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教案(精编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珍珠泉》教案(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珍珠泉》教案1
教材分析和设计理念:
这篇文章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有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其中,第二——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这部分里,作者首先描写珍珠泉的外观——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泉水又绿又深,清可见底。然后,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最后,用自豪的语气说明这泉水就是“珍珠泉”,而且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流露出由衷的赞美之情。像《珍珠泉》这类语言优美的散文正是学生积累背诵的好典范。那么,如何才能使将所学的景象深深的印入脑海中呢?我想应是体验,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只有让学生徜徉在语文文本的真实情境之中,经历一次次美的享受,如此,留在心里的情境才是真挚的,才是永恒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其生动形象的图像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出珍珠泉。
1、在中国绵延数百万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许多如诗入画的美丽景象。有巍峨雄壮的长城,有接天荷叶无穷碧的西湖,还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漓江。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板书“泉”。会写“泉”字吗?把手拿出来跟我写一个。
评议:课堂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就把学生引领到了许多美丽的地方,产生了美的享受,从而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础。
2、师:(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泉)这是芙蓉泉,清诗人董芸曾寄迹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多美的泉啊!这色洁如璧,水涌似珠的便是濯缨泉。
生:瞪大眼睛非常专注,不时发出“呀”“哇”的赞叹声。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泉?(多媒体出示珍珠泉的画面和名称)
生:珍珠泉。
师: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觉得珍珠泉怎样?
生:我觉得珍珠泉很美。
生: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珍珠泉走一走,看一看。板书:珍珠泉。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完成两个要求:(1)标出自然段,并和课文中的生字交朋友。(2)读完后想想珍珠泉美在哪里?
评议:正因为有了前面对各种泉的介绍,学生才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这时出示声情并茂的珍珠泉画面,孩子们便认真地、真切地、看着说着,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置身于诗一般的珍珠泉中,珍珠泉的美也从视觉、听觉走向心灵,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此时此刻教师抛出“珍珠泉美在哪里?”这一问题,很自然的引发学生寻找美的欲望。
二、走近珍珠泉,寻找美。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2、师:(生读完课文)珍珠泉美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珍珠泉的水很美。
生:珍珠泉的水泡五颜六色的非常迷人。
生:……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珍珠泉真是太美了,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
师:是啊,美丽的珍珠泉因为有清、绿、静的水和五颜六色的泡泡而更加迷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珍珠泉的水中去看看。
评议: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整体文本的感悟,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地把握文章。初读课文,鼓励学生谈珍珠泉美在哪里,这一点便是文章的中心基点,也是学生的情感基点。接下去,学生再读课文,情感体验便在珍珠泉的水和泡泡中徜徉。
三、走入珍珠泉,体验美。
1、走进水中,感受美。
师:(多媒体出示珍珠泉水的画面)这就是珍珠泉的水,你看到了什么?
生:珍珠泉的水很清,里面一点儿杂质也没有。
生:珍珠泉的水很静。
生:珍珠泉的水真绿阿,好像被染过似的。
师: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写出了珍珠泉的水。课件出示: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师:谁能看着画面,把这句话读好。
生:(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脑海里好像出现了那又清又绿又静的珍珠泉水了,我不禁要说(课件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从珍珠泉那深、清、绿的水中感受到珍珠泉的美,除了水,珍珠泉还因有珍珠般的水泡而美丽。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好好读读。
评议: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通过让孩子们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珍珠泉水的特点:静、清、绿,从而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美丽,这样珍珠泉的美丽在孩子们的心里更加丰满,更加实在。因此,当读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孩子们的情感也愈加强烈!
2、走进泡泡里,体验美。
(生读完第三自然段后。)师:你喜欢哪一句?哪一句话让你感受最深
(1)我喜欢“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一句
师:你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水泡的样子是那样的晶亮、饱满。
生:还写出了水泡的声音:一嘟噜一嘟噜
师:谁能读好这几个词语?
生:读,(一个比一个进步,一个比一个有趣)
师:放到句子中你们能读好吗?
