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反思范例(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年月日教学反思范例(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年月日教学反思【第一篇】

(一)1941年的“九月会议”:拉开整风序幕

会议过程

194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即党史上的第一次“九月会议”。

为什么召开这次会议呢?说是“鉴于遵义会议以前,主观主义与宗派主义错误给予党与革命的损失非常之大;鉴于遵义会议以后党的路线虽然是正确的,但在全党内,尤其在某些特殊地区与特殊部门内,主观主义与宗派主义的残余,并没有肃清,或者还很严重地存在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党的历史上,特别是土地革命后期的“左”倾路线问题,批判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从而拉开了在中央领导层开展整风的序幕。

这次会议的时间比较长,从9月10日开到10月22日。但实际上,只在9月10日、11日、12日、29日和10月22日开了5次会。到会的政治局委员有:、任弼时、王稼祥、王明、、洛甫()、康生、陈云、凯丰、博古(秦邦宪)、邓发。列席会议的有:李富春、杨尚昆、罗迈(李)、陈伯达、高岗、林伯渠、、王若飞和彭真。王首道和胡乔木担任会议记录。

“九月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9月10日、11日、12日为第一阶段:作关于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主旨报告,与会者联系实际发言,许多人进行了自我批评。之后休会半个多月;9月29日、10月22日为第二阶段:十年内战后期负责中央工作的博古、洛甫和李,进一步作自我批评。

在政治局召开的5次会议中,先后有28人次发言,都表示拥护的报告,肯定在中央内部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不少同志联系“两个主义”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种种表现,进行诚恳的自我批评。特别是曾经犯过错误的同志,幡然醒悟,痛心检讨。不少人发言两次,甚至还有的人三次发言。与会的绝大多数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找出教训,分析危害,明确纠正的方法,会议开得成功而热烈。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解放日报》配合“九月会议”,连续发表社论,如:《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加强党性的锻炼》、《打碎旧的一套》等,以及胡乔木、艾思奇等的文章,宣传开展整风学习的意义和应取的态度。

会议内容

在第一天的会议上,作了主题报告,内容有三个方面:(1)过去党长期为主观主义所统治,立三路线和苏维埃运动后期的“左”倾机会主义,都是主观主义,后者比立三路线的危害更严重。(2)分析了主观主义的根源和遗毒。他指出,遵义会议虽然变更了政治路线,但主观主义的遗毒仍在。延安学风存在主观主义,党风存在宗派主义。他指出主观主义来源于党内“左”倾传统、苏联德波林学派的影响、中国广大小资产阶级的影响这三个方面。(3)提出了克服主观主义的办法。要求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要宣传前者,用它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要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反对主观主义与宗派主义,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为此,要实行学制改革,研究马列的方法论,反对性。要研究六大以来的中央决议。提出:中央政治局以思想、政治、政策、军事、组织五项为根本业务。而“掌握思想教育是我们第一等的业务”。要“集中力量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打倒两个主义,把人留下来”。

讲话后,首先发言做自我批评。他表示完全同意的土地革命后期的路线是错误路线的观点。他分析说:那条错误路线的特征是政治上是“左”倾机会主义;策略是盲动的;军事方面是冒险主义,号召攻打大城市;组织上是宗派主义;思想上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这些错误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发展到顶点。他检讨说,自己在莫斯科学了一些马列主义条文,回国后不了解实际,却写文章、作报告,代中央起草文件、规定军事战略,要苏区和红军去实行。结果,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根本塌台。他深有感触地说,没有调查研究,夸夸其谈,自以为比别人高明,就会转化为教条主义。他建议,七大时一定要彻底清算教条主义。表示,自己过去没有做过实际工作,现在要下决心补上这一课。4个月后,他毅然去陕北农村,花了近一年半的时间,深入调查研究,自觉补课。

接着发言的是博古。此次会议前,他就承认苏维埃运动后期的许多政策错误,他应“直接负责”。此次会议上他检讨说,1932年至1935年,整个路线是错误的。这表现在对革命的性质、动力,土地革命与民族革命的结合,以及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长期性等问题,都有不正确的认识。过分估计敌人的动摇和崩溃,夸大革命的力量,总说革命比以前更“高涨”。这就导致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和强迫命令主义,对中间阶级不讲策略;组织上搞宗派主义,打击不同意见的同志。他分析说主观主义是认识上的唯心论,方法上的机械论。那时,我们把马列主义词句和苏联的经验,当做教条在苏区搬用。

9月11日,王稼祥发言说:四中全会反对立三路线,是以主观主义反对主观主义,以教条主义反对教条主义,以致后来还会犯错误。我们是从莫斯科回来的,没有实际经验,很容易地成了教条主义者。

任弼时在9月12日的会上发言,表示完全同意的报告,说这个报告在党内外影响很大。他分析说,陈独秀有社会经验,但对革命不敢前进;李立三等缺乏社会常识,只知一味地“前进”。四中全会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进一步发展。主观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主义,它脱离实际,又要巩固自己的地位,组织上必然实行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在认识论上是唯心论,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左”或右的机会主义。他联系自己说,过去以为学了理论去做实际工作,就是理论联系了实际。、刘少奇能根据实际情况,用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他检讨说:在中央苏区时,自己毫无军事知识,却不尊重“诱敌深入”的意见,认为苏区以外也能打仗,为什么要“诱敌深入”啊。反对本本主义,即是反对教条主义。那时,我们反对所谓“狭隘经验主义”,是错误的。

