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学习要点(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五柳先生传》学习要点(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柳先生传》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

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音

辄zhé尽 短褐hè黔qián娄 曾zēng不 箪dān瓢 俦 chóu衔觞shāng

2、朗读检查。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 划出节奏。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

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

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饮酒---------“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足见一斑。

4、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但是他“晏如也”

---------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5、“赞”语中哪句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并谈谈你的看法。

不慕荣利------“不汲汲于富贵”

6、写作特点:多用否定句,“不”字为1篇眼目(共九个)

六、作业设计

1、读注释,自主翻译。(为第二课时准备)

2、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性格不慕荣利

好读书

志趣 性嗜酒 率真放达

著文章

生活 环堵萧然 安贫乐道

八、教后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案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基础)

2、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启发思维。(重点)

3、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难点)

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文章中人物的感情与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晏如 萧然 汲汲 戚戚

三、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关资料: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②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四、悟读升华。

教师设问:①伴声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②假如同学们也来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课时

五、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题:

1、“三百”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学期所学的那一句诗曾提到过它?

2、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传记在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感情、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

六、模仿迁移:

抓住特点,体现个性,抒发感情,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方式,写一左右的自传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五柳先生传》教案3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1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 辄(zhé) 吝(l n) 褐(hè) 箪(d n)

汲(jí) 俦(ch u) 觞(sh 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1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1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课改课例:

《五柳先生传》的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就《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节课主要任务是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达到读准、读懂的目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第二节课学习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1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 辄(zhé) 吝(l n) 褐(hè) 箪(d n)

汲(jí) 俦(ch u) 觞(sh 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1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1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1]

《五柳先生传》教案4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4、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5、熟读、背诵课文。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难点: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      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和作用。关键: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工具准备多媒体   录音机  朗读磁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

(一)、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回忆。(出示幻灯)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三)、本文文体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幻灯)1.积累文言词汇。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体会朴素凝练的语言风格及多用否定句的特点。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放录音,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2.教师指导学生多形式的反复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3.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4.检查预习效果,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出示幻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 hè )箪(dān )汲(  jí )戚(chóu)欤(yú )觞(shāng)俦(chóu)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领会书中的意思)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于是,就)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空荡,空寂)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高兴的样子)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3、一词多义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杂然相许(赞同)                   去   日始出时去人远(距离)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志寻向所志 (标志)                         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以乐其志 (志向)                   其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颇示己志 (志趣)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4.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 造饮辄醉(古义:到、往,今义:制造)5.特殊句式的理解: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省略句:闲静少言四、合作探究:(出示幻灯)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讨论明确:明确:1.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2.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生活态度3.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4.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隐者风范)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安贫乐道)五柳先生的志趣主要表现在: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好读书,不求甚解          (书中求乐)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率真放达 )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五、思考讨论: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2.你喜欢五柳先生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出示幻灯)不戚戚于贫贱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不汲汲于富贵          照应:“不慕荣利”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六、课堂练习:(出示幻灯)请用课文原句答题: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明确:1、宅边有五柳树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3、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汲汲于富贵七、品评鉴赏: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讨论明确:(出示幻灯)“不”字为1篇眼目    课文中共出现九处否定句            表现其思想性格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淡泊宁静“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恬淡自足“不求甚解”                          胸襟开阔,意存高远“家贫不能常得”                       开朗乐观“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                      ” 耿直率真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八、作业1、背诵全文。2、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XX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基础)

2、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启发思维。(重点)

3、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难点)

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文章中人物的感情与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晏如 萧然 汲汲 戚戚

三、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关资料: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②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四、悟读升华。

教师设问:①伴声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②假如同学们也来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课时

五、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题:

1、“三百”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学期所学的那一句诗曾提到过它?

2、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传记在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感情、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

六、模仿迁移:

抓住特点,体现个性,抒发感情,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方式,写一左右的自传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17 1458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