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4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

《黄河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文本,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把握全诗语言特点。

4、反复诵读,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如歌曲《黄河大合唱》《龙的传人》。 2、搜集有关黄河的图片。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主体部分

2、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 3、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

1、把握语言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 澎湃( )滋长( )屏障( ) 。.。.。.宛转( ) 哺育( )狂 lán ( )山 diān( ) 。.

二、完成下列多音字和形近字。

(1)多音字。

曲{ 劈{ 中{ 长{ 强{

(2)形近字。

篮 洲 浊 拜 颠 蓝 州 独 湃 巅 伟 彰 阑

违 障 澜 癫 嶂 斓 幛 谰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

部大型音乐作品,由( )谱曲。作品由8个乐章组成,它以(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的思想感情。

四、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 ) (2)( ),万里写入胸怀间。 (3)( )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 ) (5)大漠孤烟直,( )

五、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诗中“望黄河滚滚”的“望”字所“望”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表达作用?

七、诗歌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来什么样的作用?

八、把诗文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九、尝试着完成本文板式。

我的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黄河颂》问题生成——评价单

设计者:朱晓娟 学校:北郭中学 姓名: 班级: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问题一、语言体味: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在你这儿发源。你认为把黄河比作“摇篮”好吗?

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诵这句话的意图?

问题二、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问题三、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问题四、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问题五、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六、请写出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

拓展题 你平时了解历史典故吗?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写出下列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1)卧薪尝胆 (2)三顾茅庐 (3)负荆请罪 (4)破釜沉舟 A 古战场: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巅( ) 澎湃( )哺育( )屏障( )刀劈( ) 。.。.。.。二、在下列句子的括号内,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浊流( ),( )

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南北两面。 三、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

大坚强!( )

(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四、词语填空。

不屈不( ) 惊涛( )浪 一( )千里 浊流( )转 九曲( )环 万丈( )澜 文明( )国 奔腾不( ) 课内阅读。

朗诵课文,回答

1、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诗歌以“啊!黄河!”为标志,从哪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

3、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诗歌最后两句是重复的,作者这样写是想达到什么效果?

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用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1、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什么?

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两句中“我”分别指的是什么?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翼。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拓展题 你能列举出沿黄河各省区一些的石窟吗?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篇】

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四)、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板书设计: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读书要做记号

二、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

(二)、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

左手在干什么?(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四)、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板书设计

什么地方

读书要做记号怎样做

什么样的记号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留心观察事物

二、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5、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篇】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1篇古文,学生在刚刚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它是王安石的1篇杂文体散文,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这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材目标

通过自读和教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

了解“实词”“虚词”的具体含义,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如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和教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实词”“虚词”的具体含义,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如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目标随堂检测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充足的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分享自背古诗,其他学生点评。

二、师读《伤仲永》,学生点评导入。

三、赏读课文,完成检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初读下的自知

1、出示任务:

①自读《伤仲永》及课下注释。

②依据预习所知道,完成自知检测。

2、自知检测

①《伤仲永》选自,作者是,字。他是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

③文章讲了(地点)(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朗读中的自品

1、出示任务:

①快速的将注释标注到原文中。

②以自己的理解读《伤仲永》

③完成自品检测。

2、自品检测

①完成生字注音

隶()焉()

邑()谒()

扳()称()泯()矣()

②朗读、朗诵《伤仲永》

(三)诵读中的自究

1、出示任务:

①自己朗诵《伤仲永》

②依据课下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表示伤仲永年龄变化和才能变化的词句。

③完成自究检测。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龄是,其过人之处是。

第二处年龄是,其出现的改变是。

第三处的年龄是,其又有了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四)再读后的自量

1、出示任务:完成自量检测

提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不能称前时之闻”→遗憾;“泯然众人矣”→痛心

2、自量检测

①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才能变化。

②思考:不同年龄段中,我们和仲永相比,谁更厉害?

1、自读课文

2、自知检测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他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替方仲永感到惋惜。

③文章讲了金溪(地点)方仲永(人物)从天才走向平凡(发生了什么事情?)

1、标注注释

2、自品检测

①生字注音:

隶(lì)焉(yān)

邑(yì)谒(yè)

扳(pān)称(chèn)泯(mǐn)矣(yǐ)

②个人、小组、集体多种方式朗读、朗诵文章。

1、自读课文,画出要求词句。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是生五年,其过人之处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处年龄是十二三矣,其出现的改变是“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处的年龄是又七年,其又有了“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1、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知识水平变化。

2、相比之下我们更厉害,因为他的才能日益降低,而我们参加了后天教育,才能日益增加。

掌握文章课题、大致内容和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正音,多次朗读,熟悉课文,培养语感。

给予字眼指导,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方仲永起伏的成长过程。品析主人公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完成课后第二题。

带着脉络梳理读重点句子,直击主题--后天教育必不可少。

四、总结概括

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后天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忽略了后天学习,只会像方仲永一样,徒念昨日之美,徒增今日之伤。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篇】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

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如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说什么?

学习过程:

1、导入:

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忧郁 污涩 怅然 蜷伏 惩戒 凝望 诅骂 怂恿 叮嘱

四、读猫,说故事

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

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

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在故事中娓娓道来。(教师板书: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点拨思考:

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详略 铺垫)

五、读人,悟真情;

俗话说:言为心声。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速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圈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养猫,有欢乐有悲伤。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

好,全班交流。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

①养猫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点拨:说一说,哪个词语表现了“我”快乐的心情?新鲜的色彩,对,重音读一读。)

②我坐在藤椅上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在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点拨:哪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笑 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想象一下,静谧的庭院,摇摇晃晃的藤椅,活泼可爱的小猫,心情如何?一齐读)

养猫的确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

③“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点拨:这位同学评价一下,他读得如何?好?读出了什么心情?不好?哪些词语要重读?你来试一试。大家一起试一试。)

④“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点拨:体会一下,小侣表达出我怎样的心情?如同家人一般逝去的感受。)

⑤“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点拨:抱着一丝侥幸,正是喜爱这一只猫的体现。)

⑥“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很细心的同学,如果老师说失去了前面两只猫,作者是一种痛惜,那么第三只猫给他带来了什么呢?(懊悔)下面我就请同学把第三只猫死亡后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着重读一读。同学们想听哪位同学的朗读?请你来读一读29-33,其它同学注意倾听评价: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哪些地方还要改进?

第33小节,是作者所有这种痛悔情绪最凝聚之点。大家一起读,面对这一只死亡的猫,作者: -----

情感读出来了。下面,老师有一个提议,咱们读完了要说说感受。请分析一下,第三只猫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那么第三只猫死了以后为什么我却是这样的难过,要比前两只猫难过得多呢?

除了冤枉,还有遗憾:师范读“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发散思维:假如第三只猫在死亡前会说话,它肯定会对主人、人们有话说的。它会说些什么?

想当初,“我”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我忧郁,我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师小结: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作者的养猫之乐与失猫之痛,三起三落,构成了一部养猫的悲喜交响曲。(板书: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由于三只猫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五、读生活,说感悟

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读过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作者仅仅是在说猫吗?我们分明有种错觉: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

请你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感悟的话。

“(对于)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请选取一个对象,畅所欲言。

思考一会,先自己选择一个对象,自说一句。

可怜的第三只猫,我想对你说:

对文中的“我”,我想对你说:

点评储备:

第三只猫: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郑振铎: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六、拓展运用

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对猫的态度就是人对人的态度,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可是,我们生活中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请看一段视频,就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

三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悲欢离合,自责反省,都给与我们深深的启迪。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板书设计]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 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 人之得失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