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汇总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华山巍峨挺拔,云雾缭绕,峰峦壮丽。登高望远,心旷神怡,感受自然之伟力,激发人们的豪情与壮志。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咏华山》(汇总10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咏华山》教学设计 【第一篇】

教学要求: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雄伟壮丽。

2、 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 随课文 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1、自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

1、 小朋友,你们平时都爬过哪些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

2、 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二、 细读品悟:

1、 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

交流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高”)

2、 小朋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

3、 交流:

A:啊!华山真高哇!

(1) 教师板画山(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了吧!

(2) 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 华山周围有许多山,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周围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

(2) 小朋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点)

(3)

师边画蓝天边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了!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4) 小朋友读得真好,听你们这样读,让人不由得想说:引……啊!华山……

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

我们继续来画画(师画太阳,故意画远),老师把太阳画在这,对吗?为什么?(在原句中“那么近”加点)平时我们看太阳,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远,现在为什么显得那么近?谁能把这个词读好?

(2) 读词:山腰间。山腰间是哪?谁上来在山腰间添上白云?(指名上台画)

(3) 平时白云都飘在哪?现在怎么只飘到了山腰间?(华山高)

(4) 指导朗读:华山太高了!太阳看起来离我们那么近,白云只飘到山腰间。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指名读,齐读)

(5) 引读:啊!华山……

4、 请小朋友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除了感受到华山的高,还感受到什么?(华山景色美)

5、 这么美的景色,只有站在华山顶上才能看见。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华山的美。

6、 小朋友读得真好!你能看着黑板上的画来介绍介绍华山吗?小朋友先准备一下,呆会我们来比一比,谁介绍的华山高,谁介绍的华山美。(指名上台介绍)

7、 你们介绍得真好。华山的美景吸引了许多游人。看,一个小孩和他的先生也爬上了华山,他们是怎样爬上山顶的?

板画山路:小朋友看,这就是华山的山路。爬这样的山,容易吗?怎么不容易?(华山高、险)

(出示词语:艰难)这么难就是——艰难。谁能把这个词读好?(指名读,齐读)

(指图)他们就是沿着这样的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的。(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8、 他们爬上山顶,看到了刚才小朋友介绍的美景。让我们看图一起说一说。(师引:啊!华山——除了蓝天——太阳——)

9、

如果你也跟他们爬上了华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或者想做些什么?(请生自由说)小朋友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读一读)这个小孩也忍不住了,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出示全诗)师配乐边做动作边吟诵。

(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一想。

(2) 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就藏在我们刚才学过的几句话中,请小朋友读读前面的句子,找一找。

(3) 哪位小朋友找到了?指名说。

(4) 小朋友真聪明,这首诗把爬上山顶看到的美景写了下来。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读诗句,你们读相应的句子。

(5) 同桌互做游戏。

(6) 男女生互相考考对方。

(7) 小朋友已经弄懂了诗的意思,可小孩的先生对诗中的几个字不明白,你愿意帮助他吗?“齐”“回首”

(8) 谁愿意再把这首诗吟诵给先生听?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看图试背。指名上台背。

(9) 集体配乐吟诵:我们都站在华山顶上,看到华山的美景,小孩情不自禁吟诵起来……

10、 听了大家的吟诵,这位先生也情不自禁地称赞起来。(映示句子)请你读读想想,这位先生会怎样说?请生演演。

11、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把爬上华山山顶看到的奇妙景色写了下来,也写出华山的高,小孩用这首诗来赞美华山的高,赞美华山的美,就叫做“咏华山”,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咏)

12、 这个小孩是谁?那一年他几岁?

13、 读到这,你又想说什么?

