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综合练习【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陈涉世家》综合练习【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陈涉世家》基础训练【第一篇】

分析教材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基本篇目《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强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如: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善于谋篇布局,情节曲折生动,对历史资料注重剪裁取舍等等。

分析学生

有利因素:学生在历史上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为学好本文打下了历史基础;从初一到初三学生已学过文言文近30篇,特别是通过《曹刿论战》等文章的学习,对古代作家怎样布局谋篇、处理材料运用语言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好本文打下了文言基础。

不利因素:

1、作品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秦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学生认识这场革命运动暴发的必然性,理解陈胜的形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故将“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背诵第二、三段中的重点语句”作为两个教学重点。

2、本文长句、难句、通假词、古今词、活用词较多,会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些困难;另外本文要求掌握的文言判断句与现代文的判断句格式有较大的不同,学生可能会混淆,所以将以上知识作为教学难点。

设计理论与思路

设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理解不仅仅取决于合理的阅读活动过程,还涉及读者用怎样的方式来阅读。在目前流行的众多阅读中,采用re阅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齐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较好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思路:采用re阅读教学本课。

(re阅读,是根据史密斯“阅读也是一种表达”的命题而来的。r和e分别是英语“阅读”和“表达”的第一个字母。)

全程分四个系统:

1、“读──说”系统,疏通文句,解决学习重点一,突破难点;

2、“读──写”系统,翻译句子,编写剧本,为课本剧演出作准备;

3、“读──演”系统,巩固学习重点一,为解决重点二打基础;

4、“读──背”系统,完成学习重点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

⑵了解关于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和变格。

⑶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⑷背诵二、三节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2、能力目标:

⑴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

⑵学习本文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⑶培养学生读说能力、说写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等。

3、情感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书法指导、实际训练法。

教具准备

1、文字投影片3张。

2、图片投影3张。

3、录像片断一节。

教时安排

三教时。

第一教时:指导学生读说,疏通句意文意,解决学习重点一,突破难点;

第二教时:指导学生动笔写,编写剧本,分组排练;

第三教时:实际训练法,课本剧演出、评议,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录像播放农民起义的片断,导入新课。

2、文字投影,打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二、新课学习

1、读──说:

⑴听读:

播放录音朗诵,标出长句停顿节奏,给难字注音,整体感知课文。

⑵自读:

读准以下字音:

阳夏人少时闾左当行度已失期数谏

陈胜王社稷被坚执锐骑千余

⑶自说、互说:

①说难词的解释,难句的翻译。(投影片打出题目)

②说长句难句的朗读停顿理由。(投影片打出题目)

(教师巡回辅导,随时解答问题,并搜集共性问题以供全班讨论)

⑷小小组中说:

讨论以下题目:

①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

②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

③哪句话表现了陈涉的博大胸襟?

④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哪几种?

⑤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

⑥简述起义的具体步骤。

⑦为什么本文详写起义前的形势分析、起义的准备、起义的过程,略写起义军进攻发展速度和农民政权的建立?

⑸班级中说:(质疑、析疑、答疑)

①多人说重点句子翻译。

②代表说起义的原因和结果,解决学习重点一。

③讨论总结规律,突破难点:

a、长句朗读的正确停顿的规律:

按意义停顿(先根据解释疏通文意,然后朗读,不读破句。例句投影打出)

按语法结构停顿(主语/谓词/宾语,一般介宾短语、偏正短语不中间拆开。例句投影打出)

b、文言判断句的格式:

基本格式:……者……也;

变格:……也;……乃……

变格中的“……也”易与其它句式混淆,可讲清:古汉语判断句中,谓语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充当的,结合上文区别:

夫战,勇气也。(谓语“勇气”是名词,是判断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是动词,非判断句)

二世少子也。(谓语“少子”名词短语,是判断句)

⑹集体朗读:(巩固知识)

读重点语段,读准长句的停顿,读出判断句的语气;加深理解起义原因及过程,认识陈胜远大的胸襟和非凡的才略。

(设计说明:re阅读认为:一边读,一边尝试“说”,这样个人丰富的经历、经验就会加入阅读过程中去,会不自觉地在读物与读者之间建立一个区域广泛的敏感区。并且“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听力、领悟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唤起和组织读者的知识经验储备。)

