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精编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1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记叙文部分)
课文题目
线索
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主题思想
写作特色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时间的推移
②渡江部队的战况
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所向披靡,进兵神速。
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突破敌阵,横渡长江
①新闻结构的三个主要部分:标题、导语 和主题。
②新闻的三个特性:准确性、及时性、简明性
③在叙述中兼以议论,增强新闻的思想性。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中原我军节节胜利
同 上
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我军随即占领南阳。
④新闻的六要素完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芦花荡
以老头子护送冀中两个女孩回苇塘为线索。
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尊和自信
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从这个老英雄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从苇塘的歌声中我们可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
(1)描写老头子用了外貌描写,行动语言描写。
(2)景物 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意味。
蜡烛
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夫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遗体,并且点燃了蜡烛。
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遗体,表现了她对苏联红军的最崇高的、最热情、最真挚的感情。情同母子。
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炮火为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写出了德国人的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对老妇人的行动描写表现了她的年老体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鲜明的态度和立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同情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对圆明园的美丽进行描绘,更能批判毁坏它的英法联军的罪恶。反语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到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
明赫白:真诚的忏悔。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
要和平,不要战争
景物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叙述和议论相结合
阿长与《山海经》
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实在不佩服→产生敬意→怀念
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一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她愚昧而又善良。粗犷而又细致。
表现了主人公爱护孩子,善良热心,进而歌颂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普通人的深厚感情。
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作者写了阿长“切切擦擦”的样子,写了阿长的睡相,写了“元旦古怪的仪式”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写阿长买来了《山海经》都是描写,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先抑后扬,前面的事情是为后面的事情蓄势。
背影
以父亲在南京送别时买橘子的背影为线索:点背影→引背影→写背影→→忆背影
父亲历尽艰辛,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
父亲爱儿子,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思念。
语言描写,都很简短,可是充满深情。
动作描写:表现了特定环境下人物的特征。
外貌描写:父亲穿戴与我的毛衣形成对比。
台阶
父亲嫌自己家的台阶低,用尽一生的精力修筑了九级台阶的新屋,可是父亲却老了
倔强、勤劳、坚强、俭朴、谦卑
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混杂了敬仰。
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的心愿。
小说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细节描写
详略得体
老王
与老王的相识和相处为线
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作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手钱。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生活启示: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人道精神。
(1)选择片段表现人物;(2)兼用逻辑和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3)外貌、语言描写
(4)对比
信客
以信客的信客生涯为线索。信客做信客的缘起→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是怎样不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当老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信客任劳任怨,他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
信客诚信无私。诚信是职业的生命,诚信以不贪为前提,他洁身自好,洁白无暇,不怕别人怀疑。
信客待人宽容,信客的阅历又增长了他的才干。
文章重点写了两件事,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死在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的故事。作者为一名普通的信客立传,褒扬信客的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难能可贵,正是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语言特点:
(1)质朴而典雅
(2)警辟而又畅达。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2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1篇人物传记,节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三作家》中的《托尔斯泰》,传主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犹如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用精彩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为我们了解、走近托尔斯泰打开了一扇窗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较多写人散文,具备阅读写人散文的基础,知道要以事写人,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但对于传记类作品接触不多,也不深入,特别是对于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适度想象等,还知之甚少。而且,本文是1篇典型的外国文学作品,打上了作者的风格烙印,在构思、语言等方面均与学生既有的阅读经验形成较大反差,在阅读时会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教学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言,品味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写中穿插的议论和评价,走进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2.揣摩、品味语言,赏析比喻、夸张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描写时穿插的议论和评价性语言,进而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学创意:
因文识人,因人析文;紧扣文本,赏析借鉴;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生好奇之心
(一)在世界文学,有两位文学家因为文学成就巨大而被中国读者尊称为“翁”,其中一位是“莎翁”——莎士比亚,同学们知道另外一位是谁吗?
