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紫藤萝瀑布》说课稿”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第一篇】

一、文章总体说明(确立目标的原则)

本单元主要选取反映当代社会的文章,折射时代的风貌。通过体味他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进而丰富自已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已的情感体验。

这是1篇借物抒情,寓理于物的写景散文,通过写十多年前后的花开的不同景象,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表达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应当积极向前的决心。

单元教学目标:整体感悟课文,理清脉络提炼主旨,学习比较阅读。

《大纲》中关于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初步欣赏作品的形象和描写,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⑴ 借物抒情,托物寓理的方法。(难点)

⑵ 扣住物的特征,以优美的语句来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2、能力训练目标:

⑴ 遣语造句。

⑵ 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3、德育训练目标:

感悟生命的美好,顽强,永恒,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三、媒体设计

1、配乐朗读带:情感的陶冶,体现美育。

2、图片投影或实物展示:以视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来再现课文,易使学习者获取丰富的视觉表象,有利于对信息的识记。

(说明:因为许多学生不了解紫藤萝为何种植物,在教习如何状物时也最好有图片或实物的展示。)

3、迁移阅读或词句揣摩练习:加深对主旨的理解,品味优美的语言。

四、难点突破

1、通过了解背景,整体感悟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写紫藤萝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⑴ 了解背景对感知课文主旨的重要性。

文章总是针对某种现象,某个事情,某种目的而写的,可以从写作背景入手,去把握思想感情。提供背景材料助读,使学生能扩大视野来看问题,帮助或辅助介入阅读的情境。弄清时代背景和文章内容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同时,文章中有所谓的 “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不提供一定的资料,很难理解主旨。

⑵ 方法:

① 让学生收集有关作家生平,尤其是写作此文的背景材料。(利用书店、学习指导或网络)

② 印发作者的《哭小弟》。

③ 老师的补充简介。

十年内乱,给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带来了阴影和创伤,作者的一家也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1974年姑母冯沅君去世之后她的母亲又紧接着去世。在拔乱反正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又身患绝症。作者睹物释怀,由花及人──由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在此基础上思考写紫藤萝瀑布到底要表达什么中心。)

2、在对物的描写中理解主旨。

⑴ 状物抒情类文章的特点。

通常不为状物而状物,或借物喻人、赞人,或托物寓理、托物言志(将深刻的思想寄寓在具体的浅显的常见物中),因此往往并不直接将这种感情说出来,而渗透在对某一物描写的字里行间文中通过对比写了十多年前后紫藤萝的盛衰,用以类比人生的遭遇。

⑵ 方法:

① 用圈画勾点关键词,比较当时看到的紫藤萝和十多年前所见的紫藤萝的不同特点。

1982年:辉煌、流动、欢笑、生长、活泼热闹……不只在眼前,也在心上流过──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

十多年前:傍枯槐、稀落、伶仃、察言、试探──胆怯,没有自我、辉煌。

② 就特定历史时期的简要背景介绍。体会花和人的命运的相似性。

(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门外一株紫藤萝的衰颓零落,作者如何将它和自已的命运连系在一起的。)

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追求,种花养花是小资产生活的情调,追求享乐是生活腐化的堕落表现。人们惶惶不可终日。以花喻人,以它的遇难,含蓄写出十年内乱给作者家庭带来的磨难。

③ 讨论,它的由衰而盛说明了什么,蓄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一荣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凋零后的紫藤萝并未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受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这表现了它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有种子在,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被毁也能重生,苦难过去,又恢复了生机,人亦如花。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有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人生之航船驶向彼岸呢。

3、通过分析状物中的抒情和议论(文眼)来理解主旨。

⑴ 抓抒情、议论句对理解文章中心的重要性。

阅读贵在抓眼,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常常蕴含着作者写作意图,在整篇文章中中国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或者能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具体来说,记叙文中的文眼常是议论和抒情的部分,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⑵ 方法:

① 首先比较开头和结尾作者的不同情感。

看到紫藤萝而感到意外因而“停下脚步”时,心绪仍有“焦虑,悲痛”,最后却“加快了脚步”,心情已然豁然开朗,振作精神而迈步向前了。

② 接着讨论:这种情感心绪的变化是紫藤萝带来的,那么,它究竟带给作者什么呢?。

(说明,由此引导学生找出流露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A、我……觉得这一条……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第7自然段)

B、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便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拓展阅读、讨论,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⑴ 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比较阅读。(见《课外读本》)

