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案教学反思【范例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数乘法教案教学反思【范例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数学课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第一篇】
1、心理素质方面
面对那么多听课的教师,孩子们和往常一样,积极的思考,大胆的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看到孩子们的自信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我为他们高兴。可是自己呢?一开始就自乱阵脚,看到学生在黑板上画的40°角,脑子一热,心里想:怎么和我让他们尝试画的角度数一样呢?其实第一次尝试是让画30°角的,第二次尝试才让画40°角,可当时一迷,也忘记了让学生说说三角尺各个角的度数,就让学生先尝试画40°的了,第二次再画30°的角,后来也让学生复习了三角尺各个角的度数,但是整个教学环节显得乱了。
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多年来,只要有人听课,特别是有领导在场,没有一节课讲的让人满意。每次讲课之后就会痛很久,不过这次,我没有痛的感觉,知道了自己的毛病在哪里,我很高兴。
我总是对孩子们说:“你能行”“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就这几句话让很多孩子自信起来,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了希望。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勉励自己呢?我真的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各方面的素质都会提高,我的数学课一定能达到优质、高效的效果。
2、问题设置方面
在课堂上,面对教师提的问题,孩子们不去积极的思考,或者出现孩子们的回答脱离了教学的核心,答非所问,那一定是教师所提的问题出现了问题。在《角的画法》这节课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这样的问题“用三角尺还能画出那些角?”一个孩子说:“可以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当时我一听,懵了,怎么这么回答啊,咋不是“30°、60°、90°、45°”呢?孩子们也在下面吵开了,有的说用三角尺不能画周角,有的说可以画周角。我当时也想不到用三角尺怎么拼出一个周角,就很奇怪的问孩子们怎么画,孩子们肯定受到我表情的影响,陷入了沉默。最后只好对孩子们说,这个问题我们下去再说,就敷衍过去了。出现这个意外,就是我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不够具体,结果出现了孩子们的回答不是预设的结果。如果这样问:“用三角尺还可以直接画出那些度数的角?”我想就不会节外生枝了。
课堂的提问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才能使孩子们明确思维的方向。这些以前都知道,但仅仅是知道,没有感悟,而今天课堂上的这个意外,让我悟到了:课堂的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你问得好,问的巧,教学就有效,孩子们的思维也能得到发展,使孩子们变得聪明,反之,就会阻碍孩子们的发展。
3、课堂生成方面
课堂的生成可分为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非预设生成是指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和学生开展操作获得的结论等,是教师预先所没有料到的;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预设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在《角的画法》一课中,在画完40°角,小组交流画法之后,我让学生汇报。有个孩子说了这样一种画法:先画一个点,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这个点重合,在0刻度线和40°的地方点上点,然后连线,画出40°的角。他这种画法结果是正确的,可是与教材中画角的步骤不符合,虽然我当时表扬他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但却不敢肯定孩子的画法。后来在研讨中,这也成为一个研讨的焦点。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做也可以(阿拉文库★),有的教师认为这样的画法是不规范的。
课后我查阅了资料,又在网上请教了一些教师。最后认定:这样画角是可以的。只是我当时在课堂上没有抓住时机,进行恰当的处理。如果我当时肯定孩子的画法,并告诉孩子:“其实你这样画,和书上的画法是一样的,你先确定的第一个点是射线的端点,也就是角的顶点,对准0刻度线和40刻度的这两个点确定了两条射线,也就是角的两条边的位置。只是书上先画了一条射线,而你是先通过点点,确定了射线的位置后,才画射线的。这样一分析,把孩子的思维和教材上的画法做了一个对接,使孩子们在对角的认识上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个生成之所以处理的不到位,其实是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看来,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汇总【第二篇】
本节课我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逐渐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几个方面来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想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整数》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章《小数乘法》中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并且对小数也有了基本认识,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而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边进一步学习小数乘小数做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媒介,学生是主体,接下来是关于学情的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知识迁移、推理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是对于小数的乘法运算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会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迁移到本节知识上来。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规范的进行笔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老师的引导,学生最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则是理解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谈论法等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将教学方法真正具象化到教学过程中,就要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了,本节课我将从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拓展-课堂小结以及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进行阐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情景,画面上是超市的货架,首先我会问学生:我们都喜欢逛超市,那现在老师要买3支红笔,一支笔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呢?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可以想到3支笔也就是元×3,很明显是小数,3是整数,也就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整数。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导入更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反映出数学来源于生活。
