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二化学的教案(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关于高二化学的教案(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初三化学教案人教版【第一篇】

材及学情分

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课时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难点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法学法2

指导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介绍仪器和药品名称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实验过程,动作要慢

2、熟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推测同此得到的结论。

教学过程

1、通过阅读P33页的图,体会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2、学生阅读,看图、分析这几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3、能叙述出氮气、几种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初中人教版化学教案【第二篇】

探索分子构建的奥秘

一、 指导思想

探索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的内部规律,这是学生化学认知过程的一个必要趋势。知道了金属、非金属、酸、碱、盐,为什么它们有各自的特性呢?认识了卤素单质及其有关化合物,为什么它们既有相似的性质,又有一定的差异性呢?引导学生去探究物质、物质分子构建的奥秘,挺进到一个新的层面上去认识物质世界,不管是在知识、智能、情意方面,还是在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方面都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本章学习中必须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结构。从宏观到微观,这是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飞跃。这是一个从宏观物质的基本直观性到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的转变。让学生经受从宏观到微观,从形象到抽象,从直接感知到想象感悟,直至从普通语言到化学符号的一系列认知活动的转变,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出本章知识教育的智力价值,以求得学生在感知、注意、想象、思维等方面有更全面的发展。

本章所涉及的物质结构理论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情境;而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有一个新的情境。作为一名教师,只要牢牢把握住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去探究的宗旨,在原子趋向稳定的可能途径,原子间的作用,形形色色的晶体的学习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猜测联想,让思维插上创新创造的翅膀。同时在联系物质、材料等有关调查观察中,在证明化学键理论的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设计中,又不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物质结构的判断和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模型的搭建和电子式的认识中,又有许多基本技能的训练。若是在教材的基础上稍作延伸,在丰富多彩的材料世界、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专题上,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自然就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了。

二、 教育目标

⑴从了解物质硬度的不同而延伸到物质的结构差异,并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概念及形成的初步知识。理解氯化钠、固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及铜、铁的物质结构差异。知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及金属晶体及它们的典型性质,知道分子间作用力,认识电子式。

⑵在物质硬度差异的应用和生活中所用的材料等的观察分析中,在物质为什么具有不同硬度,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原子趋向稳定的途径等的质疑讨论中,在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性质差别等的探索讨论中,在有关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的演绎讨论中,在金属具有有关特性的探究讨论中,在化学键类型、晶体类型的归纳对比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演绎、推理、对比、归纳等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类型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⑶感受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息息相关,学生存、学生活,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基本观点和科学研究的成就,学负责、学创新,感受优秀科学家的品质,学道德、学关心,在微观世界的有关问题讨论研究中,学合作、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情感领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⑷学会从观察和进行实验比较物质的硬度,从有关原子结构判断原子趋向稳定的途径和典型化学键的形成,以及观察电子式、有关结构模型等技能。

⑸在钠与氯气、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实验的设计完成中,培养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进行联系的实践和思维能力。在材料联系生活的观察调查中,提高实践能力。可以就生活中的材料、化学键与能量、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等作小课题进行延伸性的研究。

三、 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

物质硬度差异的应用,离子键、共价键,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对于物质硬度差异的应用,发动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集思广益,见多便能识广。

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则要进行剖析讨论,经思辨才深刻。

四类晶体则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归纳、对比它们在构成、作用、性质上的有关差异,乃至作一些示意图、作一些比喻,处处联系物质实际是不难巩固的。

⑵难点:

化学键,化学键的形成,金属键,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区别,金属晶体,电子式。

化学键的概念内涵深刻,外延丰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讨论。

化学键的形成的关键是其作用的本质,让学生由表及里进行分析,要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产生矛盾,揭示矛盾,得到统一,才能使学生内悟。所以切忌老师讲述到“完美”。

金属键与离子键、共价键相比,难在动态的自由电子,可结合金属的特性来让学生了解。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中的不同作用,必须搞清楚是结构微粒之间的作用,不要把结构微粒内外的作用混淆一体,选取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作对比,部分也出于这一因素。初学时不宜把晶体内部的所有作用力作详细讨论。

在电子式的学习讨论中,注意区分好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区分阴、阳离子的书写的区别,把握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的判断方法,把握成键前后电子数保持不变的原则,把重点放在正误的判断上。

三、课时安排

第一节 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吗? 1课时

第二节 原子是怎样构建成分子大厦的? 2课时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晶体 2课时

第一节 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吗?

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硬度的表示方法和物质硬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理解形形色色的物质是如何形成的?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键的种类

教学重点

物质硬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概念。

教学难点

化学键的概念

一、常见物质的硬度

奥地利物理学家摩斯把10种常见的矿物按硬度由小到大分为10级。

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氟石⑤磷灰石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黄玉⑨金刚砂⑩金刚石

问题: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为什么硬度差异这样大?