2、读──写:

针对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分别安排以下两种写的作业,使不同语文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

⑴基础较差的学生书面翻译重点语段句子,特别是要求背诵的两段。

⑵基础中上的学生分四大组将课文改编成剧本,两组写起义前的准备,两组写发动过程。(图片投影供参考,文字投影打出改编要求)

⑶确定剧本后每组指定一名“导演”组织排练,要求全组人人参加。

(设计说明:re阅读认为,“读——写”系统就是用文字对阅读理解的成果给予定型。“读”是“写”的基础,“写”是对读物的更严密深入的一种阅读或者说通过写可以对读物有更深切的理解,阅读时语言符号的表象的鲜明性、生动性、适切性都会在“写”的时候于人脑中再现,“读”通过“写”使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读──演:

(增加感性认识,巩固学习重点一,为完成学习重点二打基础)

⑴放录音,小声读课文,为演出创设氛围。

⑵分组上演课本剧。

要求:

①故事情节尊重原作,可加以合理想象、创造。

②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言行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③适当运用道具。

⑶师生评议。

(设计说明:“说”主要动嘴,“写”主要动手,“演”则主要动体,“形诸于体,谓之表演”,在戴尔的“经验之塔”结构模型中,“演戏、表演”被定为“做的经验”它最直接、最具体,学习者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

4、读──背:

(完成学习重点二)

⑴背诵。

⑵重点句子默写。

(设计说明:学生经过多种方式的读、说、写、演以后,对课文内容、文章脉络、人物形象等基本熟记于心,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诵文章规定的章节,想必已不再是难事。)

三、终结反馈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设计练习。(略)

四、作业

整理本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的字。

文言文学习活动是一种很紧张、很艰巨、很枯燥的活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学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单调刺激使人疲劳、分散注意,而re阅读却能纠正这一现象,特别是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尤其适应这一方法。

《陈涉世家》基础训练【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朗度、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司马迁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资料交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读(断句、字音)

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

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

四、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

阳夏(jiǎ)辍耕(chuò)鸿鹄(hú)闾左(lǚ)適戍(zhéshù)当行(háng)度已(duó)数谏(shuòjiàn)罾(zēng)间令(jiàn)篝火(gōu)忿恚(huì)果笞(chī)宁有(nìng)攻蕲(qí)千骑(jì)社稷(jì)陈胜王(wàng)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五、新课讲授:

1、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A.陈涉是什么出身?

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B.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

7、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

二、新课讲授:

(一)朗读第三段,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二)分析课文内容:

1、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抓住时机,“并杀两尉”,扫除障碍;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明方向;明确领导,胜利进军,迅速壮大。

3、“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4、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5、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三、品读、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起义的舆论准备)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四、作业布置:

整理、积累本文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

《陈涉世家》基础训练【第三篇】

第一课时

〖教学导语〗

世界上有两个民族的起义史或曰造反史是被书写得非常精彩的,场面描写波澜壮阔,人物刻划风采动人。一是法国人,一是中国人。两个民族骨子里都透着造反的血性和天性。不同的是,法国人的造反多是为了平等、自由等民主的权利,中国人的造反是为了求生存,求安稳,换一个明君,做一个顺民。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学习这篇文章,对今天的人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教学过程〗

一、朗读篇

1、播放录音,跟机默读,做好注音:

阳夏(jiǎ)嗟乎(jiē)適戍(zhé)当行(háng)陈胜王(wàng)罾(zēng)篝火(gōu)忿恚(huì)笞(chī)徇(xùn) 酂(zàn)柘(zhè)谯(qiáo)砀(fàng)社稷(jì)2、全班朗读“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

二、文史篇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子长忠言直谏,身遭大难,以残疾之身,著不朽之作。

2、《史记》是本什么样的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⑴它是纪传体史书;

⑵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纪(帝王之事)、世家(诸侯之事)、列传(非常之人)。

⑶它是通史(黄帝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

鲁迅云:“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赏析篇

1、全班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

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

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①“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

②“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

③“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全班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

闾左:借代贫民;

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

会天大雨:会,正逢;

