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1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3、 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 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引发幼儿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 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幼儿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幼儿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 欣赏图片,引导幼儿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绘画葡萄

提问:画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幼儿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最后画零小的部分)

引导幼儿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

提问:水多会怎么样?如果水少了会怎么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知道幼儿拿笔和用墨的方式。

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活动结束:

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拳、调、羹、邦、献、憋、制”,会写6个生字“粒、睡、拳、调、献、制”,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学习生字。

认读字学习字音,理解字义;会写的生字让学生从音、形、义几方面讲一讲。

音的重点:“拳”:三拼音节;“调”:多音字;“制”:整体认读音节。

形的重点:“拳、制、睡”。第一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后两个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书写。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板书:玩具小熊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板书:要当不想当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回答,概括本段内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教师引读: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大的是(原来的,玻璃做的);小的是(用一粒纽扣代替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三)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非常亲密)

2、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哪个词语最能感受到“我”和小熊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板书:形影不离

3、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再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我”和小熊的形影不离,用直线画出来。

5、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那时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调羹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齐读,读出“我”和小熊关系亲密的语气。

6、小组讨论:还有哪些词语写出了“我”和小熊之间的亲密关系。

学生汇报。板书:一心一意真正的朋友

7、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些语句的体会。

教师总结:我和小熊就是这样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甚至为了他,把命献出来都舍得。带着这份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四)学习4、5自然段。

齐读第4、5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五、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出示幻灯片):比较句子,哪一句的效果好?好在哪里?

(1)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2)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

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3

五(1)班  马亦骁

被窝

只感受到一丝一缕的阳光,

只听见妈妈大喊一声“起床”。

我仍悠然地闭着眼睛,

享受着难得的被窝时光。

鸟儿叽喳地唤我起床,

而我则伸个懒腰,继续睡觉。

花市

清香,清香-------

拥抱着我---------

妖艳、清纯、含蓄---------

所有的美,在这里得到升华。

或百花齐放;

或独领风骚。

我最钟爱群芳妒——

梅------------

池塘

“蛐蛐、知了知了、嗡嗡、呱呱-------”

池塘正举行一场音乐会。

鱼网在水中游着,

诱饵吸引着鱼儿。

柳树摇晃着脑袋;

池塘泛着微波。

“哗啦--------”

鱼儿散去,

只剩四五尾正在网中蹦跳。

海岛

不管海风多么刺骨,

不管海浪多么汹涌。

海,吸引着,

我投入海的拥抱,

倾听海的声音;

嗅着海的味道。

夕阳洒在我身上,

也投入海的环抱。

幼儿园

听不见一丝啼哭声,

耳边充满铃儿般的笑。

绳子在地板上欢唱,

快乐在心中荡漾。

太阳已经西下,

快乐却依然存在。

厨房中响起了欢快的交响乐,

客厅传来了宝宝快乐的笑声。

爸爸正教宝宝学说话,

脸上是幸福的微笑。

永远没有吵闹声,

快乐幸福的三口之家。

过年

鞭炮唱透了蓝天,

烟花绽开了笑脸。

爷爷奶奶舒展了眉头,

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孩子望着天空的烟花,

许下了隐瞒已久的心愿。

嵊州市 长乐镇中心小学       五(3)班      姚甜恬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4

4月24日,执教《童年的水墨画》,参加宜秀区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前谈话,以一首《秋千歌》引入,在朗朗的诗歌声中开始了我的`教学,此暖场环节,因为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后来听徐老师说是第一次来这里上课,(其实他们在这样陌生的环境是很有压力的),这又让我不禁想起了,两年前执教《瑞雪图》,学生也是非常紧张,也和这个有关!接下来,就经历了初读、认读生字、练读句子,最后品读诗句,总结学法!总体感觉:

1.课堂偏冷,互动性不够!

2.在细读文本时,象很多老师说的那样,还是稍微碎了一些,应该采取整体把握的策略。

3.课堂上讲得过多,把握好要讲什么,怎么讲!

4.心理素质,急待改进,学生回答问题时,急于讲出正确答案,缺乏等待!

上好一节课,其实真的不简单,好好总结原因,为了下一次的出发!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难点: 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诵读古诗《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播放《童年》,让学生谈自己对童年的认识,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注意以下词语的字音和字形

肃然起敬 万象更新 诞生 孤苦伶仃

教 谕龙肝凤髓溺爱 蹿房越脊

浑浑噩噩 习以为常 光大门楣 椽子

做选择题和写话进行检测。

三、初读课文,感受童年。

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文意。

2.在文中找出重要词句,写出感悟或提出问题。

3.试着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

四、合作梳理,回眸童年

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2.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3.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1.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童年的苦难与享受;我最早的学习生涯:老师与同学;伤感中离开故乡,踏上新生之路。

2.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物质生活好些了,但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经常在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3.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苦难的童年,在苦难之中饱含着深沉的亲情、淳朴的乡情、诚挚的友情。叔父对我家生活的关照和接我去他家;我童年的享受吃到半个白面馒头;和同学玩。

五、把握语言,品味童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进行赏析。从用词、修辞、情感等角度进行。可能会出现的句子:

(1)4、5段中那些语句写出了“我”父辈生活的艰难?写父辈生活的艰难有什么作用? “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饿得到枣林里去捡落在地上的干枣充饥”。

父辈生活的艰难,是他们去济南谋生的直接原因,也为后文“我”离开故乡去了济南做铺垫。

(2)6—8段中“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我”三四岁时,奶奶每天给“我”的半个馒头。说明了当时物质条件的缺乏和家境的困苦。

(3)第8段中说“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我”写这些“琐事”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琐事使我终身受用不尽。写这些琐事,一方面是为了激励自己前进,鼓舞自己振作;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后辈,让现在的孩子了解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走进了季羡林先生的童年,展现了童年了生活的苦难,同时也包含了深沉的亲情、淳朴的乡情、诚挚的友情,揭示了童年生活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何其幸福,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七、布置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以《我的童年》为题,写1篇小作文。

21 128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