生:很自信的说能。
生:齐读。
评议:重点词句的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当学生把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读得精彩了,整个句子也就内化成孩子的精神产物了。
(2)我喜欢“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这句。
生:这句写出了泡泡的颜色很多。
生:写了泡泡像珍珠一样闪亮闪亮的非常美丽。
生:……
师:珍珠泉的泡泡五光十色,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除了这些还有吗?
生:迫不及待的说有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后面那六点中知道的。
生:那六个小点是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没说出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很有感情地读这一句。
师:我读这句话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
生: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到。
生:太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找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
师:你说得真棒,我想你一定也能把他读好。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评议:这几句话写得非常优美,是积累词句的首选佳句,同时这几句话的理解也是难点,教师设置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走进泡泡堆里。市声、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对话后的朗读,朗读中的对话,浑然一体,帮助学生对文本、对泡泡美的感悟。
(3)我喜欢“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这句。
师:这句写出了水泡从潭底升到水面的经过,写得非常有趣,我也很喜欢。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水泡刚开始很小,后来越来越大。
生:我仿佛看到了水泡摇摇晃晃地不断往上升。
生:……
师:水泡摇晃着不断往上升,真有趣,谁能演一演。
生:(表演)用两只手表示水泡,当水泡越来越高时,他们的手慢慢往上举;当水泡越来越大,孩子们的手渐渐张开。还用身体扭动表示水泡摇晃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边读边表演。
生:兴趣浓厚地读着演着。
师:珍珠泉的水泡摇摇晃晃地从潭底冒到水面上可真有趣。有时阳光照到水面上,水泡还会射出五颜六色的光,美极了!所以,当我看到这样的水泡时便忍不住要说:(出示句子)“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
评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好好读读,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边读边悟,边演边悟,这样避免了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同时注重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教师教得自在。
3、回归整体,升华感情。
(1)是的,珍珠泉确实很美!因为它有(指板书)绿、清、深的水,(在板书添上几笔水纹),还有那彩色珍珠般的水泡。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文读读二三两自然段,再去感受一下,珍珠泉的美。
(2)生配乐朗读。
(3)真是太美了!所以,每当我来到珍珠泉边,我看到这样绿、深、清的水,珍珠般的水泡,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说:(出示句子)“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齐读)
评议:通过前面对珍珠泉水和泡泡的反复朗读,孩子们的情绪在互相感染,感情在不断升华,此时再次反复出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学生的情感已达极点,珍珠泉的美丽也已深深刻入孩子们的心灵
四、走出珍珠泉,交流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珍珠泉,感受到了珍珠泉是那样的美,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美丽的地方,如苍南的玉苍山,马站的渔潦大沙滩。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我们家乡的一条小河。课件出示:家乡小河的四季美景。你们看老师家乡的那条小河四季各有不同有什么变化。
生:春天的小河,河水清澈。
生:夏天的小河,是孩子快乐的领地。
生:秋天的小河,灌溉农田。
生:冬天的小河,不再欢唱了。
师:下课后,同学们回去留心观察,把观察到的美丽的地方也按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
评议:课堂不应只停留在课堂,课堂应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家乡的美景、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懂得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大自然,关心大自然,是文本的人文价值所在。
课后反思:
四十分钟很快结束了,我和我的孩子们都似乎意犹未尽,还好似自己身处珍珠泉中一般。往常上公开课总看见孩子们畏畏缩缩的,老师使出浑身的解数去引导、鼓励,孩子们才愿开尊口。而今天,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说着、读着,思维活跃,真情勃发,灵性涌动,课堂一派“喜人景象”!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课堂中对文本的感悟。是呀,真切的感悟就是诗意的课堂最融合孩子最诗意的心灵,“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让孩子诗意地学着,还孩子一个轻松的、诗意般的课堂!
