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教案【最新29篇】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学习基本乐理知识,鼓励参与集体演奏与创作活动。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八年级音乐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设计 篇1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的音乐学习,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聆听学习了国内外众多的音乐作品。本节课授课教师选择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欧美览胜”中的相关内容,以教唱意大利船歌《桑塔露琪亚》和欣赏以芬兰民歌改编的《在森林和原野》为主线。授课教师运用聆听、歌唱、合作、小乐器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从节拍、节奏型、情绪、演唱形式等方面,整体感知船歌的风格,辨别演唱和演奏形式的异同,并在整体感知歌曲的基础上,采用以学测评的模式,在教中学,在测中学,同时,感知欧洲当地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在聆听、演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认识意大利船歌的基本知识。
3、教师教学生用排箫吹奏《桑塔露琪亚》二声部旋律,为人声演唱的一声部旋律伴奏。
4、教师教学生辨别作品的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利用排箫为一声部伴奏。
2、能准确辨别出演唱形式及演奏形式、船歌、大小调。
(三)教学重点
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的主旋律声部。
(四)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作品的赏析,分辨演唱及演奏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辨歌曲,展示地图
问题1:同学们,请仔细聆听作品,结合地图,找出相对应的国家。
问题2:观看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版本的《桑塔露琪亚》。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别聆听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用地图导入国家,在复习歌曲的基础上,将已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再运用视频介绍导入——意大利。
2、播放介绍意大利的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音乐及文化。
(二)教唱《桑塔露琪亚》(出示课题)
1、初步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并随乐打拍子,初步感知船歌摇曳的特点。
2、节奏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拍击预设节奏型,使学生在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拍出重音,初步感知作品情绪。
3、分析节拍及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音乐情绪,为下面划分段落做情绪上的铺垫。
4、作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及“船歌”的特点。
5、进一步感受作品
设计意图:分乐段对比A段与B段的情绪差异,引导学生观察曲谱上旋律线的走向。
6、介绍并听辨大小调
设计意图:自上而下地进行知识串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欣赏聆听,以作品的情绪对比为主线,让学生再次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然后,教师演奏《青春舞曲》(旋律高八度、低八度慢速弹奏),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及视觉的双重感受辨别“西洋大小调”。
7、母音模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看指挥手势,边用母音模唱旋律,为接下来的填词演唱做准备。
8、填词演唱
设计意图:将情绪融入歌词,让学生自学演唱歌曲主旋律。
9、加入排箫,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请排箫社团的学生吹奏旋律中的骨干音,其余学生带歌词演唱主旋律,让他们进一步感知多声部音乐的和谐。
10、评价测试
设计意图:利用测评,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三)欣赏《在森林和原野》
1、初听作品(四重奏片段)
设计意图:介绍作品背景,进行导入,并让学生了解有关弦乐四重奏、弦乐器、室内乐的相关知识;以学唱作品为评测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歌曲的演奏形式。
2、评价测试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辨别出小提琴独奏、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合奏。
(四)总结
1、梳理重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相关重难点,带领学生再次强化记忆。
2、结语
设计意图:利用语言结束课程。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听、看音乐剧,体会音乐剧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音乐剧的表演形式。
2.过程与方法:
感受音乐剧的经典片段,丰富情感体验,增强表现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模仿音乐剧的形式表演,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培养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听看音乐剧,体会音乐剧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音乐剧的表演形式。
重点难点:
感受音乐剧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由于生节奏的的加快,现在人越来越注重休闲和娱乐的方式了,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在课余时间你喜欢采取哪些方式放松、休闲呢?
学生自由发言。
二、音乐剧欣赏
1、欣赏
师:看电影也是很好的休闲娱乐方式。
老师带来两个电影片段,
我们来看看。出示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歌曲
〈孤独的牧羊人〉师:这两首歌曲同出于哪一部电影呢?歌曲的名字你知道吗?这电影是根据哪部经典音乐剧改编的呢?
2、了解音乐剧的相关知识。
师:音乐剧亦称为“音乐喜剧”、百老汇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发展而成的一种娱乐性音乐体裁。概括的说,音乐剧是一种歌、舞、演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艺术形式,常以叙事为主的戏剧,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态动作来进行表演,其内容轻松,音乐通俗易懂,体裁内容广泛。
音乐剧的发展,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戏剧界人士终于发现世界上的音乐剧不仅有动人的故事、赏心悦目的歌舞、令人炫目的舞台,而且,这些载歌载舞、又说又唱的舞台形式,在艺术构成上与我国的戏曲非常接近。于是他们引进欧美音乐剧的成功经验和优良剧目,与我国传统的民族戏剧有效嫁接,产生出了式的、现代化的本土音乐剧艺术。
师:音乐剧表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请你来说说音乐剧表演包括哪些表演形式?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3、概述音乐剧及发展。
4、欣赏经典剧目《金沙》
-----《总有一天》
三、欣赏分析
1、学生讨论欣赏后的感受。
2、指名学生进行交流。
3、教师提出问题:
(1)作品《总有一天》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作品的演唱风格为流行风格。
(2)歌剧与音乐剧的声乐演唱和表演形式有什么不同?