三、 赏读全文:

华山高,华山美,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赞一赞华山的高,华山的美。(齐读课文)

四、 结语:

今天回家,小朋友也来画画华山,画完后,看图试着背背第二自然段。

《咏华山》 【第二篇】

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中的。课文写的是宋代寇准7岁时随先生登上华山,即兴吟诵了一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在学生熟读、理解了课文之后,教师问学生:“读了课文,与寇准比起来,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的回答很热烈,但中心意思都是大同小异:寇准7岁便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我们都8岁了却写不出来,我们真不如寇准呀!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认为写诗高不可攀的无奈和我不如人的自卑。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已经习惯了以一些优秀人物为榜样来激励学生。因此,在遇到写古今中外小神童之类的课文时,教师总不忘让学生与小神童们比一比,试图通过比较使学生有所触动,从而激发起他们刻苦用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用意是好的,但结果却不能让人满意,因为比来比去,学生只 偶尔为之,问题不大。要是长期这样,那就是在制造自卑者了。

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两扇大门,一扇叫“自卑”,一扇叫“自信”。走进了自卑的大门,� 国外就有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年。当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彼此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事业上的佼佼者,有的却没有什么作为。最终的结果显示,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可见,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那么,决定学生是走进自卑,还是走进自信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关键因素是他们对自我形象的认识。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形象往往是通过与同龄伙伴的比较,并在他人的评价中再经过自我分析、判断,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让学生学会比较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一味地与强于自己的人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这样只能是越比越灰心,越比越泄气,以致越来越自卑。相反,如果以自己的长处比优秀者的短处,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处处不如优秀者,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当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心中便会充满自信,便会产生内在动力,便会把握住成功的基点。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只有促进学生消除自卑,增强自信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而学生产生自卑的根源,就这节课来看,是因为教师提问的引导方式有误所致。其实,教师如果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这样来问:“寇准登上华山,即兴吟诵了一首诗。请你想象,现在你也登上了华山,你会怎样做呢?”如此一来,就不单单是引导学生与寇准比做诗了,而是引导学生向寇准学习,并适时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许,有同学会像寇准一样也吟诵一首诗;也许,有同学会大笔一挥,绘就一幅美丽的图画;也许,有同学会高歌一曲,表达心中的快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肯定都是学生自己最拿手的,都是会受到大家啧啧称赞的,当然学生也就会随着自我的表现,将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心田。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小学,正是播种自信种子的最佳季节;课堂,正是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的最好场所。为人师者,要珍惜这美好的季节,充分利用这美好的场所,多为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让自信在他们成功的经验积累中不断巩固、不断增强;多对学生采用积极引导、欣赏赞扬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赞誉、收获自信、收获成功。

《咏华山》教学设计 【第三篇】

课时目标

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 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 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

过渡:看,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 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

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读。指名回答。

是啊! 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啊! 华山真高哇!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 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师行间巡视)

(2)生找句子。讨论:

(出示课件)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

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 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齐背。(出示无字插图)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 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 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

三、借文悟诗读演内化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写的诗。

1、出示诗句: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指名读。

(2)你读懂这首诗了吗? 其实,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课文中,赶快找一找吧。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不用老师教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诗。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下面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谁再来读一读?(乐曲)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4)指名上台表演朗诵。

(5)站立齐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 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 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其实,描写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读一读吗?

2、赶快拿出来读一读吧! 好好练一练,待会选择一首你读得最棒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3、指名朗诵。

4、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哪,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们生活会的时候,在班上交流。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小寇准7岁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这和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是分不开的。你们想不想和他比一比?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 (出示) 岁华齐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完成《习字册》“岁、华、齐”的临写。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用课文中的词填空。

(1)天上飘着。

(2)起雾了,的山都看不见了。

选做题:

一、熟读老师提供的三首古诗,并记住其中一首。

二、结合《阅读欣赏》中的课文《山》,试着写一首儿童诗。

《咏华山》 【第四篇】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我能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双绿线中的11个字,认识2个偏旁。我能利用上下文或通过查字典、上网等方法或途径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优美的书写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我能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4、我能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为古诗配画。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我通过朗读联系上文,找到文中与各句诗相对应的句子,并借助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诗的意境。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我能利用资源(如:图片、文字等)了解华山及寇准的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搜集资料。

华山:

寇准:

利用“加、减、换、编儿歌、猜字谜等方法记忆,比一比看谁记得生字多。

2、预习要求:一读、二圈、三标、四问。

我会读——为汉字注音。(你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字读音吗?请在该字的下面点上“·”。)