一、音乐、画面,让孩子的心灵诗化。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诗情画意的心灵最容易“草长莺飞”。1篇美文对孩子的心灵的“诗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过程,这种影响既有感觉、思想认识等因素,也有表达情感的语言和方法的因素,这两者是融合着的,因此它对学生心灵的“诗化”是全面的。“心灵诗化”的过程也是人文化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垫底的过程。这一课例中,音乐、画面的引用为学生心灵的诗化架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桥:
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伴随着轻轻的音乐声回荡在课堂上,再加上形象逼真的珍珠泉画面,将孩子们带入美丽的珍珠泉中,他们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享受着,接着便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珍珠泉真美啊,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接着孩子们借助音乐和画面在静、清、绿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里徜徉,他们看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泡泡的声音,感受着这所有的一切,不知不觉中竟学起泡泡的样子摇晃起来,把自己当作了珍珠泉中那可爱的泡泡了,这样,美丽的珍珠泉不知不觉地从孩子们的视觉中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那一声声富有个性的朗读,那一句句精彩的话语,那一个个有趣的画面,不正是孩子心灵诗化后的富有创意的产品吗?
二、对话、感悟,让孩子在珍珠泉中遨游。
1、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的语文学科,它的课堂教学就是对话,是师与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民主展示、宽松融合、认真对待、自主发展。这一课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与学生同欢乐,同思索,不时地加以引导。比如
师: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
生: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到。
生:太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找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
师:你说得真棒,我想你一定也能把他读好。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像这样的对话本案例还有很多,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珍珠泉。
2、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重文本的整体感悟,重语句朗读熏陶。文章的主旨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一次次的朗读中得到感悟,得到情感的体验,在体验中师生完成了文本主题的生成。为了突显“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所蕴含的情感,我安排多次出示这句话,在整体感悟中第一次出现,而后又分别出现在感受完水和泡泡里,最后回归整体时又再现它的身影。通过这一系列的在教师的导语中,在学生的感悟声中反反复复的朗读、交流,学生的情感愈来愈浓,愈来愈强烈,这样学生的情感和美丽的珍珠泉融为一体,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情感徜徉在珍珠泉里了。
《珍珠泉》优质教学设计2
《珍珠泉》是1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又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铺垫。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搜集的内容。)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
2、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
1、师:风景优美的“珍珠泉”迎来了很多游客,景点管理部门想在我们班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想当小导游吗?
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
(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
(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3、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来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对导游提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结。可能有以下问题:(1)“珍珠泉”为什么会不停地冒着水泡?(2)珍珠泉为家乡作出了哪些贡献?(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这句话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
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
(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
(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解答。
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
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解说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
(2)解说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话:“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
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
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1名)。
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续
小导游们,你们的解说尽兴吗?小游客们,你们这次“珍珠泉”之行愉快吗?
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__,而且还继续招聘小“导游”。你们准备带领游客到家乡的哪个景点参观,如何解说呢?
珍珠泉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和设计理念:
这篇文章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有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其中,第二——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这部分里,作者首先描写珍珠泉的外观——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泉水又绿又深,清可见底。然后,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最后,用自豪的语气说明这泉水就是“珍珠泉”,而且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流露出由衷的赞美之情。像《珍珠泉》这类语言优美的散文正是学生积累背诵的好典范。那么,如何才能使将所学的景象深深的印入脑海中呢?我想应是体验,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只有让学生徜徉在语文文本的真实情境之中,经历一次次美的享受,如此,留在心里的情境才是真挚的,才是永恒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其生动形象的图像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引出珍珠泉。
1、在中国绵延数百万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许多如诗入画的美丽景象。有巍峨雄壮的长城,有接天荷叶无穷碧的西湖,还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漓江。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板书“泉”。会写“泉”字吗?把手拿出来跟我写一个。
评议:课堂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就把学生引领到了许多美丽的地方,产生了美的享受,从而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础。
2、师:(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泉)这是芙蓉泉,清诗人董芸曾寄迹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多美的泉啊!这色洁如璧,水涌似珠的便是濯缨泉。
生:瞪大眼睛非常专注,不时发出“呀”“哇”的赞叹声。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泉?(多媒体出示珍珠泉的画面和名称)
生:珍珠泉。
师: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觉得珍珠泉怎样?
生:我觉得珍珠泉很美。
生: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珍珠泉走一走,看一看。板书:珍珠泉。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完成两个要求:(1)标出自然段,并和课文中的生字交朋友。(2)读完后想想珍珠泉美在哪里?