音乐剧中的歌曲演唱多用流行风格,而歌剧中的歌曲多用美声或民族风格(特指歌剧)音乐剧中的舞蹈多为唱者自舞,而歌剧中的舞蹈多为单纯的舞蹈表演。
(3)在音乐剧中,歌曲有什么样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增加戏剧表现力。
(4)《总有一天》在剧中开与结尾演唱,在两个场景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开时重在突出对未知的希冀与探索,而结尾却表达了一种分离的痛苦与刻骨的思念。
(5)通过欣赏《总有一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一步分析,深入体会。同时,讲述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4、再一次聆听《总有一天》,更深入的感受体会作品。
四、实践与创造
完成课后第21页第四题
五、课堂
附《总有一天》歌词
作曲:三宝作词:关山
我常常想,
在几千公尺以下的地核,
那里究竟藏着些什么,一些什么,
如同我的沉默
但岩浆奔涌着,血液流淌着,
就在不为人知的角落,
到了深夜,你就会听见,
那无言的`歌。
我常常想,
在几千年那无尽的岁月,
倒底曾经发生过什么,一些什么,
往事起伏错落,
三叶虫的呢喃,恐龙的寂寞,
藏在石头缝里的传说,
闭上眼睛,你就会听见,
那无言的歌
是谁在那里温柔的呼吸,
谁的手把谁的手紧握着,
谁在荒野中点亮了灯火,
再去将夜色轻轻的触摸,
美丽的花纹是谁镌刻,
为她涂抹颜色,
青铜的光芒闪耀着,
刹那间将夜空刺破
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什么,
拨开尘雾和泥土,我会让她复活,
总有一天,让她告诉我,
她曾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生活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
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
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一领众和”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
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三、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
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舞蹈和学做舞蹈动作,能辨认、识别非洲音乐和舞蹈,并能了解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
2。模仿非洲黑人舞蹈。
教学重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两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用具
钢琴、油彩、草裙、贝壳、纸盒、羽毛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言:
教师:今天我们要去环球之旅的第三站──非洲。
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两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这些地区的传统音乐。让我们听一首南非民歌《依呀呀噢咧噢》。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依呀呀噢咧噢》,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教师小结: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朴实的音乐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
2。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3。演唱歌曲(三至四遍):
(1)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2)处理歌曲,重点突出歌曲的特点。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3)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4)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5)教师应用五度关�
(6)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延伸
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
非洲黑人舞蹈对美国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乐舞蹈产生了很大影响。它特有的节奏是现代西方大多数流行音乐舞蹈的来源,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舞蹈的动作和节奏中,可明显看到非洲黑人舞蹈的影响。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非洲黑人歌曲的特色,了解了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体验了非洲丰富多样而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让我们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技能: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思想: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课型:
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
一课时。
难点:
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点:
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法:
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
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
(盘王节和长鼓舞)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B+A‘三大部分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构成音乐的主要音符为?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羽调式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三、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小学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篇6
《采山》: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歌词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形象,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中的感受,连梦中都需要笑出声来。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受采山这种愉快的劳动乐趣,能随乐进行身势律动。
2、 能准确掌握重难句的节奏型,并能利用节奏更好地学习歌曲。
3、能认真倾听和学唱歌曲,能完整、准确、连贯地演唱完歌曲。
4、 能在演唱的同时加上身势动作的律动来配合表演歌曲。
5、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孩子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的把控。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手提竹篮干什么去?
2、让歌曲告诉你,播放《采山》音乐,学生聆听。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轻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调动情绪,带着愉快的情绪开始音乐课。同时,初步感知歌曲。
二、初步感受、表现歌曲。
(一)感知歌曲
1、播放音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采山。
2、再听音乐,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3、老师有哪些收获?(播放《采山》)学生回答。
4、老师采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么样啊?你们用表情和肢体告诉老师好吗?(播放《采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反复聆听和感知歌曲。
5、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吗?生唱,师及时给予表扬。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
(1)_____|___0 _____0|_____0
(2)将节奏连起来读一读拍一拍。
采呀采蘑菇0| 采呀采木耳0|采来山菜 | 嫩又鲜0||
花呀花满篮0| 果呀果满篮0| 彩裙飘飘 | 也带甜0||
【设计意图】进行节奏训练,为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础,从而降低歌曲的难度。
2、歌词教学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更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3、唱歌教学
(1)跟音乐哼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2)用“噜”随音乐唱,加强发声练习。
(3)用“啦”随音乐唱,进一步加强发声练习。
(4)放慢速度,跟琴轻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跟歌声旋律轻声感受。
(6)师生接龙,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三)处理歌曲
(1)画旋律线,引导学生准确完整演唱全歌。
(2)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并演唱。
(四)拓展与升华
1、师问生答。歌中小朋友帮妈妈采山,你们放心后帮妈妈干什么呢?(扫地板、洗衣服等)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
2、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背着书包回家走,小小脚丫跑得欢,扫呀扫地板、洗呀洗衣服、我帮妈妈做家务,等着妈妈回家来,妈妈脸上笑哈哈。)
【设计意图】充分给予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小结
同学们表演得真棒!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能感受到采山的快乐和这种劳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热爱劳动,要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自立、懂事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吗?(随音乐走出教室)
八年级音乐教案《巴蜀山歌》 篇7
八年级音乐教案《巴蜀山歌》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
教具:
多媒体、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民歌是什么?
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2、民歌的分类。
山歌、号子、小调。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槐花几时开》。
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
我们今天这堂课从“花”出发,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舍)几时开(哟喂)。”
xxxx年11月28日,时隔60年后,87岁的老人喻祖荣在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又唱起了由他本人改编的民歌《槐花几时开》。60年前,正是喻祖荣将一曲名叫《神歌》的宜宾民歌,改编为了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槐花几时开》,并最终传唱全国。
2、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作曲家黎海英将它改编为独唱曲,歌唱家蔡绍序富有热情和浓郁四川乡土气息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成为音乐舞台上常用的曲目之一。我们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与豪迈之情,感受歌曲旋律的。热情、豪迈、自由。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非常的辛苦,樵夫们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升华同学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了民歌的绚丽风采,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因为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的最丰富的源泉,让中国的花朵,香飘四方。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依呀呀噢咧噢》是一首欢快的扎伊尔民歌,四二拍,旋律多级进,节奏富于动感,多切分节奏。表达了扎伊尔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本年级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学生正处于变声期,需要注意嗓子的保护。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歌曲欢快的旋律、热烈的情绪,了解非洲相关音乐文化,逐步提升学习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探究中,学唱歌曲《依呀呀噢咧噢》,试奏非洲鼓,感受非洲音乐文化风格与特点。
3.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非洲歌曲与鼓乐,能参与体验《鼓的语言》,掌握相关节奏特点。
⑵准确并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依呀呀噢咧噢》。
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辨析非洲音乐的典型风格特征。
教学准备:
电子琴、非洲鼓、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理解风格迥异的异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由于学生对非洲的音乐较陌生,教材所提供的歌曲较难唱,因此教学重点可放在体验听赏、学唱音乐。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环球之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提到非洲,大家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呢?
