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案精彩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有的人教案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有的人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重点难点: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的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四、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 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 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
(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
(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
(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
(1)“永远记住他”。
(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
(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课外延伸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课内练习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七、课后练习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有人才有可能【第二篇】
当人们开始关注地球与环境时,是人类经历工业文明之后思想成熟的标志;当一个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与健康时,是他经历忘我奋斗之后思想成熟的标志,
如果你不否认以上两点的话,那么下一句也是正确的:
当一个企业开始关注员工与内部建设时,也正是企业经历市场与产品搏杀后成熟的标志!
道理是直观的,我无需赘言。但我们都知道,知之为知之,不做为不做。为什么呢?
一个中国式企业的成长故事
年销售额达30多亿的四川宏达家具集团出身于木匠世家,刘根水少年随父学艺,挑着工具家伙巡回乡邻家中打制木具,起早摸黑往返十里山地,人困马乏又耗工误时,便不禁问道“何不原地打制,一次运输?”父亲诃责曰“我们卖手艺,并非卖木具!”
任何对传统挑战的意识与行为都会受到阻力,但若没人提出挑战,就不可能实现突破!
80年代初期,老父已然乏力跋山涉水,根水师傅终于可以自作主张到镇上租铺开店,自购木材,接活定制时下新婚人家流行的组合家具。儿子刘正龙年方十六,自然开始传承衣钵。春节前夕,即使通宵达旦也还必须量出而入,不可误了人家喜事,上半年却清淡得只能务农。正龙低头轻问“可否事前打制,节日销售?”师亦父讥道“历来先定后制,焉有先制后卖?”
否定别人的人往往却不能接受别人的否定,但若没人再提出否定,曾经积极的人和事都会因此而变成消极的因素。
师亦父务农去了,正龙同志却不再想赤脚下田。回忆打制过的同款家具,虽大小不一,却也相差无几。何不预制框架,客人要时再定榫铆?便拉着已经初中毕业的弟弟刘正虎寄情于刀锯斧凿之中。年关算帐,产销比往年翻三。弟弟酒后进言“其实框架也可不要,改榫铆结构为板式直钉……”师亦兄骂道“亏你想得出来,历来定框镶板,框之不存板将附焉?”
作业方式的改变来源于大胆的想象,产品结构的转换出自于创新的假设。无论是想象还是假设,有人才有可能!
合久必分吧,正虎先生坚持板式直钉,因有标准板材使之不必自己分界刨平,且可机械化作业,每人只从事一道简单工序,彻底改变只有木匠才能制作家具的千年传统,尤为重要的是解决长期以来整式家具长途运输艰难的困惑,可实现远距离销售。于是招兵买马,不到三年光景,发展到千余员工。
面对激烈竞争,营销副总提出“靠过去单一卧室家具已经难于满足顾客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应配套开发电视柜、床垫、沙发等”。正虎先生采纳,但一年下来除原有产品外,其它产品从开发-制造-销售均亏损严重,前途困惑!
个人的经验、能力、精力是有限的,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打造完美的团队!有人才有可能!
我是在这个时候以管理顾问身份被请入的。
我了解到,正龙因坚持榫铆结构打制家具而不断被挤缩市场空间,后来改制沙发。便劝说正虎注资入股,分久必合,纳入我方统一销售,成本与利润独立核算;床垫制作亦从车间升级为工厂,外聘厂长,作为成本中心加以考核。成立宏达家具集团,请出此时父以子贵的地方名士根水负责公共关系,外称董事长,面子大好办事。三驾马车齐齐拉动,春秋二载,立足川蜀,覆盖西南。
宏达并不满足偏安一隅,极欲挺进东南沿海,占领高端市场,但以其现行产品、品牌实难获取顾客芳心。望金兴叹不如退而筑炉,另立品牌、全面推广,针对性设计产品、提升质量,
好主意!可是人呢?有人才有可能呀!
需要何等人才取决于将要实现什么战略目标。如果企业没有清晰的战略,就失去了需求高级人才的原动力!
于此我并不打算详述宏达是如何获取人才继而实现该战略的。旗下四大品牌、八大品类、年销售额20亿的业绩足于名列同行前茅,但正如许多made in china的产品一样,中国是家具制造大国但并非家具消费大国,于是利用当时的出口退税等政策走出国门一直成为宏达之愿,亦曾多方努力却总不如意,便问道“胡老师,如之奈何?”