评议:正因为有了前面对各种泉的介绍,学生才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这时出示声情并茂的珍珠泉画面,孩子们便认真地、真切地、看着说着,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置身于诗一般的珍珠泉中,珍珠泉的美也从视觉、听觉走向心灵,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此时此刻教师抛出“珍珠泉美在哪里?”这一问题,很自然的引发学生寻找美的欲望。
二、走近珍珠泉,寻找美。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2、师:(生读完课文)珍珠泉美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珍珠泉的水很美。
生:珍珠泉的水泡五颜六色的非常迷人。
生:……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珍珠泉真是太美了,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
师:是啊,美丽的珍珠泉因为有清、绿、静的水和五颜六色的泡泡而更加迷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珍珠泉的水中去看看。
评议: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整体文本的感悟,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地把握文章。初读课文,鼓励学生谈珍珠泉美在哪里,这一点便是文章的中心基点,也是学生的情感基点。接下去,学生再读课文,情感体验便在珍珠泉的水和泡泡中徜徉。
三、走入珍珠泉,体验美。
1、走进水中,感受美。
师:(多媒体出示珍珠泉水的画面)这就是珍珠泉的水,你看到了什么?
生:珍珠泉的水很清,里面一点儿杂质也没有。
生:珍珠泉的水很静。
生:珍珠泉的水真绿阿,好像被染过似的。
师: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写出了珍珠泉的水。课件出示: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师:谁能看着画面,把这句话读好。
生:(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脑海里好像出现了那又清又绿又静的珍珠泉水了,我不禁要说(课件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从珍珠泉那深、清、绿的水中感受到珍珠泉的美,除了水,珍珠泉还因有珍珠般的水泡而美丽。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好好读读。
评议: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通过让孩子们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珍珠泉水的特点:静、清、绿,从而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美丽,这样珍珠泉的美丽在孩子们的心里更加丰满,更加实在。因此,当读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孩子们的情感也愈加强烈!
2、走进泡泡里,体验美。
(生读完第三自然段后。)师: 你喜欢哪一句?哪一句话让你感受最深
(1)我喜欢“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一句
师:你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水泡的样子是那样的晶亮、饱满。
生:还写出了水泡的声音:一嘟噜一嘟噜
师:谁能读好这几个词语?
生:读,(一个比一个进步,一个比一个有趣)
师:放到句子中你们能读好吗?
生:很自信的说能。
生:齐读。
评议:重点词句的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当学生把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读得精彩了,整个句子也就内化成孩子的精神产物了。
(2)我喜欢“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这句。
生:这句写出了泡泡的颜色很多。
生:写了泡泡像珍珠一样闪亮闪亮的非常美丽。
生:……
师:珍珠泉的泡泡五光十色,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除了这些还有吗?
生:迫不及待的说有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后面那六点中知道的。
生:那六个小点是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没说出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很有感情地读这一句。
师:我读这句话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
生: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到。
生:太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找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
师:你说得真棒,我想你一定也能把他读好。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评议:这几句话写得非常优美,是积累词句的首选佳句,同时这几句话的理解也是难点,教师设置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走进泡泡堆里。市声、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对话后的朗读,朗读中的对话,浑然一体,帮助学生对文本、对泡泡美的感悟。
(3)我喜欢“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这句。