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

⑴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这样的高压统治还妄言千秋万代,真如痴人说梦一般。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可谓是拥有造反的本钱了。

⑵秦朝的政策,服徭役先征发富强人家(闾右──富强人家住在里的右边),然后再征发贫穷人家(闾左──贫穷人家住在里的左边),这种政策使贫富人家相对得到了调济,不致很快出现社会的倾斜。

到了秦二世时期,胡亥、赵高一伙人利用先人余威,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财,尽情挥霍。他们在秦始皇的繁重徭役基础上,再加上大修八百里阿房宫的巨大工程,勿论闾右闾左一律征伐,赋税增加到人民无法生存的地步,仅田租一项,就规定征收出产的三分之二。

⑶从秦简中还可以看出,秦的刑法是极为残醋的。仅刑法的名称就有赀、笞、迁(流放)、耐(剃去须鬓)、髡(剃去头发)、黥(在面上刺字)、劓(割鼻子)、鋈(断足)、斩左趾(砍左脚)、宫或腐(男子阉割,女子幽闭)、戮、磔(分裂肢体)、弃市,等等。《秦律》中有不少条文是针对“隶臣”的,可见由犯罪而沦为奴隶的人是非常多的。

第二课时

〖教学导语〗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暴动。

〖教学过程〗

一、赏析篇㈠

1、全班朗读“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

2、自读自译:

上使外将兵:使,派。将,带领;

吴广以为然:以为然,认为很对;

3、提问理解:

⑴怎么理解“死国可乎”一句中的“国”字所指?

六国新灭,反暴秦以复国。或曰反暴秦建立自己的政权。

⑵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胡亥勾结宦官赵高、权臣李斯,矫诏杀掉哥哥扶苏,篡夺了皇位。扶苏为人仁厚,“百姓多闻其贤”。

秦灭六国中,楚人性格刚硬,民风强悍,反抗最为激烈。秦灭楚后,有民谣传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果是楚将项燕之侄项羽巨鹿一战破釜沉舟消灭了秦军主力,成就亡秦大业。

⑶资料阅读:

赵高、李斯矫诏杀扶苏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老疙瘩胡亥最得宠爱。公元前210年的冬天,秦始皇不甘寂寞,再次巡行天下。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随从,留右丞相冯去疾守摊,处理朝廷政务。胡亥觉得好玩,非要跟去不可,始皇拗不过,只好把他带上,其他的儿子一概帕斯。

当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行进到平原(治所在今山东乎原县西南)的渡口时,秦始皇突然发病。什么病,史书上没有记载,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好像得的是胸膜炎。这病搁现在不算啥,那时可不得了。秦始皇总奢望永远活下去,一世、二世、万万世地传流不息,便派方士到处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可想而知。因此,秦始皇最讨厌别人说“死”字,大臣们也不敢提“死”这个茬儿。

秦始皇的病日甚一日,约觉着自己不行了,便让赵高代为起草玺书(皇帝遗嘱)给公子扶苏(当时扶苏率兵在塞北防御匈奴),意思是叫他到咸阳(秦的都城所在地。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主持参与父皇的葬礼。玺书已写好加封,暂放在赵高掌管的行符玺事所,尚未交给使者传送。

这年七月的某一天,秦始皇终于没有熬过去,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了。丞相李斯以为皇上死在外边,怕诸公子闹事,天下陡生变乱,便严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叫人把秦始皇的棺木载在辒凉车(帝王或权臣的卧车。有窗户,关上则温,打开则凉),由秦始皇生前得幸的宦官陪乘,其他人一律不许靠前,象平时一样给秦始皇送吃送喝。百官奏事如故,宦官从辒凉车中准其奏事。因此,众多人中只有胡亥、赵高及受宠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皇上已不在人世了。

秦始皇在世时,格外尊崇蒙氏兄弟。哥哥蒙恬在外为将,独挡一面;弟弟蒙毅在内廷,经常参与要事的谋划。哥俩对秦始皇忠诚不二。赵高是个私生子。他父亲因罪被处以宫刑,割掉生殖器,从此不能人道。母亲被没为官奴,与人私通生下赵高,即所谓的奴产子,照例也要去掉那活儿,永世不得生育。秦始皇听说赵高长得膀大腰圆,臂力过人,又熟知法律,就任命他为中书令,并让他教胡亥学习律令,二人非常要好。赵高曾经触犯刑律,秦始皇责成蒙毅处理。按照法律应处以极刑,但秦始皇舍不得,破例赦免了他,又官复原职。因此,赵高对蒙氏兄弟恨之入骨,伺机挟嫌报复。