生自由回答(黑、热、狂野的风格)
2.师:非洲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古老而又神秘的大地,那么让我们随着短片,一起走进非洲。(播放走进非洲视频)
3.师小结:非洲有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还有许许多多的部落文化,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以非洲音乐作为窗口,一起走进非洲,看一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非洲是否有全新的印象。
二、课程新授
(一)鼓的语言
1.初听乐曲
师:说起非洲音乐那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出示问题,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
你觉得非洲音乐的节奏、情绪是怎样的?
⑵这样的非洲音乐会在什么场合出现呢?
师小结:非洲的音乐通常在狂欢和祭祀的场合出现,所以它带有一种即兴性。那么同学们在听这段音乐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主要的乐器是什么呢?(鼓)
师:在非洲音乐中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鼓乐是非洲音乐中最特殊也是最典型的一种音乐形式。鼓在非洲有上百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非洲的手鼓。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也带来非洲的手鼓(金贝)。
教师介绍金贝的特征及演奏方法。
2.鼓的演奏方式和音色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个鼓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好,老师来敲一段,同学们听一听它和你们平时听到的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比其它鼓声清脆)
师:请注意老师的演奏手法,你能发现鼓面的不同位置音色有何变化吗?
教师讲解非洲鼓有三种音色并演奏。
让学生尝试演奏。
3.了解鼓的功能
师:非洲的鼓除了在音乐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能传递信息,鼓也会说话。
播放科特迪瓦的民间音乐《鼓的语言》。
4.学习鼓的语言
师:鼓声和语言是有结合的,下面请同学们也来和我一起打打鼓。我们来学习鼓的语言的最基本的一项――重复。
师敲鼓,生拍腿。
师:下面我给同学们三条节奏
⑴ xx x xx x
⑵ x x x xx xx
⑶ x x x x
学生分三组练习不同节奏,然后分组演示。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演奏的是单线条的节奏。在非洲音乐中除了单线条的节奏,还有别的节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变出多线条、多声部、多层次的音响效果呢?(三组一起敲节奏。)
师:同学们刚才听出了多线条、多声部、多层次吗?为什么分了三组来演奏还没有这种感觉呢?(拍出的音色是一样的)。
学生讨论怎样把音色进行区别。(跺脚、拍手、拍腿)
学生再次同时演奏。
(二)学唱歌曲
1.在三组不同节奏配合下,教师用非洲鼓伴奏进行歌曲范唱。
2.出示歌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音乐构成要素(调号,拍号)以及歌曲中连音线休止符的运用。
3.教师再次范唱。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音乐情绪?
4.提示歌词。
5.在鼓的伴奏下带节奏读歌词。
6.教师用声势突出切分节奏,并让学生感受非洲的律动。
7.教师提示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地演唱歌曲,并唱出非洲音乐狂野的风格。
8.找个别学生演唱歌曲,教师和其他同学打鼓点节奏进行伴奏。
三、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视频,并观察非洲舞蹈的动作特点。(比较多动手、脚、头、腰)
2.教师随音乐演示非洲舞蹈基本步伐。
3.学生随音乐跟教师学跳非洲舞蹈动作。
4.教师找个别学生到前边领舞。
5.学生边唱歌曲边跳舞。
6.分发道具模拟情景,欢迎客人,学生欢呼,舞蹈,唱歌。
四、课堂小结
我们感受了非洲音乐的热情与奔放,在非洲音乐中传承着非洲大地的思想、艺术、历史以及对自然的态度,它对世界音乐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比如爵士、街舞、摇滚等等,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去感受发现更多的非洲元素吧!
教学效果测评:
测评项目 评价等级
A B C D
非洲鼓乐节奏掌握
歌曲演唱
非洲舞蹈
课后反思:
本课的内容选自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中的`《非洲音乐》,选取的材料是《鼓的语言》和唱歌《依呀呀噢咧噢》。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了解非洲文化的渠道很广,但是对非洲音乐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对学生来说唱会一首非洲歌曲不是难度,但要唱出非洲味却是不容易的。因此本课具有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将目标定位在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学生表现非洲音乐风格的基本技能,并有意识的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到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段要求。
第二,将课的过程设计为从已有的文化经验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风土人情,进而自然地进入到非洲鼓乐和歌舞的学习中,最后上升到人文层面,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第三,将两个相对孤立的内容--唱歌和欣赏组合成了两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对非洲音乐的片面了解,更有利于学生整体地把握非洲音乐的风格,感受非洲人民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95%的同学能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依呀呀噢咧噢》,90%的同学能用舞蹈动作、鼓点节奏来表现非洲音乐,感受非洲音乐文化的风格与特点。但还有少数学生由于音乐素质低,对本课内容掌握的不够好,课下要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人教版音乐6年级下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华民族乐器?
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知识:
1、认识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出示图片)
2、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乐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调为例:
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5、完整欣赏全曲。
6、用此曲作为音乐背景的衬托,朗诵一首歌颂梅花的诗词。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了解作曲家巴赫,充分感受这首咏叹调的抒情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音乐,认识乐器。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教学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问好:同学们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典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美妙的乐章不胜枚举,有的曲子愈久愈甘醇,雅俗共赏,今天我们介绍一首乐曲。
三、欣赏音乐。
1、播放音乐(第1次听),直接从聆听入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静静思考是中国乐曲还是外国乐曲、什么乐器?
2、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看幻灯片介绍乐曲作者巴赫的成就和成长故事。
四、欣赏分析。
1、教师分段欣赏讲解该曲,启发学生画出每段的旋律线。
2、通过分析力度变化,音色特点,得出乐曲所表达情绪特点。
五、总结下课。
同学们下课!
《化蝶》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教案 篇11
《化蝶》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对歌曲进行分段,并了解各段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同时对比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听辨主题音乐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它的再现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和作品的关系。
3、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化蝶》,听辨乐曲的主题,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
难点:掌握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归纳三次陈述表达了什么。
教学用具:
多媒体,相关资料、图片、音乐和视频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
由越剧《十八相送》(视频)选段导入。
3、作者简介:
阎肃,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创作员。作有歌剧脚本《江姐》,京剧脚本《红灯照》,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北京的桥》《长城长》等。还曾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撰写主题歌歌词。
4、歌曲分析: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5、结合视频,欣赏歌曲《化蝶》,思考问题:
①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②每段陈述表达了什么?
