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仲夏夜》课文说明【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海滨仲夏夜》课文说明【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海滨仲夏夜》课文说明【第一篇】

本文的标题十分醒目明确。“海滨”点明了特定的地点;“仲夏”点明了具体的季节;“夜”点明了时间。作者抓住这个自然环境中变化不定的景物,酣畅淋漓地描绘出一幅幅海滨仲夏夜的幽美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的感染。

“夜,来临了。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的夏夜。”作者涉笔成趣,探骊得珠,一开始就总写了海滨仲夏夜的“幽美”。它不仅点出了正题,而且定下了全文的基调。散文的下边几段都是围绕“幽美”这一特点而写的。但是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作者捕捉入文的形象,不仅具有很强的特征性,而且还多是一些变化着的动景,致使作者所勾画的“夜”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看吧,“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橘红色”,画出了晚霞的颜色美,“燃烧”,则勾勒出晚霞的动态美。晚霞不但好看,而且还动了起来,真是神来之笔。大海“被这晚霞染成了红色”,这一方面写出了大海的颜色美,而且又一次写出了晚霞之动,“染成了”,则是有力的说明。作者在这里以生花妙笔,紧紧抓住大海的特征来衬写晚霞,就别有韵味了。大海的景色“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这一比较句是巧妙的过渡,下边<>则是具体的描述。因为大海是“活动的”,所以晚霞也就随之活动起来。特别是海峰上的霞光,“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霞光像火焰在燃烧,既写出了霞光之形和色,又写出了霞光之动。“闪动”“滚动”“闪烁”,是一组近义动词。“闪动”描绘由于海浪突然一动,霞光也突然一动的形态;“滚动”描绘由于海浪的翻腾,霞光也翻腾的情状;“闪烁”描绘由于海浪的动摇不定,霞光也忽明忽暗地变幻。不仅如此,由于海水不停地呼啸,霞光在燃烧时还发出了“霍霍”声,作者对海上霞光的描写,真是绘形、绘色又绘声。

但是,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景色又有新的变化:“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直到“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过程,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上是晚霞的景色变化。霞光虽然没有了,但是新的变化的景色又出现了。瞧,“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这里的“突然”写出了变化之快,“肃穆”则是作者对天空的变化的观感,它和“高而远”都表现出海滨的仲夏的特点。接着最早出现的一颗启明星,又“闪烁起来”,“放射着”光辉。这是天空景色的变化。

当“夜色加浓”的时候,新的变化的景色又呈现在人们面前:天空的“明灯”“越来越多了”。由少而多,由启明星的出现到繁星遍布天空,这是只有在仲夏才有的现象。要说最精彩的,那就要数海滨的灯火夜景了。城市各处的灯火“次第亮了起来”,这里的“次第”形象地描绘出灯火一个接着一个地亮起来的情景。前面已经提到作者抓住大海的特征衬写晚霞,晚霞显得那么富有活力;这里作者又抓住大海的特征来衬写灯火,灯火也显得那么富有生机。“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从大海里看到了灯火的侧影,从大海看到了灯火的“晃动”。“闪烁”,从大海里看到了灯火的“流动”。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一幅幽美迷人的图画:天上的繁星,地上的万家灯火及其在海中的侧影互相辉映,天上、地面、大海融为一体,流光溢彩,千姿百态,真是美不胜收!

《海滨仲夏夜》课文说明【第二篇】

教学设想

安排一课时。

这是1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的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文章所描绘的是一幅幅流动的变化着的画面。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文章描绘了哪几幅画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怎样融情于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介绍写作背景。

1962年春3月,著名作家峻青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胶东半岛上一个小小的山村。可爱的家乡山水,老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牵动着作家的思绪。作者以美丽的山水为背景,用动人的景色作衬托,写成一组“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散文作品。《海滨仲夏夜》就是其中—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本文写的是海滨城市——威海的夏夜景色。

二、初读课文,要求:(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通过查检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读后出示小黑板或投影幻灯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      闪烁(shuò):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2)绯(fēi)红:鲜红。绯,红色。

3)肃穆(mǜ):严肃而恭敬。

4)广漠(mò):广大空旷。

5)苍穹(qióng):天空。

6)休憩(qì):休息。

7)徘(pái)徊(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8)皎(jiǎo)洁:(月亮)明亮洁白。

9)酣(hān)畅:畅快(多指饮酒或睡眠)。

2.提问:仲夏是什么时候?课文都描写了海滨仲夏哪些景物?

提示:对此问的回答,不必强求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做答。

三、再读课文,要求:速读课文后,填空。

提示:此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户,指导学生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练习及答案:

1.第一组画面(1—3段)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海滨仲夏的景色。

2.第二组画面(4—7段):描绘了海滨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滨沙滩上休憩、谈笑的人们。

3.第三组画面(8—12段):进一步描绘从月色上来至夜深这段时间里月光下海滨沙滩的美景和海滨沙滩上休憩谈笑的人们。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者观察点的不断移动,所见的景物也在不断的变化。作者按照时空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幽美的画面。景物是美好的,在美妙的景物中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他们自在舒畅,这种情感是全文的线索。

四、研读课文1——3段,重点研究作者如何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准确再现景物特点。

1.提问:1——3段,对海滨夏夜景色的描写,作者以哪些景物为主要观察对象?

