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高中化学教案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中化学教案【第一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导学案 主体地位 教学方式

近日,在中学历史教参2015年第3期刊登的《课堂:“学案导学”大行其道的必然后果》一文中指出“学案导学”的大行其道的两大后果:“学案导学”让教师弱智化;“学案导学”让课堂庸俗化。笔者掩卷深思,感同身受,因为所在的县市区中学也在大力推行“三动课堂”,实行小组合作,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案导学”大行其道。“导学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编制和使用不当,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成为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教学效果不一定很理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合理编制和巧用导学案,避免“学案导学”的缺陷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见解。

一、合理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具有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当堂训练等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自主发展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的合理编制,需要融合中学教师的大量专业和学情知识。教师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查阅相关知识,而且要注意遣词造句、字斟句酌。所以,一份精心编制的导学案,是教师“高智慧的结晶体”。那么,教师在设计历史导学案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过于强调教师教的地位。在这种理念下,教案则被老师们视为传递知识的载体和法宝。设计导学案,首先要打破这种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是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从教学思想看,从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从师生关系看,从老师的本位教学转变为学生本位;从教学关系看,从教为本位转化为学为本位,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垄断者转化为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等等。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以学为本”就是让我们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其次要体现“导”的作用。

导学案的核心在于一个“导”字,就是“导学、导思、导练”,让导学案成为引导学生学习,训练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南针。所谓的“导学”,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编制“导学”部分时,第一部分是课标和考纲展示,要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是知识框架的构建,这一部分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知识整合,让学生一目了然,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如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设计知识框架如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前提:秦的统一(原因、意义)内容:皇帝制度(由来、特征) 中央官制(构成、作用) 郡县制 (特点、作用)评价:

第三部分是知识梳理,把本课所学知识以二十个左右的填空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内自主学习课本的基础上完成这些内容,从而对本课的内容有初步的整体了解,为下一步“合作探究问题”做好准备。

所谓“导思”,就是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如人教版选修四《孔子》一课,为了使学生掌握本课重难点知识,笔者根据学情(小组成员为6个),在编制本课的导学案时,预设了六个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涉及学生在必修二第1课和必修三知识第1课所学的相关知识,还精选部分史料,让学生学会史论结合,培养学科思维能力。设置问题如下:

合作探究1: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概述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背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合作探究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上有哪些贡献?

合作探究3: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和礼,他的教育活动践行其思想主张,试从他办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方面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4: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摘自《论语・颜渊》根据这段材料概括孔子的思想。

合作探究5:子曰“为仁不富矣,为富不仁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仁”者与“为富”者分别代表哪一阶层?你认为“为富者”致富的原因有哪些?材料反映的本质现象是什么?

合作探究6:结合所学知识,简单评价孔子。

这些问题涉及的知识既有基础性的知识,又有理解性的、规律性的知识。从“问题探究1”至“问题探究4”,学生依据课本知识基本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依据课本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因为课本内容比较简略,有些问题甚至在课本中找不到答案(比如问题探究5、6所涉及的答案),这些“挑战性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导学案所设计的问题就是为学生引思路,提供学习线索,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所谓“导练”,就是精心设计训练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围绕本课的重点问题精选试题,兼顾知识与能力,一般五六个选择题。学习是内化的过程,只有经过思考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的财富。“导练”要坚持“先练后评”的原则,这部分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后完成,有疑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再进行点评,其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用导学案

历史本来是有血有肉的,历史课堂自然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历史遭遇“学案导学”的“”之后,“历史教学的流程变成了骨肉分离”。在教学实践中,有人指出“导学案”就像历史教师的枷锁,“学案导学”让历史课堂庸俗化。所以,“导学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就会成为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教学效果不一定理想。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巧用导学案,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首先坚持“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在教学实践中一般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课前发放学案,导学案编好后,教师提前一两天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导学案中老师预设的问题,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讨论中解决。导学案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并记录在导学案上,留待课堂上讨论交流。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上课前教师会将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情,整理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另外一种是课堂中发放导学案。在有些地区或学校,历史属于不太受重视的学科,为了给学生减负,在上课一开始,在经过简单的复习导入之后,“导学案”开始粉墨登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体是1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浏览教材并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观察和辅导个别学生在看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了解学情和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达到师生共同学习。

其次巧用导学案。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巧用”导学案体现在,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善于当堂训练和点拨。

