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最忠诚的歌者艾青《我爱这土地》艺术欣赏【热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土地最忠诚的歌者艾青《我爱这土地》艺术欣赏【热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土地最忠诚的歌者──艾青《我爱这土地》艺术欣赏【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

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个别学生朗读;

第五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

学生讨论并明确: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学生思考并明确:“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真爱。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6、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地感情。

7、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明确: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五、比较阅读,拓展学习

请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参考答案〗

1、两首诗的背景不同:《我爱这土地》是充满硝烟的抗战时期,《中国的土地》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2、写法不同:《我爱这土地》借用鸟的歌唱作比抒情言绪,《中国的土地》是直抒胸臆。

3、主题相近:《我爱这土地》抒发诗人面对遭受苦难的大地,要为此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中国的土地》是面对这块神奇的土地,表达永远思念的感情。

4、两首诗都注重意象创造:如果说艾青是借助“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来描绘出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以及解放区的勃勃生机让人们看到抗战胜利的光明曙光。那么刘湛秋则是把对中国土地的讴歌,对中国人民的礼赞寄寓在典型新颖的意象之中。如“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既写出了祖国山川的秀美,又自然地暗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七、布置作业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参考答案〗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地/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师/和那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

河流

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泪水

土地最忠诚的歌者──艾青《我爱这土地》艺术欣赏【第二篇】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是诗歌单元的第1篇课文,而且学生是第一次学习现代诗。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观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似乎明白易懂。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 ,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多样的诵读训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从而在教学过程 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教学目标 :

1.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3.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的能力。

4.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教学过程 :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说)老师好!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师:(同时播放钢琴曲《黄河大合唱》)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吗?

生:(齐说)知道。是《黄河大合唱》。

师:大家知道它写于哪一时期吗?

生:(站起来自信地说)写于抗日战争时期。

师:说得很对。关于抗日战争,相信大家一定看过一些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能谈一下你的感受吗?

生:我看过电影《地道战》。影片中日本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看了真让人精神振奋。

生:对。《地雷战》也是。那时的人们真是了不起,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地雷。(唱了起来)“炸得鬼子魂飞胆散”。(学生大笑)

生:我看过电视剧《烈火金刚》。我最喜欢影片中聪明机智身手敏捷的侦察员肖飞。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为真让我痛恨不已。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无论它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抗日战争虽然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但同时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面对山河破碎,国而不国,灾民流离,哀鸿遍野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寐不安,行愁坐叹”,或“大声疾呼以期上下一心,重现唐虞盛世”,或表示“一息尚存,尚思报国”。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艾青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那颗真挚的心。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特别邀请了一位嘉宾。现在请让他做一下自我介绍。

(在学生们诧异的目光中,一名学生走上台来)

生:同学们好!我叫艾青,原名叫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我于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后不久我被捕入狱。在狱中我写成了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我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下面,我就给大家朗诵一下我的诗作。

(恍然大悟的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朗诵诗歌)

师:谢谢诗人艾青。确切地说应该是赵壮同学。

师:刚才我们听了这位同学精彩有朗诵。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当作是诗人艾青,充满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吧!

(学生们慷慨激昂地朗读起来)(朗读完毕)

师:你认为这首诗在朗读时应注意什么呢?

生:我觉得本诗感情真挚,所以节奏不宜太快。

生:诗的第一节“的”字很多,要注意重音和节奏。

师:说得好。朗诵一首诗要注意把握诗的感情色彩和声调,节奏分清,重音读准。本诗感情真挚、丰富,所以节奏要放慢,找准每句话的重点,突出重音。咱们听一遍录音,注意重音和节奏。(师放录音)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遍?

生:(自信地)我来!

生:(学生朗读)

三、小组讨论、互问互答

师:读的非常有感情。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呢?小组内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互相讨论研究一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老师,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可诗中为什么要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唱呢?

生: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着苦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鸟儿的歌唱还能是欢快、高兴的吗?

