价格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商品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用图表示:
“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可在在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调节者。”(指导划书第27页倒数第1、2段~第28页上段)
(注:要求学生细读第27页倒数第1自然段~第28页上段,并会阐述为什么价值规律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价值规律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哪里多了(供过于求)它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部门流出来;哪里少了(供不应求)它又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向这个部门,从而达到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例如,80年代初,我国冰箱、彩电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且凭票供应。由于有利可图,一时间,我国冒出了许多冰箱、彩电生产厂家,到90年代,光是引进意大利阿里斯顿生产红的冰箱厂家就有7个。
(提问)如何理解书第28页马克思所产“资本家是不断地从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个生产部门流出或流入的。价格高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入,价格低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地流出”?
(学生回答)因为价格高的背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而价格高,对商品生产者是有利可图的,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价格低的背后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而价格低对商品生产者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的,所以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所以,就有了上面马克思的一段言简意赅的名言。(注:这里让学生阐述对马克思这段话的含义的理解,目的在于加深对价值规律作用的认识。)
(教师)同学们回答正确。现在请向书第28页第2段某地苹果树苗栽种大起大落一事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这个事例正说明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某地“数量有限的苹果苗骤然兴起的栽植热中,株价一度高达4元。”这是此前果苗一度“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结果。后来,“在高额收入的诱惑下,众多果农不惜投巨资大种特种”,致使“数年后,果苗价格急转直下,每株只能卖到几分钱”,以至“数以亿计的优质红富士等矮化苹果树苗,尽管降至几分钱也无人问津,相当一部分果树苗只好当柴烧。”而这正是“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引起。最后,果农们当然只得“奔赴市场,了解行情”,改行转产或改进原有的经营。
从这个实例,我们也可以看出,价值规律能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但这种自发调节也会造成社会的巨大浪费。所以,自发调节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使社会生产保持大体平衡的比例;其弊端是, 种调节带来自发性、滞后性,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完全领带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是不够的。如何弥补,留待第二课时再讨论。(注:这里只点出完全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弊端,而不讲解决办法,是为学习第二课社会市场经济既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埋下伏笔)
2.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板书并划书第28页第3段)
(教师设疑)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请问,这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将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和在竞争中的地位产生影响。我们在讲第一节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时,曾通过练习得出过这样的结论:
例如,1小时织5匹布,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5小时,假定1匹布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0元,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为500元。
假定甲企业率先提高阳劳动生产率1倍,则1小时织10匹布,即1匹布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10小时。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变,仍是1匹布1/5小时,价值100元,则该企业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100×10=1000元。
从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因而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如上例中的甲企业:
个别劳动时间(1/10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小时)
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1000元)>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500元)
“反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劳动耗费较高提生产者,便中能获得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弥补自己的劳动耗费。”如上例中的乙企业:
个别劳动时间(1/3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小时)
则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总量(300元)<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500元)
“这种情况必然会刺激商品生产者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样时间生产商品比别人少价值总量比别人少亏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样时间生产商品比别人多价值总量比别人多盈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效率”就是生命,这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是指一个商品的生产者如果使其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它就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反之,就可能会亏损甚至破产。因此,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指导划书第28页第4自然段。注:价值规律第二个作用的展开分析,要求学生细读该段内容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生读后讨论。略)
(教师归纳)“获得额外收益,是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这种情况,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也就是说,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产竞争中站住脚,都竞相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结果,势必带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那些有条件、有能力的生产者或企业又千方百讲改进技术、设备和管理,以降低个别劳动消耗,获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动了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可见,价值规律是推动生产力由低向高发展的内在动力。书中电解铝和电子计算机排版印刷技术的出现,都正说明了是价值刺激商品生产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问)怎样达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对于以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生产者来说,主要是靠改进工具、提高工艺。对现代企业来说,则主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新材料,也就是说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者提素质。总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上几点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3.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板书划书第29页第2段)
(教师设疑)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刺激了商品生产者争先恐后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就率。这是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但是不是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有条件、有能力改进技术、设备及管理呢?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第二个作用发展的结果。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来交换的,因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获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会因优取胜;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生产者,无力改善生产条件,处境更加不利,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以致被淘汰。
(注:要求学生细读第29页第3段并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能自己阐明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原因。)
(教师设问)我国当前许多企业破产,职工下岗,是否也是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呢?
