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反思【第一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能通过这一样1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真爱,感受到两岸亲情,在他们心中埋下善的种子,植入爱的根苗,应该是语文课的骄傲,是语文教师的骄傲!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之所在吧。然而,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语文课也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课。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属于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那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把三个维度的目标都落到实处呢?这个问题是本次赛课的主题,也一度困惑着我。

在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时,我突然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真的很简单,那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三维目标就自在其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一个语言符号都表现着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比如,我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运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都跟沉着这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在这种瞻前顾后地阅读与朗读实践中,对李博士博大爱心、高尚医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这40分钟的教学中,只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第一个层面是初读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真正让孩子把课文读通,把内容说明白。我设计了这样3个实践环节:第一,自由读,给足时间让学生真切感知课文;第二,自主提醒词语,给足空间与方法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听读检查读书效果和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足机会让每个孩子参与实践。这样的几个可以说是很常规的学习活动过后,第一个层面阅读目标就基本落实了。第二个层面是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根据四年级上学期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实际水平,我在这个层面的引导中采用了以读代讲、代说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2个实践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环节,默读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简单标注感受;第二环节,交流感受。在第一个环节开始和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我试图充分的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更有实效。比如点拨默读感悟方法;还有配乐范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想象中,通过运用恰当的词语练习说话表达出来;以及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奔波、连夜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等等。

总之,理念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在这次会议理念的引导下,我体验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快乐,体验到了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充实。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第二篇】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在街道中年级教学交流上,我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1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以“感激”为话题,以“感激”为线索,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千层浪花,他们从自己的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各抒己见,明白了“生命桥”的深刻意义。

内心的情感积聚太多需要写的方式来宣泄。写是对内心情感的梳理、积淀,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阅读感悟便发生了质的飞跃。课上,我让学生动笔写一封信,表达心中的感激。这个教学过程让我从中真切感受到阅读感悟是说、写的基础,说、写反过来能促进阅读感悟的提高,阅读感悟可以通过说、写的方式呈现出来,只重感悟,不重说、写训练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如从雾里看花一(样不真切,相反,只重说、写训练的教学,学生的感悟就像空中筑楼一样不现实,只有让学生“读”进去后,通过说的形式“浮”出来,再通过写的训练“沉”下去,课堂教学才能绽放溢彩。

课后,街道学校的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第三篇】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台湾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中国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救杭州青年小钱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应引领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描写李博士及中国台湾青年的句段,想象画面,读出感受,领悟作者对比的表达手法,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透过文字丰富自己的想象,通过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在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大陆同胞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1、释题导入,渗透识字,引导有感悟地读。

&)山草香○(ldquo;峡”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猜一猜。“峡”由“山”“夹”二字组合而成,表示两山夹着水,河道在两山之间,我们在第二课就学过《雅鲁藏布大峡谷》,请大家查字典。在文章里,“海峡”是指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认识中国台湾海峡)。今天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海峡两岸之间的一个故事(强调“海峡两岸”),请你读课题;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强调“感人”),请你读课题。读文章就应这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就能读出味道来。

2、识记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课的生字比较多,我把它们编成了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出示生字段,请四位同学读)

桂树飘香,阳光灿烂;花苞凋零,满怀希望;

地震袭击,海峡彼岸;台湾同胞,心系小钱;

身向空旷,才更安全;余震暂停,涓涓流淌;

骨髓移植,生命绽放;血脉新情,代代相传。

在这些生字中,哪些容易写错呢?[“凋”与“调”的区别。“凋零、含苞、绽放”的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合作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文章讲到两个地方:杭州、中国台湾。提示学生:先讲了……,再讲了……,最后讲了……。)

3、精读课文,透过文字丰富自己的想象,通过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文章边想画面,看看哪些文字感动了你的心,画出来,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预设:学生会在描写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的段落里画线,也就是文章的3、4、5、6自然段,老师可有选择地引导学生按课文的顺序学习。)

画面对比一: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同一时刻指什么时候?请你读这句话,你有感动吗?为什么?在这一段,还有这样一句话:

“就在昨天,一场里氏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地余震中摇晃。”