师:这句写出了水泡从潭底升到水面的经过,写得非常有趣,我也很喜欢。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水泡刚开始很小,后来越来越大。
生:我仿佛看到了水泡摇摇晃晃地不断往上升。
生:……
师:水泡摇晃着不断往上升,真有趣,谁能演一演。
生:(表演)用两只手表示水泡,当水泡越来越高时,他们的手慢慢往上举;当水泡越来越大,孩子们的手渐渐张开。还用身体扭动表示水泡摇晃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边读边表演。
生:兴趣浓厚地读着演着。
师:珍珠泉的水泡摇摇晃晃地从潭底冒到水面上可真有趣。有时阳光照到水面上,水泡还会射出五颜六色的光,美极了!所以,当我看到这样的水泡时便忍不住要说:(出示句子)“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
评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好好读读,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边读边悟,边演边悟,这样避免了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同时注重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教师教得自在。
3、回归整体,升华感情。
(1)是的,珍珠泉确实很美!因为它有(指板书)绿、清、深的水,(在板书添上几笔水纹),还有那彩色珍珠般的水泡。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文读读二三两自然段,再去感受一下,珍珠泉的美。
(2)生配乐朗读。
(3)真是太美了!所以,每当我来到珍珠泉边,我看到这样绿、深、清的水,珍珠般的水泡,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说:(出示句子)“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齐读)
评议:通过前面对珍珠泉水和泡泡的反复朗读,孩子们的情绪在互相感染,感情在不断升华,此时再次反复出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学生的情感已达极点,珍珠泉的美丽也已深深刻入孩子们的心灵
四、走出珍珠泉,交流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珍珠泉,感受到了珍珠泉是那样的美,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美丽的地方,如苍南的玉苍山,马站的渔潦大沙滩。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我们家乡的一条小河。课件出示:家乡小河的四季美景。你们看老师家乡的那条小河四季各有不同有什么变化。
生:春天的小河,河水清澈。
生:夏天的小河,是孩子快乐的领地。
生:秋天的小河,灌溉农田。
生:冬天的小河,不再欢唱了。
师:下课后,同学们回去留心观察,把观察到的美丽的地方也按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
评议:课堂不应只停留在课堂,课堂应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家乡的美景、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懂得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大自然,关心大自然,是文本的人文价值所在。
课后反思:
四十分钟很快结束了,我和我的孩子们都似乎意犹未尽,还好似自己身处珍珠泉中一般。往常上公开课总看见孩子们畏畏缩缩的,老师使出浑身的解数去引导、鼓励,孩子们才愿开尊口。而今天,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说着、读着,思维活跃,真情勃发,灵性涌动,课堂一派“喜人景象”!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课堂中对文本的感悟。是呀,真切的感悟就是诗意的课堂最融合孩子最诗意的心灵,“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让孩子诗意地学着,还孩子一个轻松的、诗意般的课堂!
一、音乐、画面,让孩子的心灵诗化。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诗情画意的心灵最容易“草长莺飞”。1篇美文对孩子的心灵的“诗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过程,这种影响既有感觉、思想认识等因素,也有表达情感的语言和方法的因素,这两者是融合着的,因此它对学生心灵的“诗化”是全面的。“心灵诗化”的过程也是人文化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垫底的过程。这一课例中,音乐、画面的引用为学生心灵的诗化架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桥:
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伴随着轻轻的音乐声回荡在课堂上,再加上形象逼真的珍珠泉画面,将孩子们带入美丽的珍珠泉中,他们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享受着,接着便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珍珠泉真美啊,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接着孩子们借助音乐和画面在静、清、绿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里徜徉,他们看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泡泡的声音,感受着这所有的一切,不知不觉中竟学起泡泡的样子摇晃起来,把自己当作了珍珠泉中那可爱的泡泡了,这样,美丽的珍珠泉不知不觉地从孩子们的视觉中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那一声声富有个性的朗读,那一句句精彩的话语,那一个个有趣的`画面,不正是孩子心灵诗化后的富有创意的产品吗?
