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和湖泊》教案【范例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特征及其生态价值,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河流和湖泊》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河流和湖泊》教案 篇1

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二、案例分析

一、《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

2、  通过地图、喷鼻息和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段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中国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

2、黄河各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长江各段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教学难点:

1、黄河各段产生灾害的原因;长江各段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分层次提问学生。

1、内流河、外流河的特征是什么?

2、我国南北河流流量年变化呈现什么特点?

3、什么是河流汛期?研究河流汛期有什么意义?

二、预习:学生阅读“黄河的治理”。

1、任务1:黄河的忧患主要是什么?

2、任务2:如何治理黄河忧患?

三、研习:

1、指导学生读图黄河流域水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掌握了什么内容。

①、发源地:巴颜喀拉山、约古宗列曲

②、干流形态:“几”字形

③、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④、注入的海洋:渤海

⑤、上、中、下游各段:河口、孟津

2、指导学生读图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掌握了什么内容。

①、黄河在流经哪个地段产生泥沙最多?

中游。

②、黄河

可以提示学生针对人为原因不回答。

3、指导学生读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掌握了什么内容。

①、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②、黄河下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形成的“地上河”。

③、黄河下游如何治理?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4、教师补充介绍上游治理情况:

上游因气候变暖、过度垦荒、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还有工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河流上游缺水、断流、污染等现象。

治理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合理布局工农业等。

5、结合“阅读材料”,教育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总结本节课。

四、练习:

1、绘制黄河流域图;

2、完成课本中“活动”内容。

3、教师评价作业。

五、作业:完成填充图册相关作业。

第三课时(略)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复习-预习-研习-练习。

安排“复习”,是因为“温帮而知新”,特别是地理学科,每周只有两课时,往往让学生忽视它的存在,做好复习,不仅是提醒旧知,还能导入新知。安排“预习”,是因为现在地理还不是中考科目,学生、家长不重视这一学科,课余要求学生预习,学生是不会预习的,为了提高实效性,在课堂上安排“预习”,非常必要。“研习”部分,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教师进行纠正、拓展、引申。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教学成果,在课堂上挤出时间“练习”,务求教学实效。

整个教学过程是依照上述思路进行的。

从教学设计看,备课比较充分,注意安排好学生活动步骤、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从教学过程看,每一步骤,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处在引导地位;由中游教学作为起始,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好让学生把握“黄河的治理”这一主题;补充上游的治理的内容,安排在后,与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紧密结合,教学处理巧妙;抓住地图教学,突出学科特点。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完成“活动”内容较好,绘制“黄河流域水系”图基本符合要求(形态明晰、河口和孟津标注准确、各省级行政区位置基本正确)。从学情看,这个班级学生整体成绩要好一点,理解力强一点,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消耗的时间较少。

教法探讨基本符合学生实际和农村地理学科教学现状。

“复习-预习-研习-练习”这“四习”教法,是在地理学科教学现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教学实践的产物,特别是课内预习,有效地解决学生自主“研习”前提问题。

存在问题:有关黄河的视频没有,直观性未能充分挖掘;“四习”教法需要理论支持,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河流和湖泊》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汛期长、水运发达的特点;理解红水河段水能丰富的知识内容。

通过引导阅读京杭运河示意图,使学生能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勾通的水系。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珠江的水文特征是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

教材分析

引言这部分简要概括地说明河流湖泊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想一想”提出河湖对人类提供了“利”,同时也造成“害”。

正文中四个标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内流区和外流区”:介绍了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通过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我国河湖众多,且多大江大河的特点。教材在后两节对长江和黄河做专题介绍,但珠江水量在我国居第二位,也是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的一条河流。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南方大河——珠江”:介绍了珠江的源流概况、水量、水能、航运等知识。第三部分是“京杭运河”:介绍了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长度、在历史上的作用、现状,并通过读图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及沟通的水系。

教法建议

建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 、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教学,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不讲水文特征。)

关于我国的湖泊的教学,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会比较顺畅。

关于南方大河--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其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

关于京杭运河的教学,结合课本中的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练习题即可,因为这里没有难点。但要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优笔。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板书)第1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 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重点〉

珠江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及途径地区。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地形图;珠江流域示意图;京杭运河示意图。