咏沿艰难

顶禁吟诵

赞宋寇

华间与齐

称代岁

我会写——识记字形。

华:

间:

与:

齐:

称:(偏旁:)

代:

岁:(偏旁:)、

请根据课文中读音给生字组词。(注意“华、间、称”在文中的读音!)

huà

huá

我会用:汉字开花。

华间

与齐

称代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初读课文。

①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情:

②我知道文中的“小孩儿”是代的,吟诵《咏华山》时,他才岁。

③我会吟诵《咏华山》这首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④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请教:

精读课文。

①引导学习:

我理解“艰难”、“情不自禁”的意思

我能说出对华山的印象。

②小组合作学习: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我能找到与文中对应的诗句。

文诗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③全班交流反馈。

练习检测与问题延伸:

我为古诗来配画

课后反思:

1、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利用导学案,把生字的学习放在课前,由学生主动识记生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前,教师检查各个层次学生导学案学习单完成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本篇课文是1篇文包诗,文中有诗,课文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写诗背景、诗意等。因为有了课前导学环节,扫除了生字词障碍,这样有较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品读诗句,理解诗意。诗文对应的教学,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这样组员在讨论中共同提高。最后,学生在音乐中进行诗配画,让孩子们感受到诗中有画。

《咏华山》教学设计 【第五篇】

咏华山(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 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本课新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雄伟。

教学准备:

华山景色的录象、文字投影片、词语投影片、实物投影仪、录音磁带、

用于学生摆放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复习本课生词

华山 沿着 山顶 除了 更 与 齐

回首 七岁 艰难 显得 咏 登 山腰

情不自禁 吟诵 称赞 寇准

2 复习诗句,说说诗的意思。

3 教师小结:这首诗写的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他的名字叫华山。

4 教师板书:华山 (提醒学生注意“华”的写法)

5 学生描红:华

6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诗人用一首诗来吟诵华山,赞美华山,这就叫咏华山。教师板书:咏

7 欣赏华山录象,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过渡:这么美的华山,不但我们喜欢,而且古时候的人也喜欢。(出示图片、文字)

2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 过渡:华山那么高,这一老一小,爬山容易吗?那么,他们爬上山顶了吗?在山顶又看到了什么?

2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 提问:他们爬上山顶了吗?从哪句话看出?

4 指名读第一句。

思考:爬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来?

5 指导读词:艰难(读出艰难的感觉)

6 指导朗读第一句。

7 出示第二、三句话,指导朗读。

教师:华山高吗?小孩没想到华山有那么高,非常惊讶,所以这儿连续有两个感叹号。哪个小朋友用朗读来表现出那个小朋友的惊讶。

8 教师:站在高高的山上,小孩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文字,自由朗读)

9 说说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圈示:除了都在脚下

那么近 山腰间 朵朵白云

相机板画:(见课后板书)

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板书:高

10再读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11齐读2—5句话。

12看板书练习背诵2—5句话。

13过渡: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读懂了课文中的句子,还读出了华山的高。接下来,老师想再来考考大家。

14巩固练习:拼图

教师:华山这么高,真是一座神奇的山。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图片,太阳、白云、华山等,请小朋友按课文所描述的情景来将它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15指名评价。说说拼得对不对?为什么?

16看图再背2—5句话。

17教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的华山,我要大声地喊:太美了!如果你在华山上,你会怎么做?

18教师:刚才,大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这样做,那样做,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词语:情不自禁 (齐读)

19教师: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华山来。(播放古诗录音)

20学生齐读古诗。

21比较诗句与第三、四句话,找出对应关系。

22师生对读这两段文字。

23理解“举头”“回首”指名用动作表演。

24组织朗诵表演。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能用动作来表示“举头”“回首”,我想你们还一定会用动作来表示整首诗,当一回“小诗人”。

先指名表演,再集体表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过渡: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不但你们喜欢,他的先生也喜欢。听,先生是怎样称赞他的?