二 、对话、感悟,让孩子在珍珠泉中遨游。
1、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的语文学科,它的课堂教学就是对话,是师与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民主展示、宽松融合、认真对待、自主发展。这一课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与学生同欢乐,同思索,不时地加以引导。比如
师: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
生: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到。
生:太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找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
师:你说得真棒,我想你一定也能把他读好。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像这样的对话本案例还有很多,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珍珠泉。
2、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重文本的整体感悟,重语句朗读熏陶。文章的主旨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一次次的朗读中得到感悟,得到情感的体验,在体验中师生完成了文本主题的生成。为了突显“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所蕴含的情感,我安排多次出示这句话,在整体感悟中第一次出现,而后又分别出现在感受完水和泡泡里,最后回归整体时又再现它的身影。通过这一系列的在教师的导语中,在学生的感悟声中反反复复的朗读、交流,学生的情感愈来愈浓,愈来愈强烈,这样学生的情感和美丽的珍珠泉融为一体,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情感徜徉在珍珠泉里了。
《珍珠泉》教案4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珍珠泉》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1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清、深、绿以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珍珠泉所在的位置、潭水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所在的位置,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二自然段围绕一个“绿”字来描写的泉水四周的景物;第三自然段,切入课文主题讲为什么名字为“珍珠泉”。第四、五自然段表达了“我”对家乡珍珠泉的喜爱之情。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动静结合,描写细腻生动,语言优美。同时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充溢其间,非常富于感染力。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2、说教学目标。
因此,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感悟读来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同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3、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将珍珠泉描绘得细腻生动。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在平等对话中获得启迪,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课件,呈现一组泉水的画面,用这优美的画面来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相关语言信息,为走进文本搭桥铺路。
2、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本课我十分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三、说教学课程与教学意图。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共分4个板块:一、课件演示,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三、咀嚼珍珠泉的美、四、阅读链接,积累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意图
一、
1、谈话:在上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大自然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神奇美妙的感觉,泉水也是这样。
2、小朋友们,你见过泉水吗?你们喜欢泉水吗?看——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泉水的画面。当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声声赞叹时,定格画面,老师引导:泉水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泉水吗?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欣赏另一处大自然的杰作——珍珠泉。
(板书:珍珠泉)
简单的谈话,回顾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单元意识。
形象直观的泉水画面,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架起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也唤起了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带着这种情绪走进新课,能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生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师:那大家现在就来读读这篇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字典老师帮忙!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不懂的字词。)
2理清文脉。
(1) 整体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师:小朋友,这篇课文在写珍珠泉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
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出写作顺序:珍珠泉的位置,潭水的四周,泉水涌动的特点和“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板书:位置,环境,泉水)
(2)重点了解课文具体描写珍珠泉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回答:课文第2、3、4自然段。(板书)
遇到字词障碍,查字典是学生应该有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应该在教学中时刻体现出来。
三、咀嚼珍珠泉、感受珍珠泉的美。
1、品读第2自然段,感受又清又绿的珍珠泉(出示第2自然段)
(1)用……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用——画出珍珠泉四周的景物,然后多读几次,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课件出示,反复引读:这是一潭( )的泉水,……石头上长着一层( )的青苔。……那绿得没有( )的蕨草,那( )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 )的花环。水是那样绿,绿得( )。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 )。
2、我继续采用多次引读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层层深入的对话。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次引读——着重强调本段话的叙述顺序:最有趣的……开始……最后……有时候……
第二次引读——着重强调水泡的有趣:最有趣的,当然是那( )、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 ),最后,( )。
第三次引读——着重强调水泡的色彩: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 ),照在( ),一直照到( )。水面和潭底( );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 )……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3、通过这三次的读,我想,珍珠泉已经深深地印入你的脑海。现在,请你拿起笔来,把印在你脑海里的美丽的如珍珠般的水泡画出来。
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其余在纸上画。
4、小结过渡:指着学生刚才板书的词语,小结——这就是彩色的珍珠泉,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又清又绿的珍珠泉,这就是活泼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珍珠泉!作者把对家乡的热爱,融入到对家乡珍珠泉的赞美之中,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
拿起书,让我们再次走进珍珠泉,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作者的那一颗心,用作者的情感来感染我们的情感。