级的地震是一种怎样的地震?仔细读读这句话。联系“大”“袭击”“此刻还在摇晃”,还可以联系下段的“在这场灾难中”,理解这场地震的严重性。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请你再读描写李博士的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同学们,我们这样对比着读,更能丰富我们的想象,更能体会出李博士焦急的内心世界。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不妨这样对比着读,我们的理解会更深入。谁来读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是什么使你深受感动。[指名读]

画面对比二:

“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不清楚不等于不挂念:大屏出示:

“也许他的                         ,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预设:也许他的爸爸正被压在倒塌的楼板下等他来救,但是……;也许他的妈妈双腿被夹在在震后的石缝中动弹不得,但是……;也许他的妹妹正孤零零地站在地震后的废墟上哭泣,但是……)

期待……期待……这是一种怎样的期待?能让中国台湾青年顾不上灾难中的家人。让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期待?(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预设:生命的期待,唯一的期待,充满希望的期待。)

是呀,这生命的期待,牵动着中国台湾青年的心,请大家再读这一段段。

过渡:这生命的期待,这唯一的期待,这充满希望的期待牵动着中国台湾青年,也牵动着李博士的心呐。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打动了你的心?

画面对比三: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病房里多危险啊!看看文中的插图,展开自己的想象,病房里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此时此刻,病房完全有倒塌的危险,但是……;此时此刻,病床在摇晃,一不小心针头就刺痛了骨头,但是……;此时此刻,输液瓶在晃动,桌上的暖瓶在晃动,随时都有打翻在地的可能,但是……)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大家注意看,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 从小钱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引导:这涓涓流淌的骨髓,对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生命的火种;这涓涓流淌的骨髓,对中国台湾青年来说,仅仅是骨髓吗——浓浓的爱心;这涓涓流淌的骨髓,对在余震中做手术的李博士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成功的喜悦;看到这涓涓流淌的骨髓,读着这感人至深的文字,你是什么心情呢——深深的感动

是呀,从中国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还是生命,是爱心,是喜悦,是感动。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段话。

4 入情入境,触摸文本,体会”生命桥”的含义,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感动来源于故事本身,感动是因为作者的文字,感动还需要我们用心去读,请同学们带着你内心的感动读读文章的第6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语感动了你的心。[奔波连夜]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是什么感动了你,请你说一说。

预设:中国台湾青年不顾家人一心想着小钱的精神,李博士坚韧的毅力,无私的奉献精神……[随学生发言板书]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画]请大家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分享这幸福的时刻。

故事讲完了,留在你心中的是一座怎样桥呢?[生命桥 爱心桥 亲情桥]这座桥不在海上,而在你我的心里,这是一座心桥。下课。

附: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桥

杭州            亲情桥          中国台湾

生命的期待                         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第四篇】

1、在教学中,对中心的理解始终蕴涵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最后的解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指什么,是什么架起了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显得很粗糙。因此我想,如果在这个问题“那涓涓流出的只是台湾青年5%的骨髓吗?”的处理中,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花的时间可以更多一些,把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对的爱心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那在最后的解题中就水到渠成了。

2、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一词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虽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寻找骨髓的艰难,急迫与曲折。但没有点出这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更忽视了这个词的用法。有老师在点评中说到:老师在文本中发现“金子”,告诉学生这是好东西,更应该把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会应用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3、我还想在最后添加一份想象写话,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小钱对台湾青年、对李博士等人的感激:

说不尽,那份感激

我,

(一个刚满18岁的杭州青年,)

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任阳光普照,桂花飘香,

也无法(尽情绽放)。

因为──(白血病)。

你,

(素昧平生的台湾青年),

在罕见的大地震的余震中,

不顾(对生死未卜的家人的牵挂),

不顾(自身的安危),

让那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为了海峡彼岸的(那个充满期待的生命)。

感谢你呀,

(可爱的)青年,

是你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给了我(生的希望──骨髓)。

让我的生命之花(在融融阳光中绽放)。

感谢你们呀,

(可敬的)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

是你们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让我重燃(生命的的火焰),

可以(在金秋八月享受桂花飘香)。

千言万语说不尽(我心中的这份感激)。

让风中的桂花香带去我的祝福:

(好人一生平安!)

设计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按常规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流于苍白,情感会流于肤浅。而让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份以诗形式表达的感激,可以让优美的诗的语言牵引出学生情感的自然流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得到提升;让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份叙事诗,可以让学生学习用简练的语言重叙这个故事的同时,使心中的感悟得到升华。

21 51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