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学反思(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迟到教学反思(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迟到的教学反思【第一篇】

本文以朴实细腻的描写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上学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在课堂上我以“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主线,主要抓住以下三个问题:

(1)父亲到底怎样疼爱女儿,又怎样严格要求女儿?

(2)父亲打我后,为什么又来到学校送夹袄和两个铜板?

(3)由此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位好父亲?引导学生边读边划,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它们的情感。学生能够找出相关语句且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课堂的学习在同学们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独特而新颖,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平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我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慈爱这一点我主要是让孩子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我注意到了前面的严厉不仅仅是严厉,那特别的严厉背后也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呀。但是课堂上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孩子们刚开始读挨打那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严厉,这个很正常,符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认识事物的过程。通过对后面父亲慈爱的体会,特别是孩子们对课文的补白,水到渠成,此时,孩子们对挨打那一部分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于是我又让孩子们再读这一部分,孩子们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在谈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时,学生们都各抒已见、积极发言,都能谈到如何正确对待错误,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但是,我的这节课还是存在着遗憾。我的教学内容选择是精要了,学生的`理解也很流畅、清晰。但后来觉得作者对爸爸的态度转变这一环节,学生在我选择的教学内容中走得太急,缺少了其间作者对爸爸行为、态度的慢慢品味和领悟,所以,学生的情感只在爸爸的严厉与关爱上停留。回过头来看,我与作者的对话的确少了,这样的“桥梁”的忽略使学生对“我”的印象不够丰满,两条线没有做到“双管齐下”、置地有声。内容的精要选择没有错,但对文本必须在读透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想一想,有效课堂的组成的确是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教者做好充足的思考。有效的备课是辛苦的,但学生的受益却是异常丰富的。

迟到教学反思【第二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指导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学。例如:在教学开始我设计了速读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不断品读文章,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迟到本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导入时我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特别是本节课上课时有个别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迟到了,我迅速结合本堂课的情况要求学生针对此事发表意见,学生都有比较深刻与独特的感受,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找“父亲为什么打我?”的原因时,我要求在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在教学挨打的段落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理解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同时又让学生做了做这些动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在指导朗读时学生读的是有声有色。没有轮到的还不断地唏嘘、叹息。这样的阅读指导不但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做动作中自己体会,同时积累词语句子,以及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三得。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还有哪些句子体现到父亲打得狠”“挨打后我的心情什么样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时实际说一说自己挨过打吗,自己挨打后的心情怎样?学生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特征。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下,学生的阅读更是精彩不断,让人过耳不忘。原来,学生阅读时不是读不好,而是看你有没有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作品展开对话。我引导学生在学完体现父爱的部分后写下了父亲与女儿的心灵对话,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及时地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写的训练,同时加深学生了学生读父爱的理解。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对作者的疼爱时,我渗透了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观全文,认识到回忆写法的好处。

迟到的教学反思【第三篇】

一、本节课教学的收获

学习《迟到》,我直奔重点句教学“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疼爱、很严”组织学生展开学习。

1、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读出父亲打我打得很狠,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

我注重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句教学,感受父亲的严厉与疼爱。我让学生从文中画出父亲出手狠的词语。有的学生画出(拖起来、倒转来拿、一轮、咻咻)这是从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我让学生打开书读“我走出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朗读父亲动作的词体会到,这里没有父亲的语言,但从父亲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体会父亲无言的父爱、深沉的父爱。学生读的很动情。

2、通过课堂练习感受父亲的疼爱

学生的情感已经随着小作者的情感在变化,在上升,在表达练习中渐渐让学生感受父亲的狠是爱的深。

小练笔:“面对着父亲,我想说——”

学生深情的朗读渲染了整个课堂的气氛。

二、本节课教学的缺憾点。

虽然我对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比较满意,但本节课还有一些缺憾。由于顾及到完成教学任务怕时间不够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

《迟到》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1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

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 )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 )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21 498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