李虽然不是政治局委员,但也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因为他在立三路线时期担任过中央领导工作,积极执行了错误路线。他说中央苏区反对“罗明路线”,就是反对;在江西反对“邓、毛、谢、古”,就是因为他们执行了毛的路线。他虚心听取大家的批评,诚恳检讨自己的错误,受到大家的肯定。

在“九月会议”上,大家都认为土地革命后期中央的路线是错误路线,但对四中全会的评价却不一致。这个问题,直到1943年的“九月会议”才得到统一,认为那是一次王明用阴谋手段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的中央全会,从此开始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全党长达4年之久,对党的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王明对抗会议

王明在会议过程中,态度消极,情绪抵触。10月17日,、王稼祥、任弼时一起找王明谈话,帮助他认识错误。他不但拒不承认和检讨自己的错误,反而文过饰非,大讲自己的“功劳”,并批评以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与会议对着干。别人发言时,他傲慢地撇嘴瞟眼,流露出一副十分傲慢的神态。

9月11日,王明第一次发言,他言不由衷地说:报告对1932年至1935年的错误是路线问题,今天又有洛甫、博古的讲话,现在(我)都同意了。反主观主义与反教条主义,对我有很大好处。接着他炫功说:1930年反立三路线时我写了《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我在莫斯科看了很多中国报纸,对博、洛在中央苏区时对毛的关系是不同意的,对五中全会认为是苏维埃与殖民地两条道路的决战是不同意的。我在国际十三次会议上发言开始说了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十四次全会上便提出了反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部办法。表明自己一贯正确。接着,他假惺惺地说:当然我也有缺点,就是“没有很好研究中国问题”,所以,要“从头做起,向下学习”。王明的发言,根本不涉及他的“左”倾路线错误问题,空洞无物,引起与会同志的不满。

9月12日,王明第二次发言。他抓住李发言中的一句话,大做文章。李发言时说,经过检查,放下了思想包袱,觉得“轻松愉快”。这句毫无问题的话,却被王明大加批判,认为李的检讨“不诚恳”、“不彻底”。王明说:1932年至1935年的主观主义危害很大,罗迈(李)却认为“轻松愉快”,这是没有法子纠正的;如认为自己可以马虎过去,这是不能纠正错误的。

然后,王明采用“搅浑水”的战术,在会上点了许多人的名,说这个是代表,那个是立三派,或暗藏的托派、奸细。以图转移目标,在混乱中逃脱大家对他的批判。

“九月会议”后,王明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在10月8日的书记处工作会议上,向以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发起进攻。

王明第一个发言。他首先郑重声明:昨晚和等的谈话,“是随便谈的,今天我把对时局及过去武汉的工作发表我的意见”。他谈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时局问题。他认为,国际来电后国共关系仍不好,妨碍统战,其原因是的《新民主主义论》“太左”。他认为该文没有把反帝、反封建加以区别;未说明要联合大资产阶级,也未说明今天我们不希望实行彻底的民主共和国。抗战期间要与搞好关系,应承认政府的领导。二是关于过去武汉的工作。王明认为,他与党中央是一致的,那时的“路线是对的,个别问题有错误”。这些“个别问题”包括:擅自以中央名义发表文件、谈话,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和前方发指示性的电报等。说这些都是“作风问题”。他发言后,气势汹汹地冲说:“你是党的领袖,我的话对否,做结论全在你。”颇具挑衅性。

本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对王明的错误已作出原则性的阐明,此时他又翻案。10月12日,王明突然称病,不参加政治局会议,拒绝批评,干扰了会议进程。

会议成果

这次“九月会议”,采取主题报告和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与会同志本着对党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联系自己,联系实际,畅所欲言地进行讨论。会中也有一些批评和争论,但都是说理的。随着讨论的深入,对几个党的重要历史问题取得了共识。

关于土地革命后期的路线问题。大家共认,1932年至1935年,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中央实行的是一条“左”倾机会路线,表现为思想上的主观主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对此,王明也不得不在口头上表示“都同意了”。

关于经验主义问题。以往人们对经验主义的危害没有全面、深刻地认识,此次会议对于这问题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王稼祥、和任弼时的发言都认为,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出,教条主义与主观主义可以互相结合,相互为用。经验主义常作主观主义的俘虏,就是因为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如无经验主义帮衬,就不能统治全党。经验主义者也是一种主观主义,故二者能结合。后来,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谈到经验主义时,吸收了的观点。

关于对刘少奇的评价问题。在9月11日的会议上,陈云有一个重要发言。他说过去白区的主观主义错误路线,在刘少奇、刘晓到达后才得到纠正,刘少奇是白区正确路线的代表。据此,陈云提出,现在刘少奇的位置摆得不适当,将来要提高。这个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后来,刘少奇在延安升为党中央的二把手。