金刚石和石墨一样,都是由碳组成的,之所以硬度差异县殊,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完全不同。通过X光,可以看到,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排列成空间的四面体型的结构,它的每一个方都有相同的硬度。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成一片片平面的六边形结构,片与片的结合力微弱,所以石墨很容易裂成薄片。由于地球上天然金刚石很稀少,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都在进行通过一定条件把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尝试,在摄氏1800度的高温和7万个大气压的条件下,人们终于将石墨变成了人造金刚石。今天,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金铡石已从单纯的工艺原料,变为重要的工业材料。目前,金刚石年产量(包括天然和人造)已达1亿克拉(20吨)以上。

如何鉴别钻石的真假

钻石由于价格昂贵及稀有,使得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假货来获利,有没有迅速准确的方法将钻石与形形色色的假钻石区分开呢?方法是有的,而且不止一种。

在叙述这些区分的方法之前,我们将钻石及其代用品的性质列一个表,以便看出它们之间在什么地方有区别:

在表中,将钻石的可能代用品(及冒充品)分成三类:第一类包括立方氧化锆、GGG等四种,它们的光学性质,即折光率和色散都与钻石相近,并且都是均质体没有双折射,因此,琢磨出的宝石成品外观上与钻石非常相似,为了区分,只有根据硬度、比重和导热性;第二类包括锆石、人造金红石等四种,它们的成品外观也与钻石相似(但不如第一类),但因为都有很高的双折射率,在成品上都可以看出明显的双影,与钻石容易区别。当然,它们的硬度、比重和导热线,与钻石也有很大的不同;第三类包括无色蓝宝石、水晶等五种,它们的特点是折光率低,外观与钻石不够相似。因此,在有条件时可以用折光仪测定它们的折光率。当测出折光率数字后,立即可以知道它是代用品而不是钻石。当然,它们的硬度和导热性,也与钻石有很大的差别。

总起来看,钻石与它的所有代用品(或冒充品)之间,的区别有两点,一是硬度,二是导热性。因此,可以根据这两种差别制造出仪器,用来迅速、准确地区别钻石和所有的代用品 或假冒品。

钻石测定仪

导热性指物质对于热的传导能力,凡导热性强的物质,都能迅速传送热量,例如人们熟知的金屑铜、铝等。当人们用手摸铜、铝时,由于它们会将人手上的热迅速传开,因此感到这些金属是“冰凉的”。又例如木材,它的导热性很弱,因此人手摸上去是温热的。

导热性的强弱,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字越大的导热性越强,例如,铜的相对导热性为,铝为。由表可以看出钻石的导热性非常强,竟然超过了铜和铝,相对导热性高达—。而钻石的那些代用品呢,导热性都比钻石弱得多。由表可看出,大多数代用品的导热性都低于 ,即比钻石底100倍以上,像玻璃,它的导热性最差,竞比钻石低1000多倍。蓝宝石虽然导热性较高,可比钻石也要低10多倍甚至几十倍。

这样,如果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迅速测出宝石的导热性,那区分真钻石与假钻石真是易如反掌了。这种仪器已经有了,它的英文名称叫做“Diamond Master”,中文可以译成 “钻石测定仪”。 下图是钻石测定仪的照片。它的形状像一个电表,外联一根电线,电线前端像一支钢笔,钢笔顶端是“探头”。使用时打开开关接通电源(一般用9v电池),将探头与被测的宝石接触(宝石事先须擦干净,不能有油腻污垢),这时仪器上的指针就开始转动,当转动的偏角很大,超过仪器上标定的区域时,被测宝石就是真钻石,如果指针的偏转角很小,达不到标定的区域,那被测宝石就是假钻石。

最简单的钻石测定仪,只能显示出被测宝石是真钻石还是假钻石;构造复杂一些的钻石测定仪,还可以估计出假钻石是什么,例如是立方氧化佬,或者是YAG等。由于制造厂家的不同,这种仪器有各种改进,例如取消了电线与指针,探头装在仪器突出的一个短管上,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级管显示测定结果,绿灯亮时表示真钻石,红灯亮时则为假钻石等。

钻石测定仪的体积很小,和一包香烟差不多,可以方便地放入衣装中。

标准硬度计 使用钻石测定仪区分真假钻石,当然很理想,可是这种仪器价格比较昂贵,我们可以用另一种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测试宝石的硬度。 我们知道,钻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它的硬度是摩氏硬度10,用钻石可以划伤任何物质,可任何物质都不可能划伤钻石。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制造出了一种“标准硬度计” ,这是一个大小为65×55×23mhl的方盒,打开盒盖后,里面镶有4个标准硬度片,它们都经过精密研磨,表面光洁如镜。4片标准硬度片的摩氏硬度分别为6、7、8、9。