③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①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引子),中间有间奏(经过句),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
②第一次陈述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第二次陈述是对梁、祝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
第三次陈述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
③第一次陈述:赞美,明亮轻快
第二次陈述:舒缓,依依惜别
第三次陈述:同情,悲切伤感
6、结合乐谱,再次欣赏歌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伴奏学唱。
7、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爱情主题,思考问题:
①爱情主题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
②爱情主题在再现部出现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a、压抑凝重b、朦胧暗淡c、明亮轻快
学生欣赏,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8、小结:
《化蝶》的歌词精炼地概括了民间故事《梁祝》中相爱、惜别和化蝶的三个阶段,也是小提琴协奏曲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初中初二音乐教案 篇12
1、引入:
⑴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大家先猜一下老师会唱一首什么歌?
⑵播放《为了谁》的伴奏,老师深情地演唱。
⑶那么大家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吗?(学生回答)
⑷对,这首歌就是在1998年抗击洪水中,为歌颂广大武警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抗洪的动人事迹而作的,而这些抗洪将士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底下最可爱却又最普通的“兵”。同学们,他们这种崇高的思想、振奋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值)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师提示:积极进取?消极颓废?)
2、同学们,你们了解军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军人的认识吗?
保卫国家的人、铁打的汉子、最可爱的人、穿绿军装的人……是啊,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不说战争时期,就说当今的和平年代,海难大搜救、反恐辑捕、核泄露应急救援、抗洪抢险,哪次没有军人一马当先的开路队伍?每次总是耳闻目睹着绿色的身影赴汤蹈火、勇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百姓生命的悲壮场面;在死神威逼着人民性命的危难时刻,只要绿军装的身影一出现,生命就有了希望,曙光就会驱散了阴霾。
3、说句心里话,我们总是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觉,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当兵的人》(放录音)。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兵,来了解一个兵,好吗?
⑴发声练习:1= C-F 2/4
1 3 | 5 3 | 1 3 |
mi mi mi mi ma ma
5 3 | 1 0 ||
ma ma ma
顿音如跑操时喊1234,头正、身直、口腔如半打哈欠状。
⑵学唱歌曲。
①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
②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③以比赛的形式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歌曲学生较熟悉,用分组自学方式,可发挥学习能手的作用,增强合作性。)
⑶教师点评,合上钢琴伴奏,学习打4/4拍子,跟钢琴演唱歌曲。
⑷分析音乐。
①跟钢琴演唱旋律。
②分析: A 16小节、复乐段结构、高音区、饱满有力、威武高大的军人形象。
B 16小节、四句体结构、中音区、连贯抒情、发自内心的倾诉。
歌曲的最后补充结束句,不但是主题的再现,同时将情绪推向高潮。
5、音乐主题:这豪迈的心声就是当代中国当兵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的表达。
6、问题:这首歌�
A 有气势、饱满有力 B 连贯抒情、亲切 结尾 更深沉有力
7、欣赏由刘斌演唱的歌曲,刘斌介绍,并可以随着刘斌深情有力的演唱而跟唱。放音乐,学生齐唱,请上8位男生上台合着音乐表演唱。
8、教学拓展:面对亲人解放军,你准备选用哪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A写一段赞美的话 B唱一首颂歌 C做一件有趣的作品 D 画一幅美丽的画 E跳一段欢快的舞 F写一封慰问信。
初中初二音乐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成器乐曲。主奏乐器、伴奏乐器、伴奏音型的选择及组合。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船歌的素材
2、 教学器材:电子合成器、钢琴、黑板
3、 教学课件:威尼斯风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设计:
一、设计演唱形式
听赏《(男高音独唱)录音,让学生们为这首歌设计一个新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小结:通过上节课学习《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了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们所具有的维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请学生回忆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以-- -- --为主,节奏富有摇动感。)
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以后我们会接触到。
二、 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船歌的体裁最早只是声乐曲。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当地的一种民歌——barcarolle演变而来的。由于维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是亚德里亚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发展。同时,威尼斯船歌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它为创造素材的器乐曲也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把《桑塔•露琪亚》这首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一)欣赏:
欣赏两首船歌。
1、 由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编。注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及典型的伴奏音型 。
(请一学生说出伴奏音型并板书。如出现错误可请其他学生更正。)
2、 欣赏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它也是一首船歌。注意节拍和节奏特点。(请一学生写出节奏型。)
小结:以上两首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奏乐器、伴奏乐器音色及典型
节奏型的运用,都是为了表现乐曲抒情浪漫的特点。
(二)创作活动:
1、请学生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并板书。
2、 请学生运用电脑课件,选择自己满意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并谈
谈自己的设想,供大家思考、讨论和评价。
3、教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创作结果,并由一学生与教师合作,用电脑与合成器演示学生的作品,听其音响效果。
4、教师演示自己改编的作品,并分层讲解创作意图。
(1) 从电脑作曲系统中调出所用的乐器音色。
(2) 用调音台分段分析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及音型的各种组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组合使乐曲在音色上、和声织体上都形成了对比,使这首乐曲的声音色彩更加丰富,更符合它的特点。同时,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在乐曲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的分工:有演奏旋律的主奏乐器,有演奏和声织体和伴奏音型的伴奏乐器,有单纯音色,有混合音色,而这些表现手段都是为了造成音色、力度、织体、节奏上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情绪、风格和特点。
(3) 完整地听一遍教师改编的器乐曲——《桑塔•露琪亚》。
三、评价
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各种乐器音色及音型的不同组合方式,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当然,音乐创作远不止这些,愿大家运用简便、快捷的现代化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概念、枯燥的技能训练,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之中去。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 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管弦乐《九寨沟音画》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学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
导语:老师带领大家去看一个地方,请欣赏九寨沟的宣传片(学生看着美丽的风景)
2、欣赏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
导语:再请大家欣赏音乐片段,你能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学生边听边想象)
(1)学生讨论、交流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师总结:刚才欣赏的《九寨沟音画》和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都向我们描绘了美的大自然的`情景。但我们知道,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该怎么做,请听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3、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教师范唱(独唱,演唱高声部)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听录音范唱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可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从歌曲中感受到、体验到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谈感受、体验。
