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教学反思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学反思【第一篇】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1]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2]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3]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反思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只注重对教师的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如对公共知识、专业知识(所谓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的占有和相应学历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

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探索式、讨论式、自学式等等操练样样俱全,加上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好多教师还是凭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4]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后的重新构建

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对教学的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6页.

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第32页.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教学反思总结【第二篇】

紧张而有序的“读题、审题专项训练课”的展示汇报已结束。细想下来,有许多地方回味无穷。本来,开展次项专项训练是针对学生审题不细,做题丢三落四而粗心出错而开展的。由于此一项专题训练以前大家都没搞过,想当然的大部分教师刚开始都上成了练习课。当然,有失必有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通过两次专项训练的开展,收获还是颇丰的。

首先,针对数学组三位教师的展示课来看,此类课的大体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应该说王加国老师是这一次展示课上的较为成功的一位,大的环节已没有问题,所缺的只是选题及读题后对题目的思考及思路的引导的到位的程度而已。

其次,教师们再没有将这种展示课当成一种任务,而是将它当成了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一个平台。这应该是本次一个最大的收获。当然,这之中也不乏个别老师有照搬老式练习课,找省劲的想法,但这毕竟是个别人的个别想法,总体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特别是思想的改变为以后的“读题、审题专项训练课”的继续开展以及考前对学生的强化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三,通过这两次专项训练课的展示,经过学生考试成绩的反馈来看,初见成效。粗心丢分的现象大为减少。这也无形中增强了教师们继续进行次项专项训练的信心和决心,并决定将它逐步深化到日常教学中。

第四,专项训练对于靠前复习来说。不可否认也是一种新的复习途径,而这与中考前的专项复习也不谋而合。故完全可以大胆尝试将以后的考前复习课全改为专项训练课。以避免以前的考前复习中,学生做试卷,教师批试卷,学生改试卷,教师讲试卷的简单的机械重复。减轻教师和学生的重复劳动,是考前复习更有针对性。

第五,通过两次专项训练课的展示结果来看,虽然暴露出了部分教学设计及教学上的不足,但经过仔细研讨,进行这类课已经有了大体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注意事项,现简述如下:

1)设计课的内容时,选题一定要精练,务必做到精而不杂。一般可设计三到四个题,但每个题的信息含量一定要大,有一定的深度和拓展延伸性及可探究性。一般来说,应避免填空和选择题的选用,因为这类题的信息含量一般都不太大。

2)教学过程一定要精练,避免拖泥带水。可以开篇点题,废话少说,三言两语直接导入新课,用不着长篇大论的解释这类课的作用和功能。教学目的也不用上学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对学生的干扰。

3)读题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至少要三遍。第一遍,中速读,明白大意即可;第二遍,慢读,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并用铅笔划出;第三遍,找出关键词语,并理解关键词语在题目中所起的关联作用。

4)师生互动,思路引导要充分。读完题后,先不要让学生做,要先让学生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反馈自己所获得的信息,一个学生说不全,两个说,两个说不全三个说……,直到所有的条件信息挖掘完整为止,包括有用的和暂时看起来无用的信息,这样棵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另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一定要到位,“过与不及”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要注意提醒全体同学认真听取别的同学的发言,博采众长,才能有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的发展。

5)做题一定要学生独立完成。反馈完信息后,70%的学生对题目的解答方法已胸有成竹,但并不代表这部分同学就能将这个题目完全做对,还应注意步骤的有序性。在学生做题的这个时间段内,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后进生进行单独差异辅导,相信效果一定不错。

6) 集体订正,规范步骤。经过了前几个环节后,大部分同学的解题思路已经很清晰,但解题步骤上还会有不严谨的情况出现,因此,这一环节可通过学生互相纠错或板演来实现,当然,个别难题还应当讲则讲。

教学反思【第三篇】

1.教师意识不到位

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写教学反思,以工作负担重为借口,认为写教学反思没有多大的用处;迫于其他因素的压力,就算写了,也是应付了事,没有经过深思,与反思的初衷背道而驰,没有达到反思应有的作用。

2.教师反思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没有得到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反思的内容大多是通套话,教学反思写的内容都是一个模式的。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没有反思。而有的教师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么写,对教学反思的作用认知不足。