学生齐读2、3自然段。
在反复的师生引读,小组引读,男女生引读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通过指点三个“那样”的朗读,读出珍珠泉四周的景物的优美,读出泉水的又清又绿。
把印在你脑海里的美丽的如珍珠般的水泡画出来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人人动手,在画图中理解课文,有情有趣,兴味盎然,有助于促进其投入创造性学习。
四、做卡片积累,品读感悟。
1,师小结: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用准确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把水泡的有趣、活泼带给了大家,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除了第三自然段,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你也很喜欢呢?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摘在句子卡片上,简单地谈谈你的体会。
2 生做句子卡片。
句子卡片:
例:我最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生摘句子时,我会建议学生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注明哪一段哪一句。
(2) 摘录一个句子的最前面几个字和末尾几个字,中间用省略号。
3,交流评价所摘录的句子。
在学生的不同感悟中反复朗读这些句子。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小结: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把家乡的珍珠泉写得那么生动、那么有趣,作者把对珍珠泉的喜爱藏在了课文的字里行间了,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来读读课文。
积累优美的语言,是教学本课的重点。这一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积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样效果更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摘抄的能力。
五、课后延伸
1.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有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上网搜索有关中国其它名泉的资料。
2. 夸夸我的家乡:
我们也有可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美好的景物,课后请你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找找它的特点,下节课有顺序地介绍给大家。
语文教学要追求“大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
三、 说板书。
我采用的形式:教学过程中穿插板书,使教学内容与板书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我的板书为:
珍珠泉
位置:
环境
泉水:深、绿、清
水泡:有趣、可爱
这样的板书设计,清晰展现文章的主线和文章的结构,便于学生对不懂问题提问,体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珍珠泉》教学设计5
教材依据
本节课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珍珠泉》。
设计思想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课文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在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同时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间,富于感染力。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2.过程与方法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它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激趣
1.交流资料: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吗?对泉水有哪些了解?将你搜集的有关泉水的诗句、歌曲、图片等资料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2.欣赏美景:课件展示资料袋中的三大泉的图片,播放音乐。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珍珠泉走走,去领略珍珠泉的美丽吧!(板书课题:珍珠)
初读课文前提问: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珍珠泉?(指名猜测,由此引出水泡。) 2.课文的哪一小节写了“水泡”?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主读文: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觉得特别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有疑问的地方标上问号。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
3.小组交流自学收获。
三、整体把握,抓住特点
1.交流感受:珍珠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板书:绿、深、清、晶莹闪亮)
2.引导质疑:梳理学生疑问,确定探讨主题。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划出来,然后美美地读一读。
2.交流(指名畅谈)。随机出示讲解以下句子:
(1)出示“最有趣的…水泡了。”这个句子和图片。
①说说你认为这句话写的成功之处在哪?
②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状、色泽、动作、声音
饱满、晶亮、冒出、嘟噜
③课件随机演示声音,形状,色泽,动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受。
④拓展练习:你还想说这是怎样的水泡?填空:( )的水泡
⑤通过朗读表示可爱的,喜欢的语气。
(2)出示“有时候…多像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①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美感。
②指名朗读。评议。
③解“筛”(配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为什么用这个“筛”字。
(3)以上两句为这小节的的重点句,其他句子如果学生有提出重点为朗读。或者四人小组讨论。
3.朗读第三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引入:珍珠泉的水泡美(板画水泡)那水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读。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清深绿
3.齐读描写珍珠泉的水的特点的句子(带图片)
4.练习说话,出示句式:
水是那样清,清得( )。
水是那样绿,绿得( )。
水是那样深,深得( )。
任选其中一句说一说。
(三)、赞泉。
1.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珍珠泉。
2.根据学生问答思考:珍珠泉到底在哪?
3.现场进行google进行搜索(根据作者名:吴然)
4.另外补充吴然的两件作品《一碗水》和《歌溪》。
五、总结全文,自主表达
1.再现珍珠泉的优美景色,激发学生兴趣,感知大自然的魅力。
2.引导表达: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3.总结激qing:这篇文章笔触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作业设计,延伸拓展(自主选择)
1.搜集资料、图片,做“泉水探秘卡”,开办“展厅”,练习当解说员。
2.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3.搜集有关资料,开展“我了解的泉水”读书交流活动。
教学反思
《珍珠泉》是1篇略读课文,教学时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读书,自主寻求答案,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给足充分思考的时间。
后组织四人小组讨论,总结出哪些特点,再进行阅读指导。主旨是引导学生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在合作讨论中解决问题。
在这种探究式自学方式中,我们应该注意学生几方面的习惯。
1.自读、自悟的习惯。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面对文本,充分地读书,边读边思考,逐步悟出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领会文章表达的精妙之处及蕴含的内涵。
2.倾听的习惯,既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要鼓励他们听完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再发言。
3.勇于发表、见解独到的习惯。要鼓励学生既善于从文本及他人身上汲取思想养料,学习表达技巧,获得审美体验,又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向同学挑战,向老师挑战,向教材挑战。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精编3篇
下一篇:人生寓言教案【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