(教师讲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要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由于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经济,因而价值规律也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到生产中淘汰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有利的。
首先,可以减少国家对亏损企业的补贴。这是从货币形态角度讲的;从物质形态上讲,就是减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浪费。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有些企业长期亏损,并不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而是因为这种商品供过于求,因此产品长期滞销。这些企业被别的行业兼并后,实质上是一次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被淘汰的一些企业,往往是一些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这些企业被淘汰了,从全社会角度讲,就是减少了劣质产品,这样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质量。
第四,有利于激励其它企业。优用力劣汰造成的企业破产,对其它企业无疑是一种鞭策,促使它们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因此,我们不能从传统观念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只从被淘汰企业职工的一时困难角度考虑问题。当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破产企业及职工要有妥善的安置措施和保障措施,以保证职工最基本的生活,保证社会的稳定。瘐m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我们不仅要知道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还要从理论上弄清其内在根据,更应学会用价值规律的基本理论去观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现象。
复习题
1. 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2. 为什么说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
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二篇】
复习旧课
提问上课时的复习题(1)、(2)题。
导入 新课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我们既不能创造它,也是能消灭它,而只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讲授新课
2. 价值规律的作用(板书)
(注:此问题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仍可采用课堂讨论法,因为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源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有了上节课的对价值规律内容的透彻讲解,加上讲第一节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时,已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懂得了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与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就绪的关系,这些都为讲解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此时,再讲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比较顺利,有如水到渠成。关键是教师要抓住重点问题巧设疑,引导学生以旧带新,推出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及其内在根据。)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它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三个:
1.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板书)
(教师归纳)价格所以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与价格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商品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用图表示:
“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可在在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调节者。”(指导划书第27页倒数第1、2段~第28页上段)
(注:要求学生细读第27页倒数第1自然段~第28页上段,并会阐述为什么价值规律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价值规律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哪里多了(供过于求)它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部门流出来;哪里少了(供不应求)它又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向这个部门,从而达到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例如,80年代初,我国冰箱、彩电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且凭票供应。由于有利可图,一时间,我国冒出了许多冰箱、彩电生产厂家,到90年代,光是引进意大利阿里斯顿生产红的冰箱厂家就有7个。
(提问)如何理解书第28页马克思所产“资本家是不断地从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个生产部门流出或流入的。价格高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入,价格低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地流出”?
(学生回答)因为价格高的背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而价格高,对商品生产者是有利可图的,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价格低的背后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而价格低对商品生产者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的,所以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所以,就有了上面马克思的一段言简意赅的名言。(注:这里让学生阐述对马克思这段话的含义的理解,目的在于加深对价值规律作用的认识。)
(教师)同学们回答正确。现在请向书第28页第2段某地苹果树苗栽种大起大落一事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这个事例正说明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某地“数量有限的苹果苗骤然兴起的栽植热中,株价一度高达4元。”这是此前果苗一度“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结果。后来,“在高额收入的诱惑下,众多果农不惜投巨资大种特种”,致使“数年后,果苗价格急转直下,每株只能卖到几分钱”,以至“数以亿计的优质红富士等矮化苹果树苗,尽管降至几分钱也无人问津,相当一部分果树苗只好当柴烧。”而这正是“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引起。最后,果农们当然只得“奔赴市场,了解行情”,改行转产或改进原有的经营。
从这个实例,我们也可以看出,价值规律能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但这种自发调节也会造成社会的巨大浪费。所以,自发调节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使社会生产保持大体平衡的比例;其弊端是,种调节带来自发性、滞后性,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完全领带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是不够的。如何弥补,留待第二课时再讨论。(注:这里只点出完全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弊端,而不讲解决办法,是为学习第二课社会市场经济既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埋下伏笔)
2.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板书并划书第28页第3 段)
(教师设疑)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请问,这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将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和在竞争中的地位产生影响。我们在讲第一节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时,曾通过练习得出过这样的结论:
例如,1小时织5匹布,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5小时,假定1匹布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0元,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为500元。
假定甲企业率先提高阳劳动生产率1倍,则1小时织10匹布,即1匹布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10小时。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变,仍是1匹布1/5小时,价值100元,则该企业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
100×10=1000元。从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因而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如上例中的甲企业:
个别劳动时间(1/10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小时)
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1000元)>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500元)
“反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劳动耗费较高提生产者,便中能获得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弥补自己的劳动耗费。”如上例中的乙企业:
个别劳动时间(1/3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小时)
则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总量(300元)<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500元)
“这种情况必然会刺激商品生产者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指导划书第28页第4自然段。注:价值规律第二个作用的展开分析,要求学生细读该段内容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生读后讨论。略)