生:对,我同意。身心都在受着痛苦的煎熬,何来动人的歌喉。再说,鸟儿的喉咙已经嘶哑了都还在奋力歌唱,可见他对祖国的爱是多么深。

师:非常精彩。正是如此,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歌唱,一方面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比挚爱。朗读时要表达出一种感情急于抒发的心情。(朗读)“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师:鸟儿在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她在歌唱什么呢?

生:(齐答)土地、河流、风、黎明。

生:我觉得“土地”指的是中国大地,可作者笔下的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呢?

生:“土地”是祖国大地的象征,我同意。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呢?因为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中国土地上肆意横行,残害百姓,所以这么说。

生:(情绪显得很激动)说得对。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

师:理解得非常好。在诗中“土地”可以看作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在本诗中还多次运用,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理解。

师: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残忍至极。虎卧龙盘的南京,三十万条生命,无论是已入暮年,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在母亲怀中嗷嗷待哺的幼儿,统统被杀,无一幸存。“处处抚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但是,河流会永远汹涌,风会无止息地吹刮,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会被摧垮的。(朗读)“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大家在朗读这部分时一定要表达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气势。

(学生们练习朗诵,情绪非常激动,纷纷站起来)

生:中国人民是不会被吓倒的,是不会屈服的。

生:河流和风无论遇到什么阻碍都顽强斗争,抗争到底,最终战胜它。中国人民也是如此,我们会不屈不挠地进行抗争。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生:河流、风就是中国人民这种反抗精神的象征。

生:我们有这种精神就能战胜一切。

师:是的,胜利将最终属于我们。因为我们已经看见了“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生:对,黎明就是希望。虽然它来自林间,还很微弱。但它是温柔的,重要的是它有活力,充满生机。

生:我们的游击队,我们的解放区,就在林间。它在不断壮大,就象黎明的曙光,穿过树林,使我们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光明与希望。

生:黎明已经来到了,光明还会远吗?

师:说的精彩。诗人对胜利充满信心,对胜利无比渴望,他愿为抗战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朗读)“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朗读时要表达出一种坚决的语气。

生:鸟儿生要为土地歌唱,死要让身躯肥沃土地,为土地贡献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

生:这是因为鸟儿对土地充满了依恋。

生:诗人真是善于表达情感。本来鸟儿歌唱、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在诗人笔下,这些行为都成了鸟儿的主动追求,甘于为祖国歌唱,为祖国献身。诗歌真是魅力无穷啊!

师: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歌唱;即使死去,也希望羽毛腐烂。此时作者的情感已由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里,当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时,洪流冲激而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朗读时,要恰当运用颤音,放慢语速,表达出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依恋之情。

生:这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由衷的倾吐。

生:诗句一问一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深沉的爱。

师:诗人在第二节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他那强烈的感情。

生:(齐读第二节)

师:鸟儿无论生死都眷恋着土地,都挚爱着祖国。诗人在诗中倾注了自己深沉的情感。现在,谁愿意再为大家读一遍全诗?

生:(刚才读的那个同学又站了起来)我再来一遍!(进步非常大)

师:让我们为他的进步喝彩!下面咱们齐读一下。

生:(齐声朗读)

生:(忽然,一个很小的声音传出来)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

师:勇敢的提出你的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生:(站了起来)诗人为什么要用小鸟来比做自己呀?小鸟的力量多弱,声音多小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生:对呀!把自己比做雄鹰不更好吗?

(学生中有摇头反对的,也有点头表示同意的。正当大家沉思之时,一名学生自信地站起来)

生:老师,我知道了。在抗日战争的初期,人民的力量还是很薄弱的,所以诗人用一只小鸟作比是很合适的。

生:(抢着说)对。连这样脆弱的小鸟还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甘于献身,足可见当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生:我赞成。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把小鸟改成雄鹰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不能深刻地表达出当时全国人民的那种悲愤之情。

师:精彩!有分析有总结。另外,诗人自称是“悲哀诗人”,这样的安排也是诗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四、总结收获

师:我们通过诗歌《我爱这土地》走进诗人艾青的感情世界,看到了他那颗真挚的爱国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诗歌中诗人用象征手法赋予了“土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意义。我也要在诗歌创作中注意运用它。我现在就想到了一句:火炬象征光明。怎么样,不错吧。(他露出一脸得意的笑容)

生: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真挚的爱。我觉得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

生:我觉得虽然炮火硝烟的日子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更不能忘记过去。因为牢记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

生:说得好。我觉得只有了解自己的祖国,才会对她爱得更深!

