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我的第一本书【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我的第一本书【第一篇】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忆,同诗人牛汉一道去感受那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去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板书课题及作者: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二、明确自学任务

1、自读----复述“第一本书”的事。

2、精读----理解语句含义。

3、品读----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三、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①“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四、与文本对话----精读文段,质疑解疑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同学们就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来,记在练习本上,向其他同学提问。

(此环节用擂台赛的形式,分南北两队,待找出后,互相向对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对方提问及时作出回答。)

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用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畅所欲言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从古到今,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六、比较阅读

1、张洁的“第一本书”(见附页)与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

2、读了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见附页),你又有什么启迪?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七、感同身受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下面,请你用“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或由它所引发的与你的故事。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我的第一本书【第二篇】

牛  汉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酷  掺  脊  枉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知书识礼  酷似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

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更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激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1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2、推荐作业:

研讨练习三。

附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

“从荒原的大自然                                    父子之情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朋友之间

初的快乐和梦幻。”                                   人与狗的情趣

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第三篇】

我的第一本书 学案

你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随着记忆,与作者一同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理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书"对我们共同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1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掌握下面的词语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马鬃(zōng) 搀和(chān) 调教(tiáo)

2、 注意下面字词的书写。

幽默  梦幻  红薯  稀奇  奥秘  苦楚  崇敬  欣慰

3、 成语积累

翻来覆去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课文内容分析。

1、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前几天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

2、"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它还有什么其它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还表明了这第一本书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

3、"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4、"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如何理解这句话?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和沉重。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5、 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话"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6、 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quot;的,现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思考问题:文中有哪三个人物最让人难忘?自选其中之一,虚构1篇小故事。

提示:二黄毛、乔元贞、老师"弄不成"。注意理解文中对这三个人物的描述。

中考解析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籍《入若耶溪》中传世佳句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 志南《绝句》中细腻地描绘出春雨霏微和春风柔和的句子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 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现他崇高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d.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明做学问必须把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诗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c项。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现他崇高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2、(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下列成语的出处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 )

a.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欧阳修

b. 作奸犯科--《出师表》--诸葛亮

c. 心旷神怡--《岳阳楼记》--范仲淹

d.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司马迁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d项。"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作者不是司马迁,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

3、(湖北省荆州市)选出说明有误的一项( )

a.《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都是李白。

b.朗读"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一句时,"实在"、"赞美"要读重音。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者演技的高超。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词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考点:文学常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分析:答案为a项。解答此题要对文章内容结构有整体理解,这样才能判断出c项和d项的对错。文学常识部分要注意积累,了解诗文作者、朝代等相关知识。《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都是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我的第一本书【第四篇】

积累与运用

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⑵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

⑴ 优默 凄惨 红暑 梦幻 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奥密 马鬃 赖皮 孰师 翻来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__________ ”为题,写1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7 1243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