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精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语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全神贯注》语文教学反思1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的1篇略读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时结合略读课文“少讲多练”的特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悟、体验与感受,理解内容,体会写法;挖掘训练点,以“演”导“悟”,“演”“说”结合,并以吴冠中的事例激发情思,深化理解。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在首轮试教时制定了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大环节,以便于学生依据提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本课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主题:“全神贯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在表演中、在评论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启迪,最后内化生成为自己的技能。以此取代被动的情节分析、僵化的章法讲解等传统模式,尽量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运用在精读课上学会的方法,由此所得的感悟再提高后面所学精读课的效率。让师生在这种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性循环下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体会茨威格的话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段吴冠中先生“我负丹青”的视频,因为不论古今中外,所有在艺术领域有所成就的大师们,都具有在艺术创作中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也因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才能创造出不朽的作品。而且,课文是以文本的方式,视频主要是以口语的方式来表达这一主题。学生在一环节中,能更立体地、更丰满地感受这种全神贯注的神韵,不懈追求的精神。由于视频资料中,吴冠中先生的好友和学生都生动地讲述了他全神贯注投入创作、执着追求艺术品质的事例,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本课作者展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去描述自己和身边的人。由此学以致用,体现学语文、用语文的大教学观。
这节课最受学生欢迎的应该是“资料包”,可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却让我深思。第一次研磨课,“资料包”被安排到拓展环节,因为之前的内容上得比较碎,到最后几乎没时间去看,只好布置成作业,学生们都觉得不尽兴。第二次研磨课,我把资料包安排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几个动作比较快的小组都大致浏览了一下,只是在组内交流了体会,没有在全班分享。第三次研磨课,鉴于之前的经验,我在课前就把资料包分发给了学生,让他们在预习的时候就自由浏览,然后在小组学习的环节中安排了相关的交流,最后还机动地根据课堂时间是否充裕,让学生再次分享自己学习了资料包的体会,当学生再次打开资料包的时候,已经不是之前那种看热闹式的浏览了,而是全班都静下来了,有的沉浸在罗丹的作品中,有的如饥似渴地了解罗丹的生平,有的饶有兴致地看着拓展阅读,直到我问了第三次有什么要分享的?才有一个同学情不自禁地说:“老师,你看这个雕像多传神啊,像真的一样,连眼皮都那么薄……”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似地,大家都议兴四起,这是下课铃响了,我想学生们一定会把这种议论和分享延续到课后的。
在这几次的研磨课中,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找出描写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语句,读一读,演一演这个环节落实得还不够充分,尤其是演一演,同学们还有点害羞,不够投入。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去锻炼,才能使这一环节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体验和实践“语文”。
另外,在品评表演这个环节中,我也需要认真倾听学生之间的评价,然后以更高的角度去引导他们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描写等品读、领略人物的精神品质。
其次,在拓展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或身边的人是怎样全神贯注地做事的时候,如果能让他们在课前有所准备的话,那么学生对于“全神贯注”的理解肯定会更深刻,他们的表达也会更大胆、更生动,这节课也就会更充实、更高效。
《全神贯注》的教学反思2
《全神贯注》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个体自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在教学《全神贯注》时,我就给足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在充分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也比较到位。
略读课文有着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不能够面面俱到。但是略读教学讲究“简”、“略”,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有“精”、“细”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在《全神贯注》的教学中,我精心选择了描写罗丹神态、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内化,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是揭示道理的一个句子。就让学生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理解往往只会空洞地停留在表面:我们做事情应该全神贯注。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句子的含义,我设计了说话内容,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的。联系生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这节课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理解中的指导仍过多,二是小练笔写作方法渗透得不够自然。这一堂课下来,我想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逐段讲读,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和学习讨论时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将教师推到一个更“隐蔽”的角落,学生站在更“亮”的舞台中间。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3