接下来,进入正式的新课讲授环节。我会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那么元×3该如何计算呢?然后安排同桌两人进行交流,并且在交流开始之前,提醒学生:我们之前学习过整数乘法和加减法,还学过元角分的换算,这些是否能运用到这道题里呢?经过同桌交流,同学们基本可以得到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先按每支2元算,2元×3=6元,多算的2角×3=6角,6元-6角=5元4角=元;第二种是利用单位换算,把元看作18角,18角×3=54角=元。对于这两种方法我都会给与表扬和肯定,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发散思维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法,体会一题多解。
然后我会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比如利用以前学过的列竖式计算,并且强调列竖式要注意末位对齐(板书竖式)竖式列好了,结合着单位换算,安排学生前后桌进行小组讨论。经过小组讨论,利用刚才的第二种方法,将元看作18角,那么就是18乘3,顺利转换成了整数乘法运算,18乘3等于54,同时利用计算器算出×3=。
接下来我会继续追问学生:和18,和54又有什么关系呢?继续用竖式进行引导,学生经过讨论也不难发现,因数乘10就是18,而相应的积54除以10得到。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转化的数学思维,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以上教学活动采用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了新知,培养了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趁热打铁,在巩固练习环节,我会再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现在老师要买挂面,一包挂面元,买25包挂面要多少钱呢?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继续利用列竖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答案:乘100得到94,一步步计算得到2350,2350相应的除以100得到,去掉小数末尾的0。再利用计算器进行检验。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加深记忆,掌握算理。
课堂进入尾声,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接下来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促进亲子沟通。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第三篇】
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前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把小数看成整数乘法计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竖式下直接写出得数(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应对这种学生作业状况,我对我的课堂教学作了深刻的反思:
1、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能够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齐,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就应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握好学生计算关打好基础,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但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潜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间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潜力必须会帮忙。
2、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罪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不但能一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忙。它体此刻我们平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指导错题改正。学生在计算出错后,我往往让学生立刻去订正。其实可不用急于一时,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忙找出错误,也可透过学生自查来发现错误。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还觉得自己思想不够解放,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相信此次反思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会有所帮忙。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第四篇】
小数乘法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计算:把小数当成整数计算,再点上小数点。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竖式如何写?还是有些模糊和不理解。如是在教学中,我就着重突出了以下几点:
1、口算
口算由于数字比较小,计算快捷。我就要求学生学生多做口算题。做完题目之后也用口算来验算。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加深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2、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学生的记忆却不是很深,如是我也按照新课内容设计了一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规律。充分的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3、竖式数学格式
第一节课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内容,结果部分学生习惯性的把数位对齐,后来我就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讲:我们进行计算时是把小数当成了整数,所以相当于是末尾对齐了。
4、小数的位数
我采用了了几个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在竖式中去点小数点。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第五篇】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后记
进入五年级第一个单元安排的是小数乘法的计算,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进行的。原本以为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非常的熟练,学习其小数除法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首先我认为是对算理不理解。如:×,先把扩大100倍,扩大10倍,按照75×3来计算得225,再将得数缩小回去1000倍(即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就是×的结果。学生会出现因数3与因数中的0相乘的现象,说明他们没有看成75与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数乘法的顺序两个因数中的每个数字都依次相乘一遍。这就违背了小数乘法的算里与计算方法。不但使计算过程繁杂了,而且小数点位置也出现问题,在因数相乘过程中就将小数点点上了。
其次,是计算马虎。
(1)忘记进位。满十进一学生清楚得很,可是计算过程中丢三落四的毛病屡犯,不是不会,就是粗心。
(2)忘记点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完后,忘记向左移动小数点。
(3)横式忘记写得数,或者横式没有化简。
再次,学生不会对位。如:32×,应该末尾对齐,有的学生开头对齐、有的学生末尾对齐了,前面的三个0都与3对齐。
这是我在教学小数乘法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反复的强调与练习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个别学生仍会出错,还需要继续练习,在习题中逐步改掉不足。
上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编3篇
下一篇:《机械效率》教学反思【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