九月政治局会议,尽管受到王明的干扰,但是关于历史上和延安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问题,中央高层还是统一了认识,为以后的全党整风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会中也提出一些尚待讨论解决的问题,如这条机会主义路线始于何时?它的标志是什么?如何评价党的四中全会?王明和共产国际代表与错误路线的关系如何?等等。

这次“九月会议”的政治思想意义是巨大的。一是鉴于以往对学习重视不够,中央作出《关于设立高级学习组的决定》。高级学习组,又称研究组,负责组织党的高级干部(中共中央、中央局及中央分局、区党委或省委委员;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负责人;各高级机关的某些职员和高级学校的一些教员)学习党史,学习理论,自上而下地带动全党整风学习。12月,由主持编辑的《六大以来》出版,内收文献资料662篇,作为整风学习的重要文件(1942年10月,又出版《六大以前》)。二是中央成立了两个专门委员会,即“清算过去历史委员会”和“复查受错误路线打击干部委员会”,由和陈云分别担任主任,对苏维埃运动后期的错误路线进行实际清理。三是改革干部教育。为此中央作出《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四是中央作出《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要求各部门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了解情况与掌握政策这两件大事。五是中央根据会中提出的:思想教育是政治局“第一等的业务”意见,决定以整风精神,大力改进宣传工作、《解放日报》的编辑工作和文风。

以上五点,从思想到组织,从目的到措施,保证了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的彻底清算,促进了党的高级干部政治路线水平的提高。1942年2月,全党整风运动开始。三、四月间,回叙了1941年“九月会议”的意义。他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全面的、全党范围的、经过中央领导的对整个干部进行的内部教育,过去还很少。现在中央已经下了决心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来一个彻底的思想转变,这个意义非常大。“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今天的)事情办得更好”。对于“主观主义与宗派主义的思想与行动,如果不来一个彻底的认真的深刻的斗争,便不能加以克服,便不能争取革命的胜利。”1943年10月6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又说要改造好中央,就得经过各种步骤,条件成熟。前年的“九月会议”“是改造的关键”,否则我是不敢(在1942年2月1日)到中央党校作(《整顿党风、学风、文风》)报告的,审查干部也很困难。再一次肯定了“九月会议”。

(二)1943年的“九月会议”:奠定七大胜利

会议经过

1943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党史上的第二次“九月会议”。主题是关于王明在土地革命时期“左”倾路线和抗战初期的右倾路线错误。这次会议,是在非常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召开的:平静了两年的国共关系又紧张起来,加紧法西斯化;共产国际解散,国际上浪潮弥漫;王明再度暴露出投降主义面目。

先后出席这次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有:、刘少奇、任弼时、、、陈云、康生、、洛甫、博古、邓发等11人。王明、王稼祥、凯丰请病假。列席者有:李富春、杨尚昆、林伯渠、吴玉章、彭真、高岗、王若飞、李、、、聂荣臻、、、罗瑞卿、陆定一、孔原、陈伯达、肖向荣和胡乔木等19人。

“九月会议”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月7日至10月6日。其中9月7日至9日三天,有博古、林伯渠、、陈伯达、发言。之后,政治局扩大会议停了20多天,等待回延安参加会议,同时安排其他工作。10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党的高级干部重新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经验和路线是非问题,整风运动进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阶段。为此,由主持,中央书记处编辑出版了《两条路线》(上、下),收入从建党到1943年间党的重要历史文献137篇,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总结历史经验的主要学习文件。11月1日,高级学习组召开大会,揭发批评王明的错误,王若飞、陆定一以亲身见闻揭发批判王明;王胜荣、李国华原为王明集团的成员,现在反戈一击,揭发王明在莫斯科的许多错误。第二阶段从11月13日复会起,此时回到延安,中央高层整风进入第二阶段。有讲话,博古、作检查,、任弼时发言,对王明的错误路线进一步揭发批判。11月下旬,大会告一段落,中央委托任弼时和李富春与王明谈话,传达大家的意见。之后,1943年底至1944年初,政治局整风会议又停了一段时间。第三阶段为1944年开春后,中央整风会议继续进行,主要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历史文件,讨论党的历史问题,对整风进行总结和对历史问题作出总结。此间中央很少开会,以便大家集中学习。5月10日,中共中央成立“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着手准备召开六届七中全会。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召开,通过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是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在政治路线问题上形成空前团结一致的局面。至此,第二次“九月会议”经过1年又7个月,胜利结束。

主要发言

博古在第二次“九月会议”上检查说:抗战初期,党内有两条路线,一是的正确路线,一是王明在长江局推行的错误路线。他承认自己是这条路线的“负责者之一”,应该受到批判。博古揭发说,王明反对在《新华日报》发表的《论持久战》。王看不到的本质,曾对外国记者说,是“英明全才”、“雄才大略”,抗战要依靠。对于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王明主张“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的法”,放弃独立性;在党的建设上,他把共产党降低为民族革命党,一味追求公开,使党在白色恐怖到来时遭到重大损失;在思想作风上,钦差大臣味道十足,到处发文件,形成另一个中央。11月13日,博古做第二次检查。他承认在莫斯科是教条宗派仅次于王明的“第二号人物”,反对过中共代表团;回国后,在米夫、王明扶持下,控制了临时中央,成为在国内推行立三路线的“第一人”。临时中央反罗明路线,实际是反对的游击战传统,打击毛的干部,使毛不能开展工作。遵义会议上,强调客观原因,没有承认错误。抗战后,从极“左”转到右,不同意独立自主,成为王明路线的执行者和赞助者。

