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案例分析【汇编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对大班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教学方法、学生互动及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发现适宜的策略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策略呢?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大班案例分析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大班案例分析范例精选 篇1

案例实录:

今天的集体活动是《木屐咯叽叽》,当我出示挂图开始讲故事时,晨晨睁大了亮晶晶的小眼睛认真地听着,她一边听一边看着挂图。故事的第一、第二小节讲完了,我开始提问:故事里的老公公、老婆婆用了一个什么办法把大黑熊吓跑了?晨晨似乎在动脑筋,但是没有举手,其他小朋友起来回答问题了,晨晨认真地听他们回答问题。接着,我开始讲故事的下部分了,讲着讲着,旁边的小朋友摸了摸晨晨,她也忍不住和他说了句悄悄话。我用眼神暗示了一下晨晨,晨晨坐神气了继续听故事。

情况分析:

1.从以上的情况来看,晨晨在集体活动时有时专心有时不够专心,其他幼儿干扰她时,她就不够专心,没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2.从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晨晨还不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不够多。

教育措施:

1.利用区角活动的时间,对晨晨进行单独的引导,让她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2.晨晨举手回答问题时,老师给予积极的肯定,慢慢让晨晨养成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大班案例分析范例精选 篇2

案例描述:

上周四我们过生日,因为6、7月份的孩子一起过,人数比较多。我们在前面放了两个桌子。唱完生日歌,分完蛋糕我们就为女孩子们梳辫子。吃到一半,小伟喊道“老师,我有鼻涕”,“那你出来拿餐巾纸吧”我对小伟说。可小伟没有出来,左顾右盼的看看边上的小朋友,又喊“我怎么出来啊?”小伟坐在中间,左右边都有小朋友,觉得出不来。其实只要把小椅子往后面一拉,就有空间出来了。我又对小伟说“自己想想办法,可以出来的”。结果小伟的办法是钻到桌子底下,爬出来。当时我并没有纠正他钻桌子的毛病,只是对他点点头,因为他想办法了,只是这个办法并不是合理的。

又过了一会儿,小伟又喊了“老师,我吃完了”。“好的,那你出来吧,叉子放在小脸盆里,盘子扔掉”。小伟看看手里的盘子和叉子,又喊了“我怎么出来啊?”哦,原来,手里的东西成了累赘,钻不了桌子了。其实那个时候,小伟右边没有小朋友了,只是小椅子没有搬走。我又对小伟说“自己想想办法,可以出来的”,又使了个看右边的眼色。小伟看懂了“看右边”的意思,把手里的叉子小心翼翼的放在盘子上,用右手笨手笨脚的推开他的障碍物。放完东西,回过头看看我,我笑眯眯的再次向他点点头,并说:“小伟你真棒。”

案例分析:

小伟就像很多家庭的孩子一样,有爸爸妈妈包办自己的家务事。早上的衣服、鞋子、袜子等都由妈妈帮着穿。这让他养成了对爸妈的依赖性,所以遇到什么事总是先喊老师或阿姨,自己不动脑筋想办法。动手能力也就相对比别的小朋友差,使得小伟到了大班,纽扣还不怎么会结。总是以为阿姨或老师会帮忙,自己坐在小床上或地板上等着。小伟其实会做事,但是因为锻炼的不多,做的比别人慢,做的比别人差,妈妈看到就会指责,使得他有些害怕自己做错,做错后又会被批评。这又增加了一项对自己不自信的头衔。所以发生了两次可以出来却还要问怎么出来的事件。小伟妈妈也对我说过,“在家里,明明会做的题目,问我们好几遍还不肯下笔,这个孩子没用的来。”

65 4139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