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长沙》教案精编2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沁园春 . 长沙》教案精编2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沁园春 . 长沙》教案1
高一语文教学备案之一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赏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1、加强情感体验,体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朗读诗歌。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
注意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 设计
一、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词,兴起于随唐,和乐而歌,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还有乐府之称,如《东坡乐府》。
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2.诗歌意象
简单地说,诗歌意象中的“象”就是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具体的事物)。
3.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4.关于词牌“沁园春”
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个园林,“沁园春”就是由此而得名。
二、课题导入
历代文人笔下的秋或悲凉、或凄清,但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的秋却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勃勃秋色,喷射出的是如火的激情和远大的抱负。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三、诵读鉴赏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先听课文录音
再让学生带问题朗读全文
问题:1、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什么内容
2、上片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
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诗中的一句话概括),
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
明确:1、上片写秋景,下片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2、山、林、江、舸、鹰、鱼
万类霜天竞自由(绚丽多姿,生机勃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脉络:
上片 交待时间、地点
写绚丽多姿态,生机勃勃的秋景
由景及叹,生发感慨——提出设问
下片 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
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巧妙作答
(二)深入分析,体悟揣摩
上片:
问题:1、前三句写得是什么内容?
2、所写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得
各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精到之处
明确:1、交待了时间、地点。
2、所写景物是按:远望——近观——仰视——俯瞰
远景——近景——高景——低景
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山、林—江、舸—鹰———鱼
善用动词,增强了表现力。
染——用拟人写法,写出秋色之深
争——活现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突现鹰的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翔——体现了鱼游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竞——是对前三个动词的高度概括。
另外:
遍——写出了红之广
透——写出了绿之浓
注意:1、词的“一字领”的用法。
2、词的凝练的语言特点——有时会使某些语句出现省略、倒装等现象,如词的前三句。
下片: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回忆中有志青年们的革命活动?
2、后三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1、 正值青春年少,才华旺盛——年龄气质
革命意气风发,强劲有力——精神状态
评论国家大事,
写激浊扬清文章 ——战斗行动
蔑视官僚军阀
2、后三句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意气风发,奋勇拼搏的形象。表现了青年人的奋发有为。
注意:1、下片回答了“谁主沉浮”设问。
2、 “到中流击水”句,初用“向中流击水”
差别:“向”表示有搏击浪涛的豪情壮志,而“到”,表示已经征服了滔滔江水,不仅能表现出有搏击浪涛的豪情壮志,更能体现出确实征服了滔滔江水的英雄气概。
四、体验交流:
要求:反复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壮志豪情,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加强感受。
五、品评鉴赏
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
后诗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不妥协的心志,两诗意境相似,然而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 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将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诗为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诗则暗喻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
3、古人笔下的秋多悲凉,凄清,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姿态,充满生机?
明确: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的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六、学后练习
以“我心目中的青春”为题,写1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补充内容:
古代写秋的诗句
月乌落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 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 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 勃
教后感言:
《沁园春 . 长沙》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1、展示作者像 
 
 
 
 
 
 
 
 
 
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点:气冲斗牛,胸容天下。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六、小结、作业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中那将是一大幸事。 
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        深山,鱼         潭底,驼            大漠,雁         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的确立 
《沁园春·长沙》是《成人中等学校高中课本·语文》(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第六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教学要求为两大点:一是了解诗词的一般知识,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二是学习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围绕这两点,我定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其中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重、难点;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为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为难点。 
二、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分析 
学习诗词,首要在于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以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为此,在导入 这一环节中,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飘渺的。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我着重落实了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局限于对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另外,在诗词赏析之中,必须重视诗词遣词造句的特点,因而,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训练,以让学生对此有所感悟。在达到这些目标之后,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文章特点,进而完成“由物及人”的目的。第四,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词的结构及特点在初中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为此,我在教学过程 中,引入《沁园春·雪》,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试着归纳出词的一些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关知识,并通过训练加以强化。第五,有这么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又有这么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因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加强诵,力求达到当堂背诵本词的目的。 
三、简要说明教学方法 
基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动手、脑及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本课中,我基本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思路,放手让学生动手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在此,必须说明一点:师生互动是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精髓,是一个互辅互促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反馈(课后补充说明)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
上一篇:高一数学教案精编4篇
下一篇:《游褒禅山记》教案(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