林伯渠批评王明的路线是“洋共”,引用许多马、恩、列、斯的话,欺负我们的“”,硬搬外国的经验指导中国革命,这是新陈独秀主义手法。

的发言朴实、真诚。他说:南昌起义以来,率领红军南征北战,深知创业艰难,政治路线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王明错误路线的实质是不要领导权,不要枪杆子,不要游击战争;投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还分析了王明与陈独秀投降主义的共同性和不同点。

发言,批评王明以无知充高明,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更不知为何人。在处理国共关系时,他是“身在毛营心在蒋”,躺在软椅上睡觉,这就不能不犯投降主义的错误。

在“九月会议”上,主要讲了“两个宗派”问题。他说,四中全会有两大宗派,一是教条宗派,一是经验宗派。教条主义宗派,是主观主义的第一种形态;经验主义宗派,是主观主义的第二种形态。反掉这两个东西,党就统一了。教条宗派是在莫斯科形成的。后来利用四中全会反立三路线之机,夺取了中央权力,统治全党三年四个月。它没有功劳,其罪过超过立三路线。教条宗派至遵义会议告一段落,以后开始分化,但未死亡。王明是长江局的“总司令”,有一条投降主义路线,一切问题不让中央知道。对经验宗派进行了剖析。他说:他们是比较不自觉的,但思想方法是自觉的,片面性,局限性,只看到脚趾上的事,分不清对错,对王明不自觉的相信。经验主义者长期分隔在农村,各占山头,又缺乏马列主义教育,客观上造成各种集团。这些集团的领导人,大多数是正派的,少数不正派,有的是歪派,如,弄得亡党亡头。有些经验主义者与教条主义结合,思想教条,政治投降,组织心照不宣。

又说,这两个宗派比较,教条主义是主要的。所以要从破坏教条宗派开始,反对性,使党在组织上统一起来。对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错误的同志,要“救人”,问题是要“治病”。最后,提议,先用一周到十天的时间学习有关文件,然后大家交头接耳酝酿。关于“两个宗派”的发言,为这次九月政治局整风会议,定下了基调。

此后,政治局扩大会议停了20多天。1944年9月30日、10月5日开了两次会议,决定:政治局委员返回延安前,整风会暂停;扩大会议范围(有700人参加学习);领导整风运动的总学委调整,以为主任,刘少奇、康生为副主任。

10月16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继续讲王明路线问题。他说,王明教条宗派是在米夫的支持下形成的,它有一条政治纲领,四中全会时他们大闹天宫。王明的小册子是想改造党,它是错误路线的开山祖师。(1938年)六中全会在政治路线上克服了他们的错误,但未做结论,组织问题也没有提出。

讲话后,刘少奇、、、、任弼时相继发言。

刘少奇主要讲党内斗争传统问题。他说在党内干部中间讨论党的路线,是很重要的事,是一种党内斗争。过去党内斗争有许多是不好的,应该有意识的造成健全的布尔什维克传统。首先要有自由批评的空气,中央同志要有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和批评的精神准备;其次,批评只准明枪,不准暗箭,彼此挑拨也是不对的;第三,发言一律称同志,不称首长。他批判说:王明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是一本记载四中全会及前后党内斗争黑幕的小册子。这一派人,没有真正反对立三路线,比立三路线更“左”。他们不独没有功,而且有莫大的罪过。这次,不仅思想上要解决问题,还要在组织上打散宗派主义。

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后说:王明只知道外国,不知道中国。事实证明,凡是从实际出发的都对,从教条出发的都错。办事脚踏实地,在人家反对他时,还是按实际情况办事。他书读得多,能使理论联系实际。照的方法办事,中国革命一定有胜利的把握。资格老,威望高,他的发言对大家影响很大。

离开延安三年,刚回来就参加“九月会议”。他认真研究文件,写出了题为《关于新立三路线的研究》的长篇笔记。他发言说:经验主义者政治上没有创建,容易崇拜打着马列、国际旗号的教条主义。经验宗派和教条宗派结合才能称雄。他分析经验主义者的品质时指出,品质有三类为人的品质、革命者的品质、布尔什维克的品质。我们要有布尔什维克的品质,所以要整风。11月27日,他根据会前写出的两万多字提纲,做了长篇发言。从27日下午,到12月4日,共讲了5个下午,大家的反映相当好。他对自己20多年的革命历史作了认真反思。他说,三中全会虽然纠正了立三路线,但“政治上仍是‘左’倾基础”,“组织上也有宗派观念”。那时,自己不适当地强调正规化,反对游击战争。抗战以来,工作上有成绩也有缺点。缺点是对游击战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缺乏政权观念”,对王明抗战以来的错误路线有容忍退让的地方。他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对的领导确实心悦诚服。他在发言中,系统批判了王明的小册子。