生:日本首相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中国人民极大的心灵伤害。我们一定要让中国更加强大。国强民才不受欺,人强国才更昌盛。

生:我们要做和平年代的雄鹰,展翅高飞,搏击长空,同样生死依恋祖国。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颇丰。优美的诗歌不仅要欣赏朗读,更要把它熟记于心,能脱口而出,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已经把艾青的这首诗背下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吧!

(师生齐背诗歌)

师:诗歌《我爱这土地》感情真挚又富有哲理,抒发了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让我们在歌曲《共和国之恋》中再次重温这份情感吧!(播放歌曲)

五、布置作业

师:爱国之情是绵延不绝的。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爱国方面的诗歌作品,并将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投诸笔端,溶入诗句之中。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点评刘莹老师在《我爱这土地》这一课中,用新颖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读诗悟情,教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美读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对话;教师启发性的语言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出色的表现赢得教师由衷的赏识与称赞,在这种和谐上进的氛围中,师生共同鉴赏了美,创造了美。

土地最忠诚的歌者──艾青《我爱这土地》艺术欣赏【第三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

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裴娟

一、教学目标 :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 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个别学生朗读;

第五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

学生讨论并明确: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学生思考并明确:“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真爱。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6、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地感情。

7、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明确: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五)比较阅读,拓展学习:

请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中国的土地》(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参考答案

①    两首诗的背景不同:《我爱这土地》是充满硝烟的抗战时期,《中国的土地》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②    写法不同:《我爱这土地》借用鸟的歌唱作比抒情言绪,《中国的土地》是直抒胸臆。

③    主题相近:《我爱这土地》抒发诗人面对遭受苦难的大地,要为此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中国的土地》是面对这块神奇的土地,表达永远思念的感情。

④    两首诗都注重意象创造:如果说艾青是借助“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来描绘出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以及解放区的勃勃生机让人们看到抗战胜利的光明曙光。那么刘湛秋则是把对中国土地的讴歌,对中国人民的礼赞寄寓在典型新颖的意象之中。如“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既写出了祖国山川的秀美,又自然地暗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七)布置作业 :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参考答案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地/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师/和那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八)板书设计 :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

河流

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泪水

土地最忠诚的歌者──艾青《我爱这土地》艺术欣赏【第四篇】

第一部分:

1.本诗的作者是        。

2.本诗写于1938年,你知道当时的的背景吗?

3.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

4.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读课文,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

河流、风:

黎明:

⑵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5.从诗中选一两句你有感受的东西,谈谈你的感受。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b、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7、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一)

时间是一把剪刀

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8.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

⑴第一节把时间比成          ,生命比作         ,裁剪的结果是           。

⑵第二节将时间比作          ,生命比作        ,击落后的结果是             。

9.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10.诗人对“时间”形象的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         的形象描绘,是他        心情的间接表现。

11.诗的用韵严格:

⑴第一节是        句押韵,韵脚是          。

⑵第二节是        句押韵,韵脚是          。

12.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

13.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续写一节。

(二)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4、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

15、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 。

16、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17、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18、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我爱这土地》答案

1.艾青 2.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4.⑴暴风雨打击着土地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⑵对祖国的挚爱。 ⑶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略   8.⑴一把剪刀;一匹锦绮;一堆破布付之一炬⑵钱鞭;一树繁花;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9.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10.当时艰难处境;苦闷 11.略 12.暗指当时的黑暗、冷酷的现实。 13.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14.老师的粉笔 15、排比;设问 16、各种颜色的粉笔 17、最后一句 18、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17 1238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