(教师归纳)“获得额外收益,是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这种情况,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也就是说,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产竞争中站住脚,都竞相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结果,势必带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那些有条件、有能力的生产者或企业又千方百讲改进技术、设备和管理,以降低个别劳动消耗,获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动了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可见,价值规律是推动生产力由低向高发展的内在动力。书中电解铝和电子计算机排版印刷技术的出现,都正说明了是价值刺激商品生产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问)怎样达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对于以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生产者来说,主要是靠改进工具、提高工艺。对现代企业来说,则主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新材料,也就是说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者提素质。总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板书划书第29页第2段)
(教师设疑)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刺激了商品生产者争先恐后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就率。这是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但是不是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有条件、有能力改进技术、设备及管理呢?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第二个作用发展的结果。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来交换的,因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获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会因优取胜;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生产者,无力改善生产条件,处境更加不利,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以致被淘汰。
(注:要求学生细读第29页第3段并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能自己阐明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原因。)
(教师设问)我国当前许多企业破产,职工下岗,是否也是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呢?
(教师讲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要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由于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经济,因而价值规律也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到生产中淘汰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有利的。首先,可以减少国家对亏损企业的补贴。这是从货币形态角度讲的;从物质形态上讲,就是减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浪费。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有些企业长期亏损,并不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而是因为这种商品供过于求,因此产品长期滞销。这些企业被别的行业兼并后,实质上是一次产业结构调整。第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被淘汰的一些企业,往往是一些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这些企业被淘汰了,从全社会角度讲,就是减少了劣质产品,这样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质量。第四,有利于激励其它企业。优用力劣汰造成的企业破产,对其它企业无疑是一种鞭策,促使它们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此,我们不能从传统观念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只从被淘汰企业职工的一时困难角度考虑问题。当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破产企业及职工要有妥善的安置措施和保障措施,以保证职工最基本的生活,保证社会的稳定。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我们不仅要知道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还要从理论上弄清其内在根据,更应学会用价值规律的基本理论去观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现象。
复习题 2 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1. 为什么说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
价值规律【第三篇】
教案
教学课题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 思想政治 第 1 册,第 一 章 三 节 26-29 页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 能力方面:运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 觉悟方面:使学生懂得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必须自觉地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办事。
教学重点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机、电脑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课前提问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下面说法错误得是(c)
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b、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c、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d、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2、对于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由于商品供不应求,以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b、由于法制不严,市场混乱,不法商贩哄抬物价
c、由于银行信贷供不应求,居民购买需求旺盛
d、由于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第三节 价值规律(板书)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板书)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板书)
导入 新课
好了,下面我们讲今天的新课。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必然的现象,如:太阳东升西落,水往低处流,等等。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类总结了许多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能量守衡定律等。这些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也有许多经济现象,例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机票火车票的价格普遍上扬,但在三四月份最低可以打到三四折;过年时节,超市的蔬菜水果价格要比平时高一至两成;还有就是为何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冒出得那么多冰箱彩电厂家,现在已经销声匿迹?通过我们前面学习的关于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知识,大家想一下,商品经济有没有规律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商品经济究竟要遵守一条怎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价值规律。
讲授新课
下面大家一起看一张图片。(毛巾图片)
这条毛巾看起来很普通,跟大家平时用的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我把他拿出来讲就肯定不是一条普通的毛巾。你们知道他的售价是多少吗?他的价格是八万八,为何它能卖这么高的价钱呢?关键就在于上面的这朵花,这朵花是用水晶镶嵌起来的。大家都知道水晶石比较贵重的东西,他的生产比较复杂,要经过切割打磨才能完成,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也就是说生产这一条毛巾所花费的劳动时间要比普通的毛巾多得多。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这一条毛巾的价值就比普通的毛巾大。价值规律有两个要点,这就是第一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接着我们将价值规律的另一个要点。首先提个问题。
(提问)古今中外,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要想买卖双方都满意而归,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买卖公平。所谓买卖公平,就是商品交换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否则,一方占便宜,一方吃亏,商品交换或者不可能进行,或者不可能持久。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那么,怎样说明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商品是等价的呢?我们说,只要两种商品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就是等价交换,交换遂成互利的事。所以,千百年来,隐藏在商品经济背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就是: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正确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应把握它的几层含义:(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的比例,要以双方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提问)请回答第25页“想一想”所提问题:“货币出现以前的物物交换是否是等价交换?为什么?