标准硬度计用于测定宝石的硬度。将要测定的宝石(已琢磨好的成品或未琢磨的原石皆可)找一尖棱部位,轻轻刻划硬度6的标准片,然后用放大镜观察,如果标准片毫无伤痕,表示宝石的硬度低于6,不必再测。如果标准片表面有擦不掉的细线状伤痕,表示宝石硬度高于6,应继续刻划7的标准片,如划不动(无伤痕),表示宝石硬度在6—7之间(包 括7)。如能划伤,则继续刻划硬度8的标准片。如此下去,可将所有宝石的硬度分成五类,即:硬度低于6;硬度在6—7 之间(包括7);硬度在7—8之间(包括8);硬度在8—9之 间(包括9);硬度高于9。

用标准硬度计测定钻石真假极为方便,只要用宝石轻轻刻划硬度为9的标准片,如能划出伤痕,就是真钻石,如划不动,就是假钻石。

刻划硬度时,首先应将标准片表面擦拭干净。刻划时是否划伤了,手感是不同的,划不动时有“打滑”的感觉。

标准硬度计的构造简单,价格也比较低廉。

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讨论:原子是如何结合成分子的呢?

化学键的概念:分子或晶体中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的主要的强烈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的分类:根据形成化学键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练习:

1. 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方法是( )

A. 观察外表 B. 测定密度C. 在纯氧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 D. 测量硬度

2. 石墨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 颜色不同 B. 内部碳原子排列不同C. 物质组成不同 D. 化学性质不同

3. 下列物质中硬度的是( )

A. 玻璃 B. 岩石 C. 石墨 D. 金刚石

4. 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它们的生成物是( )

A. 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都是一氧化碳

C. 都是二氧化碳 D. 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

5.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它存在于

A.分子或晶体中的原子间B构成物质的所有微粒

C分子或晶体中相邻的原子之间D分子间

6. 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为 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1个分子中含有60个原子 B. 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 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D. 它是一种单质

7. 金刚石可以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是由于____________。石墨可做铅笔芯是由于____________;可做润滑剂,是由于____________;可做电极,是由于____________。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是由于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肥皂的成份、工业制取原理和过程;

3、认识油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行科普教育;

4、指导运用旧知认识新知的方法,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教学用品:投影仪、试管、胶头滴管、猪油、菜籽油、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教学思路与设想:

由于本节处于高二有机化学的最后,既具有探索新知,又具有运用旧知的作用。因此,本节教学从复习旧知识入手,由生活中的现象展开,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多回忆、多思考、多动笔,共同研讨中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为线索,最后总结重点知识、练习巩固结束课程。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1、请与出甘油及几种已学的高级脂肪酸的结构式(教师巡查)

2、甘油与硬脂酸等能反应吗?试与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一个学生板演,教师不作评价)

1、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同右栏) O

2、酯的通式:R—C—O--R/

来自于: 酸 醇

其它高级脂肪酸也可发生类似的反应。从它们的结构看,应属于 ? 类物质。它们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动物脂肪、植物油的成份统称油脂。这节课就来探讨油脂的有关化学知识。

课题,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6~157 序言部分

·学生书写后,同桌交换指正。

CH2—OH C17H35COOH(硬脂酸)

CH—OH C17H33COOH(油酸)

CH2—OH C15H31COOH(软脂酸)

·学生回答后,书写反应式:

CH2

—OH

CH—OH +3C17H35COOH

CH2—OH

CH2OCOC17H35

CHOCOC17H35 +3H2O

CH2OCOC17H35

·观察投影订正写法,并与酯的通式比较。

·回答“酯类”。区别“脂”与“酯”的不同

·与生活中所见的实物相联系

·默读教材,对油脂作初步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

检查对已学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调节课堂气氛。为“油脂”的结构作铺垫。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进入新课

一、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试写出油脂的通式。O

通式:R1—C--O—CH2

R2—C—O—CH

R3—C—O—CH2

通式中R1-、R2-、R3-可以相同吗?一定相同吗?——教师不作评价,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7“油脂的组成与结构”之第一、二段后回答上述问题。

单甘油酯——烃基相同

混甘油酯——烃基不同

烃基饱和呈固态;烃基不饱和则呈液态

·试写通式

·订正各自的写法结果,作笔记

·带着疑问默读后,回答:

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作笔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抓住事物共同特征的能力

启发思考、调用旧知以获取新知,为“油脂氢化”埋下伏笔

二、油脂的性质

(1)炒菜时油脂遇水有什么现象?衣服上沾染油怎样清洗效果好?

