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桥》教学反思1
《桥》这一课,讲述了面对洪水来临村里的老党支书临危不乱,镇定的指挥村民有序上桥,并让自己的儿子排在最后,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桥,而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回想自己刚拿到课文时和语文教研组老师一起研究,觉得文章中的这个老支书真是一位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好支书。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后来同组的魏延芳老师先在五⑴班讲了这课,他在讲课中让学生先找描写洪水大的句子,然后再理解老汉的言行,朗读课文。听课后,我想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设计了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情况紧急的句子用──标出;然后找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用~~标出,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样一个大问题。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从全篇着手,走进当时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
在备课中,我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假装学生的样子画一画,答一答。有时还故意答错问题难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学生没有找当时描写雨大的句子怎么办,我要用怎样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写雨大的段落;学生没谈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我怎样引入等。总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问题以及引导衔接的语言都写了下来,记了下来。
可是自己在备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疑问。对于文章的结构,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起到的令人震惊感叹的效果怎么能自然的引到课文中,以及关于洪水的小录像片什么时候用最好都还没有想的很明白。课上,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
《桥》教学反思2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在教学本课时,我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1、反复读,强调学生多角度的阅读。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课标中的要求。对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学生反复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如在解读“老汉像一座山”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要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学生解读老汉沉着冷静是一座山。引导学生感受“对老汉有话要说吗?”“很敬佩他。”“真了不起。”“请带着敬佩之情读,(学生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我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学生解读老汉受人拥戴他公正无私,他是领头羊是群众的靠山。教师学生再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反复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时,提升学生的感悟。
2、以“读”为主线,关注学生的“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素养靠语文实践,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强化读书感悟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其中的一维小学语文主要目的不是学“道”(指文章内容),而是学“文”(指语文规律和读写规则)。在轰烈烈的感悟中,教师要不忘学习方法知识,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
在阅读感悟的同时,要学习方法。本课突出体现在引领学生学习人物时,注意让学生归纳学法,“刚才我们在体会老汉的形象时,大家是通过对老汉的哪些描写感悟到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的。”
3、读写结合,生发语文能力。
在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说,读说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但本课当中回想其中,不足之处为过于追求学生自主的回报感悟,作为教师没有很好的处理课堂上即尊重学生的体验,又能面向全体的教学艺术。
《桥》教学反思3
《桥》这篇课文声情并茂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我在备课时特意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快速读文,了解内容。
课文为什么用桥做题目?课文主要任务是谁?
二、再读课文,探究人物。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词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老汉说的话,从而体会老汉不徇私情、舍生忘死、临危不惧,坚定果断。如:引导学生体会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
三、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遗憾之处一是在课文最后让学生用上“桥”来赞美老汉,提的要求有些高了,使得学生迷惑,不知如何回答,如果将这个问题分解一下,先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老汉,然后再让学生用上“桥”,这样效果会更好些。二是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关注面不够广,要想方设法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除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还要让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更活跃些,这样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桥教学反思4
《桥》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在深入解读文本后,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这是1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
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三.教学不足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1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篇2:桥教学反思
《桥》教学反思
香庙中心小学 赵亚玲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因此,根据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话,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另外就是课文的结尾的处理,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
此外,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针对这些特点,我又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当然,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
1、应该抓住课堂上生成的一些新资源来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2、在课文最后让学生用上“桥”来赞美老汉,提的要求有些高了,使得学生迷惑,不知如何回答,如果将这个问题分解一下,先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老汉,然后再让学生用上“桥”,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3、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关注面要不广,没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除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还要让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更活跃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篇3:《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俊琴
(山西省沁源县王和中心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1篇感人的文章。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洪水肆虐,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二、设计理念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势不可当”、“狞笑”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方法
我借助多媒体手段,着力渲染环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
描写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课文。
在生活中,你们一定见过很多桥吧!说说你见过的桥。而我们今天要学的又是一座
什么样的桥呢?木桥图片展示,加深认识。
(二)、再读课文,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1.过渡: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唯一的逃命桥、救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
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
句作批注。2.引导学生抓住“咆哮”“狂奔”“势不可当”体会洪水的声音大,速度快,来势凶猛。领
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3.过渡:如果我们就住在那个村里,面对这突然袭来的山洪,会怎么做?(生说。)4.讨论:如果,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
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这时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三)、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从容镇定。
过渡:是的,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位老汉已站在木桥前,他是谁?他又是怎样做的?
1.直接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你体会出了什么?(沉着、冷静)2.过渡
:人们把生的希望托付给了像山一样的老汉,老汉是怎样指挥的? 小结: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舍己为人的老汉,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镇定得像一座山,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 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窜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 ??
(四)、揭示课文悬念,领会“桥”的深刻内涵。当人们已经顺利过桥,已经跨越死亡的时候,桥轰地一声塌了,只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悟出这样结尾的好处?从而感受作者
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的奇妙之处。(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
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
(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我不知道 哦,老汉!
你的姓,你 的 名 你是 一座山,但我 知道 一座镇定、刚毅的 山,你有一个动人 的称呼-----老汉 一座深情的山。
哦,老汉 哦,老汉!