发言说,自己毫无实际经验,却在发号施令。到苏区后,反罗明实际是反毛反老干部。他认识到,教条宗派的特点是崇拜教条,不问实际;布尔什维克气少,“买办”“政客”气多;不讲党性,只有宗派成见;作风恶劣,吓人造谣。

任弼时执行过错误路线。11月下旬他检讨说:在江西苏区时,将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当做是“偏杀风”和不重视理论的“狭隘经验论”,不指名的加以批判。在宁都会议上,认为毛执行临时中央的“进攻路线”不得力,同意把他召回后方。

11月下旬,整风大会告一段落。中央委托任弼时和李富春分头找王明夫妇谈话,希望他认真检查。12月1日,王明签署了孟庆树起草的给和中央的信,表示“我完全放弃我自己的那些意见”,“在和中央各同志的领导和教育下,我愿意做一个的小学生,重新学起,改造自己的错误意识,纠正自己的教条宗派主义错误”。12月28日,以中央政治局名义向全党发出指示,要求传达和讨论“王、博宗派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及其严重损失”。

1944年2月24日,中央书记处对党的历史问题作出5项决定:(一)王明、博古的错误应视为党内问题。(二)临时中央与五中全会因有国际承认,应承认是合法的,但必须指出手续不完备。(三)学习路线时,对于历史上的思想问题要弄清楚,但结论必须力求宽大。目前应强调团结,以便团结一切同志共同工作。(四)在学习路线时,须指出六大基本方针是正确的,六大是起了进步作用的。(五)对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时期,也不采取一切否定的态度,凡做得对的,也应承认它。3月5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上述5条变作6条作了说明。1945年4月20日,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批准了提出的6项意见。这标志着高级干部的整风和党的历史问题讨论胜利结束。

特点与成果

1943年的“九月会议”,与1941年的“九月会议”相比,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并且,以其历史性的重大成果,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这次“九月会议”的第一个特点,是时间长、人数多。它从1943年9月开始,至1945年4月结束,时间长达1年又7个月,这是党的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政治学习运动。因为,此时中央有了相对巩固的根据地,客观环境比较稳定,具备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条件。参加学习的干部范围很广,除了延安的高级干部和七大代表二三百人外,还吸收了政治纯洁、有前途的青年干部参加。说,1941年那次“九月会议”还不深入,今年则更深入。目前中央停止开会,组织700人来学习,目的就是打散教条宗派、经验宗派。

重点突出,是这次“九月会议”的另一个特点。检讨过去,是为了前进分清是非,是为了找到正确路线。会议始终以土地革命后期的路线问题为议题;以教条宗派和经验宗派,特别是前者为研究重点;以王明和博古,特别是前者为批判对象;首先搞好党的高级干部的学习,自上而下地带动全党干部学习。由于突出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重点,会议才能按计划正常有序地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次“九月会议”的成果是巨大的。首先,找到了党内思想斗争的正确方法。会中刘少奇、都讲到党内思想斗争的方法问题。在1943年10月6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了两点意见:第一,团结问题。犯错的同志觉悟起来,弄清路线是非,是达到真正团结的基础。要以斗争求团结。第二,党内斗争方法,赞同刘少奇的意见,继续贯彻以马列主义自我批评方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会议对于党内斗争正确方法的基本内容,有了共识:要团结一切同志,共同工作。团结要有原则,在犯错误同志检查错误、觉悟的基础上去团结,即以斗争求团结。检讨错误必须采取历史的方法、从实际出发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要避免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那一种错误方法。对历史上犯错误的同志,批评要严格,作结论时应取宽大态度,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思想斗争一要放手,二要谨慎。“九月会议”和创造的这个正确方法,后来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团结-斗争-团结”,或者说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这个公式解释说:“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其次,巨大的思想收获。在会议过程中,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通过学习文件,联系党的历史,总结经验,开展批评,进行了一场无产阶级思想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了党史上历次“左”右倾错误。犯过机会主义错误的同志,诚心作了自我批评,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与全党同志团结在一起;广大党员通过学习,真正解决了“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经过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的彻底批判,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新的学风、党风和文风,出现焕然一新的气象。

再次,政治上的成果更为明显。通过党史研究和理论学习,全党认识到是正确路线的代表,思想是走向胜利的指针,从而紧紧地团结在以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信心百倍地把革命推向前进。党第一次达到如此高度的巩固和统一,成为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核心力量。

这次“九月会议”最后一个成果,是为七大的召开和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党的高级干部的带动下,全党学习文件,研究党史,总结经验,达到共识。在此基础上,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先后举行了8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委17人,列席的有中央局、分局和其他方面负责人12人。会议主要讨论七大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党的历史问题结论。1945年4月20日的第8次会议,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次全会,体现了“九月会议”和整风运动的伟大成果,达到全党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团结一致,为七大的胜利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党员121万人。七大开得隆重而热烈,通过了各项决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真正成为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年月日教学反思【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全年以及每个月的天数。

2.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大、小月的区分及记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日历)

日历有什么作用?这有张日历,你从这张日历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表示时间,除了日历之外,还有月历、年历。(出示月历)你见过吗?能找出你的生日吗?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日历、月历、年历都能表示某年某月某日,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是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2.他们中间的学问可多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且已有的经验和材料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并感知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重要性,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小组交流

