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相貌各异的我们》精编教学反思【汇集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六年级科学《相貌各异的我们》精编教学反思【汇集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科学《相貌各异的我们》说课稿【第一篇】
科学《相貌各异的我们》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生物多样性》 单元的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与策略”、“教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相貌各异的我们》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生物多样性》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前四课学生研究的是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这节课以生物家族中我们最熟悉的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使学生建立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也是多种多样的认识,从而丰富他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在学生的经历中,他们可能有过这样的认识:不同的动植物长相不同,同一种生物也有许多差异。但是这样的认识可能是模糊的,很少有学生去仔细地琢磨或求证过。经过前四课的研究,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同的特征,在学生的头脑中已逐步清晰起来,与此同时,对于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也就成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他们会很自然地将这些差异与生物的多样性联系起来,这也就成为本课学生认识发展的生长点。而且,本课的学习以我们人类自己作为研究对象,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刺激和绽放他们的探究热情。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2.认识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3.意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镜子。
2.教师准备:教师相貌性状分析表、学生相貌性状分析表、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班级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课件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交流汇报——课外拓展”的主线贯穿,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始至终沉浸在研究的氛围之中。本课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形成“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的认识,而是以一个个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科学的问题,使他们的证据意识、求真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情景导入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课前拍摄学生所熟悉的师生照片,有个人、合影等,把照片做成PPT展现出来,提示学生可以边看边叫出同学们的名字。然后提出题问:你是怎么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同学的?(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到是因为他们的外貌各不相同。
紧接着教师质疑:你们认为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
(学生回答时要求他们说明理由。)
然后提示本课的研究内容我们的相貌并板书,开始本节课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主要围绕四个活动展开。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不同,明确五个性状的简单分类标准
1.谈话:(出示两位同学正面及侧面照片)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的相貌有什么不同?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学生小组讨论、观察,并做好记录。分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头发、脸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唇、耳垂、下颌、肤色……各不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相机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不同特征。谈话:就相貌,他们表现出这么多的差异,这么多的相貌特征一节课研究不完,然后选取其中的5个特征:前额、眼皮、下颌,耳垂、头发进行研究。并分别出示5个特征的。对比图片。
(学生观察,明确5个特征的简单分类标准:①前额发际简单分为平发际和V发际两大类;②眼皮简单分为有双眼皮和无双眼皮;③头发简单分为直发和卷发;④下颌简单分为下颌中央有沟和下颌中央无沟;⑤耳垂简单分为无耳垂和有耳垂。并找到自己属于哪一类。)
活动二:探究性状编码图
1.提问:(出示5个特征简单分类标准)就耳垂这一特征,可以分为几类人?(两类,一类是有耳垂,一类是无耳垂。)提问:两个特征呢?三个特征、四个特征、五个特征呢?可以将我们分成多少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讨论,研究分类方法。学生汇报。
2.出示性状编码图,请同学们找到老师的性状编码。提出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性状编码吗?进行第三个活动环节: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1.出示课件,介绍活动要求:
(1)个人完成《我的相貌性状分析表》,找到自己的性状编码。
(2)各小组完成《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
2.分小组汇报《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教师利用电子表格统计,生成全班相貌性状统计图。
3.提问:观察班级性状编码统计图,有什么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符合某一性状编码的人数比较多,有些性状编码栏里仅一人。教师可请性状编码栏里仅一人的同学起立,汇报自己的性状特征,同学们发现他们都是班上的唯一。还有许多性状编码栏里的统计数据为零,这必然引起学生的思考。)
活动四: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
1.请某一性状编码人数比较多的同学上台。
2.提问:这些同学的性状都相同,他们长得像吗?(不像)为什么?
(他们的脸型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性格也各不相同……)
老师小结:虽然他们的5个性状都相同,但随着性状的增加,我们的相貌仍然是千差万别的,你还是你,他还是他。
3、课件出示并谈话:5个性状就可以将我们分成了32类,6个呢? 7个性状呢?8个呢?(随着性状的增加,大屏幕依次显示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个性状可以将我们分成1048576类,(再出示40个性状)提问:可以分成多少类呢?大家猜一猜!(学生无法计算出。)
4.停留3秒钟,出示答案:超过1万亿类。
5.提问:我们之间的性状差异难道仅仅只有40个吗?(远远不止)对,还有很多很多(教师用省略号表示)。
7.最后提出问题:你认为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论,40个性状就可以分成超过一万亿类, 人的性状远远不止40 个,因此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8.谈话: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板书:变异)正是因为变异,才让我们彼此相貌各异。(在“我们的相貌”后画上箭头,并板书:各异)
9.谈话:(大屏幕出示身份证、教师证、毕业证等有效证件)因此,我们生活中的有效证件,都是以相貌作为重要标志之一。
10.最后小结:今天,我们只是初步感受生命的奇妙,关于生命科学,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纵观本课,我做了以下探索。
1、 调整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课课题是《相貌各异的我们》。从开课到结束,始终没有出现课题,而是将课题变成问题:学生通过PPT欣赏我校的几位“名人”的照片,孩子们一个个轻松叫出彼此的名字,研究活动从问题开始:你是怎么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同学的呢?答案锁定在“相貌”上;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大家产生两种观点:能和不能。整节课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在进行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事实自行认识到: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2.引领学生亲历亲为,让探究贯穿课堂始终。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围绕四个活动展开,整个过程师生都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灌输,更没有将结果强加给学生,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学到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学科学需要树立求真意识,学会用数据说话。
3. 注重学科整合
学生通过设计分类方法,自行探究计算出5个性状可以将我们分成32类,再利用教师提供的标准统一的性状编码图,找到了自己的性状编码,通过组长统计汇报,将观察的范围从小组成员扩大到整个班级,最后由教师将全班同学的性状编码进行整理,现场大屏幕生成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这一探究环节,我用到了Excel、大量的数据整理、文字分析,让科学学科与语数学科知识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本课最后的课外拓展活动,是期望孩子们延续他们的探究热情,把探究活动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作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讨研究的方法,养成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命课堂。
愿我们的孩子个个个性飞扬!
