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推荐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第一篇】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过渡到初中,基础较为薄弱,但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教师应循循善诱,步步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品读文本,交流互动。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牧羊人的情感。

2.通过品读文章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片,对话导入

二、默读课文,探寻奇迹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牧羊人生活的这片土地出现了怎样的奇迹。

明确:原先,这里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荒野。

然后,这里像一块铺在高原上的“地毯”。

后来,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

三、跳读课文,走进奇迹创造者

1.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奇迹创造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荒漠变成绿洲的。

例句:(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在仔细盖上泥土。

(2)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棵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3)他说,这块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总结:他是有信念、执着坚持、慷慨无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

2.圈点勾画出“我”对牧羊人评价的句子,体会“我”对他的情感。

四、寻找身边的“奇迹”创造者

根据链接说说你的看法,并分享给你的小组。

五、小结:愿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牧羊人,种植希望、播下幸福,成为“奇迹”的创造者。

六、作业布置:写一写,你知道的“奇迹”创造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一个你身边的牧羊人。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小片段。

七、板书:荒地绿洲

(执着、乐观)老人

七、教学反思:本课是1篇小说,虽然小说以人物为中心,可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可不必一个一个句子分析。本课以“奇迹”为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较为连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第二篇】

教案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过渡到初中,基础较为薄弱,但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教师应循循善诱,步步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品读文本,交流互动。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牧羊人的情感。

2.通过品读文章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片,对话导入

二、默读课文,探寻奇迹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牧羊人生活的这片土地出现了怎样的奇迹。

明确:原先,这里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荒野。

然后,这里像一块铺在高原上的“地毯”。

后来,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

三、跳读课文,走进奇迹创造者

1.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奇迹创造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荒漠变成绿洲的。

例句:(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在仔细盖上泥土。

(2)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棵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3)他说,这块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总结:他是有信念、执着坚持、慷慨无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

2.圈点勾画出“我”对牧羊人评价的句子,体会“我”对他的情感。

四、寻找身边的“奇迹”创造者

根据链接说说你的看法,并分享给你的小组。

五、小结:

愿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牧羊人,种植希望、播下幸福,成为“奇迹”的创造者。

六、作业布置:

写一写,你知道的“奇迹”创造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一个你身边的牧羊人。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小片段。

七、板书:

荒地 绿洲

(对比)

(执着、乐观)老人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1篇小说,虽然小说以人物为中心,可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可不必一个一个句子分析。本课以“奇迹”为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较为连贯。

文章赏析

法国作家让·乔诺写过1篇的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战争。也不知道1939年的战争。他天天和树打交道。和树相依为命。他用心灵的语言和树谈心。默默地交流。过的是“淡泊生活。他通过亲身经历证实了孤独者“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爱让生活多份阳光。

这位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域。他每种下一棵树。就感到在人世间就又多了一个亲人。他的事业是“堪与上帝比美的事业。由于充满了改造现实世界的强烈愿望和对树的极度热爱。这位牧羊人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他深深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后人造福。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人生充满忙碌。但人们依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琐而艰辛。但宁静的心灵和满腔热忱会弹奏出精彩的乐章!

爱是人生之源。一个人的心中倘若没有爱的泉水。那也就不会有人生的绿荫。有了爱。纵然是满眼阴云。遍地荆棘。你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的迷恋和神往。爱造就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动物。物质的贫缺只会导致人生的艰难。而爱的匮缺则会使人生空虚和灵魂孤独。令人心痛的是。在这个越来越崇拜物质的年代。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物质左右着他们的心灵。其心灵世界犹如干涸的沙漠。心不乏则身不累。

有人说。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的人。其生命一定是阳光般灿烂炫美。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爱能使人懂得忧伤与痛苦。同时也能使人摆脱忧伤与痛苦。令平凡的生活充满情趣与意义。英国诗人兰德暮年时在一首诗中写道:“我不和谁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热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兰德的这首小诗表现了一个走进暮色的老人通达从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宁静淡泊。铅华洗尽的人生境界。爱让生活多份阳光。种树的牧羊人不也正是如此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学重点:

1、植树人的精神品质;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教学难点:

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二、新课教学:

(一)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要阅读的过程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坍(tān)塌废墟(xū)流淌(tǎng)缝隙(xì)琢(zuó)磨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流淌:液体流动。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酬劳:酬谢,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转悠: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二)理解结构

1.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然成林

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

2.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

3.本文的结构对你的作文有何启示?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四、作业布置: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植树的牧羊人》的基本内容,也深深为主公的精神所震撼,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所写的是真实人和事吗?并请说出理由:

《植树的牧羊人》是作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了解主人公的精神为什么会鼓舞很多人。

二、新课教学:

(一)理解内容

1.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明确: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2.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3.“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这几句话表达了牧羊人怎样的品格?

明确:高尚无私,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

4.“创造有如一种连锁效应”,文中所讲的连锁反应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种树成林之后,自然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流水淙淙,当水回到大地,柳树、牡丹草、野花等一一复现,猎人们回到高地,开始猎野兔或野猪。

5.“他不理会1939年的世界大战,如同不理会1914年的世界大战。”作者这样有怎样的言外之意?

明确:牧羊人一直潜心种树,心无旁骛;战争在毁灭,而牧羊人在创造。

(二)理解形象

找出表现人物品格或性格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明确:无私、慷慨。

2.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明确:自信,果断。

3.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明确:积极生活,爱整洁。

4.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明确:目标远大而高尚。

5.或许正因为布非耶拥有无私的心灵,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过着俭朴的生活,上帝才赐予他如此强健的体魄。

明确:无私,俭朴。

(三)理解主旨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了这样一种主旨: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与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2.本文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三、课堂小结:

1.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2.你学了本文后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再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第四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人生之舟”选编了4篇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人生之舟”,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文章脉络及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复述课文。

2、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情感目标:

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文文本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如何运用肖像描写写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二)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根据以上依据,我采用的学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谈论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细节探究。

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节的创设,是兴趣激发的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会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设计:由《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入课文

(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便于下一步展开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将重点字音及成语解释在书上进行勾画和补充,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关于作者

让·乔诺(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2、朗读课文,把握生字词。

干涸( ) 坍塌( )

戳( ) 酬劳( )

山毛榉( ) 白桦树( )

薰衣草( ) 废墟( )

(此活动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开展,有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

4、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情节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

(此环节通过默读把握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细节探究

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3、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的印象。你感觉他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学习的?

牧羊人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不图名利、造福人类

4、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将荒山变成奶和蜜的田园的?

能够支撑老人体力和毅力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信念,他认为:如果山上没有了树,就没有了生命。我们也要从老人一生坎坷的遭遇进行思考,他身边的两位亲人相继离开了他,他变成了孤独一人,他也是想通过种树,来种植生命,通过“再塑大山的生命”来寄托自己的追思。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找相关描写句,体会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好处,把握关键词语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情感,领会主旨)

(四)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主题:本文通过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由衷地赞扬了老人的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讨论:当今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现代机械越来越先进,是不是不需要像牧羊人这样的精神了?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在把握主题的同时深入思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习牧羊人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1、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2、搜集5句关于奉献精神的名言警句,并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17 124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