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学反思【推荐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南辕北辙》教学反思【推荐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第一篇】
优点:
1. 学生基本功扎实,语速适中。
2. 导入好,能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
3. 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到位,能让学生多次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4.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表演法、分角色朗读、交流法等。
5. 板书工整,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不足及建议:
1.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没有提出一定的问题,学生只是盲目地读,无目的。建议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
2. 学生表演课文时每人拿着一本书,只顾看书,使得表情、动作不到位。建议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在表演前给学生留一点准备时间,表演时放开课本,效果会更好。
3. 本节课中教师讲得有点多。建议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节课讲得成功,教学效果很好。但没有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只是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张嘴。希望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使我们的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迅速腾飞!
教学反思
这是1篇寓言故事,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导入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学生们抢着回答,还有的学生说出了《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了。体会寓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而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读故事,如:自由读、指明读、有感情地分角色读。并让三名学生上台表演课文内容,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课堂一下子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了。紧接着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已想对去楚国的人说些什么。这时,学生对寓言的体会就水到渠成了,懂得了行动和目的相反,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这样也就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为了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我紧接着提问:“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去做?”在学生当中立刻蹦出了美丽的火花,张芮同学脱口而出:“行动和目的要一致,就会达到目的的。”最后我设计了课堂延伸这一环节,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像《南辕北辙》这样的`事例。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一时间难以说出。因而我启发学生说出了自已在学习中,也要做到行动和目的相一致,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好,具有以上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没有提出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表演指导不到位,延伸中对学生启发的还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课堂中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去初读课文。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和学生们都会不断进步的!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第二篇】
上课伊始,突然有个学生说:“这个楚国人真笨呀!”
于是,我请这个学生说说理由,并随机板书:笨。
生: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生:他的朋友再三劝他,而他却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还说得那样沾沾自喜。
师:大家能找出他沾沾自喜的地方吗?
生:“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他的马跑得快,本来可以很快到达楚国,而现在往反方向走,离楚国会越来越远。
生:“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他的车夫虽然是个好把式,本领高。但也会受不了他的愚蠢而离开他。
生:“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他带的盘缠多,虽然可以给他带来很多方便。可方向错了,结果就会不一样的。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从这句话的“硬要”一词中,可以看出他是那样的固执、愚蠢。
生:在文中的楚国人连说了三个“没关系”,可以读出他是那样的自以为是。其实,他的马越好,车夫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快,就越到不了楚国。
生:我能从文中的插图中,看出这个楚国人是那样神气,眼中还带着轻蔑的神情。
生:我能从朋友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奇怪地说”、“摇摇头”等词)中,体会出对这个楚国人非常失望。
生: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几话: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搞清楚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有多么好,也无法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标。
寓言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短、生动的故事里,具有寓意深刻、情节生动、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学时,要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寓言内容,重视复述指导,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加深对寓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感受寓言中的形象。
我们往往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它的寓意,因此在教学的时候不重视引导学生想象寓言中的形象,只把寓言的形象简单地当作寓意的载体。寓言的寓意包涵在它的生动鲜明的形象里的,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了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寓意。所以,寓言的教学不但不能削弱或减少学生对于形象的感受,反而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加深学生对形象的感受。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第三篇】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而这次备课给我的最大的启发是:教学设计目标是前提,根据目标可以设想出多种方法,然后要进行重组与筛选,选择化时少,收效大,尤其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经过反复思考,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教给学生寓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寓意。于是,我在课的开始就强调了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体特点明确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的一般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寓言“南辕北辙”,分析人物行为的与众不同,分析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来说清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寓意,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第四篇】
寓言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一个故事情节的开展,从而揭示一个道理。在教学《南辕北辙》这一课时,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出于这样的考虑,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撰写剧本,能感悟人物的说话语气,并能通过合理的想象给人物添加合理的动作及表情。2、通过表演,感悟人物形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一节课下来,由于学生对于编写课本剧的极大兴趣,促使我扎实的完成了本科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他们能够充分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分析课文人物的形象。并能够感受到这节课中我们要学习到的一个道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思考: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语言类课程,想要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好语文,那么小学生就不能单一的进行语文学习,而是要将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语文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在生活交流中合理运用,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语文,感受语言的魅力。那么课本剧表演就符合语文的教学模式及学习规律,也符合了小学生天生好动和喜欢表演的个性,将课本剧边沿运用到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初始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字典弄清楚“辕”“辙”分别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弄清楚词语意思后,学生对于本科的学习内同也有了初步理解,为后面编写课本剧打下扎实的基础。
要完成一个课本剧的表演,剧本人物,发生的故事情节必不可少。在此我紧接着让学生默读这则寓言,自己试着和小组同学进行归纳,课文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人、谁南辕北辙了。学生兴致高昂的讨论的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我和学生一起弄明白后,《南辕北辙》课本剧的剧本框架也就能展现在学生眼前,对后面的学习更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当然要编写课本剧仅凭课本上简洁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舞台的表演是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舞台设计等综合性展示。因此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继续体会人物的形象。通过学生对重点语句、字词的把握,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但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只是在分角色朗读,离真正的表演还有一定差距,在此我就顺势请了一个小组上台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现单凭课文简单的对话是不够的,大家一起交流,学生最后总结出这个坐车人是一个自大、无知的人,和朋友对话时动作应显得傲慢无礼。对于他的朋友,学生总结出是诚恳且无奈,表演时应有摇头、叹气等动作。进行到这里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想象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甚至有学生,能够当场惟妙惟肖的表演起来。在学生的表演中揭示了《南辕北辙》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的道理。
仅凭完整的故事情节对于课文的学习还是不够的,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思考如何能把我们学到的这个道理融入课本剧当中?经过学生思考他们在课文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卖水果的摊贩角色,再次劝说坐车的人,用来体现这个坐车人的一意孤行,不听劝告。用摊贩的自言自语来揭示本文道理。让我很惊喜的是对于摊贩的性格定位学生们认为应和坐车人的性格截然相反,这样才会形成对比。让看表演的人更加能够深刻的记住这个寓言。
一堂课有结束的时候,但孩子们的兴趣却没有因为下课结束。就连我也被他们这么丰富多彩的表演所感染,如果每节语文课都能够这么轻松愉快,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插上想象翅膀,发挥表演才能,同时又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这样的学习才能变得更加高效。
上一篇:《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精编3篇
下一篇:《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