第一,教师检查学生课前构建基础知识体系的情况,主要检查不太认真和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并将一两名在“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向全班学生展示,树立学生今后学习的榜样。同时,对第二部分学习任务即合作探究部分进行小组分工。

第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为了完成导学案中合作探究部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讲”的积极性落实到学生“学”的积极性上。课堂上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对于导学案中教师预设的问题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时可能产生的疑问,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适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互相讨论、各抒己见,消化个体疑点。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点评,除了纠正错误的观点以外,还包括点评各个小组的合作水平和教师对本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给学生一把提高能力的钥匙。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当堂训练,提高学生能力。当堂训练是为了完成导学案中巩固检测部分。教师设计一定量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有启发性的、培养学生学科性思维的训练题,让学生当堂训练,限时完成,既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巩固深化知识的平台,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适当点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巩固深化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三、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编制和使用导学案中的几点认识

一是在编制导学案中存在的不足。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还不敢完全放手给学生;导学案的设计中“导”的成分不够,有习题化倾向,无法起到高效课堂支架的作用。导学案的开放性不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他们更大的想象和运用空间,学生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

二是导学案绝不可以取代教学设计。如果只忙于做导学案,忽视教学设计,那么整个教学反而被导学案所束缚,非常沉闷、枯燥,课堂缺少生成性,根本谈不上高效。反思之后,认识到一定要加强二次备课。只有把二次备课做到位了,将导学案自觉融入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中,才能使其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设计。导学案的精彩决定于教学设计的精彩,优化导学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是导学案绝不能代替教师的指导。导学案重在“导”,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教师的作用同样可以是“导”,是科学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材料、如何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如何理解重难点、如何分类整理、如何构建体系。

四是课堂中使用导学案和课件的冲突。导学案和课件都是教学的辅助工具,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普遍感到时间紧张,对于一些知识没有展开讲述。有个别学生反映,导学案和课件展示,让学生无所适从。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教学辅助工具,需要我们以后不断探索。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虽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做到素质与应试兼顾,突出个性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提高,但“导学案”是一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不能盲目崇拜。高中历史教学现在正在改革之中,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才能走向成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陆安。课堂:“学案导学”大行其道的必然后果[J].中学历史教参,2015(3).

[2]王涛。历史学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1(总第87期).

高中化学教案【第二篇】

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即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素质教育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必然。在我们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切入研究性学习,切实有效地改变学生化学学习的学习方式。“学案导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学案导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所谓“学案导学”(学案)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编)写学习方案,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建构课的内容,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并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继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并适时予以交流、评价与反馈;最后结合课末小结与阶段小结加以总结提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二、“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和教学基本程序

1.导学学案的编写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①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②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③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④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⑤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案导学”教学的基本程序

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我们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所构建的教学流程框架如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三、“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策略

“学案导学”在教学实践中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固定程序,需要针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处理。有的是整堂课开展的,有的只是在教学环节中、在局部或对某个问题开展这种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五个方面的因素。

1.不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如从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体现主体性。

2.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元素、化合物、概念和原理,要有选择性。

3.不同的开放研究层次――问题的方向由定向到不定向,体现发展性。

4.不同的组织形式――小组、个人;单堂、连堂;课内、课外,注重有效性。

四、“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

2.课堂讨论、探索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下列两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探究)―归纳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假设―探究―结论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①小结

在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讲解、解决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全面地把握教材。

②能力内化

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要把一些课堂上尝试过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掌握的能力,就必须付诸行动。

高中化学教案【第三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教学;自主学习

一、高中化学学案的设计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他教的再好也是劳而无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喜好、追求等,使学生真正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学模式,唯有经过学生自身积极的认知活动,主动参加到教学和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才会发挥其真实作用。

2.坚持问题化、思想性原则,重视先学后教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侯要注意坚持问题化和思想性的原则,把课程的知识点转变成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翻看书本,先自已去学习,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那些没有得到自我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中需要着重去听的部分,当然也能提出疑问和老师及学生们共同讨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推动学生潜在的学习水平向现有的学习水平转变。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更具针对性,不仅学生都可以了解到自己需要着重听什么,老师也随之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切记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让学生能即够得着,又得花费一番心力。

