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2篇)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余光中《乡愁》(2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余光中《乡愁》1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储备点:
⑴ 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⑵ 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2、能力培养点:
⑴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⑵ 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⑶ 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中国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中国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中国台湾,是当代中国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三、 研习新课
1、听读,整体感知:
⑴ 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⑵ 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⑶ 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2、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⑴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⑵ 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⑶ 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⑴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⑵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⑶ 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4、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5、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⑴ “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积累。)
⑵ 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6、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⑴ 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⑵ 课堂小结: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四、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1篇作文,文体不限。
余光中《乡愁》2
一曲哀婉的乡愁曲
──《乡愁》一课的教学设计
河北省涿鹿县教育局 李清被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评价为“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的余光中先生,以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乡愁》,表达了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这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的,此诗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根据新课程厘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新课程确立起的新的学生观即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根据此我设计了《乡愁》一课的教学过程 :
一、以歌、诗激情,提示课题
播放《故乡的云》歌曲,让同学们跟唱,引导学生进入对故乡美好的回忆,从而产生思乡的情结,进而设问同学们是否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唱一曲赞歌?让学生唱爱家乡的歌曲。然后教师朗读《月之故乡》“天上有个月亮,地上有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引领学生继续思乡。而后教师引导题目,孟郊有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文辐射),教师深情朗读后,说今天我们大家学一首现居于中国台湾著名的华人余光中先生写的一首《乡愁》诗,然后标题于黑板上。
二、激情朗读,深入主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乡愁》这首新格律诗节奏感很强,适宜学生的朗读。具体表现在:从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出完美的结构。另外诗人采用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你在那(里)头”的句式,复沓手法的应用,既突出地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诗的层次和脉络,从而增添了诗的旋律美,也增添了诗的节奏感。从各个小节来看,各节都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低回往复,抑扬顿挫,增添了诗的音韵美。本诗有结构美、旋律美、音韵美的同时,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因此在指导朗读中,给学生谈了三美后,把作者写诗的特有思想感情做了介绍:余光中先生写乡愁之情,不是抒写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诗人回忆七十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屋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了《乡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已是余光中先生的情结和内心读白。这样完美的形式,这样富有的思想感情,怎不能让学生们深入其中,兴致朗读呢?之后,教师先示范朗读,再让学生默读、单读和齐读,在不断的指导中,学生朗读的感情逐步投入,简直与余先生当时的心情融在了一起。
三、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
“意象”一词在学生心中是难以理解,在讲解中,我说意象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寄托的事物。如思乡一节,维系母子深情的纽带是小小的邮票,这邮票就是第一节的意象。学生在我介绍完后,迅速找出下面各节的意象,即思乡一节是邮票,思情一节是寄托思恋的船票,思亲一节是寻找母爱的坟墓,思国一节是骨肉分离的鸿沟──海峡。之后,结合余先生的生活,讲解为什么以这些事物作为意象来写。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节想到了祖国大陆这个“最大的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有了“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一句。《乡愁》一诗正是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明朗、集中、强烈、无堆砌之嫌,而且更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全诗以时间为线,把四个意象巧妙的组合在一起,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在构思上,以时间为顺序结构全篇,层层深入。在地点上,前三节写诗人不在大陆的经历,最后一节写诗人在孤岛上的乡愁之情。在内容上,以思乡──思情──思亲──思国结构全诗,表达了自己爱国主义的情感(或以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家乡别结构全诗)。
四、巧妙辐射,加深理解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不乏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因此适时地进行辐射阅读对引导学生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我抄了几首写乡愁的诗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
(1)席慕蓉的《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此诗清丽而富有感染力,她抓住具有故乡特征和故乡气息的“故乡的歌”和“故乡的面貌”,将它们融入美丽的月光和朦胧的雾气中,真切感人地表达了思乡的浓情。最后,诗人将乡愁比作没有年轮的长青树,永远不老,永远铭记在诗人心中,可见,诗人的思乡的情感是多么浓烈而醇厚。
(2)李广田的《乡愁》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吧/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吹
偶然间忆起了心头的/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只是故园这边的小池塘/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笛
此诗抒情的角度十分独特,诗人用古城的静夜、故乡的明笛、家乡的歌吹和故园的小池塘、萧风中的芦与笛等意象,组成一幅明丽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远在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眷念父母的深情,使乡愁具有一种强烈的弥漫性和渗透感。读罢此诗,你的灵魂不得不与诗人的灵魂共鸣,勾起对家乡,对父母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3)李春生的《春望》
谷雨之后,那朵/挤尽乳汁的云/疲惫地泅过……/小小的窗/镶不住/神往悠悠
蓦地,整个北方/在我眼中苏醒/四十年/好长,好长的梦哪/麦浪,一波波/翻腾于南中国台湾/满是稻禾的平原
谷雨之后/故国啊/故国的江南何处/江南的柔柔深情/在妻的吴侬侬软语/在妻充满水声的双瞳
此诗的特色在于选取了谷雨之后白云在窗前轻轻飘过所引发的乡愁,来表现作者对故土、对祖国的柔柔深情,诗人用现实世界与梦幻世界交织的抒情手段和北方与南方的时空跳跃手法,使这首诗所营造的艺术世界显得异常丰富和辽阔。这里有白云,有稻香,有江南的吴侬软语,有爱妻水汪汪的双瞳。诗中虽有淡淡的哀愁,却无处不流溢着对故国的热烈的爱,以及渴望与家乡亲人团聚的燃烧的情感。
五、真情倾诉,言于写作
在对比完几首乡愁诗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加深对全文主题、意象、构思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现摘抄几首如下:
89班学生李广明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份快乐/我在幸福中/母亲在操劳中
长大点/乡愁是一种无知/我无忧无虑/母亲却牵肠挂肚
后来啊/乡愁是下份份忧伤/我在伤心/母亲在流泪
而现在/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感情/我在思念/父母在高兴
89班学生李凌霄的《快乐》
小时候/快乐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我在渴望/我更在幻想
长大后/快乐是一个完完整整的诠释/我在理解/我更在思索
来啊/快乐是一丝甜甜淡淡的微笑/我在疑惑/我更在拥有
而现在/快乐是一种永永远远的幸福/我在喜悦/我更在享受
88班学生刘晓婷的《亲情》
小时候/亲情是一块块奶油饼干/我一块/母亲一块
少年时/亲情是一丝长长的线/这一头/那一头
长大后/亲情是一只只大大的手/牵你的心/牵我的心
而现在/亲情是一只小小的花瓶/轻轻一碰/就碎了
编辑短评:朗读、解读主题,延伸阅读、仿写,可以看出教学思路很清晰,教学过程 很实在。纵观教学设计各环节,均符合课改理念。(温立三)
下一篇:伟人细胞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