2 播放录音。

3 教师:先生可不是一般的喜欢,而是非常喜欢,你听出来了吗?

4 齐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过渡:诗好,写诗的人更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吧!

2 齐读。

3 教师:小朋友们,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4 教师总结:寇准年纪小小,就能做作出这么好的诗,这跟他平时认真学习是分不开的。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寇准那样,从小努力学习,将来有所成就。

六、布置作业

将古诗绘成一幅诗配画。

《咏华山》教学设计 【第六篇】

教材解读: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认识2个偏旁。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篇新课文——《咏华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

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第一字音关,第二字形关,第三写字关。我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三关。

1、字音关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自学生字。

⑶小组内过关,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一认读过关。

⑷集体朗读、正音。

2、字形关

⑴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⑵同桌交流学习方法。

⑶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写字关

⑴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7个生字。

⑵老师友情帮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写、指导。

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先通过“闯关”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再闯关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现在就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领略华山的雄伟。

2、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来到了华山。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课文不读熟不开讲。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

四、朗读交流,感悟课文。

1、师在《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中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我想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献给大家,我最拿手的本领就是美美地朗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评委,好吗?

2、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3、学着教师的样儿也美美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4、把你读懂的告诉给同桌的小朋友。教师边巡视,边与学生交流感受。

5、全班交流。边说边读、贴、找,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预设一:我读懂了华山真高哇!

⑴你真聪明,这么重要的内容一下子就读懂了。

⑵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⑶华山到底有多高呢?猜猜。

⑷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华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最高,大约20__ 多米,相当于700多层的楼房高。

⑸谁来读好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华山很高很高。

⑹指名读,师生点评。

预设二:登上这么高的华山,看看周围的风景,一定很迷人。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华山的风景吧!

⑴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⑵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像:你们看到了什么?

⑶师生共同创作美丽的华山风景图。

教师先贴出“华山主峰”图,请学生贴出“太阳”、“白云”以及“远远近近的山”。边贴边讨论“太阳、白云、远远近近的山”应该贴在哪里最适当。教师引导学生边贴边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以便来确定图所贴的位置。

⑷感情朗读这两句,读出华山的美与高。

预设三:我读懂了是寇准写的这首诗。

1、你从哪儿读懂的,读给大家听听。

2、还有谁想读好这句话?有感情朗读。

预设四:寇准写的这首诗,你们喜欢吗?

1、出示古诗《咏华山》。

2、指名朗读。

3、发现秘密,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中藏着一个秘密呢?想发现它吗?读读这首诗,再读读这两句。(除了蓝天,……)你发现了什么?

4、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两句话说的内容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6、师生接对朗读,教师读描述的语言,学生接对古诗中的有关诗句。

(设计意图:首先与学生拉近乎,这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简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既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感染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美的熏陶。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感受到华山的高与美,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与才智。然后,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这样的设计,看似散,实质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是旁观者,他是引领者,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读中悟,贴中悟,并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过朗读、交流表达出来。用发现秘密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意思,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背诵表演,树立志向。

1、寇准写的这首诗好吗?先生是怎样夸奖他的?练习背诵课文,准备表演。

2、一生当先生,一生当小寇准,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3、评议演得怎么样?

4、寇准写这首诗时多大呀?哟,比你们还小,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时写下来,你也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通过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激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六、拓展延伸,走向课外。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我还带来了一件礼物送给大家。

1、到抽屉里找一找。

2、这是我喜欢的四首关于山的古诗,推荐给大家,挑一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读。

3、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课后你们也可以去搜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知道还可以从其他渠道学到古诗,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

《咏华山》教学设计 【第七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后巷中心小学    点击数:291

《咏 华 山》教案

(第二课时)

后巷中心小学

吴娟

教材说明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

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 (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

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词语

3、 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板书:蔻准)

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提问:蓝天在哪儿?远远近近的山在哪儿?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脚下?

指导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谁来和他比比?)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机提问:平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近?

我们平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白云在哪儿?

指导读好这句话。

(2)小朋友们都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其实这些也就是蔻准登上华山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自由练习读;b、指名读;c、齐读。

(3) 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么样来赞美华山?(啊!华山真 !)