如果你是老师,你想带我们研究年、月、日里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对研究内容进行主动分析。

(学生自由说)(一年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好,确实我就想和大家研究这些问题(出示课件)。

为了方便大家研究,我给每位同学都发了1张不同的年历,大家可以对照这些年历卡,在小组里研究研究,分别来解决解决这三个问题。

2.全班汇报

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成果?(上台展示)

其他组还有什么补充意见?(老师适时表扬)

[设计意图]:让学生上台进行汇报展示,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避免了许多课堂学生探究完老师再重新进行讲授的老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构建数学知识。

3.自主学习,认识大月、小月

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有的28天,有的29天。那到底每个月的天数是多少?它们又有什么名称呢?你能对照年历和课本,自己进行探究吗?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并评价。

那二月到底什么月?你能起个名字吗?

数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4.质疑提升

人们在制定历法时为什么不安排大月小月各一半都是6个月,这样不是容易让人记住吗?想知道吗?(出示大小月的由来)

罗马皇帝这么一改,我们记大月小月就有点困难了。那有没有好的办法让大家很容易的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学生介绍,老师点评,重点介绍“拳头记忆法”。

[设计意图]:对大月小月的概念让学生进行自学,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避免了机械的讲授,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列表、讲历史的活动,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5.自主探究,汇报展示

一年一共有多少天?你能自己研究并算一算吗?

哪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算法?

还有不同的算法或策略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检测反馈

1.对口令:老师说月份,学生说大月还是小月。

2.拍拍手,点点头。

你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如果在大月,请你拍拍手,如果在小月,请你点点头。

既没有拍手,也没有点头的同学有吗?知道他们的生日是哪个月吗?

3.想一想,说一说。

你知道国际儿童节、国际劳动节和我国的国庆节分别是几月几日?你能用笔在年历上圈出来吗?

这些日子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你还知道哪些值得纪念的日子?先在年历上圈出来,说说是大月还是小月?再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安排让学生接触日历、月历、年历,并进行初步观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年历中发现各月的天数。从而探索出大月、小月。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体验探究、汇报的乐趣

在课堂中我提供年历卡、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生动形象的素材,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先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上台汇报展示自学等学习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并深化理解知识,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

3.改变角色,使自己成为“引导者”

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所产生的教学资源,逐渐推进教学进程。我从学生对年、月、日的已有经验畅谈,继而观察年历卡进行验证,再发表自己在观察、思考后的所得,再验证、反思,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始终是作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平等地参与其中。坚持所有的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来的。

4.正确处理了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这时的合作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在围绕年历卡研究大月小月的区别时更多的是合作和探究,而计算一年的天数时则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计算。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可见“六学主导,快乐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年月日教学反思【第三篇】

关键词:平民化出版;陶行知;平民教育

随着中国出版业大众化和“走出去”趋势的加强,平民化出版正走进千家万户。何谓“平民化出版”?要言之,即出版视角的日常化、出版对象的大众化、出版内容的生活化、出版语言的普通化、出版过程的互动化和出版目标的民主化等。①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全国的出版重镇、文化中心上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结合平民教育和社会活动实践,在平民化出版领域作出了诸多有益探索,从而造就了其平民出版家的气质和精神。②

关注儿童是陶行知平民教育与平民化出版的重要内容。1930年,陶行知被通缉后刚到上海时,就接受其晓庄师范的学生方与严的建议,整理出《知行诗歌集》,交给儿童书局出版(1933),以后又在该书局陆续出版了前集(1935)、三集(1936),为儿童读物出版壮大声势,开辟蹊径。1931年4月,陶行知协助方与严等在上海筹办了小朋友书店,并出版《儿童生活》《师范生》杂志。他还亲自为这两个刊物撰写稿件,创作出了《一只白鸽》《乌鸦歌》等许多儿童诗歌,以儿童为中心宣传生活教育理论,并逐步将重心转移至儿童科普读物上来。

1930年10月至1931年春,由于政权的高压,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在此期间,他到处考察日本的发展状况,认为“日本之所以强,强在它的科学发达”③。1931年夏,回国不久的陶行知就在上海提出了“科学下嫁”主张,即科学大众化,把科学普及到工农大众中去,让老百姓、让儿童享受到近代科学知识。他说干就干,并得到著名报人史量才捐款10万元的大力支持,在上海西摩路(今陕西北路)创办了自然学园。自然学园与位于亚尔培路533号(今陕西南路235号卢湾区图书馆)的中国科学社距离非常近,为自然学园平添了浓郁的科学氛围。

科普工作其实相当艰苦,但心念广大儿童亦能带来诸多乐趣和力量。在自然学园,陶行知与高士其、戴伯韬、董纯才、丁柱中、方与严、陶宏等一起搞科普创作,其间他与长子陶宏共同研究化学、电学和天文学。在陶行知的领导下,自然学园共编辑出版了108册《儿童科学丛书》,包括近代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矿物、数学、农业、生理卫生等知识,陶行知亲自编写了《儿童科学指导》《儿童天文活页指导》《儿童的度量衡》《空气的科学把戏》《肥皂的把戏》等11册。