(5)我们能和着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作些动作吗?(学生可站着、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也可走出座位,随意的表演)
(6)跟着钢琴试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解决难点,如弱起、休止符等)
三、布置作业: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你熟悉的音乐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柳编是我国传统手工工艺之一。
2、了解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可以编出不同种类的柳编制品。
3、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柳条的特点,可以编出不同种类的柳编制品。
教学难点:通过观赏,柳编工艺品,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操。
课前准备:柳编的图片和一部分柳编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柳编工艺。
1、出示部分柳编制品,让学生猜猜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教师介绍柳编。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
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
区出口创汇的项目。
3、了解柳条的特点,以及可以制作的产品。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
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
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
不断创新,会有更多的新颖实用美观的柳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
4、课件展示柳编工艺品,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本学期开始,我们将走近柳编工艺。让我们也用我们的手编织出我们喜爱且
实用的工艺品吧。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16
教材分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影片,后改编为芭蕾舞剧。音乐吸收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会了其他的民族音调,运用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手法发展创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红色娘子军连歌》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一首主题歌曲。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贯穿于全剧的`主要主题旋律。由于该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又被应用于舞剧音乐。因此《红色娘子军连歌》也可 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具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
教学目标:
1、会演唱舞剧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体会歌曲的坚定和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革命热情(情感目标)。
2、分别用柔和、抒情的,以及刚劲、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能力目标)。
3、舞剧、芭蕾舞剧知识(知识目标)。4、亲自体验芭蕾形体训练和舞剧的表演(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学会并背唱《红色娘子军连歌》教学难点:尝试学习芭蕾片段、舞剧的表演。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一)播放踢踏舞《大河之舞》录像。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舞蹈吗?踢踏舞。
(二)播放第二个舞蹈《胡桃夹子》录像。这个又是什么舞蹈呢?芭蕾舞。
二、体验芭蕾舞手位,了解芭蕾舞的起源。
师:同学们跳过芭蕾舞吗?如果没有,我们先来学学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先来看看图解。(播放幻灯片)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芭蕾手位。
师:同学们知道芭蕾舞的起源吗?
师: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的宫廷,演员用足尖舞蹈,芭蕾(包括其它舞蹈)是最能表现情感、善于抒情的,但它又是最不能直接表现某种思想或者直接叙述一个故事的艺术。后来我们国家也学习了这种高雅的舞蹈,创编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用芭蕾舞作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舞蹈,比如《红色娘子军》,我们来欣赏这部舞剧的片段。(播放录像)
三、学唱《红色娘子军连歌》
师:同学们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吗?
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电影,后改编为芭蕾舞剧,在十年内战期间,在海南岛有一支共产党的工农红军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技能: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点: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
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
(盘王节和长鼓舞)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B+A‘三大部分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构成音乐的主要音符为?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羽调式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三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18
《生命之杯》
坡头初中原媛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生命之杯》
教学目标:1、能够从歌曲的表现形式与声音特点中,体验其特有的音乐风格、音乐特点。
2、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体验和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开启自身心灵的能力及想象、创造的能力。
3、了解并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歌曲的分段,歌曲的演唱
关注歌曲的音乐情绪和表现形式,体会乐器、演唱
方式等与音乐要素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通过我们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音
乐与体育盛会有重要的关系,体会到奥运精神给我们精神的生活带来的动力。今天我们就继续来领略体育音乐的魅力。请看大屏幕,屏幕上的这个是?
生:足球
师:那么你知道世界杯足球赛吗?你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你喜欢足球运动吗?你知道关于足球的歌曲么?
生:《我们是冠军》
师: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也是一首关于足球的歌曲,我们
先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新课
1、播放1998年的'足球世界杯主题歌《生命之杯》并回答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在歌曲中听到哪些声音?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生答:1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听歌曲前奏部分,细细感受前奏部分中听到的乐器,并说出特点鼓声--------节奏强烈、热情奔放
号声--------高亢、激烈
听歌曲A部分细细感受A部分中听到的声音,并说出特点人声-------力度渐强、富有感染力
4、听歌曲B部分,感受其演唱形式
男声独唱,合唱
5、听歌曲间奏,与歌曲前奏,作对比
承上启下,升华歌曲
6、听歌曲尾奏,感受与之前不同
首尾呼应,在高潮中结束全曲
7、再次听全曲,并让学生划分
出歌曲的结构
前奏+AB+间奏1+AB+间奏2+AB+尾声
8、感受拉丁风格,并简单拍奏
XXXXXXXXX
听音乐,感受节奏,并可以简单跟奏
9、体验音乐与创编活动。
(一)学习歌曲高潮部分
1、提问旋律有什么特点?
2、教师教唱,说出旋律的特点。
旋律:同音反复,一、二乐句与三四乐句反复。
节奏:一三相同,二四相同。
情绪:高亢强烈,富有感染力
10、学习演唱
11、创编歌词。
(1)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创编歌词,自己演唱感受。
(2)优秀歌词展示
12、创编动作。
13、完整表现,融入创编的歌词、动作。
14、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手。
并获得全球30个国家单曲排行的冠军,也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另一首主题曲。“生命之杯”在世界杯之后也传播甚广,成为很多足球节目用来烘托气氛的第一选用曲目。歌曲中的鼓乐节奏和号角奏鸣
都颇为煽情。歌曲中融合了英语以及西班牙语。
11、完整聆听:要求学生随着音响哼唱B段旋律,熟悉A、B乐段的曲调。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歌曲传递的快乐吗?你们感受到激情吗?这就是体育盛会音乐的魅力每一届的体育盛会,都有一首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主题歌,吸引着我们去喜爱运动,积极运动。
人教版音乐6年级下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内容】
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筝曲《渔舟唱晚》,认记民族管弦乐器--筝的形状和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丰收的渔民满怀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
2、师生问好。
3、复习。
我们以前欣赏了哪些民族乐曲?