比较阅读的重要性:找出并品味文章的异同点,或就题材,主题,体裁,内容,或从结构,技法,语言,修辞…比较,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的把握中心,提高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参考:主旨都写对人的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体验,对生命的领悟。都是散文。但前两篇的题目都直接反映主旨,而本文却只表达对象,而不反映主旨;就其内容而言,第1篇重在抒情,揭示人洞察到的生命本质,第2篇重在说理,告诉人们怎样对待生命。本文为借物抒情、托物喻理,明写紫藤萝的生机勃勃,实为歌颂生命。

⑵ 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认识。

在以往的教育观念中,更多地强调生命价值观念,而非生命本身的份量,导致学生头脑中并不认为活着是一种幸福,有的轻易地抛弃生命,为考试的一个分数、为一句批评、为老师的一个眼神,甚至于为同学的一句笑骂。其实生命的价值和生命意识并不矛盾,教育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使他们明白什么东西可以和生命等价,什么东西可以高于生命,而什么是不需要用生命的毁灭作为代价的。

参考:

① 美好的事物是扼杀不了的,生活的河流必将冲决各种障碍,流向更为美好的明天。

② 人生的道路是由折的,有时会遇到险滩、恶浪,但只要有直面的勇气,终会扬帆启航,到达理想的彼岸的。

③ 只有善于忘却生命不快的过去,融入新生活,才能体味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④ 历史的长河迂回曲折,但终会前进。

5、重点的突破。

分析景物描写方法并学习写此类文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讨论:

⑴ 描写顺序。

观察有序,写作才有条理,这是状物的基本要求之一。简单引导学生圈出标示观察顺序的关键词:如一片、一树、一穗、一朵,即可明确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的顺序。由此明确景物的描写要有层次,要恰当的按照人们的观察特点有顺序地进行描写,景物的描写不能杂乱无序。

⑵ 结合习题一,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写紫藤萝花的特点。

目的:让学生明白:

① 要用富有表现景物特征的文字,把所托之景写得生动,要富有美的意境。

② 要调动多种感官对能寓理的景物作全方位的描绘,要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

做法:描绘盛开的花,无非从形,色,态,味入手,作者采用了视觉、嗅觉、幻觉(通感)的写作角度。勾画出关键词句即可,因此采用填表练习并讨论的活动形式,考查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如下:

描写对象 形 状 颜 色 神 态 气 味 角 度 一片花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 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辉煌的淡紫色银光流动,欢笑,生长,挑逗。淡淡的芳香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般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幻觉

(通感) 一树花 一串挨一串,一朵接一朵 闪光的 推着挤着,笑,嚷活泼热闹 一穗花 上面盛开,下面待放 下浅下深 沉淀 一朵花 像帆,舱,鼓鼓,笑容 要绽开似的忍俊不禁

迁移阅读

(同为状物寓理的文章,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要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全文如下:

金色花

偶然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很是艳羡,激起我栽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得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栽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无论是阴晴雨雪,也不论是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对开它的存在,我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间瞥见这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地凛凛叉开,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吗,且不说它的掌节怎样的歪斜,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这可怕的东西,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地疯长下去。

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它高傲地擎立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

我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已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能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第二篇】

一、说教材

《紫藤萝瀑布》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1篇散文,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外国作品,形式多种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单元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抓好基础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则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教学全过程,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味、感情和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为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紫藤萝瀑布》触景生情,富于哲理,写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生动的词汇。

3、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4、体会文章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的写法。

5、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6、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通过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描写;揣摩字里行间了;流露的思想感情。即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线,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抓手,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对话为平台”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认为教与学当是相互交融的。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那么,就要求预设的环节体现一定的思维梯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品读悟情法、探究悟理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觉运用圈点批注、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他们透过文字,参情悟理。

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

三、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以下六个环节: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走进大自然,你定会发现她的丰富多彩、她的婀娜多姿。美丽的花、美丽的草、青山绿水会令你心旷神怡,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甚至有人由此而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今天我们就去认识这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

由学生熟悉的花导入,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整体感知课文:

(1)《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就必须读一读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完成黑板上的填空。

本文学习什么内容?(看花——忆花——思花)

这个问题是紧扣着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出的。带着问题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作者笔下的紫藤萝美丽、蓬勃、闪烁,繁花似锦,我们齐读1——6自然段,再一次欣赏这美丽的紫藤萝,请你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你心中的紫藤萝瀑布。

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学生从中归纳出了要点。这样形象感知全文,切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另外本篇课文背景学生不太了解,这个问题也是深入浅出,学生回答起来也比较轻松,因此课堂就会意趣横生,高潮迭起,高效低耗,充满活力。

(3)紫藤萝花一直都是这样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吗?