明确:霞光、启明星、灯光。

2.作者对这三个景物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三个美妙的比喻句,请你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

3.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三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讨论后全班交流。

提示: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抓住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参考答案:

1)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作用:作者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霞光的色彩和动态。把晚霞比作火焰,很形象,“火焰”一方面表现出晚霞的艳丽,另一方面表现出霞光随海浪摇曳,翻腾的情状。

2)比喻句: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启明星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就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启明星的大和亮的特点,霞光逐渐变淡,变得清亮深蓝,突然显得高远,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这样高远辽阔的天空,不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层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旷地带的夏夜所特有的。在这广漠深蓝的天幕上,启明星的“光辉”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灯来比喻,也就格外贴切。

3)比喻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作用:第三段由星光引出对灯光的描绘,把静态的灯火写活了,写美了,把波浪上的晃动着,闪烁着的灯光比做流动着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动感。

4.请从4——12段再找两个比喻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比喻句: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作用:把笑声比作波浪,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

2)比喻句: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作用:灿烂的满月比作光辉四射的银盘,表现了满月亮和圆的特点

3)比喻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鱼鳞,表现了波浪的层次分明及闪闪发亮。

5.小结: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比喻精当。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烁的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自然贴切的感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辞格来完成的,形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自得,引人人胜。

6.训练联想能力,练习造比喻句。

提示:提供一个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如落日等,让学生抓住这一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练习造比喻句。

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1——3段。

提示: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所以不必强求学生课堂背诵得一字不差,重点检查关键词句的背诵。

1.从指导学生背诵描写霞光、启明星、灯火的三个比喻句人手,在背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

2.从三个比喻句的背诵,扩展到三个段落的背诵,背诵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1)要求学生圈出表现时间推移的词语:“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夜色加浓”。

2)要求学生圈出表现霞光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词句。动态:“简直就像—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色彩变化:“橘红色”→“深红”→“绯红”→“浅红”→“深蓝色”。

3.请两三位学生上讲台有感情地背诵,无论背诵程度如何,都加以鼓励。

4.全班齐背诵。

六、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朗读全文。

2.读了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你觉得这个“海滨仲夏夜”是个怎样的夜晚?请你在中心词“夜”前再加些形容词来表达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幽美、艳丽、愉快、温馨、恬静……

3.小结: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可爱迷人的海滨仲夏夜,我们不禁产生向往之情。这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作者用了许多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再现了景物特点,使我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的美,这无不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及丰富的联想。假如你热爱生活,你也能做到。

《海滨仲夏夜》课文说明【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变化写景的手法。

3、体会贴切的比喻对表现景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变化写景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贴切的比喻对表现景物的作用。

知识链接:

介绍写作背景

1962年春3月,作家峻青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胶东半岛上一个小小的山村。可爱的家乡山水,老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牵动着作家的思绪。作者以美丽的山水为背景,用动人的景色作衬托,写成一组“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散文作品。《海滨仲夏夜》就是其中—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本文写的是海滨城市——威海的夏夜景色。、

课前导学:

一、利用网络,搜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你认为应该掌握的生字有

你认为应该掌握的词语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仲夏是什么时候?课文都描写了海滨仲夏夜哪些景物?

2、本文主要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滨仲夏夜”的景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提示:此练习目的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的词语。

第一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

第二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

第三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

第五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第三单元的学习,前几节课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江南春天的美景,伴着老舍先生一同去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和当代作家峻青一道去领略《海滨仲夏夜》的迷人景色。

二、明确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变化写景的手法

2、体会贴切的比喻对表现景物的作用

三、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音

霍霍(huò)  煞白(shà)  闪烁(shuò)  绯红(fēi)  仲夏(zhòng)

广漠(mò)  酣畅(hān)  苍穹(qióng)  休憩(qì) 炙晒(zhì)

2、解释下列词语

霍霍:这里是闪动的样子苍穹:天空

皎洁:(月光)明亮洁白广漠:广大空旷

次第:一个挨一个 绯红:深红

3、走近作者

峻青(1922-),原名孙俊卿,生于1922年,山东海阳县人,当代作家,画家。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黎明的河边》、《海啸》、《血衣》等小说。

4、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为我们描绘了那几幅画面?

三、合作探究

1、精读第1——3段:作者在这部分中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变化和特征来写?

教师示例:第一自然段写霞光,先从静态看,写出霞光“橘红”的颜色,再以晚霞与大海相互辉映,化静为动: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准确而又形象地表现出霞光映在波浪上不停地晃动闪光这个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3段的内容。

2、精读4-12段,文中写了哪些人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这是什么写法?

3.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这些比喻起了什么作用?