在主编《儿童科学丛书》时,陶行知要求图书内容既要反映科学前沿,又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适合儿童阅读,目的“在引导小朋友把自己造成科学的孩子”,④他还鼓励儿童注重实践创造:“若能独出心裁干得与书不同,这孩子将来便有发明创造的希望。”⑤

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少儿读物市场上有很多小学生读的连环图画小说,但“供给儿童看的读物实在太贫乏”⑥。陶行知在为儿童编辑出版科普读物时,既注重积极引导中国少儿的现代性认知,还注意培养他们科学的日常生活习惯。

二、坚持不懈地推进大众出版

为大众出版呐喊助威,并付诸行动,一直贯穿陶行知平民教育的始终,无论是积极支持他人进行科普创作,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民族救亡运动,都能鲜明地反映这一点。

当时,陶行知曾看过科普作家高士其在上海创作的四本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细菌大菜馆》,对其大加赞赏,认为这些作品正合乎自己的心意。他鼓励高士其要多写,因为这类作品是小朋友的需要,是劳动大众的需要,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这让身残志坚的高士其颇为感动,并坚定了他继续进行科普创作的信念。⑦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略中国日甚,中华民族救亡运动日益高涨。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陶行知与马相伯、章乃器、王造时、邹韬奋、沈钧儒、郑振铎等280名文化教育界名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宣言》,肯定学生运动,反对日本侵略,并要求国民政府保障人民结社、集会、言论、出版等自由。

1935年12月27日,陶行知等成立了上海文化教育救国会。1936年1月6日,上海文化界教育救国会通过了陶行知起草的《国难教育方案》,主张推进大众文化,推动报纸、杂志、戏剧等的民族解放宣传;1936年1月23日,陶行知提议成立了国难教育社,并领导起草了近期工作任务,要求出版大众社会小丛书、大众自然小丛书、大众剧本、大众诗歌、大众小说、大众唱本、大众说书、大众连环画、大众国难读本、各级学校国难补充教材等。

1936年5月10日,陶行知和郭一岑主编的《大众教育》在上海创刊,他在创刊号发表《大众教育与民族解放运动》一文,认为大众教育是大众自己的教育,是大众自办的教育,是为大众谋福利除痛苦的教育,并积极呼吁与民族解放联系起来。

陶行知也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生活书店的进步出版活动。1936年5月,上海生活书店负责人邹韬奋策划了《中国的一日》,这是我国首部大型报告文学集,编委会名单中包括陶行知、王统照、沈兹九、金仲华、茅盾、章乃器、张仲实、傅东华、邹韬奋等。《中国的一日》展现的是全国各地各行业、各阶层作者的现实生活,以此反映各地民众抗日的呼声,从而与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全面揭示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黑暗与光明。该书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影响深远。

三、给教育出版物增添现实生活元素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这一思想也充分反映在其出版思想和实践中。1934年2月16日,陶行知主编的《生活教育》半月刊在上海儿童书局创刊。在给该刊创刊号题词时,他阐明了自己在上海宝山创办的平民教育机构“山海工学团”的宗旨:“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以后,他不断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不仅论及生活教育的内容、实质及其现代化要求,还结合自己在山海工学团的实践,论述普及教育和“小先生制”等。《生活教育》颇具生活特色,在每期封面上,都配有陶行知生动活泼的亲笔题诗,加之时事言论、世界大势、科学新知等栏目的丰富内容,深受时人欢迎。

1935年秋,陶行知为普及教育编写的《老少通千字课》四册全部出版。该书共含112课,每册28课,每7课为1单元,每单元最后一课为复习课文。课文内容多取材自农村社会生活,反映劳动人民疾苦;课文形式多样,有诗歌、民谣、谜语、笑话、小故事等,通俗易懂。“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可以说关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一直是其平民化出版的中心内容。

四、对出版语言提出普通化要求

结合平民教育和生活教育主张,陶行知一贯主张语言的普通化,并身体力行。陶行知在上海与高士其交往期间经常说:“写文章,就是写话,要用口语才好。”⑧这不仅影响高士其一生,更让读者看到了许多生动明了的科普作品。

他也公开主张使用大众的普通语言。1935年12月,陶行知曾为《生活教育》撰文:《大众画报——一个需要,一个建议》,向著作界和出版界提出明确建议:“编辑出版一种真正的大众画报,要求是:灌输现代知识,培养前进思想;用大众语写,要趣味胜过正经;用连环图画写,要图画多于文字;编排清楚;价钱便宜。”⑨无论是口语化,还是大众语,都反映了陶行知出版思想中语言普通化的基本要求。

五、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密切联系进步出版人

1936年1月28日,面对民族危亡,上海各救国团体的80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纪念“一二八”抗战四周年,宣布成立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当场选举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李公朴、邹韬奋等30人为理事,并决定创办《上海救国会会刊》和《救亡情报》。

193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全救会”)在上海成立。陶行知虽不在沪,但仍与邹韬奋等人被推选为全救会执行委员,成了上海各界救国会联合总会的负责人,并受全救会委托,前往世界各国宣传抗日救国。