学生回答。明确:“托翁”——列夫·托尔斯泰
(二)对于托尔斯泰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同学们有多少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所搜集的关于托尔斯泰的资料。
教师补充: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托尔斯泰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托尔斯泰对哲学、宗教、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托尔斯泰晚年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长篇小说上面,他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设疑:托尔斯泰到底应该长成什么样子才和他的身份与地位相称?这可能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写的人物传记《托尔斯泰》的部分章节,去近距离观察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不做过多要求,主要由学生言其所知所想,为下面的学习作心理铺垫。)
二、自读课文,识传主之形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从那些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二)小组内交流。
(三)班级内交流。
明确:文章分别从须发、面部轮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归纳概况,抓住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用做批注的`方法对相应文段进行要点概括。)
(四)试着用“托尔斯泰是一个的人”句式概括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示例:须发浓密,面部粗鄙,表情蒙昧阴沉,目光犀利等。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的深入,主要是为了抓住人物外貌特征,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抓关键性形容词的方法准确把握。同时,教师要适时板书,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三、对比分析,赏构思之奇
(一)引导学生发现、思考: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写托尔斯泰其他面部特征与写眼睛特征的词语各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属于贬义词系列,用语“刻薄”;后者属于褒义词系列,极尽赞美。
(二)引导学生再思考:先贬抑再赞美,从写作手法来看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点,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但不能由教师生硬抛出,而要找到一个较好的切入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除了先抑后扬,文章为了表现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还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讨论明确:侧面描写(第5段),通过写来访者者的心理落差,侧面表现托尔斯泰面目丑陋。
四、板书设计
须发:浓密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抑
表情:蒙昧阴沉、抑郁寡欢、丑陋可憎
目光:犀利、深邃扬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作为1篇重在写人物外貌的作品,它与同学们阅读过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阅读体验?(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处设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逐渐深入到语言赏析,从而突破另一个教学重点。)
二、浏览课文,自主发现
明确:多角度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时,作者加进了大量评价性语言。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发现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和作文经验,特别是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议论性语言两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本文语言特点。)
三、再读课文,品语言之美
(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夸张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生动形象。
明确: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又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之美。学生对那些一望而知的夸张、比喻句及其表达效果可能得心应手,但对于写眼睛部分的则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肤浅理解,教师要重点引导。)
(二)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毕生全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给自己带来巨大痛苦。
明确:议论性的评价语对于揭示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到为止,却又一语中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和内容是本课的难点所在。走进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脱离文本空洞抽象地概括,而应抓住关键句,适当结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四、总结梳理
学生梳理本课所学,总结归纳。
示例:第一,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第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第三,巧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凸显人物外貌特点。第四,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一课一得,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1篇文章中去。)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3
一、字词
轩榭(xuān xiè ) 池沼(zhǎo) 嶙峋(lín xún) 镂空(lòu)
斟酌(zhēn zhuó ) 硕大(shuò ) 抿嘴(mǐn) 荒诞(dàn)
潋滟(liàn yàn) 虬干(qiú) 摇曳(yè ) 愚氓(méng)
惆怅(chóu chàng) 蜿蜒 (wān) 倏然(shū ) 喧嚣(xuān xiāo)
悖论(bèi ) 温馨 (xīn ) 龟裂(jūn ) 咆哮(páo xiào)
恬淡(tián) 胼胝(pián zhī) 相度(duó) 万斛(hú)
猬集(wèi) 重峦叠嶂 肆无忌惮 毛骨悚然 史无前例
闲情逸致 月白风清 林林总总 不速之客 司空见惯
变幻莫测 安身立命 自知之明 沧海桑田 等闲视之
无所事事 退避三舍 习以为常 别具匠心 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相映成趣 好逸恶劳 计利忘义 布袍缓带
二、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
1、《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名绍钧,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主题: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国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2、《都市精灵》舒乙,满族,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主题:本文是1篇随笔,作者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其他生灵友好共处的观点,文章里多处运用对比,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3、《幽径悲剧》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翻译家。主题: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4、《明天不封阳台》:主题:文章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穿全文,叙说“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作者钱泳,清代学者,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
主题: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深刻
三、诗歌赏析:
十、《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主题: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3、 “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不一定是实写。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写作特色: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十一、《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试分析诗题的作用。
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2、“羁旅客”是诗人说自己。“又”充满感叹之情,极为悲苦。 南冠:囚犯
“难”难在抗清事业未成,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饱含着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的精神。
4、主题: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
情感目标
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板书课题,作者)
二、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雪》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放松放松心情。
(播放〈塞北的雪〉)
师:这一首歌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音乐爱好者的心,因为洁白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而且令人遐思万千。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洁白的,就像鹅毛,像棉花,像飞絮
生:纯洁的,像少女,像小孩
生:活泼的,可以推雪人,打雪仗,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小孩子们还可以到雪地里捕鸟,非常的有趣。读了之后,我好想看看真正的雪花。
师: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形容也非常贴切。雪花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雪花的纯洁与漂洒所陶醉,为它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优美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出示课题《雪》)
师:我们曾学过鲁迅先生不少的文章,对鲁迅先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生: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
生: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我们今天所学习的《雪》就是先自散文集《野草》。
生:他的名言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一生都是以这一句诗句为写照,为着救国救民目标而努力,与腐朽、黑暗的现实做着英勇而顽强的斗争,他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众生拍掌)
师:同学们的了解非常详细全面。有鲁迅先生的作品,更有他的精神写照。现在,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鲁迅先生的《雪》,在老师读的过程当中,同学们也有任务的哦!