(2)它们体现了油脂怎样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在~/cm3之间),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向猪油(或菜籽油)中分别加水和汽油的实验;指出工业上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油。

从油脂的结构看,它们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回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议论:不溶于水——浮于水面上——熔化过程中挥发——有的有香味——用汽油清洗好……

·一同学总结,其他同学补充。

·记笔记

·联想酯的通性及萃取原理

·思考并回答(联系酯的通性)

训练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合理的推理

2、化学性质

①溴水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② KMnO4溶液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

实验现象是 ? ; 这是因为 ? ;它表明油脂具有 ? 性质。

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由于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而呈液态,因此,这样的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油脂的氢化

要求学生试写油酸甘油酯(单甘油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3COOCH+3H2 C17H35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不饱和烃基(液态) 饱和烃基(固态)

自制“硬化油的用途”胶片(内容略)

加成反应主要发生在油酸的烃基上,油脂由液态转变成固态,� 硬化油的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以生产肥皂、硬化油、甘油、人造奶油等。

·观察实验现象。

·自由起立回答:①菜籽油可使溴水及KMnO4溶液褪色,表明它具有不饱和烃基;②猪油使溴水褪色(可能是由于萃取作用)、遇KMnO4溶液分层却没有明显现象,表明烃基饱和

·学生静听,把熟悉的知识与现象串联起来,深化认识。

·(在提示加成比例后)试写

·学生记,分析反应前后的变化。

·看投影,

听讲述,

记摘要,

理解油脂硬化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以及总结结论的表达能力

训练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准确掌握油脂氢化反应的实质和特点

进行科普教育,体会化工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如前述油脂属于酯类,那么它应该具有酯类通性的 ? 性

油脂的水解

酯类水解的条件, 要求写出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①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H2O ……

C17H35COO-CH2

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

怎样才能使油脂的水解进行的非常彻底呢?

方案的可行性——加碱——使生成物中的酸减少,促使反应物完全消失。

②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NaOH ……

C17H35COO-CH2

(留空格写“皂化反应”)

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硬脂酸的盐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反应能够进行到底。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

·议论,果断地做出判断——油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回忆乙酸乙酯在无机酸作用下的水解。两个学生板演,其它学生在下面写后师生共查(系数、连接符号等)。

·订正写法,作笔记

·设想多种方案,互相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辨别NaOH作为反应物和作为反应条件时反应式写法的不同。

·静听,记笔记,认识皂化反应。

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检查学生书写的准确性

训练学生发散想象及评价能力。超前认识可逆反应的平衡与移动知识

肥皂的制取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肥皂制取的过程有哪些?

肥皂制取过程的四阶段,并投影讲析(投影内容及讲析内容略):

皂化 盐析 分离 加工成型

水浴 加NaCl 加填充料等

1、洗涤剂的洗涤原理。

2、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利用。

·阅读课本肥皂的制取,总结制取过程的步骤。

·静听,作简要笔记

·静听,思考理解有关内容;

·与生物知识相衍接。

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线索的阅读自学能力

介绍化工生产,进行科普教育,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拓展知识

·看黑板发言

培养自学与总结能力

随堂检测练习

1、(1) 和 统称油脂,其结构可表示为 。

若油脂中不饱和烃基相对含量 ,则熔点较高,例如 。

反之,则熔点较低。

(2)、液态油生成固态油脂,要在 条件下,用油与 ? 反应

2、(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油脂不属于酯类; B 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 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 油脂属于混合物

(2)下列物质中能使溴水褪色的且有沉淀生成的是:

A乙烯 B油酸 C苯酚 D丁炔

(3)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萃取胜B蒸馏 C过滤D盐析

3、某同学说“酯的碱性水解是皂化反应”对吗?

4、使1mol乙酸乙酯和1mol油脂完全水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读题,选择(判断)结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订正结论

巩固知识,促进理解,检查本节课教学效果

P162习题3、4、、6

附:板书设计 第六节 油脂(属于酯类)

一、 油脂的组成与结构 油脂的氢化副板书:

R1-C-O-CH2 单甘油酯-烃其相同 …… 1、脂与酯的区别

R2-C-O-CH è 混甘油酯-烃基不相同 油脂的水解&

nbsp; 2、油和脂肪

R3-C-O-CH2 烃基饱和时呈固态, ①酸性时 3、洗涤剂

不饱和时呈液态 …… 4、油脂与营养

二、油脂的性质 ②碱性时

1、物理性质 ……

…… ___皂化反应

2、化学性质 肥皂的制取:……


高二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茹下教学目标:

A 认知目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C.情感和价值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A.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B.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A.本章主张自主学习为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B.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五、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 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

以生活中的事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引入,同学们能够想到的多数是利用其物理性质,告诉同学们除物理性质以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的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提出问题

在学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时,采取“回顾—引导—自学—讨论—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师生互动 ,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

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

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让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

(六)总结课堂:

总结性的让同学们先讲讲这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点,让后教师归纳一下。在以布置一些针对性的作业结束课堂。

18 3238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