3.教师反思的形式缺乏多元性

教学反思一般分为“亮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容易套用写教学反思的格式,所写出来的教学反思没有创意,一个模式,这样既浪费精力,又没有得到预定的效果。很少写以后在教学当中要做到什么,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二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教学反思既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过程,也是化学教师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渠道之一。

1.便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

一名年轻教师要成长起来,就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一点一滴地积累、总结和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中的长处加以优化和完善,不足之处得以纠正,更加完善自己的教法,长期下去,自己的化学教学就会形成鲜明的特色,从而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便于教师对知识点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中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每位化学教师如果都能在自己上课后及时写教学反思,既可以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又能疏理出备课过程中、授课时的知识点是否存在缺漏,以便能及时补上存在缺漏的知识点。1篇简短的教学反思是教师的“备忘录”,是教师成长的足迹。

3.便于教师教学的创新和拓展

写教学反思贵在坚持。如果教师每上一节化学课都能够进行深刻的反思,做到每上一个内容都有收获,有提高的空间,要做到课后必思,有思必记,回想、琢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准确、全面、理性地评价自己的教学,促使自己去改变,从而有效地使自己的化学教学进一步得到创新和拓展,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及时写教学反思,做到坚持写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从而也会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生转变,向创新、多元、富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发展。

三写好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

1.写“亮点”

每节课的教学中都有“亮点”。如巧妙的解题方法;让人寻味的课堂小结;课堂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方法;教法上的创新和拓展等,把这些“亮点”记录下来作为今后的教学参考,并在这基础上进行不断更新、完善。

2.写“不足之处”

每一节教学内容总避免不了有不足之处,作为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应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时的经验教训。

3.写“创新点”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总会激发学生的灵感,这些“灵感”常常是瞬间的、不由自主的、是有价值的。对于这些灵感,教师应及时收集并进行积累、分析、总结,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得到完善和发展,这样还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维,久而久之便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4.写“新设计”

教学反思【第四篇】

关键词:反思反思性教学教学能力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又称反思性实践(reflec-fivepractice),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师范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思潮或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倡导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图从不同方面对其概念进行诊释,但多将界定重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现在较能得到认同的是我国学者熊川武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他将反思性教学界定为:反思性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一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既是教授者又是学习者,同时又突显了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一种可重复的反思。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它是一个螺旋式的提高过程。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一种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的过程。

(3)反思性教学是既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又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的实践活动,是把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

(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它让教师感到自己有责任让每位学生成功,而且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学生成功的关键。

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反思

教学反思的方式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的途径。指出,从业者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是从业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包括以下步骤。

课后小结养成每节课都要进行小结的习惯。小结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反思过程,首先要反思学生,如学生的反应如何、接受程度怎样等,然后要反思教学,如与学生互动如何,教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了重点、难点,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等,以便为下次课积累经验,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听课与集体备课观察和分析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课堂管理措施、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等。通过听课,取长补短,学习长处、反思不足。并在课后彼此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讨论不同讲授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反思上一年在教授本节内容时出现的问题,积极改正。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比听课更全面的一种评价方式,要求评价者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对被评价者的教学文件作出评判,即教学文件准备的各个环节是否得当等。这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循环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评教在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反思性教学以科学反思为基础,是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相结合的教学,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实施反思性教学。

调查研究,了解学生需要

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还是学生,如果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凭主观臆断实施教学,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针对进人临床实习的学生,带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人科实习计划,再根据学生希望获取什么知识来制订相应的实习教学计划。

区分个体,结合集体讲课与个别指导

我们知道,虽是同类事物,但也有其共性和个性之分。比如由于《护理技能操作教程》相对规范、细化,护生进科实习后,很快就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医学生则不能。因此,在给医学生讲授技能辅导课时,应备齐所需用物,认真备课、示教,先以大班形式教学,再以小组形式教学,必要时一对一进行个别答疑。

勤实践、多提问,返学为敬

学生牢固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不等于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比如,要求护生学会初步分诊、询问病史,将跟随医生诊病、跟随教师模拟操作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指定某护生边操作边讲解,其他护生找出不足之处,最后带教教师给予指导,使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转换成技能、技巧,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定期祖织麦流活动,进行反思性总结

21 535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