在这里通过对比,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注意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思考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思考、独立深究、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动机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就可以解刃而解,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紫藤萝花曾遭不幸,但现在是这样的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热爱生活。

3、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这篇散文语言含蓄、精美如画、感情深沉如歌。的确,我们阅读时如入画境,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描画花的形象的呢?请同学们动情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美点。

在这里只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没有用一定的规范来要求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的来思考这个问题,不会有太多的顾虑。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倾心于此,他们才会积极思维,热情参与,教师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才能达到高效率。

4.拓展延伸

以“我喜欢花,因为它”的句式来仿写句子

写作训练要紧扣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进一步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比喻句与拟人句,模仿造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这一问题的提出还希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使课堂上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的原则。在人文素养方面,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在语文工具性方面,侧重基本字词等语言知识的积累,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第三篇】

一、教材地位

《紫藤萝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这是1篇精读课文。阅读本课可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1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

(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文章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积极含蓄的主题追求,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深沉的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更好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初一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还需加强字词积累的指导。)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根据第一单元的目标要求、本文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揣摩作者的感情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第四篇】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都不足畏惧,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紫藤萝瀑布》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本单元的教学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显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课安排以下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②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③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通过模仿写作,揣摩托物言志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优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为培养学生语感,学习母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树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观打下基础。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品味语句,理解作者十年前后的情感变化,初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

四、教师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把课文、图片、音乐完美结合,寓情于景。为学生创设和谐、快乐的学习情景。世界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快乐教育”、“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开发,熏陶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当今课堂教学新的生命。

2、朗读,感悟。通过学生的精读细品,发掘学生的创新智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语文学习方式的多元性、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性”。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读一读、谈一谈、议一议、想一想、问一问、划一划、练一练、写一写、比一比”等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问、写的能力,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联想思维。

4、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广采博取,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5、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语文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即处处是生活,处处是语文。

6、质疑问难,激励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砺学生的创新品质。

五、学习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本堂课主要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阅读中领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乐中学习,在练习中巩固,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具学具:

多媒体。

八、教学设计思路:

1、听一听、看一看

教师活动:放音乐,展示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学生活动从听觉,视觉让学生感受美,创设创设一种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通过优美图片展示,播放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丁香花》,引入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播放音乐《昨日重现》,与课文内容相吻合2、读一读、谈一谈

议一议

教师展示多媒体,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也参与学生的交流。学生读本课的词语,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并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议一议,然后学生与老师交流。通过对优美语段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预习方法。谈一谈对句子的理解,及方法,对人生的感受悟,生生、师生进行相互交流,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想一想、问一问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三个核心提问,让学生思考,质疑。学生看图片,思考教师的提问,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勇于创新。通过教师关键性的提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大语文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

4、划一划、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作批注和勾划。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一边听课文一边在书上划出优美的句子,关键词语,听完后想一想。学生完成教师的检测题,通过学生的划一划,培养学生的做笔记的习惯,动脑及创新品质,通过练一练,检查学生对知识及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5、比一比、写一写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评比,指导学生进行片断写作练习,看谁写得好。比朗读,比写作,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仔细观察的能力,写作能力,语文的实践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九、教学程序:(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用多媒体展示花的图片,然后放音乐《丁香花》,创设一个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然后进入预习的检查。对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要让学生读一读。

2、多媒体展示提问:你知道什么是藤萝吗?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吗?然后教师展示藤萝图片,介绍藤萝,这里体现了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间的联系,接着教师展示作者图片,介绍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提问:听录音,看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在书上划出优美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教师再抽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生齐读课文、分组朗读、分男女朗读、抽个人朗读等多种方式,学生朗读时,教师播放音乐《昨日重现》作为背景,创设氛围,与作者看花时回忆起十年前的情景相照应。教师重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要求,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注意句子的重读;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注意感情。

(三)、品味探究

1、学生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品味句子的方法指导。

品味句子指导:从修辞手法、句子所写内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几方面去思考。学生先小组进行交流,再抽起来回答。教师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2、教师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核心问题。

A、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

B、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观察这两幅图片,从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

C、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这几个问题主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对作者的描写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顺序进行理解,对作者十年前后心情进行感悟。我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试着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突出重点,教师再进行补充。

(四)、课堂检测学生进行练一练,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进行写法指导。先分析本篇文章的写法,再进行写作练习。

(六)、最后设计了音乐《希望》,与文章结尾时作者的感受一样,紧扣课文主旨,让学生放飞自己心中的希望。

(七)、板书设计说明:板书课文的核心内容。由看花、忆花、悟花分别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从而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九、教学评价

1、学生在整堂课中,感受课的写作之闰,感受画面之美,在发问时,教师始终采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

2、课件中的几个小动画:如“智慧之花”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小问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飞舞的小蝴蝶”等,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7 3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