《相貌各异的我们》教学反思【第二篇】
本课从对动植物的研究,推演到对我们人类自己的分类观察研究。
教学时,先举例各种相貌特征,说说有哪些不同,按照学生的说法,教师板画,以此来确定分类的方法,并指导学生了解一种相貌特征的不同类型,指导学生该如何描绘不同的相貌特征,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再开展组内的观察活动,描绘同组内同学的相貌特征。
全班的相貌调查、统计活动,课内让学生自行面向全班开展调查活动,有一定难度,纪律不好控制也浪费大量时间,课后调查,又无法保证学生是否会去完全。所以,我安排了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带来小镜子,观察自己各方面的相貌特征,然后教师进行统计,学生记录数据。
相貌是唯一的吗?(阿拉文库★)这项活动是分类统计的应用。多种相貌的组合排列结果有几种?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应该可以利用数学的方法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问题居然难以理解应用。教材中举例了两种特征分四种,可三种、四种特征分几种学生不能理解,可能太抽像了。本有个想法,将全班同学依据相貌特征进行现场分组,多一种特征就会产生两倍的结果,这样有几种相貌特征能分成了几大类别就一目了然了。但是考虑到纪律难以控制,最终改为了现场画圆形性状图,使学生了解到每增加一种相貌特征,分类结果就多一倍。最终了解自己是属于哪一编号的相貌特征,班级中哪一种相貌特征的同学较多,哪一种较少,也比较直观。不过,还是很想试试将学生现场分组,呵呵。
有学生会说娈生兄弟的相貌特征是一样的,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况再进行分析,事实上,就算娈生兄弟也有部分相貌特征是有差异的,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这里可以说说“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这个道理。
《相貌各异的我们》教学反思【第三篇】
《相貌各异的我们》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5课,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2、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同时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普查是科学研究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教学难点: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本人在备课、试教及开课过程,有不少的感受,现来谈一谈。
本人认为在这节课中效果较好,值得保留的部分有以下几点:
1、教材的处理上,以描述学生相貌开始课程,为后面的`上课内容进行了铺垫,让学生可以很自然的联系到今天要上课的内容。
2、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毕竟面对的是小学生,兴趣对于学习科学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以下环节设计的都比较有趣。
1)两位同学的照片,找找不同。
2)直接将五种相貌特征的不同形状用图片呈现,让学生直观的认识。
3)记录的顺序是个体—小组—全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实验观察中。
4)全班起立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为,课到后半截,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开了,那么,通过全班的一个活动,让学生在认识概念知识的过程中还能注意力集中回课堂。
3、视频的展现在这节课也有很好的效果,还有就是在做全班统计时的数据输入,马上图形展现的效果,对于这堂课的成功有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这节课中同样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修改:
1、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让学生将自己想法的时间比较少。要充分体现学生主导的地位,不要教师直接将概念或结果强加给学生。
2、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及回答之后的反应不够,应该多加以表扬或纠正。
3、课堂的常规器械的收放问题。
《相貌各异的我们》教学反思【第四篇】
本课从对动植物的研究,推演到对我们人类自身的分类观察研究。
教学时,先举例各种相貌特征,说说有哪些不同,依照同学的说法,教师板画,以此来确定分类的方法,并指导同学了解一种相貌特征的不同类型,指导同学该如何描绘不同的相貌特征,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再开展组内的观察活动,描绘同组内同学的相貌特征。
全班的相貌调查、统计活动,课内让同学自行面向全班开展调查活动,有一定难度,纪律不好控制也浪费大量时间,课后调查,又无法保证同学是否会去完全。所以,我布置了同学进行自我观察,带来小镜子,观察自身各方面的相貌特征,然后教师进行统计,同学记录数据。
相貌是唯一的吗?这项活动是分类统计的应用。多种相貌的组合排列结果有几种?对于六年级同学而言,应该可以利用数学的方法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同学对这个问题居然难以理解应用。教材中举例了两种特征分四种,可三种、四种特征分几种同学不能理解,可能太抽像了。本有个想法,将全班同学依据相貌特征进行现场分组,多一种特征就会发生两倍的结果,这样有几种相貌特征能分成了几大类别就一目了然了。但是考虑到纪律难以控制,最终改为了现场画圆形性状图,使同学了解到每增加一种相貌特征,分类结果就多一倍。最终了解自身是属于哪一编号的相貌特征,班级中哪一种相貌特征的同学较多,哪一种较少,也比较直观。不过,还是很想试试将同学现场分组,呵呵。
有同学会说娈生兄弟的相貌特征是一样的,应引导同学联系生活情况再进行分析,事实上,就算娈生兄弟也有局部相貌特征是有差别的,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这里可以说说“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这个道理。
上一篇:《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优推4篇
下一篇:《江南》教学反思(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