秦始皇一死,赵高认为此乃天赐良机,便与胡亥一起密谋,准备假借始皇的命令,杀掉扶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对赵高的阴谋举双手赞成。但赵高又说:“不拽上李斯,这事难办成。”于是赵高去找李斯,对李斯说:“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书信和符玺,现都攥在胡亥手里,皇上已死,无法活转过来,要定谁是太子,就凭你我两人的嘴往哪边歪歪了。你看这事怎么办好?”但李斯并不买帐,说:“你怎么说出亡国丧家的话呢!这不是为人臣的所能说三道四的!”赵高见李斯一本正经,就先给他戴高帽:“丞相才能出众,考虑问题周到,劳苦功高,而又没有怨言。”接下便挑拨说:“我看你哪方面都不能和蒙恬比。你自己琢磨,长子扶苏是信任你,还是信任蒙恬呢?”李斯也认了,说:“我比不了蒙恬。”赵高又进一步引李斯上道,说:“长子扶苏登上皇帝宝座后,我敢肯定,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最终不过怀揣徒有虚名的通侯之印荣归故里罢了。胡亥为人仁慈宽厚,轻财重士,嘴上不会说,但心里有数,我看秦的诸子没有能比得上他的,做皇帝的接班人毫无问题。你好好考虑考虑,把这件大事早点定夺下来。”

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活了。于是,二人合谋伪造秦始皇给丞相的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太子。并篡改始皇给长子扶苏的信,斥责扶苏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屡次上书诽谤皇上,蒙恬失职,不能及时规劝扶苏改邪归正,二人一并赐死。

扶苏接读诏书,内心十分悲痛,泣不成声,欲自杀以了事。蒙恬头脑比较清醒,觉得享有蹊跷,劝止扶苏说:“陛下在外巡行,未闻立过太子,派臣蒙恬率三十万人守卫边防;公子您为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如今,只来了一位使者,您就想自杀,怎么能够知道其中没有诈伪?请让我们再次向皇上请示,如果是真的,再死也不晚。”这时,使者等得不耐烦了,一个劲儿催按圣旨说的办。扶苏为人老实厚道,不愿多想,因而对蒙恬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还请示什么呢!”说完,便毫不犹豫地拔剑自刎了。蒙恬却不肯做冤死鬼,便把他囚禁在阳周的监狱里。

使者回去交差,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听了,为除掉心腹大患而高兴得手舞足蹈。急忙起驾赶回都城咸阳,公开为始皇帝发丧,少子胡亥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的秦二世。赵高由管理宫中车马的中车府令升为郎中令,全权掌管宫中警卫,成为最高决策者的一员。李斯白忙一场,啥也没捞着,仅保住了他的丞相职位。不久也被赵高找了个借口处以“腰斩”之刑,并诛九族。李斯临刑前对儿子说:“你还记得我们一起牵着黄犬出东门打猎的事吗?可惜再也不能了。”

4、指定朗读“乃占卜……皆指目陈胜”,然后自读自译:

足下:您(课后补充);

然足下卜之鬼乎:但您还是向鬼神卜问一下事情吧。之,代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令,暗派;之,到,可译为潜伏;次所,驻地;

篝火:名词作动词,用笼子罩着火;

狐鸣:名词作动词,发出狐;

旦日:第二天,明天;

5、陈胜二人又想出了什么计策?目的是为了什么?

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目的是为了“威众”,给自己蒙上一层“授命于天”的神秘色彩。

6、他的计谋成功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二、 赏析篇㈡

1、全班朗读“吴广素爱人……吴广为都尉”

2、自读自译:

忿恚尉:忿恚,使动用法,使…恼怒;

借第令:即“借令”、“第令”之意,意皆为“即使”、“假使”。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死即举大名矣:死就要青史留名;

3、提问理解:

⑴哪件事写出了陈涉、吴广有勇有谋?

