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汇集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汇集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第一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开篇之作,是1篇抒情散文。 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几年来我一直教低年级,形成了一些习惯,或许不太适合中年级的学生。慢慢摸索着来——

三年级,识字和写字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和低年级不一样,三年级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因为识字量越来越大,老师不可能在课上逐个讲解,如低年级一般。

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而且学生刚开学,精神还没有集中,上起课来,学习的兴趣不浓,有个别学生,拼音没能过关。

识字方面,在以后的课文教学中,要先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先全部读准确读流利才在词语中学习生字。

在指导书写方面,也不可能一个个的让学生去模仿,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

当然,改变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逐步地完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第二篇】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第三篇】

看着三年级小孩子充满稚气的笑脸,听着他们可爱的嫩嫩的声音,尤其是感受着他们在课堂上的点滴成长,满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节课,我设计了3处想象。第一处同学们来上学时的情景,我先范读,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在你的小脑瓜中,看到了什么?”开始,孩子们想象很局限,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说:有很多民族的小学生都来上学。我意识到孩子们对这种教法不习惯,于是示范引路:在刘老师的头脑中,仿佛看见了……然后再让学生边想像,边朗读,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紧接着又设计了一处想像环节: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会怎样打?孩子们开始雀跃起来:小鸟,你好!小鸟,早上好!我赶紧表扬:多有礼貌的孩子!多可爱的小女孩子!孩子们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李依阳小朋友的回答真让人叫绝:“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头的小鸟,我一定不敢再叫了,因为我怕打扰了小朋友们读课文。我会静静地欣赏。”有了这样的感悟,再感情朗读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在长大!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第四篇】

前滚翻是人体基本或能能力之一。小学低年级的前滚翻教学是以最基础的滚动、滚翻动作为教材活动形式接近于生活,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通过前滚翻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时空感。

在前滚翻教学之前,我先通过有趣的游戏“木头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之后出示小球和小方盒,并形象提出这两个小伙伴比赛谁更快,孩子们很快说出是球,从而导出前滚翻教学。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中看图解,将前滚翻动作结构全部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孩子们在看完图解后形成动作表像,再练习,提高练习目标性。

本课的不足:

1、备课不充分

备课只针对教材备课,没有将一(3)班的学情备到位。课中备学生不足,课上出现问题没有合理的解决好,临场应变能力不足。

2、教学设计过于精细化,一年级第一次技巧课,应该以学生体验为主,技术讲解过多,学生不爱听。酿成教师讲,学生听不进,场面混乱的现象。

3、分组教学的败笔:由于我选择的小组长都是平时上课表现比较好,守纪律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的运动天赋不如那些调皮的孩子,所以震慑力不足,没有起到小助手的作用,分组后练习完全失控。

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针对调皮的学生,积极引导,让他们的强项发光,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常规训练逐步加强,以生管生,从班级中选出他们体育学习的标兵,带领孩子们一同练习,增强团队凝聚力。

针对不同的课型,让孩子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行为,让孩子们读懂教师的设计意图,自觉遵守。这将是一个长期工作,这节课的失败让我明白,平时的工作要抓实,认真上好每节课,服务孩子,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第五篇】

名课教了什么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怎么教的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研读课文 (一)感受美丽、感受异同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你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 出示: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 学生 通过简繁句的对比,体会描写要具体,而且抓住事物的特点,“山坡、坪坝、开着绣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突出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4、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出示: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 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第一句过于概括,第二句表述累赘、第三句运用“的”字结构,既具体又简洁。) 5、指导朗读:现在这句话,你想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6、过渡: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读着读着,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7、学生交流:我仿佛看到了(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随机解释:招呼,用手招,用嘴呼。) 8、指导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们,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高高兴兴地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个学校美不美? 如果你是这所民族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听到这样的赞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自豪) 指名读:谁能读出这样自豪的感情?谁还愿意来赞美一下我们的民族小学? 齐读:让我们一边想,一边读,用朗读表达对我们的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吧。

(二)感受上课 1、自由朗读:“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想象拓展:课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孩子们是怎么上课的,那你能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吗? 3、语言训练: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用上老师给出的句式来说一说。 如果我是一只( ),我会( )。 4、读读找找:课文中又是怎么样窗外安静的句子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5、指导理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描写课堂内的安静,而是写窗外很安静呢?(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和情趣性。) 6、读读背背:这句子写得多美啊,请你把它背下来。回家以后,积累到你的采蜜本上,并且再从其他途径积累两句描写安静的句子。

(三)感受下课 1、朗读想象:当,当当。下课了,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自己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些是描写上课的句子,哪些是描写下课的句子,用“//”隔开。 理解:一段文字里面写了两部分内容,我们说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中间用“//”隔开。 想象:各民族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 2、体会民族特色:你觉得哪句更合适?为什么? 比较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捉迷藏、跳长绳、做游戏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理解:孔雀舞、摔跤是少数民族特有活动,这样写更能突出这所小学的民族特色。 3、体会间接描写:作者没有具体展开写小朋友是如何活动的,而是写了小鸟、松鼠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又有什么妙处?谁能体会?(简介描写、与前面呼应) 4、朗读课文。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从中获取信息。一开始,学生只能获取自然段里的一部分内容,我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顺势点拨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接着,我通过比较句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加深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例如课文中“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我将这句话改成“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让学生进行比较,起初,有部分同学认为“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相对要好些,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读这两句话,感受它们的不同,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句子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通过引导,学生能体会到课文中的句子具体地描写了上学路上的景色,使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采用转换角色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情境去感受。通过感受文字隐含的情感,学生才能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例如讲解完学生上课的情境,我便抛出问题,让学生想想如果你是窗外的小鸟、树枝、蝴蝶,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思考从这篇课文里学习到了什么,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学到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很认真,读书声音很好听,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认真读书,有的说了解到了许多少数民族,认识了一些动物和植物,有的说感觉到了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不要把读书当成很累的一件事,还有的说感受到了各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都是一家人。学生的这些回答不就是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吗?尽管有些学生说得并不全面,但是他能从课文的内容受到启迪,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就是他的收获。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