请同学说说,它们各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什么内容。
4、介绍民族乐器--筝
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
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欣赏筝独奏 〈渔舟唱晚〉
2、请同学们对照图片,指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小结:《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3、复听:看书中的三幅图,边听边看,听听谈谈乐曲中描绘的内容,可分为几部分?
4、分段细听:
第一部分: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部分: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5、完整欣赏(配上一首古诗),回答课后问题
【课后反思】
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设计 篇20
教学内容:
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教学目标:
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大串联,大家听一听里面有几首歌曲?如果有熟悉的能不能学唱两句或者说说个歌曲给你的感觉。
(播放视频、学生回答)
师: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
总结加导入:其实老师刚刚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视频为最后一段]
1、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
2、再说情绪(快乐,活泼)。
二、介绍“花儿”
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
师: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边出示幻灯“花儿”介绍边说)
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古筝独奏)
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
1、师:真棒,你听出了是筝的演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表扬全体)
它确实是筝,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乐器,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
师接着说:你看,它有两排琴码,所以旋律音更丰富,音色也更饱满,如果说古筝是美丽的黑白照片,那么新筝就是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
“那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2、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学生说:一开始很慢……师“是不是这一段?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依次介绍,出示ABA结构。
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
学生回答,师表扬。
总结:
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
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过渡:)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我们先来唱五线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仔细听”。
A跟老师一句一句唱五线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
B用la连起来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
c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
4、过渡: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大家身上带乐器了吗),没关系,我觉得大家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我们可以通过踩地,拍腿拍手来伴奏,请同学们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5、融入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结束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大家能留心采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1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大部分男生已经进入变声期,使得他们不愿意唱歌。并且由于青春叛逆期的到来,学习任务的加重,许多学生有了较强的个人观念和自己的审美趋向,认为教材歌曲不好听,喜欢流行音乐,因此要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增强音乐教育实效。其中一部分学生是外面接触过多流行音乐,对教材歌曲不喜欢的。另一部分是课外也不接触任何音乐,对课内音乐也不感冒的。而女生到了这一时期也变得很沉静,不像中低段时热衷于主动参与,特别是不愿意个体参与 。
八年级的学生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在音准方面有偏差,也有个别同学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唱歌音量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本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等。
(一)、本册表演曲目的特点
1、曲目减少:全册表演歌曲共九首。
2、以民歌为主:九首作品中有三首外国作品,五首中国民歌作品,还有一首中国现代作品。从比例来讲,更侧重于通过各种中外民歌的学唱来感受中外民歌的风格特点。
3、合唱曲目:九首歌曲中合唱占四首,这样的比例,与七年级相比,大大减少。
三、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材重点、难点
在于教会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并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让学生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
五、教学措施
1、演唱:
歌唱技能的练习,将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提醒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 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逐步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将注意以音 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初中初二音乐教案 篇22
教学内容:
1、欣赏:《x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x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x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x疆之春》,使学生了解x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
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初中初二音乐教案 篇23
教学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 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 法: 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室墙上挂着俄罗斯风景画、地图、国旗和列宾所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播放由古筝演奏的乐曲,让学生愉快地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歌曲片段: (1)王宏伟演唱的《西部放歌》
(2)佟铁鑫演唱的《我爱祖国的蓝天》
(3)《伏尔加船夫曲》
师:请同学们辨别它们分别属于那种音色?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1)属于男高音、高亢纯正甜美。 (2)男中音、浑厚 。
(3)男低音、浑厚。
师:同学们注意区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它们主要是由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本身特点来
划分的,而不是单纯听音的高低,男低音音色浑厚、沉重。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感悟音乐,以音响的美吸引学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它们音色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以男低音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
课件出示课题:音乐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1、 聆听音乐(第1遍)。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
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生: (1)我听到了沉重的号子声。 (2)俄罗斯歌曲。
(3)力度有弱有强。 (4)体裁不清楚(说明:歌曲用俄语演唱,学生不易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响的乐趣,从音响中能有所闻。)
师: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 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
生:画面描绘出一些不同表情贫穷的人们在拉一条货船,反映了沙皇的统治下人们承受着
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有益地自主学习,有效地探究学习,充分地合作学习。)
2、分析、理解、聆听音乐第2遍分部(汉语演唱)。
师:请问欧洲最长的河是?
生:伏尔加河。(全体学生齐声回答)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播放音乐开始部分(1-20小节)A
师: 1=D 4/4 5 3 6 3 0 | 5 3 6 3 0 |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
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 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
分别播放音乐(21—36小节)A1 (27—52小节)A2 (边听边讲解)
师:(1)1=D 4/4 5 1 7. 17 6 | 5 3 6 3 0 | 以四度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结合而成,音乐显得更加沉重而有力。
(2)1=D 4/4 3 – 3 •3 | 3•3 3 3 3 - | 3 3 2 1 | 7 5 6 3 - | 、音上的同音进行,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播放音乐尾声(53—64小节)
师:尾声你想到了什么?
生:歌曲开头那低沉的音调再现,不仅达到首尾呼应统一,而且使人仿佛耳闻目睹,描绘出
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而远去,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
景中。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聆听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号子,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歌曲的结构图式:
A A1 A2 尾声
(1-20小节) (21-36小节) (37-52小节) (53-64小节)
歌曲的主要艺术特点:(教师讲解)
师:歌曲力度层次的变化特点?