(4)

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些感叹。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但他赞美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出示图、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什么叫“举头”?什么叫“回首”?谁来表演一下?

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

过渡: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齐读第三段,重点指导读好“好诗!好诗!”。 (谁能加上动作呢?先生会做些什么动作?)

2、最让人佩服的是寇准写这首诗时才(七岁)。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你想对寇准说些什么?

3、齐读三、四自然段,把对寇准的敬佩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登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还学会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最后,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配乐朗读全文)

四、课外延伸

华山的高和美,让寇准小小年纪就写出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都给诗人不少灵感,比如说,杜甫登泰山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佳句,苏轼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的诗呢?回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学习生字

1、出示:齐  与

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反馈评价。

教后反思:

这一堂课,我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过程中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纵观这堂课的过程,我有以下四点感受:

一、 尊重学生

教师不仅要把孩子看成是受教育的对象,更应该把孩子看成是有生命尊严的生命个体。本堂课中,我用平和的态度积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当学生表现出色时,真诚的表扬让他们心花怒放,如“你也读出来了,老师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殷切的鼓励使他们信心倍增,“你能再试一试吗?”

、“你很含蓄,要是声音再响一点,那就更好了!”他自始至终的微笑和恰如其分的赞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他尊重孩子们享受平等的权利、需要表达的权利,甚至犯错误的权利。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已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这样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者对学生崇高而理智的爱,因此,让尊重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吧,不要让呵斥与冷脸扼杀了学生思维的萌芽,要知道,戴着镣铐的双脚永远也跳不出优美的舞蹈!

二、 正面引导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很多时,我们重视了“主”而忽视了“导”。“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学生在学习时,必定要将学与思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学有所得。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启发、诱导,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思考,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三、主动参与

在这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共同讨论如何画画,一起学习朗读课文,不仅评价同学的朗读,也大胆评价老师的吟诵,最后主动实践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所有的这些都表明,在和谐课堂中,学生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个性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

《咏华山》教学设计 【第八篇】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17个生字,会写“真、间、与、首”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3.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教学难点:

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准备:

课件、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自己 真高 山间 云朵

2.复习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诗文对对碰

1.课文有些句子和古诗的意思一样,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

3.这些的说明了华山的——高。

4.读好这句话:华山真高啊!

学习生字“真”

用真啊!说句子。体会感叹号的用法。

三、我也来描绘

1.华山怎么高呢?说一说。

2.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用图画画出来吗?再配上几个句子。

3.自由完成绘画。

4.展示并介绍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随机教学“间”

5.我们只是读文看插图就都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小寇准身临其境更有自己深刻地体验了。我们一起来跟着小寇准来吟诵这华山的高吧。

四、学写生字“与”“首”。

《咏华山》教学设计 【第九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认识1个偏旁(门字框)。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背诵古诗。

3、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

"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

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

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

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

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刚才,小朋友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些问题。

1、华山在哪里?

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

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生交流)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

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交流)

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交流)

齐读第一自然段。

5、寇准写了一首什么诗?(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片:寇准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师:我们一起跟着他们爬上山顶,那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爬上山顶却觉得--(近了),在山下看白云觉得那么高,现在却只在--(山腰间)。华山真--(高啊)!华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出来。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6、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是华山的雄伟壮丽感染了他。)(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

7、听配乐录音课文。齐读课文。

8、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四、学写生字。

看书,在田字格中找出独体字读一读:与、更

1、看书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结构的字读一读:岁、华、齐、首。

2、学习部首:山(山字头)、文(文字头)。

怎样记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书上笔顺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4、逐个分析怎么写好?(说说主要写好哪几个笔画,如起笔、走之儿、门字框)

范写,生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5、学生再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读题。

2、师生接说:课文主要写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这个小孩儿名叫--寇准,那年--才七岁。

3、过渡: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他们一起登华山,细细领略华山的雄伟高大。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

1、师:(指黑板上背景图)我们到了华山脚下,眼前的就是华山,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师:华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自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个词语说明登华山非常不容易。(生找出"艰难")

"艰难"懂吗?(困难,很难)

读第1句时,读出因为华山高峻而十分难爬。(自由读、指读、齐读)。

3、登上山顶后,看到了周围的景物,又有什么感觉?往下读课文,"啊!……白云。"

生答板书: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1)自已读,体会一下。

(2)这时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

表示爬上山顶后什么心情?(惊讶、惊叹、激动)

(3)范读,生注意师的表情。

自己读,指名读,做出表情。

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1)看图指名说:你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有什么感觉?

