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科目教学反思【范例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一数学科目教学反思【范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第一篇】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向量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我在这学期为了解学习情况共和学生座谈了三次,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多次去听了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从高三教学下来的老师,可能在教学中不知不觉以高三的复习要求去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初、高中老师座谈,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第二篇】
回想高一的数学教学过程,有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数学知识的衔接
新高一的同学相对与往届高一的同学而言,数学基础知识更加不扎实、不系统,数学概念尤其淡漠,解题规范性和解题能力急需提高。补充一些初中不讲或讲而不深的而高中教学又是必须用到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二次函数的配方法,二次函数的值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的定义,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代数式的通分、分母有理化、立方和(差)公式与和(差)的立方公式,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数学思想,整体换元的数学思想等。有了这些知识上的准备,才能为必修Ⅰ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衔接
从初中步入高中,学生又面临新的挑战。高一是学生在高中三年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刚开始阶段,尤为重要。数学是各学科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基础,并且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数学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节课的课容量大而且内容相对初中更加抽象、更加难理解。开始学生感到学习比较吃力、作业出错较多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解决这些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思考、多训练。怎样学好高中数学是许多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同学进入高一后非常困惑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前要预习。初中每节课的内容较少且易于理解,而高中课容量大且相对较难。适当的预习将有利于提高每节课的听课质量。
(二)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初中的课程进度相对宽松,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试之前有比较充裕的复习时间,而高中的进度相对紧张,考试以前几乎没有复习时间。这就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记好笔记,作好当天的课程复习,也有利于自己经常进行阶段性复习。
(三)该记住的一定要记住。有一些公式、定理、规律和方法是要求熟记的,一定要准确、熟练地记忆。
(四)学会读书,注意复习。对于讲过的内容要进行及时复习,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对每节课老师讲完的内容一定要回头再复习,加以巩固、理解,这样知识掌握的就比较牢固、扎实,尤其是对课堂上老师讲完的习题当时还不太理解的题目,回去一定要再复习,把当时不明白的地方弄清楚。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及时解决,切记不能攒一大堆问题再问。复习还要注意当天复习与阶段性复习相结合。
(五)课后应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初中的时候学生养成了讨论学习的习惯,这种习惯有利于合作与探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业是对学生一天知识掌握情况的巩固复习与检测,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不要讨论作业。发下作业后应及时订正,并且在改错本上记录下来,针对出现的错误回归课本,进一步学习、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六)及时检测,反馈矫正。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适时地进行章节性检测以及单元检测,并且与学校的月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反馈矫正。
(七)补充的数学内容要及时消化理解,相应的题目要抓紧完成。不要总是依赖与老师,同学的帮助。
三、学习心理的衔接
(一)以情诱教。为了让学生找到开启成功的钥匙,我们每位任课老师在传授知识、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领悟到真正的成功就是自立、自强、自信。在给学生解答问题时,先了解学生的困惑,解决问题,再授以方法,指导学法。我们这种以情诱教的方法,很容易从心理的接近学生,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立足于研究教材、解读,在选题上注重“三基”。我们坚定不移地以教材为基本素材,“三基”培养与训练始终放在首位,夯实基础。这种视点高、起点低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消除高一学生心理上的为难情绪和对数学的恐惧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重视学情分析,因材施教。我们学校的班级中,有致明班、弘毅班、普通班、美术特长班,在数学教学上要求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定位以及资料的组织使用、测试题的选取上,我们不盲目地要求统一,而是结合班级特点,因材施教,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后续学习注入新的动力。
(四)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强调数学的应用价值,发挥新课改的优势。我们始终坚持引导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通过课堂上利用微机画函数图象,特别是利用几何画板画动态的函数图象,课后上网查找资料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快的成长。
在设置例题和习题时,我们引进了大量的生活、生产、科学和技术中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数学、热爱数学。
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我们做了大量的富有实效的细致有序的工作,学生正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第三篇】
这是我在兴宁跟岗学习中,有教学实录的一节课。也是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本节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引进的,通过点斜式方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独立推导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方程的生成过程,通过“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整理并检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做了铺垫。从而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案上完成,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突显强调每种形式方程的特征,并让学生领悟记忆。引导学生小结2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3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并板书方程。
本节课的思想方法:
1. 分类讨论思想;
2. 数形结合思想;
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1.逆向思维;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在补充的例题练习中有几道易错题,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体验”将会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可将应用公式的前提条件等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以便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这样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习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例题2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之间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唯一。 使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体验。本节的推理逻辑性较强,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推导方程,让学生参与一个 “开放性例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每个环节衔接的打磨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过头来再寻求更好解决途径的过程。
高一教学反思【第四篇】
一、教学内容概要: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要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的表现及存在的不足,了解全面小康的美好远景,知道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要求,了解全面小康进程是不平衡的。
(二)能力目标:辩证分析我国现状的能力,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驾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中华民族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科学发展意识、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二)难点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亮点:
1、结合自身体会和了解,向学生介绍中山市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及中山人的生活水平,学生感慨颇多;
2、介绍“三步走”战略及目标内容时补充介绍“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及目标制定的背景为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铺垫;
3、在讲解GDP时运用数据进行国际、国内的对比,引导学生树立为建设富裕的海南而奋斗的志向,激发学生怀抱建设家乡的责任心;
4、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经济建设目标的关系及相关内容的讲解思路比较清晰,层次分明。
不足之处:
1、时间把握不够合理。前半部分的`内容耗时过长,导致后半部分讲解粗糙。好在后面的内容条理非常清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也有所涉及,不难把握。
2、课文内容取舍和课外知识补充的关系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大概是我的教学理念是:帮助学生多了解现实社会。经济学知识必须运用到现实的社会实践当中才具有说服力,而且必须是结合实际去理解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理念、策略、规划、做法等等。因而,处理教学内容这块是我的弱项。
3、语言表达不够简练。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不仅要思路清晰,而且要简洁、生动、有力。这对于我一个新教师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由于当班主任,又跨年级上课,备课时间并不充裕,更谈不上课前演练,课堂表述能力亟需加强。
4、留给学生参与课堂的空间少。这个问题除了时间处理不当外,还主要是因为我的教学心态不够从容。总是想完成教学内容,多给学生补充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听课状态和接受能力。尤其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非常不够,这点我感到非常愧疚。
5、没有形成知识巩固练习的习惯。授课过程时间紧迫,通常没有节余时间做练习。备课的时候也常常忽略练习题的设计,要做练习主要依靠教辅资料。这方面也亟需改进。
上一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通用4篇)
下一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反思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