生:(ppp ﹤ f f ﹥ ppp)教材18上面这幅画生动形象的反映力度特点(学生齐声回答)
师:本节课学习的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 生:5 3 6 3 0 | X X X X 0 |
师:生活中常见的号子的固定音型,如:(1)“嘿左 嘿左” X X X X (2)嘿? 一|左来|嘿?一|左-| X? X|X X|X? X|X-|
师:男低音是由男声演唱,音域不高,音色沉重、浑厚。
完整聆听全曲(第3遍)结合前边的分析、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的纯音乐阶段的理解。)
3、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师: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组请代表分别说说讨论的结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深入反映他们以坚韧不拨的毅力,同沙皇政
府作斗争,对未来光明的追求和向往。(汇总结果)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完整聆听歌曲,深入理解,请记出你记忆感受最深刻的乐句。
生:积极拿出纸和笔,记下乐句。
师:结合大家聆听的歌曲,以你在生活中所看到或听到的,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即兴表演。(以唱歌、跳舞、绘画、戏剧、小品等艺术形式)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胜利一定是属于你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能将音乐创造性的发挥。音乐最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男低音演唱的歌曲。特别是男低音浑厚凝重的音色,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学会从哪些方面聆听音乐,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可见,我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24
教学理念:
情景教学是教师为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以培养他们独立探求问题的本领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唱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军民团结一家亲》时,根据剧本第四场内容结合歌曲演唱,通过学生表演学习舞蹈,并在愉快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
通过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在学生亲身体验了音乐,进一步激发了兴趣,自觉地探索和研究表现文学剧本的不同音乐形式。教学作为一种认识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根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即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互相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课内容将学唱简单的歌剧选曲引申到了用民族舞蹈、现代舞融合芭蕾舞的动作进行创编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学生联想自由驰骋,情绪随意起伏,感知在暗暗积聚,技能在与时俱增。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舞剧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体会歌曲的亲切、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
二、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使学生对当年军民的鱼水深情有深刻的理解,也为了使学生对舞剧插曲有初步的印象。
三、用现代舞或民族舞蹈融合芭蕾舞的动作为歌曲创编。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自然的声音歌唱《军民团结一家亲》
2、歌曲中对比性乐句的处理。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学生跟老师动起来做一段芭蕾手位动作
2、提问中国有没有芭蕾舞蹈?
3、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使学生对舞剧选曲有初步的认识,也使学生对当年军民的鱼水深情有初步的理解,也为了使学生对舞剧插曲有初步的印象。
用同学们熟悉的舞蹈,与本课学习内容相联系,既自然揭题又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二、歌曲学唱、歌词内容体会
1、简单介绍曲作家、分析歌曲
2、老师范唱歌曲
3、采用跟唱法,学生跟老师钢琴唱歌曲
4、注意歌曲中对比性乐句的处理。启发学生比较、选择不同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前后两段的不同情感。并用刚劲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的结尾句。
5、分组表演唱歌曲歌曲难度不大,不用占用过多时间,主要是请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与思想感情。使学生从音乐的'表现上,学会如何处理、表达歌曲的感情。
三、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1、再次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2、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模仿其中一两个动作。扩大音乐视野,进一步了解剧情,并感受民族化芭蕾舞剧,由衷的倾佩之情由此而产生。
四、参与创编学生分组讨论
用现代舞或民族舞蹈融合芭蕾舞的动作为歌曲创编,歌曲中对比性乐句的设计为重点。进行创编,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再次复习巩固所学歌曲。
五、总结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感受
2、师生交流和总结:相对于欧洲芭蕾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芭蕾舞蹈艺术发展几乎晚了3个世纪,但是它是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课后作业
1、背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
2、利用网络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把小组最喜欢的片断记下来,包括片断的故事情节和哼唱出片断的音乐旋律。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歌曲,搜集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板书设计:
《军民团结一家亲》
曲:吴祖强、杜鸣心等
填词:集体
一、芭蕾舞剧
二、装饰音:
1、前倚音
2、保持音
3、重音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25
教学思路:
甘美兰音乐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东方音乐之一,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是比较陌生的作品。如何突破学生对作品的陌生认识,消除学生的距离感,从而在45分钟内乐意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及作用,是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指导思想下,以体验音乐与综合艺术为出发点、探究音乐表现手法为切入点、创作与表演为兴奋点,消除学生对作品的距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营造师生平等、和谐共同探讨的课堂氛围,达到真正实现新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尼巴厘岛甘美兰音乐的体验和学习,初步认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世界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2.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形成甘美兰音乐,认识学习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意义。
3.过程与方法:收集、展示、探究、体验、思考、创作。
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甘美兰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风光,初步感受音乐特点。(巴厘岛上四季草木青翠,山花烂漫,更有众多的庙宇,迷人的海滩。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度假乐园、世界级的游览胜地。)
设计意图:通过对孕育甘美兰音乐的印尼的地理、人文、风光、民俗的介绍,吸引学生的关注力。
二、交流、体验、探究
印尼巴厘岛甘美兰音乐
1.聆听音乐片段,谈感受。设问:你觉得该音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生谈感受。音色多样,情绪欢快,打击乐器以敲打的方法演奏。)
设计意图:第一次聆听音乐,感性认知音乐特点。
2.学生展示归纳分析印尼甘美兰音乐资料,教师点评补充。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聆听印尼甘美兰音乐《班内》,探究甘美兰音乐风格特点的表现手法,挖掘音乐情感内涵及其作用。
设问: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手法来塑造音乐的风格特点呢?(节奏欢快;多线条旋律;音响层次丰富,难以捉摸,充满了神秘色彩。)
设计意图:第二次聆听音乐,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识。
甘美兰音乐在印尼巴厘岛文化中属于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巴厘岛人想要保持灵性进化,不受轮回之苦,不为「来生」的修行可能因为疏忽而随时停止,因此,会借由大、小庙会仪式,献上舞蹈和音乐以款待神明。实际上也可以说正是当地的宗教社会环境,赋予了甘美兰音乐神圣、空灵的内涵,借助复音层叠、循环曲式、特殊音调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演绎形式,起到了释放身心、净化心灵的。作用。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体验与探究,感性认知结合理性认识进行分析,挖掘音乐的情感内涵及其作用,认识塑造这样音乐风格的目的。
4.观赏巴厘岛舞蹈片段,感受甘美兰音乐是与舞蹈混生发展的一种艺术。
(1)视频欣赏:巴厘岛舞蹈片段。
(2)师生共同讨论分析音乐与舞蹈特点:宗教色彩浓郁。
三、甘美兰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1)印象派德彪西的《大海》----复音层叠,一系列单线条运动的旋律以及节奏、音区和音色的变化浑为一体,造成一种朦胧宁静的效果。
(2)简约派------循环曲式,重复是简约派音乐最为鲜明的基本特征。同一节奏片段,有限几个音的音高变化,不断反复。
设计意图:了解甘美兰音乐的魅力及其影响,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学习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意义。
四、思考
从社会的角度,说说甘美兰乐队的音乐体现了印度尼西亚人的哪种精神理念?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小结:有人说喜欢朋克摇滚是年少轻狂的愤怒与发泄;喜欢民谣是女孩子青春期的憧憬与彷徨;喜欢爵士音乐是小资情调的懵懂和向往;那么,尽情感受和体验包括印尼甘美兰的绚丽的世界音乐,则宛然海纳百川的坦荡与释放。这些披着神秘面纱的民族音乐之花在世界文化骄阳的沐浴下盛开,怒放,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询它们。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26
第一课时《绿色家园》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管弦乐《九寨沟音画》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学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
导语:老师带领大家去看一个地方,请欣赏九寨沟的宣传片(学生看着美丽的风景啧啧称赞)
2、欣赏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
导语:再请大家欣赏音乐片段,你能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学生边听边想象)