1936年7月11日,作为国际新教育会议代表及全救会的国民外交使节,陶行知前往英国出席国际教育会议。出国前夕,为响应中共中央发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陶行知在香港和邹韬奋修改了由胡愈之起草的《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即《团结御侮宣言》)公开信,还“在港先行签字,再持至上海作最后修正,并由沈钧儒、章乃器二先生加入签名发表”⑩。公开信于7月15日发表,公开呼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引起了全国各方面的重大反应。8月10日,亲笔回信,向陶行知等人表达敬意,并委派潘汉年携带《中共中央致中国书》副本交与他们,转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团结御侮的信息,以期共同推动抗战。与革命和进步出版人的深系与合作,不仅是陶行知平民化出版思想和实践的必然结果,而且更反映了其出版目标中对民族解放和社会民主的追求。

结语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在平民教育思想和实践基础上,既充分利用上海大众传媒和出版的力量,进行儿童科学普及教育及大众教育等,也与诸多出版人密切联系,进行民族、民主思想传播,推行国难教育和救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出版实践、平民教育和社会活动的结合与互动——新出版、新教育、新文化、新生活的自觉融合,从而构筑了崭新的平民化出版形态。

(杨卫民系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副编审;董灿蕾系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一小高级教师)

*本文系上海大学第五届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HUCX111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09YJA770040)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谢鸿辉。出版的平民化视角[J].出版科学,1999(3):21~22.

② 许宗元。论出版家编辑家陶行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2(1):94~99; 吴奕宽。陶行知对中国现代报刊业与出版工作的贡献[J].浙江师范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17-120; 孙景峰。陶行知教材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1(5): 110~113页。

③ 戴伯韬。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2.

④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六卷)[M].长沙:湖 南教育出版社,1985:332.

⑤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六卷)[M].长沙:湖 南教育出版社,1985:333.

⑥ 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7:292.

⑦ 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陶行知一生[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327.

⑧ 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陶行知一生[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323.

⑨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 南教育出版社,1985:912~913.

年月日教学反思【第四篇】

为了更好地营造我校的教育教学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理清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特制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指导原则: (一)坚持质量立校,科研立校,措施到位。在本次教育教学活动中,全体老师要从质量立校的高度,自觉参与,出谋划策。通过民主讨论,弄清制约我校教学发展的因素,理清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办法,找准“症状”,下准“良方”,争取实效。

(二)树立态度决定一切的观点,坚持求真务实。在活动中,让每一位教师树立正确的观点,态度决定一切的观点,在各项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应该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同时要结合实际,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搞形式主义;要立足本校本学科的特点,不作泛泛而谈;要抓住实质内容,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把教学质量讨论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并且要把这种结合向每一位家长进行宣传,从而让更多的家长也参与到这次教育质量年的活动中来,众多方面多管齐下,突出实在性。

(三)发扬集体的力量与智慧,科学民主,有序进行。在这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全体老师的智慧,诚征“点子”和乐听“真言”的气度,广泛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依据反思与总结全体班子还要认真讨论,参照学校的实际作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有关措施。

(四)坚持以身作则,领导带头,树立榜样。在活动中,学校全体班子成员要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带头围绕着县教育局提出的“提高教学质量”作好本岗位的工作,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学校的班子成员要反思自己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在广大教师中营造起“摆问题、找原因、订措施”的良好氛围。

三、时间安排: “质量年”活动时间安排一年,分“提高认识”和“组织实施”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提高认识阶段。(2005年暑期政治学习——9月底)

1、利用暑期政治学习进行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做好思想总动员,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年的重要性。(8月24日---29日)

2、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针对学校实际,查找出问题,学校对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汇总,寻找措施,对症下药(9月2日---9月10日)

3、教师的自学笔记、学习体会、总结等上交存档(9月18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7月)

1、各处室将第一阶段讨论出来的问题,制订的措施列入本学年工作计划,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来抓。

2、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有计划,重过程,有监督,善小结。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教学质量年”是今年我校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学校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年而开展,学校特成立“提高教学质量年”的领导小组,并作出明确的分工,各处室明确自己的职责,在作好各个分工的同时,各处室负责人还要树立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质量年”而开展工作的,确保“质量年”有计划有步骤顺利扎实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做好服务指导。班子成员要做好联系年段的指导和服务,每个班子心中都要明确,我们做的各项都要体现服务意识,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学校依据实际情况作好层层落实,做好年段和班级的好参谋,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力求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一种人人谈教育,人人讲质量的和谐氛围。

五、学校本学年的五大新措施: 1、学校以县教育局提出的教学质量年为契机,加强校本培训、教科研、开展教学比武,说课比武等,从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改革教学奖惩制度。改变原先的那种人人平均的大锅饭状态,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重奖重罚,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让教师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付出的多就应该得到更多的实惠,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改革与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在学校教师考核制度中要有明确的指出,突出班主任、教研组长的作用,突出信息宣传报道,突出硬杠子,从而让全体教师明确日常教学应该完成的工作事项。

4、完善教学五认真检查制度。教务处的抽查与教研组长的日常检查相结合,每一次检查后都作出科学的评价,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每一位教师能及时根据学校的反馈作出工作上的调整,这项工作常抓不懈,做到日日有评估,月月有小结。

21 1004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