3.坚持层次化高效性原则1个班级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各个学生的化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强弱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是课堂学案是一样的,所以要想让全班同学的学习都能够得到提高,设计课堂学案就要采取分层的办法,以此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不但要有针对基础较差学生学习的基礎性的问题,也要有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升学习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有限定的,对教师而言,怎样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教学任务即不是指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也不是指学生取得了多好的成绩,而是指在这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学生掌握了哪些学习或生活的能力,培养出了哪些优秀的人格特征。如果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制定的课程学案要简洁合理,始终坚持高效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遵循求精不求多的原则,适当缩减学生的练习量,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

二、高中化学开展学案教学的具体流程

1.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唯有让学生走在前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是好的教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先自我学习,然后接受老师的教导。要让学生先自主预习,发现难解的问题,这才能开创出新的发展地区。灌输式的学习是个一点也不高明的教学方式,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去读书和理解,一旦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再对学生做指点和辅导。学生在自我预习之后,会更清楚地了解书上每一个章节中的重难点,再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更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自我预习,不但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新知识的一个了解,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几个人一起翻阅资料,合作解决。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选修课本中《电解与电镀》这章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因为同学们不久前学习过关于原电池的一些内容,知道化学能是在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由于电子发生转移,产生了电流。那化学能又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书上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例子,而且仔细解释了Na+和Cl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朝正负两极是怎样移动的,阳离子Na+向负极移动,在负极板上由于得到电子而还原,阴离子则Clˉ向正极移动,在正极板上由于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可在书上并没有对离子放电的顺序做具体的介绍,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教学学案中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离子的放电顺序,以便今后的学习。

2.课堂上的探究学习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有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就得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当老师讲解传授完基础知识的时候,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依据自我预习的情况进行提问和讨论等。在此期间教师扮演的是合作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老师启发和引导完学生的思维后,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此找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发光点,并及时纠正学生思路的偏差。

比如在讲解电解的相关内容时,老师首先是解说电解的原理、过程和结果以及离子的放电顺序,很多同学会对此产生疑问,怎样解释不同种类离子的放电顺序。这时老师就指出阳极和阴极这两种不同离子的放电顺序,让学生先自己寻找规律,接下来从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角度来做解释,阳极是阴离子放电,放电顺序先后和阴离子的还原性有关系,阴极则是阳离子放电,放电的顺序就是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从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角度做解释,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并消化知识。

3.课后要巩固学习,及时做出评价课后的巩固学习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后部分,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巩固学到的知识。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和变式的题目类型,中等的学生侧要多训练综合性的题型,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侧重于培养和激发其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设计的练习题既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又要继承启发式的教育原则,练习题要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我预习的情况、课堂上的表现、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这些方面,作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与此同时给学生后续的学习指明方向。

高中化学教案【第四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案教学 实践探索

学案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扭转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学案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学案展开教学工作,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根本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使学生自主探究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整体化学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案教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学案教学就是以学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学案通常指教师通过对学生实际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所学内容有系统深入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最基本意义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因此具有导学作用[1]。

学案虽然是对教学内容的引导,但并不是简单复制教学内容,同时学案与教案是不同的,教案强调的是以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主,将所要教学的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罗列,而学案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相结合,注重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使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此外还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和整合,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全面和系统,对新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同时,学案不只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知识学习变得更主动。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高效[2]。

也就是说所谓的学案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制定的学案,围绕学生基本特点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确启发和引导,从而使教学活动更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案教学模式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出更大作用。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前教育主张变传统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模式为主动学习,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需要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需要在设计学习方案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发展创新,将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课堂氛围变得更轻松活跃,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3]。例如,学习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验室,一边讲解仪器的识别与使用,一边指导学生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往往比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记忆。

学案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方式更注重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基本需求和未来发展展开的,因此需要在对学案进行编写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深入对教材进行研究,提炼其中主要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和整合,使其变得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适当开展分层教学,使知识传授过程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深入化学知识学习中,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探索欲望,从而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案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前对要学习的知识自觉主动地预习,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积累知识,面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独立思考和解决,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5]。在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课堂上集中对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例如,提纯混有MgCl杂质的AlCl溶液这一问题,教师可在课前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设计学案,让学生思考根据物质的哪些性质?利用什么实验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学生可以依据学案对这一问题进行预习和自主探究,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对知识进行更深入掌握,从而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案教学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极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案的编写和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知识学习中,通过教育形势的改变,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车军华。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吴秋萍。高中化学中以“学案导学”促进自主学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张金凤。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8.

18 562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