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怎么看待这句话透出来的思想?

血性男儿,好大志向,是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

当然,也表现了渗入到中国人血液和骨髓中的帝王思想。(见资料阅读:帝王思想:中国人的中心价值观──炎黄子孙如果有什么政治共识,那么就是在有帝王思想这点上。

炎黄子孙如果有什么是平等的,那么,也许就在人人有做皇帝的潜在资格上。

“舜何人也,吾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贫下中农陈涉就认为自己可以称王,所以他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他搞农民暴动,就以“大楚兴,陈胜王”为号召。小公务员刘邦看见秦始皇的车马之盛,立即暴露了自己的潜意识:“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将门之后的高干子弟项羽看见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更是直言不讳:“彼可取而代也”。先是湖南山沟里的一个农民子弟,后来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无冕之帝王的毛泽东也作诗言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朗读全文,背诵“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尖子生要求从头背诵至“吴广为都尉”)

第三课时

〖教学导语〗

陈胜吴广大泽乡率九百戍卒起义,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命运会如何发展呢?要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支虎狼之师。

秦灭六国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的大军。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三段

二、自读自译“攻大泽乡……杀之以应陈涉”

将兵:带领士兵;

被坚执锐:被,通“披”,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甲,锐器;

三、翻译评点

四、提问理解

1、文段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

2、文段中哪些地方回应了上文陈涉所言“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五、整合全篇

1、你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陈涉的“鸿鹄之志”?

起义前:“大楚兴,陈胜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义后:“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胜乃立为王”“乃以吴叔为假王”

2、陈涉为了发动起义,做了哪些工作?

先是正确地分析了天下大势,为起义提出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此谓师出有名;之后通过“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的手段,取得“受命于天”的身份掩护;再有勇有谋地除掉带队军官,为顺利起义除去大患;并以准确的分析、豪迈的语言鼓动九百戍卒义无反顾地参加起义,并筑坛为盟,誓死推翻暴秦。

3、贾谊《过秦论》中说:“陈涉甕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硃、猗顿之富也。蹑足行伍之间,俯仰仟佰之中……”陈涉吴广不过是九百戍卒中的两个小头目,并无什么雄才伟略,起义军更多的是草头百姓乌合之众──“罢散之卒,数百之众”,最后竟然灭掉了秦朝。对此,你怎样看待?

六、课堂巩固

课后练习三。

七、课堂阅读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索隐服虔云:“楚人谓多为夥。”)沈沈者!”(○索隐应劭以为沈沈,宫室深邃貌)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索隐顾氏引孔丛子云:“陈胜为王,妻之父兄往焉。胜以众宾待之。妻父怒云:‘怙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不辞而去。”是其事类也。)陈王以硃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索隐谓硃房、胡武等以素所不善者,即自验问,不往下吏。)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贾谊《过秦论》(节选)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索隐臣瓚云:“短曰敲,长曰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籓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亦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谿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然而陈涉甕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硃、猗顿之富也。蹑足行伍之间,俯仰仟佰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会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櫌棘矜,非銛于句戟长铩也;適戍之众,非俦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盖谓孟尝、信陵、苏秦、陈轸之比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尝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抑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杜牧《阿房宫赋》(节选)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八、作业布置

1、完成背诵。

2、完成课文小测。

《陈涉世家》综合练习【第四篇】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他10岁开始读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老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做了郎中,曾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8年(一作元封3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写《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他按照汉朝的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管皇帝的文书机要),发愤著书,全力著书,大约在55岁那年(公元前91年)最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还作8赋,均已散佚,唯〈艺文类聚〉卷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又作〈〈报任少卿书〉〉,记述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发愤修史的抱负。其中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五十二万多字,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事迹;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则是人臣之传。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在,所以称之为纪传体。纪传体是司马迁首创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记》是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术初年间,首尾约三千年。

《史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述,栩栩如生,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陈涉何以入“世家”?

项羽。并未统一天下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指出:“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未尝有也。”所以将他列入本纪。

陈涉。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辘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他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他敢于地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如此非常之功确实值得大书物书。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候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说明他不以成败论英雄。

○4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17 1246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