货币出现以前,在物物交换的早期阶段,买卖双方考虑的主要是自己的需要,而把自己多余的产品与对方交换,此时不大在乎是否等价。后来的物物交换,则是等价交换。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只有它们都按照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交换才是公平合理而互利的,否则,一方占便宜,一方吃亏,商品交换就无法长期进行下去。例如,2只羊=1把斧子,说明生产2只羊与1把斧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二者的交换是等价交换。举例:一支铅笔和学生的一支钢笔交换能否进行
(提问)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原则又是怎样贯彻的呢?
举例:冲马桶用海水 广东拟推行分管供水按质收费
饮用水和洗浴水采用优质自来水,冲马桶的水则用海水或经处理的污水,几种用水分别由专管供应,并按质收费。我们现在的用水只有一种,就是符合国家规定的经过几层过滤的“纯淡水”。但是用户在实际用水过程中却不一定非要用“纯淡水”,例如冲厕所、浇花的水大可用只经过基本过滤的水。
优质自来水和海水、经处理的污水所经过的过滤程序不同,优质自来水要经过多层过滤,而且必须是来自天然的水。但是冲马桶用的海水无需过滤,经处理的污水过滤的次数也比较少。所以,优质自来水和用于冲马桶的水所花费的劳动时间不同,那么它们的价值也就不同,当然收费的时候也不能用同一价格收费,而是应该按照他们的质量进行收费,如果两者的收费一样,都按照优质自来水的标准收费,居民肯定会不满意,收费是谁也不干。这是因为价格高了与价值不相符合,也就是说不是进行等价交换。只有按照不同标准进行收费,优质水收费较高,劣质水收费较低,价格符合价值才是等价交换。
(在黑板上画两条二维线,再环两条重合的直线,表示价格与价值相符合。)在物物交换阶段,买卖双方只要相互认为对方的商品与自己的商品价值量相等,就可以成交,满意而归(当然这种可是在长期的交换实践中形成的),那么货币产生以后,商品和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商品──货币──商品。在商品流通中,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不管是卖方还是买方, 都是商品与货币直接交换。由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础,因而只要买卖双方的价格与其价值相符,它们之间的交换就是等价交换。所以,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只要价格合理(价格与价值相符),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就是等价交换。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
等价交换的原则,在货币出现以后,应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价值 =价格)(板书)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等价交换原则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有时比价值高,有时比价值低。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现实生活中价格或高于或低于价值是否违背价值规律?(幻灯片)
如:春节前夕,市场上出售的蔬菜、水果、鱼、肉、蛋等商品的价格一下子会比平时高两三成,甚至倍增;春节过后,这些商品的价格又有所回落。服装市场上,也常常看到季节性削价、甩卖。同是一件衣服,新上架时售价会比下架时高得多。这种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从图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问题a:价格为什么会涨跌?