《全神贯注》,这是1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前面几次成长课的经历,这一次我潜心研读了文本,脑子里一直思索一个问题,通过这篇课文,我要教给孩子什么。在师傅以及同年级老师的帮助下,我进行了多次试教。下面说一说我的磨课过程。
第一次:我借鉴了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王春艳老师的设计,加入自己想法修改之后,进行了第一次试教。课始,通过猜罗丹作品导入揭题,再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教学过程将重点放在品读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从语言、神态、动作三个方面体会人物的精神。之后,进行小练笔:谁全神贯注地干什么?最后进行总结,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形象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由于课容量比较大,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整堂课下来,自我感觉比较乱,学生完全被我牵着走。其他老师也反馈,讲得东西太多,重点不突出,也没有什么新意。
第二次:这一次几乎全部推翻前一次的教学设计,遵循“一课一得”的理念,抓住一个重点,将其他忽略。再次仔细研读文本,听取其他老师意见,我发现第二段有两处联想句,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语用点吗?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之后,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课始,由茨威格的话——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进行导入揭题,进行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之后,让学生找出能够体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
在简单的交流之后,我抛出一个问题:这么多句子中哪一句最能体现出罗丹的全神贯注?我的预设是,让学生找到这一句: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然后进行联想句的教学。在实际课堂中,孩子们却没有找到这一句。课后,我进行反思,最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这样的问法太绝对了。另外,在进行联想句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句子对比法,将联想部分进行删掉,与原句进行对比,让孩子体会两者区别。虽然达到预期效果,但是似乎是老师将答案间接告诉他们,而没有他们思辨的过程。
第三次:在大框架不变的基础上,我再次修改教学设计,进行第三次试教。在教学联想部分时,我采用的是让学生在第二段中分别找出描写罗丹动作、神态的词语。预料中的是,孩子们会将联想部分的“说悄悄话”、“争吵”划进去。这时候,我抛出一个问题:这次词语都是描写罗丹的动作吗?让孩子们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大家经过质疑、讨论、汇报、总结,理解了什么是联想句。趁热打铁,让学生找到本段的第二处联想句——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在学生充分理解联想句的基础上,进行两处运用。一处是,发挥想象,罗丹还可能有哪些动作、神态、或者语言,并且由此产生的联想。第二处还原联想部分(罗丹像喝醉了酒一样)当时的场景。两者交叉,达到了运用效果。
再次修改细节之后,进行了成长课。在课上,我还尝试了用白板,提高教学效率。
反思:
本次成长课,是几次成长课以来教学设计改动最大的一次,也是我收获最多的一次。
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班级朗读依旧是个大问题,语调听起来不舒服。
2、自己上课的语调太过平缓,亲和力不够。
3、自己临场反应能力有待加强。
另外,我还明白了,不能套用名师的教案。因为我只是模仿下来形式,却不能理解这样设计的原因,这样的课堂注定是失败的。我们新教师必须静下心来,自己研究课文,有自己的体会,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4
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本事,训练和帮忙学生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本事,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所以我们在教研时制定了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大环节,这样更便于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然后在学习不一样类型的课文时再根据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环节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本课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全神贯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启迪,最终内化生成为自我的`技能。摆脱了剩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我是学习的主人,经过自我的劳动获取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最终创设情景,进行写作训练一环节,也很巧妙地做到了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本课作者展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大教学观。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我们教研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课前如果能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写人文章,是如何经过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会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大帮忙。
2、在学生制定每一环节的小目标时应当在细一些,如生字新词都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应当有个及时的反馈。
3、在默读探究一环节,还应再要求的细一些,把课文中语言、神态、动作的描述用不一样的符号进行圈画,在交流研讨一环节也应分开来,细细去品读,经过多读去谈体会,学生收获会更大。
4、最终的拓展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对于全神贯注的样貌,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学以致用,可是也要鼓励孩子们根据自我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大胆表达,也可让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会更生动。
上一篇: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反思4篇
下一篇:数学教学反思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