(1)学生讨论、交流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师总结:刚才欣赏的《九寨沟音画》和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都向我们描绘了
美的大自然的情景。但我们知道,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该怎么做,请听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3、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教师范唱(独唱,演唱高声部)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听录音范唱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可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从歌曲中感受到、
体验到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谈感受、体验。
(5)我们能和着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作些动作吗?(学生可站着、可坐在自己的座位
上、也可走出座位,随意的表演)
(6)跟着钢琴试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解决难点,如弱起、休止符等)
三、布置作业: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你熟悉的音乐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第二课时《给未来一片绿色》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通过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三)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选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四)知道有关音画、音诗、组曲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进教室。
二、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管弦乐《九寨沟音画》、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的教学
1、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听录音范唱为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设计演唱形式
(2)学生交流讨论。
(3)根据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4)歌曲教学个别反馈(请乐意演唱这首歌的同学,上台表演《给未来一片绿色》,师生共
同为之打分,并作好平时成绩记录。)
2、学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
(1)什么是音画、音诗、交响诗?九寨沟何为九寨沟?在我国什么地方?
(2)聆听《九寨沟音画》的第二乐章、第三乐章、第乐章。处理作业题第二题(倾听管弦乐
的两个片段,对照下面的`图景,选择与音乐相适应的画面)
3、欣赏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
(1)什么是组曲?
(2)师介绍《大峡谷组曲》及科罗拉多大峡谷。
(3)感受、体验管弦乐中定音鼓、短笛、英国管的音色。
(4)演唱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的音乐主题。
(5)完整的聆听第一乐章《日出》,感受、体验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
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
(6)介绍美国作区家格罗菲
三、作业反馈: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你熟悉的音乐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学生介绍或展示)
四、小结、拓展
为了给未来一片绿色,请你向自己、身边的人、世人发出你的忠告或决心(学生讨论、交流)
八年级音乐教案:G大调弦乐小夜曲 篇27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聆听为主的欣赏课。教学内容分为听赏、知识点、感受与体验活动三部分。让学生在聆听乐曲中了解室内乐、小夜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以前没有听说过室内乐也没有接触过,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室内乐的概念并能对乐曲进行分析和区分
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能在聆听、演唱、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熟练模唱四个主题音乐,在听赏中辨别主题出现的顺序。
(二)教学重点:
能积极主动聆听、演唱、参与音乐活动,感受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三)教学难点:
能熟练模唱主题音乐,感受旋律内在的音乐要素。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搜集小夜曲和室内乐等文字及音响资料。
2、播放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莫扎特〉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有感情地介绍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自幼从父学习音乐,4岁即公开演奏古钢琴,5岁开始作曲,故有“音乐神童”之称。
2、揭示课题《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三、聆听感受音乐。
1、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主部主题。
2、提问:
a、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这段音乐分成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风格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1=G 4/4 1 05 1 05 | 15 13 5 0 | 4 02 4 02 | 42 72 5 0 |.......
这部份音乐用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它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清盈的旋律:
1=G 4/4
5 — 6 — | 4 4 3 3 | 2 2 17 67 | 10 20 30 0 |......... 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4、播放副部主题。
5、播放整个乐曲。
6、再次播放全曲。
7、讲解奏鸣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主 连 副 结
部 接 部 束
主 部 主 部
题 题
四、巩固升华。
1、这节课我们欣赏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谁写的?他是哪个国家的的作曲家?代表作有哪些?
2、这首乐曲的体裁是什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3、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请写出它的结构图。
4、《G大调弦乐小夜曲》题目中的小夜曲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小夜曲吗?
五、课外拓展
六、总结
五、核心教学策略
音乐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和创造音 我的基本策略是,以“音乐”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能积极乐观的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来。
八年级音乐《樱花》教案 篇28
八年级音乐《樱花》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旋律创编;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樱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印度、日本、朝鲜)在这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呢?(日本)
二、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
2.师问: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出樱花相关文化)
1)讨论歌曲的音乐特点。
2)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创编。
3)教师给出4小节简单节奏写在黑板上,请学生随意组合都节调中的音符,感受都节调是构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的因素。
3.总结形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是日本的民族音乐调式:都节调。
用舞蹈形式表现音乐
教师进行本课的小结学生听讲
欣赏图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用U音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生对歌曲进行感情处理。
4)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a讨论:a.音乐结构简单b.旋律自然朴素c.都节调式的运用。
b请学生把歌曲《樱花》中的各个音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且哼唱出来。(34671)这就是日本的民歌调式,叫做“都节调式”。
c集体演唱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学习简单日本舞动作,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演唱《樱花》。
学生谈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感受不同风格的歌曲,一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音乐软件引发学生兴趣。
通过问题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广度,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
初中音乐八年级教学设计 篇29
一、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
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25分钟)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
(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钟)
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7分钟)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练习(15分钟)
1.“我们这里有哪些同学见过兵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马俑的出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它塑造了将军、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的将士形象。有谁能告诉我“俑”的含义吗?”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为“象人”。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2.“我们已经听了两遍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乐名曲,对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来做个小游戏,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古战场上勇士们英勇奋战的画面,也可以模仿书本上兵马俑的造型。”(分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仿,让同学作出点评。)
(三)结束小结(1分钟)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回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下一篇:镜花缘读书心得初中学生【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