(2)书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很高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第1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A男读

B指名上台指出蓝天、远山、近山

远远近近:写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有远有近,也写出了山的多。

这些山看上去怎么样(那么低,那么小),哪座山最高?(华山)

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们的,都在我们的,周围没有哪一座山能和华山。

指3个说自由说师:华山真高啊!

D再读上一句话:指2(评读:读出了华山高),齐读。

(4)出示第2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指读

b、看图: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我们平时看太阳感觉那么(远),站在华山顶上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间飘着一朵又一朵(白云)。指名指出"山腰间"?我们平时看到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蓝天上,现在只到华山的山腰间。对太阳和白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c、填空;一抬头,太阳。一回头,看到。(指3,齐)。

d、读出来

(5)读两句话(书上)

a、师生接读

b、指2,齐

(6)看板书练背。

5、我们站在华山顶上,感觉到华山如此雄伟、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简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起来。

请小朋友往下读课文。齐读。

(1)出示:情不自禁什么样的感情不有控制?("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

(2)听老师吟诵这首诗。指名吟诵。

(3)出示图、听诗意、生读诗。(出示有关诗句,有意颠倒排列诗句。)

a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周围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天在上

b没有一座山能和华山一样高。--更无山与齐

找一找哪个字说"一样高"?(齐)

c一抬头,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举头红日近

哪个字表示"抬起"的意思?(举)没有?(无)

d回过头来,看到白云很低,只在山腰间。--回首白云低

哪个字是"头"的意思?

(4)这首诗有问题吗,谁来纠正?(学生按顺序排列诗句)

(5)做动作朗读诗,体会诗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孩子的先生听了--连连称赞真是一首好诗!大家竖起大拇指一同来称?quot;好诗!好诗!"一个刚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么好的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读书时边读边起,用心体会。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少壮不努力--(齐说)老大徒伤悲,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翅飞。)

7、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动作)。

8、表演、朗读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现在要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育古诗,谁有这个本领。老师表演先生。其他的话由全体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爬山的艰难,想象爬上山顶后的感觉。

(二)小结:今天,我们去登了华山,还学会了一首写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

请小朋友完整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三、学写生字。

1、在书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顶、除、沿

2、学"页字旁"。

3、怎么记?分析结构,偏旁。

4、看笔顺图,指说书空

5、范写讲解关键笔画的写法。

6、学生描1、仿1、临1。

7、教师根据巡视情况评析。

8、学生继续练写、教师巡视。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反思 【第十篇】

这是1篇阅读课文,它有着一种全新的课型——文包诗,即把一首古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里,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阐发。

本课教学要求主要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同时认识1个偏旁。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4)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这才具备了阅读的基本条件,先要跨进门槛,而后才能登堂入室。所以识字、写字、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低年级阅读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在新课伊始,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华山风光镜头,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7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呢!这样,学生便可带者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先以“艰难地爬”暗示华山的陡峭高峻,次以两个感叹号渲染华山的陡峭高峻,再以具体描写展现华山的陡峭高峻。华山巍巍,耸入云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华山如此的壮观非凡?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学生观察那悬崖峭壁上那条飘带似的山道,学生自然能体会到爬山之艰难。让学生欣赏那美丽的山顶景观,随机飘出相对应的语言文字。让课文语言在孩子头脑中变成美丽的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同时助以表情动作来看蓝天,看群山,看太阳,看白云,体会文中人物观察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体验。

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但这词很难说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情不自禁地说……

17 3583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