你更是 一座桥,你那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 品质,一座用 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桥,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一座党员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永远,永远!写话练习。
学习本文的巧设悬念,文末揭提的结构,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读贯穿全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对比读、听名家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
练,培养学生语感。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分别从“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进而读出个性。
另外,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声音和同类的文章等等,让学生入
情入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
多思考。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后,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
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篇4:《家乡的桥》教学反思
《家乡的桥》教学案例及反思
《家乡的桥》是本学期1篇课文,也是1篇非常优美的怀乡之作。作者怀着真挚淳朴的感情,回忆了故乡江南小桥的特点及小桥给自己童年生活带来的情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一节的内容清晰,层次分明,都围绕小桥的一个方面来说,中心突出,意境深远,读起来很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花的时间最多的是第三节的教学。第三节主要是通过对“过户桥”和“单拱桥”的描写,突出了“家乡的桥都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这句话。描写得最为生动的是“单拱桥”,但学生却无法体会到。更不能理解的是最后一句话的描写: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这么美的意境,学生竟然说不出心中的感受。我觉得当时自己费尽口舌,也似乎无法让学生体会这“单拱桥”的漂亮和气派。现在想想,其实是教学上有些问题,如果换一种教学方法,可能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描写,自己进行想象作画;其次进行交流,畅所欲谈自己画的桥;接着出示几幅在网上找到的和课文中意境非常相似的单拱桥,让学生体会单拱桥的美。最后理解上面的一句话,我想学生就能说出一大摞心中想说的话了。
看似简单的步骤,从中却体现出教师的独具匠心,要比前面的反复说教肯定强得多。所以说“教无教法”,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我按照上面的几步去教,既让学生头脑动起来,又让学生手动起来,还能让学生产生兴趣,通过电脑所出现的美丽的画面,体会单拱桥的美,一潭死水可能就复活了,学生的思维一调动起来,就可能摩擦出各种想不到的火花来,所以,教师的备课至关重要。
通过这篇课文对一个小节的教学设想,还使我感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篇5: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反思
《桥的形状与结构》教学反思
驾岭乡中心学校 原李强 《桥的形状和结构》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七课,在学生了解了梁、柱、拱形、框架等不同的形状结构的基础上,认识桥多姿多彩的形状和结构,拓宽和加深学生对常见结构的认识,为下一课造“桥”作好铺垫。北方并不是桥梁之乡,加之农村孩子的见识,使得学生对桥梁并不是很熟悉,更提不上研究和观察。为了引导学生认识桥梁的多种不同结构(拱形结构、条形结构、框架结构、钢索结构),了解现代许多桥梁是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的,从而理解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教学:
一、给学生丰富的信息量:课前让学生收集整理桥梁的资料,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搜集各种各样的桥,尽量涉及到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不同用途、不同时代的桥。从现代先进的钢索桥,到很久以前人们在一条河沟上架起的一根木头等;从我国古代有名的石拱桥苏州宝带桥,到现代拱在桥面上方的西藏拉萨铁路大桥;从国内先进的江阴大桥到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等,在提供给学生丰富充实的信息量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二、给学生丰富的思考空间:有效利用制作的课件,一张张各式各样的桥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给学生丰富的视觉冲击时,我噶然而止,及时提问:“这些桥都有哪些形状和结构?”看似简单的问题,可一下子也难于回答,这倒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由视觉的空间引申到
思考的世界,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小结,对桥的形状和结构有了理性的认识。
三、给学生清晰的研究视角:桥的内容、研究点很多,很容易跑题、上杂,围绕教学目标,我紧紧抓住桥的形状和结构这根主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桥的形状和结构来设计展开,贯穿始终。通过课上的两个模拟实验:做一个没有外推力的拱和体验“钢索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桥的结构不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最后欣赏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也是引导学生从这座桥的形状和结构的方面来分析和了解桥塔为什么要修那么高的原因。
四、给学生形象的实物体验:在了解桥的形状与结构中,有两个难点,我采用形象的实物模拟实验,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参加,亲身体验,轻松解决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当同学们发现拱桥中有的拱在桥面的下方,有的拱在桥面的上方,那将各有何优点呢?学生通过体验没有外推力的拱,明白了是桥面拉住了拱足,抵消了拱向外的推力,同时,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当了解到被现代桥梁广泛采用的钢索结构桥时,学生难以理解钢索桥的桥塔为什么要修那么高?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木板做“桥面”,用绳子做 “钢缆”,用椅子背做“桥塔”搭成一个“钢索桥”,“桥面”上还放有重物,让吊“桥”的绳子下垂多一些和把绳子尽量拉平直一些,感觉用力的大小。从而理解桥塔修得高,钢缆就可以下垂得多一些,下垂得多一些,两边钢缆的拉力就可以需要得少一些,减少了两边钢缆的巨大拉力。
五、给学生拓展的空间:同学们,你想过吗?桥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么多不同的形状和结构?什么因素对桥的形状和结构影响会最大?紧紧围绕着桥的形状与结构,引导学生拓展开来,桥的形状与结构,与所处位置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有关,与桥所要跨越的跨度有关,与桥所要承受的承重力有关,与建桥所采用的材料有关,与桥所要完成的用途有关等,每一点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不足之处:上完本课后,同事们都给予我鼓励和肯定,也帮我找出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的反馈还要多锤炼,要能进行敏捷正确简练的评价,还要能有目的的渗透导向;课堂注重了课件的制作,可忽略了板书设计,没进行深入设计和思考,只反映了教学的程序,而没能利用板书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在学生体验“钢索桥”时,应该还要请一到两组的同学上来体验会更好,不能怕时间不够,而省略不该省略的环节等等。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课后反思【热选4篇】
下一篇:初中思品教学反思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