“没有筑巢何以引凤?”我指着岗位架构图正色道“营销公司总经理之下是渠道销售副总再下是板式家具销售部经理再下是海外销售科长再下是海外销售专员,现实中连海外销售科长都一直由副总兼任,你还能指望两名专员有多大的造化?”
“倘若他们做得很好或者有更合适的应聘者我可以提升他们的职位呀!?”
“职位设置的依据是职责!有职位未必立即有人员,但没设职位就想不到需要这个人!这就是人力资源规划。”
有人才有可能,但有人或有人才的前提之一就是有适当的岗位。
“那么,胡老师,如之奈何?”
“成立海外销售公司,与现行营销公司并列,从组织地位上保证足够吸引高级人才;移居沿海中心城市,以利准确快速获取相关海外业务信息,营造满口English的外贸人员喝咖啡的气氛,乡村只是适合这班人休闲旅游而非久居;猎头一位同行的总经理,少走弯路,快速进入状态。”……不到一年光景,竟是发展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德国法兰克福两大全球家具展销基地的海外办事处,营业额由不到公司总量的5%飞速增长至30%!
企业发展措施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有人才有可能!”
宏达正传还有若干续集,然而可以肯定往后亦非顺风顺雨,还有激流暗涌,还会彷徨四顾。而我们做咨询,也从来不依靠什么模板套路,有的只是对症下药。我们唯一的原则就是:企业首先得有人、得有人才!不管我们提出何种方案,都是围绕帮助企业建立平台寻求人才、运用人才、留驻人才!
因为我深信,有人才有可能!
回接文首,任何组织——无论国家、朝代、党派、企业——其创始人一定是文韬武略、道明术精之人中龙,起初皆备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组织能力、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的策划能力、兵临城下而御敌百万之军的专业能力,然而,即便如此亦只能称之为“将兵”之才,若想问鼎中原、居百世之业,人中龙还须具备“将将”之能,因为每一将军又可振臂一呼,故而人中龙在得陇望蜀之时主要精力便在于寻找将军而非自己多次振臂一呼了,否则,喉咙沙哑之际正是仓惶北顾之时!
细算中国诸多企业,靠产品起家者,往往产品的寿命就等于企业的寿命,一台VCD热呼呼起来一片又冷飕飕倒下一片;靠老板个人起家者,往往老板不在了企业也就不在了,牟其中进去了,南德集团也就没出来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企业经过产品或老板个人的第一次辉煌后,没有及时高度关注员工与内部建设,因而这样的企业是不成熟的企业!
你可以解释不出“以人为本”的复杂内涵,但一定不能不知道“有人才有可能”的简单道理!
成书之时恰逢金融危机,我看中国也不必急于将消耗资源、损害环境而换来的外币去投资老美国债或购买通用汽车之股,而是由国家人力资源部长亲自开着飞机将华尔街的精英们、通用汽车的工程师们满载而归,当年老美不也是这样到德国抢人才的么?
人家早就明白:有人才有可能!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指导朗读,体会该诗强烈鲜明的爱憎之情,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能力训练点
1.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该涛融情于诗、融理于诗的特点,说一说该诗的情与理。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已美好的人生。
二、学法引导
1、标题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
2、分句读,分段读、对照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讲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对比的手法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二)难点
深刻理解诗歌丰富的思想性。
(三)疑点
诗歌未三节能否去掉?这三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四)解决办法
重点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讨论解决,对于难点和疑点,在学习时教师应进行方法的引导与适当的点拨。
四、课时按排
1 课时
五、教学用具
录音机、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没计
1.教师分层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正反复朗读的训练中读出诗歌的情。
1. 教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明确诗歌中的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反复朗渎,体会诗歌爱憎分明的感情。
2.学习对比手法,体会对比的好处。
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中所寓含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但这首涛又非一般的悼卓念性文章,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进行对比,歌颂了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三)教学过程
1.以介绍诗歌的般特点导入 本文学习。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其特点有: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感情,想象丰富,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新诗般分行排列:这是诗歌的一般特点。具体到某一诗歌里,其特点又是:丰富多彩的,各不相同。
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看第一段作者介绍,要抓住姓名、出生时间、什么地方人、评价、作品五个方面去了解作者。看其他各段,主要了解本诗的特点、背景。
提示概括本诗特点有四:
(1)富有哲理性。
(2)语言凝练有力。
(3)采用对比手法。
(4)用形象的语言发议论讲道理。
2.学习正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和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特点。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体会诗歌朗诵的轻重、缓急、分节、节奏处理及本文思想内容。范渎后,要求学生将诗中八处有的人分别改换成具体的某种人、某类人,提醒改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尽量准确。
明确:改换要具体、明确,注意措词,有定的概括性;可改成: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残酷剥削人民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妄想流芳千古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鱼肉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等。
学生改后,抽学生根据自己所改朗诵全涛,朗诵后学生一起评议。然后,再分组齐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分析对比写法,引导更深入地钻研课文。
提问:文中八处有的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两种人,对人民有利的人和对人民有害的人;
提问并引入讨论:
①前四节是从哪四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
②后三节与前四节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后三节对全诗起什么作用?