教师示例

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作用: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作者以大海为背景,把晚霞比作火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霞光的色彩和动态。

学生合作交流。

4、品析词语

教师示例

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燃烧”一词能换成“映照”吗?

用“燃烧”能给人以晚霞似火、烧得正旺的感觉,使语言增加形象感。而“映照”在程度上要逊色些。

学生合作交流。

五、迁移提高

仿照下面比喻句的句式,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注意内容的前后呼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

友谊如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

六、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学校秋天的景物,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特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我们校园最有特点的秋天景物。

《海滨仲夏夜》课文说明【第四篇】

安排一课时。

这是1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的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文章所描绘的是一幅幅流动的变化着的画面。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文章描绘了哪几幅画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怎样融情于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介绍写作背景。

1962年春3月,著名作家峻青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胶东半岛上一个小小的山村。可爱的家乡山水,老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牵动着作家的思绪。作者以美丽的山水为背景,用动人的景色作衬托,写成一组“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散文作品。《海滨仲夏夜》就是其中—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本文写的是海滨城市——威海的夏夜景色。

二、初读课文,要求:(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通过查检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读后出示小黑板或投影幻灯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      闪烁(shuò):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2)绯(fēi)红:鲜红。绯,红色。

3)肃穆(mǜ):严肃而恭敬。

4)广漠(mò):广大空旷。

5)苍穹(qióng):天空。

6)休憩(qì):休息。

7)徘(pái)徊(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8)皎(jiǎo)洁:(月亮)明亮洁白。

9)酣(hān)畅:畅快(多指饮酒或睡眠)。

2.提问:仲夏是什么时候?课文都描写了海滨仲夏哪些景物?

提示:对此问的回答,不必强求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做答。

三、再读课文,要求:速读课文后,填空。

提示:此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户,指导学生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练习及答案:

1.第一组画面(1—3段)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海滨仲夏的景色。

2.第二组画面(4—7段):描绘了海滨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滨沙滩上休憩、谈笑的人们。

3.第三组画面(8—12段):进一步描绘从月色上来至夜深这段时间里月光下海滨沙滩的美景和海滨沙滩上休憩谈笑的人们。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者观察点的不断移动,所见的景物也在不断的变化。作者按照时空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幽美的画面。景物是美好的,在美妙的景物中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他们自在舒畅,这种情感是全文的线索。

四、研读课文1——3段,重点研究作者如何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准确再现景物特点。

1.提问:1——3段,对海滨夏夜景色的描写,作者以哪些景物为主要观察对象?

明确:霞光、启明星、灯光。

2.作者对这三个景物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三个美妙的比喻句,请你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

3.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三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讨论后全班交流。

提示: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抓住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参考答案:

1)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作用:作者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霞光的色彩和动态。把晚霞比作火焰,很形象,“火焰”一方面表现出晚霞的艳丽,另一方面表现出霞光随海浪摇曳,翻腾的情状。

2)比喻句: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启明星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就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启明星的大和亮的特点,霞光逐渐变淡,变得清亮深蓝,突然显得高远,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这样高远辽阔的天空,不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层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旷地带的夏夜所特有的。在这广漠深蓝的天幕上,启明星的“光辉”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灯来比喻,也就格外贴切。

3)比喻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作用:第三段由星光引出对灯光的描绘,把静态的灯火写活了,写美了,把波浪上的晃动着,闪烁着的灯光比做流动着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动感。

4.请从4——12段再找两个比喻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比喻句: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作用:把笑声比作波浪,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

2)比喻句: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作用:灿烂的满月比作光辉四射的银盘,表现了满月亮和圆的特点

3)比喻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鱼鳞,表现了波浪的层次分明及闪闪发亮。

5.小结: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比喻精当。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烁的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自然贴切的感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辞格来完成的,形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自得,引人人胜。

6.训练联想能力,练习造比喻句。

提示:提供一个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如落日等,让学生抓住这一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练习造比喻句。

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1——3段。

提示: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所以不必强求学生课堂背诵得一字不差,重点检查关键词句的背诵。

1.从指导学生背诵描写霞光、启明星、灯火的三个比喻句人手,在背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

2.从三个比喻句的背诵,扩展到三个段落的背诵,背诵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1)要求学生圈出表现时间推移的词语:“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夜色加浓”。

2)要求学生圈出表现霞光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词句。动态:“简直就像—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色彩变化:“橘红色”→“深红”→“绯红”→“浅红”→“深蓝色”。

3.请两三位学生上讲台有感情地背诵,无论背诵程度如何,都加以鼓励。

4.全班齐背诵。

六、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朗读全文。

2.读了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你觉得这个“海滨仲夏夜”是个怎样的夜晚?请你在中心词“夜”前再加些形容词来表达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幽美、艳丽、愉快、温馨、恬静……

3.小结: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可爱迷人的海滨仲夏夜,我们不禁产生向往之情。这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作者用了许多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再现了景物特点,使我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的美,这无不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及丰富的联想。假如你热爱生活,你也能做到。

(冯  彬)

17 474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