① 供求影响价格
举例:a.今年以来粮食市场价格上涨
今年1至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4%,粮食价格、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市场物价上涨,是我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反映,也是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国际市场价格上扬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粮食价格持续低迷,产量逐年下降,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粮食产量从1999年开始连续5年减产。而粮食需求量却逐年稳步上升,供求关系的变化促使粮食价格由降转升。
b.今年夏天的荔枝大丰收。暑假我回家时,我们家的荔枝最低可以卖到三毛钱,还可以自己到果园里采摘。去超市买东西超过五十元就可以赠送两斤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这是因为供过于求,促使价格降低。
供,就是市场上的商品供应量;求,就是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数量。当市场上某种商品少了,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即供不应求时,买者竞相购买,自然会导致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于是,物价上涨;但市场上某种商品多了,供给超过了需求,即供过于求时,卖者竞相出卖,自然会出现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于是,物价下跌。“可见,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引起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问题b:价格为什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 价格反过来影响供求
举例:手机生产
在八九十年代初拥有一把“大哥大”是一件非常风光的事,在电影里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大老板西装革履,手持一八像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大声地叫嚷着“喂喂……”。那时候一个“大哥大”是稀有物品,可以卖八千到一万元,利润相当高、有利可图,很多人就投身到手机生产之中来,手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到现在生产手机的厂家已经遍布全国,竞争激烈,手机的供求量已经达到饱和,手机的价格也是一路下跌,现在普通的手机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了,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价格下跌,生产者会因无利可图而减产或转产。据预测,到今年年底彩色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明年国际市场的手机生产增产将会降低。
所以,价格会反过来影响供求,价格的涨落会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商品价格的上涨或下跌,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当价格上涨,商品生产者获利增加,别的商品生产者看到这种商品有利可图,就会改行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扩大,这样,就使本来供不应求的商品因生产扩大又变得供过求。当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商品生产者的获利就减少,有些生产条件差的生产者会因亏损而破产;有能力的生产者(资金雄厚)则会减少生产或根据市场转产,什么商品有利可图就生产什么商品,这样,这种本来供过于求的商品就会因一些商品生产者破产、减产、转产而变得供不应求。由于供不应求,又会引起价格上涨,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曲线。
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扩大生产——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无利可图——缩小生产——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可见,价格的涨落和供求关系是相互制约的。
正因为价格和供求这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
(过渡)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又影响供求,使价格围绕价值下波动。那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根本原因是什么?
举例: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小汽车的价格是30万,摩托车是3千,自行车是3百。
我们用图来表示一下它们的价值与价格,重点以摩托车为主。
(提问)思考一下,为什么在价格波动的曲线当中有一条直线作为轴心贯穿其中?
价格波动的曲线当中,有一条直接作为轴心贯穿其中,这条直线代表的就是摩托车的价值,摩托车的价格随着价值上下波动,但我们可以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摩托车的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高了,而是开始下降。这是为什么呢?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正是因为商品的价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终究是由价值决定的,供求关系对价格只能起影响作用(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涨或下跌)。这种价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正是价格只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不能距离价值太远的客观强制力量。这辆摩托车所耗费的人类劳动比生产一辆小汽车要少得多,小汽车的价值就是比摩托车大。摩托车的价格再高也达不到小汽车的价格,再低也不会低于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所以,市场上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不是无止境的,价格不会距离价值太远,价格不能无限制地上涨,也不能无限制地下跌,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如同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地球永远围绕太阳转动,有时候远一点,有时候近一点,但是它永远也不可能脱离太阳这个中心。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客观强制力量”(板书)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所要求的价格与价值相符矛盾吗?
我们对等价交换原则所要求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应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而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虽然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因为上涨的部分与下跌的部分是可以互相相抵销的。例如,一辆摩托车的价值是3000元。第一交交易它卖3000/辆,第二次卖4000元/辆,第三次3000元/辆,第四次XX元/辆,平均起来还是3000元。这辆,摩托车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所以,等价交换原则所要求的价格与价值相符是在运动中实现的,即: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格相符。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的贯彻着。所以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惟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问题四、价值规律能否改变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既然是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那么价值规律也是客观、不可改变的。但是它可以认识和利用。
1、作为生产者,生产供不应求的产品,可以获利。
2、作为消费者,避开消费高峰,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
3、作为经营者,供过于求时购进,供不应求时卖出,可以获利。
价值规律“像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认识了价值规律,就可以利用价值规律为我们服务。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支配着商品经济变化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价值规律所要求价格与价值是在运动中实现的,我们应从动态中去理解和把握价值规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的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问题一、什么是价值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问题二、现实生活中价格或高于或低于价值是否违背价值规律?