③为了说明两种人的不同通篇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对比)
④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句是什么意思?
⑤最后句中抬举一词是什么意思?
⑥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
①从生死、言行、追求、作用四个方面。
②因果关系,不但呼应前文,形象地反出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结局,而且使全诗内涵升华到赞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诗的内涵容量增大了。
③这里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指的是像鲁迅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将会得到人民广泛的纪念,
④抬举表示称赞和提拔的意思。
⑤主题思想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鲁迅先生以及像先生一样的人,号召我们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虽然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便没有停留于一般的纪念性文章,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观念。英语里有这么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意思是: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另外我们读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保尔的名言,思考他们每个时代的人生价值,那么,在今天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八、布置作业
1.熟读并理解鲁迅的《自嘲》。
2.唐代涛人杜甫有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只有10个字,但它通过对比手法把不平等社会现象揭露得人木三分,同学课外查阅这首诗,写1篇2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有的人》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领会诗歌所含的深刻哲理。
2、通过学习本诗,体会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3、体会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领会诗歌所含的深刻哲理。
2、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本诗,体会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诗歌篇幅短小,语文精练,感情分明,爱憎强烈,因此,通过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受感染,渐入佳境,品出诗味。
2、对关键词语及对比写法进行讨论分,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深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师: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
生:这是鲁迅的《自嘲》
师:(鼓励)哪一句体现鲁迅先生甘于给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品德?
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唤醒了沉睡的民众。同时,他以笔为武器,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
二、简介作者
1、由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关于臧克家的知识。
2、师总结:
臧克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收在《臧克家文集》中。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诗人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的故居,于11月1日写下了这首诗。
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范读音频。
2、朗读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
3、以第二小节为例,指导朗读:
有感情就是要进入角色,这里通过两种人的形象对比,表达了爱憎之情,这种感情朗读时就体同在语气和语调上。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狂妄、轻浮)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庄重、崇敬)
4、学生放声自由读。
5、指名配乐朗读。(师生互评)
四、品读诗理
1、生:观看《有的人》视频、结合诗文讨论:
①有的人分别谁?
②怎样理解两个“活”和两个“死”?
③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是什么?
④两种人的下场分别是什么?
2、全班交流。
①第一个“有的人”指反动统治者,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而活,生命毫无意义,因此,他们虽生犹死;第二个“有的人”指鲁迅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即使生命已息,但精神永驻人间。
②第一个“活”指躯体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死了;第二个“死”指生命结束,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
③反动统治者:骑在人民头上把名字刻入石头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革命者: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④反动统治者:人民把他摔垮;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革命者:人民永远记住他;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3、合作探究品味佳名及对比写法
生:合作探究
①把名字刻入石头想干什么?“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③为什么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④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可自由举例谈。
①师生共同交流。
②男女对比读,体会特点。
4、链接生活:
师:本诗为纪念鲁迅而写,却远远超出了纪念鲁迅的范围,是对人生价值的议论。你能结合当今,联系实际谈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吗?
5、你认为人应该怎样活着?
学生自由发言
①人,就应该怎样活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并甘于吃苦,乐于奉献。
②应该像鲁迅那样,树立为大众,为革命的人生观。
③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必将得到人民的不同回报。
……
五、自由表演读,总结全文。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歌。
2、小作文:
搜集身边让你受感动得人和事,写1篇小作文。
上一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最新4篇
下一篇:莫怀戚《散步》的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