景观图:西江、京杭运河

〈教学过程〉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两条大河,在后面会做专题介绍。在祖国的南疆还有一条大河,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珠江。

(展示)珠江流域示意图

(板书)二、江南大河—珠江

(讲述 )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学生活动)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的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

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7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展示)西江的风光

(讲述)除天然河流外,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如刚提到的灵渠等,其中京杭运河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板书)三、京杭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示意图

(学生活动)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完成教材中的读图练习:

从京杭运河示意图上看:

1、京杭运河北起___________市,南至___________市;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省、市;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

(展示)有关京杭运河的图片

京杭运河扬州段景观

《河流和湖泊》教案 篇3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水危机,水的问题已� 而河流、湖泊是人类重要的水源地。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丰富的河流和湖泊,既给我们提供了灌溉、航运、旅游之便利,又蕴藏着丰富的水产、水力资源,但是,在我国因为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湖泊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大不相同。所以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情况,认识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对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实现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众多的河流、湖泊、黄河和长江。从知识体系的设置来看,前两个知识点是从总体上研究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而黄河、长江是我国最重要,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条河流,教材也专门设置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绍。

在众多的河流中,教材从活动入手,借助我国外流区、内流区分布图,让学生明确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认识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在读图过程中,认识外流区、内流区的分布特点。教材把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内部差异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讲述,意在让学生掌握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河流、利用河流,为生产生活服务。此外教材还补充了典型内流河——塔里木河的阅读材料,意在加深学生对内流河的认识,并了解在干旱地区如何协调水与人类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除了对天然河流研究外,教材也提到了京杭运河这样典型的人工河,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的改造、利用,也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湖泊,教材没有浓墨重彩的介绍,而是通过学习活动和补充阅读材料,了解我国湖泊的分布情况,并探究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于黄河、长江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由于教学环节的设置的影响,在这里就不加以分析了。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特点等条件,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

1)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我觉得这个标准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为了更好地掌握河流、湖泊情况,辨析各自然要素对河流湖泊的影响,探究河流湖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我决定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确定下面这样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

2、在地图上能描述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位置、界线,并能阐述他们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3、掌握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并理解河流水文特征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关系。

4、知道京杭运河时世界最长的运河,了解它在古代和今天的航运意义。

5、掌握我国主要湖泊的名称和空间分布情况,了解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6、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间相互影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反复阅读地图信息,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掌握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建立河流、湖泊空间分布的观念。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学生的讨论,掌握河流、湖泊的空间分布、水文特征的形成与其它自然要素间的关系。

态度、情感、价值观

教学中,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河流水文特征的研究,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称、分布状况,外流区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对河流的影响。

难点:辨析河流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间的影响关系,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对河流的影响。

2)确定教学策略——说教法

明确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我决定在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读图分析、讨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知识上有所收获。

3)课时安排

因为教学过程需要连续性,同时在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板图板画等教学方法,所以我把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3个课时进行。众多的河流、湖泊作为一课时,长江、黄河各一课时。这样的安排既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同时又能实现由一般到特殊,由普遍到个例的研究,从而从横向和纵深两个维度认识我国的河流、湖泊,加深对中国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流程

1、导言:

在导言中我由学生熟悉的家乡入手,设置了几个小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同时,在讨论中还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学。

2、新课讲授

一、众多的河流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长江、黄河、珠江和塔里木河这几条河流,判断河流河水最终流向哪里,从而认识什么是外流河、内流河,进而掌握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同时,可以借助中国主要山脉、季风区非季风区示意图,掌握内流区外流区的界线。

对于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借助对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图的分析,结合前面学习过的中国的一月气温分布、降水空间分布等示意图,认识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和差异。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是借助对内流河分布地区自然环境的研究,认识内流河河水的来源,掌握内流河水文特征。同时又研究了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并通过对塔里木河文字材料的阅读,了解河流在利用过程中,应该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京杭运河是通过教材上设置的两个问题和补充的学习材料,来了解京杭运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但湖泊的分布、性质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部分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研究为主,认识我国外流湖、内流湖的分布,咸水湖、淡水湖的成因,及几个重要湖泊的分布情况,并在研究中了解湖泊的作用。

3、巩固练习

把知识的检验,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掌握知识。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并为下一节讲授长江做好铺垫。

17 3895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