问题三、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问题四、价值规律能否改变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第四篇】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并能初步应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重视技术创新,来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教学重点
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
教学难点
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与讲解相结合,穿插思考、提问,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那么价值规律究竟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三节第二框,价值规律的作用。
明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学习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
讲授新课
二、 价值规律的作用 (板书)
师:先听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地一农村,土豆种植的产量很高。有一农民由于种植土豆收入可观,村里的农民一 一效仿,想来年也能致富。
第二年,农民面对土豆的大丰收,家家摩拳擦掌,心里非常高兴。可是土豆收获之后,偌大的土豆硬是卖不出去,价格一降再降,全村不少人赔得一塌糊涂。
面对这种情况,村里的农民看见有几户农民种西瓜收入好,又都决定要种西瓜。其中有位农民本也准备去种西瓜,但他的一个侄儿对他说:“大家都不中土豆时,你就要种土豆了。”这位农民半信半疑种上了土豆,第二年挣了大钱。这位农民很纳闷:“这是什么道理呢?”
师:请同学们帮这位农民分析下,这到底是什么道理。这位农民第一年种土豆为什么没赚到钱?
学生回答。
师:总结。接着问:“这位农民接受了他侄儿的建议,第二年仍种土豆,却赚了钱,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总结。这就是市场竞争中能不能赚到钱的奥秘。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土豆的种植过程中,种植规模在不断的变化,那他是怎么变化的呢?
学生回答。
师:总结。随着同一种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缩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不断地从这一部门中流入或流出。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市场上供求与价格的不断变化引起的,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那就是: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板书)
师:注意关键词“调节”。调节什么呢?调节的对象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调节在他们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价值规律为什么有这一作用呢?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而等价交换是通过供求和价格之间双向制约引起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正是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引起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自然流动。上面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教材29页的例〔〕子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29页第五自然段的事例,思考:“价值规律的这个作用在事例中是怎么体现的。”
请同学回答问题。
师:总结,当苹果苗价格上涨,种植苹果苗有利可图时,就吸引生产者投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事例中体现在众多果农不惜投巨资大种特种;当种植苹果苗超过一定的规模,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种植苹果苗获利少,甚至亏本,生产者就会减少或者放弃这种生产,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部门流出,事例中体现在有人就改行建蔬菜大棚、有的购置汽车搞运输。
师: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动,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大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这就是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
接下来我们学习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板书)
师:注意关键词“刺激“,刺激的对象是谁?商品生产者。刺激商品生产者如何去做? 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师: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请同学们看书30页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请学生回答问题。
师: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的。所以如果某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商品交换中获利就多,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那些劳动生产率低,个别劳动消耗较高的生产者,便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甚至亏本,在竞争中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同学们想一下,商品生产者想不想在交换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生:想。
师:商品生产者想不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生:想。
师:那么怎样才能在商品交换中获得更多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呢?
生: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
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生: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师:对了,正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作用。
师:讲述海尔集团和江苏三毛集团的事例来说明价值规律的这个作用。接下来学习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板书)
师:这里的关键词是“促使”,促使商品生产者进行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呢?优胜劣汰。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起这样的作用呢?
生: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就有了这个作用。
师:对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有长有短,竞争的结果就有好有坏。生产条件好的企业,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交换中获利较多,因而能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企业就不断发展;生产条件差,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以致被淘汰。
师:讲述近年来国内空调行业竞争的事例来说明价值规律的这个作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对于这三个作用,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三个作用在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可以归纳为一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板书设计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课堂练习:
我国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煤变油等新能源。但某企业家认为,煤变油项目上马的关键,在于油价能否长期维持在45美元一桶,是否这个项目会变得无利可图。“煤变油项目上马的关键,在于油价能否长期维持在45美元一桶”主要说明,价值规律 ( c )
a.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 b.促使企业自主创新
c.调节生产要素的分配 d.促使企业优胜劣汰
上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最新4篇)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