第一,注意朗读感情处理,确定感情基调。二、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图面。
(师范读,生听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同学们有何感想呢?
生:老师读得真好,我都好像是身处于雪地当中了。
师:谢谢,你的想像力也很好。
生:我觉得读这篇文章是以两种不同的感情基调来读:首先是江南的雪的部分:我们都知道江南的水世界,所以江南的景色应是如水般温柔,而江南的雪也一样,是滋润美艳的,所以应读得柔婉,温和。而北国而就像东北大汉豪爽,大气。所以读北国的雪应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气势。
师:能结合地域特色说明,非常有道理,有说服力。你能选一段给我们示范读一遍吗?
(生朗读一段江南的雪,语调柔和,舒缓,众生鼓掌)
师:文章写得很美,你读得更美,能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能读得这么美的吗?
生(有些不好意思):平时多读,边读边想像文中的景色与感情,还要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等等。总之就是多读多练多想。
师:好,多读多练多想,这也是学习所有知识的最好的方法。谢谢这位同学教给了我们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大家也能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两处雪景的,他为何能描写得如此的。美呢!
(生自由阅读书几分钟)
生:首先是抓住特点写: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还用了两个比喻句:是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写出了江南的雪的生机与活力。而北国的雪则是如粉如沙,绝不粘连的。
师:是的,直接点明特点。
生:不仅抓住了特点,还加以了辅写:写江南的雪之外还写了江南的雪景中显露的缤纷色彩:如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陷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有冷绿的杂草。更有趣的是还能在这片雪地里塑雪罗汉,不仅小孩子来了,还吸引了大人,可见这一片雪世界是富有生机的,是色彩斑谰的,是非常富有生活情趣的。
生:北国的雪则是蓬勃地奋飞,旋转而且升腾的,在日光下灿灿地生光,弥漫太空,非常大气,富有气势。
师:还间接进行描写两处雪景的美
生:江南的雪是柔美的,如水般的柔。而北国的雪则是壮美的。
师:两处不同的美,概括简洁得当。我们经常说文章写景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借景……
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师:那本文借写雪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生:两处雪景的不同应是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又是黑暗的,所以身处此种环境,写美艳的江南雪景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生:写江南的雪地里的塑雪罗汉,作者的家乡也地处江南,小时候出玩过这些活动,但现在人到中年,远离家乡,对这些活动与乐趣只能留在回忆里,所以写江南的雪景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生:在雪地里塑罗汉是非常值得回忆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可以说是美的,但这种生活的美却是易逝的,在晴天之下,雪罗汉却易于消融了,这也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虽美但却又容易消失的一种惋惜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师:通过对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但景虽美,情虽深,但美好的事物却又总是不长久的,使人难免心生惋惜之情怀。
生:而北国的雪景则一改描写江南雪景的情调,变得大气,豪雄,慷慨激昂。请大家听听:永远如粉如沙,绝不粘连,它是孤独的,但却又是雄健的。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奋飞,灿灿的生光,旋转而且生腾。这就让我们想到人在碰到困难时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联系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是借描写北国的雪,表达他反抗黑暗现实,顽强斗争的精神。
师:不同地域不有形式的雪花,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那么作者的感情更加倾向于哪一方的雪景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则写作背景,联系写作背景,同学们交流讨论一番作者的感情倾向。
(出示写作背景:〈雪〉创作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中国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式正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面,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冷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指导之下面对雪景他即兴创作了这1篇文章。)
(生交流讨论)
生: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北国的雪。因为北国的雪象征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生:作者的感情倾向是通过对北国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朔方的雪像征了一种不妥协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与南方的柔美相比,更值得称颂的应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虽然孤独但仍不妥协,这是那个时代需要的精神。
生:在一个黑暗的腐朽的社会当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欣赏美寻找美,更需要的是去怎样创造美。鲁迅先生写两处不同的雪景,就是为了写出如江南雪景般的美,我们应去追求,但如何实现这种美,则需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去与黑暗做斗争,鲁迅的一生就是追求美的一生,也是斗争的一生。
生:读着朔方的雪,我就好像在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一样,有朔方冰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勇士。
师:千言万语浓缩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生:是的,当大多数人还沉溺于精神的麻木当中时,先生是孤独的,但纵使孤独依然抗争,即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生:雪是死掉的雨的精魂,惟有死掉才得以升腾为纯洁的雪,可见作者愿将他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斗争,这是最完全的献身,这是最大无畏的精神。
师:先生有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愿将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冲破这浓重的黑暗,追寻一片美好的天地。在这两幅对立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作者一个共同的心声: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用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朗读这1篇《雪》
(生满怀感情朗读课文)
师:在黑暗的社会现实前,鲁迅先生选择了不屈斗争,这是最伟大的精神。如果给同学们一个选择,问问你的心灵最深处,你会选择什么:假如你的脚下出现了两条路:一条平坦宽敞,路旁开满了美丽鲜艳的花,眼前仿佛已有成千上万的蜜蜂在嗡嗡地飞着。另一条路却芳草萋萋,落叶满地。如果你面临这样的选择,你将会选择哪一条路往前走去,希望同学们说出你们的心底话,做出慎重的选择。
(生讨论后):
生:我选择第二条路,因为很明显,第二条路很少有人走过,前方说不定会有什么“圣地”,如果我找得到,呵呵,那我可就成了发现另一块新大陆的人了。
(众生笑)
生:我选择第二条,因为没有人走过,所以我才选择,走在这样的一条路上,会充满着探险的乐趣与发现新事物的惊喜。
生:第二条路更能煅炼人的意志力,我愿意接受挑战,把自己煅炼成为坚强的人,富有开创力的人。
生:我和他们不同,我愿意选择第一条路,现在已是一个和平的年代,阳光灿烂,春风正好,我们何不在这一条大道上纵横驰骋,去开创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生:我喜爱欣赏美景,所以我选择第一条,生活本是美好的,正如这一条开满鲜花的路,如果一生都能够走着这样的路,平凡的过生活,让我周围的人也都生活在开满鲜花的生活里,那是多么好的一种向往啊。
生:第一条虽然有美丽的景色,但我更倾向于第二条,因为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路是走出来的,没有前人的探索,何来今天开满鲜花的路呢,所以我愿做那开拓新路的第一人,为后人铺就平坦的道路。
(生鼓掌)
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选择,正是有着不同的选择,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的丰富多彩,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只要勇于去开创,勇于去探索,前面的路就一定会更加地开阔。我们国家有许多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无比艰辛的道路。但正是他们的选择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今,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国家也正需要为将来开创美好道路而勇于探索创新的人。想念同学们也必能做一位勇于开创的人。去开创一片属于大家的更美好的春天。想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诗:“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啊,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愿希望与幸福永远陪伴着每一位。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5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说明文部分)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单元知识一览表
课文题目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结构方式
中国石拱桥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一般到特殊;
整体到局部;
由简到繁;
由主到次;
由概括到具体
列数字;
举例子;
摹状貌;
作比较
层递式
桥之美
桥之美,美在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概括到具体
举例子;
列数字;
摹状貌
总分总式
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由概括到具体;
由主到次;
由整体到局部;
由大到小。
举例子;作比较;
打比方;引用;
分类别
总分总式
故宫博物院
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边)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承接式
说“屏”
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的作用,功能和美感相结合
概括到具体
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
总分总
大自然的语言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主到次。
举例子;下定义。作引用
层进式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的生物技术,它对于生物本身和人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可以造福人类
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
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
层进式
恐龙无处不在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的发现可以对其他的领域产生影响。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逻辑顺序)
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层进式
被压扁的沙子
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会形成,所以被压扁的沙子可以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
逻辑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
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层进式
生物入侵者
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环境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
引出主题→摆出现象→探究原因→揭示态度→采取措施
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层进式
你一定会听见的
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学会聆听,走入声音的世界,丰富生活,感受世界。
摆出现象→揭示关系→注意聆听
举例子;作比较
层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