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官本位”思想从我做起精编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破除“官本位”思想从我做起精编2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官本位的成因解析1

摘要官本位的历史根源是自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官僚等级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官本位文化和思想观念,其思想理论根源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儒家道统。产生官本位的经济原因是官员掌握着公共财产和各种自然资源,体制原因是只对上负责、对官负责而不对民负责,权力缺乏有效制约。

关键词官本位 成因 文化根源

历史根源

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从秦朝开始形成的、后来不断完善的都是官本位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地主阶级政体。秦始皇灭六国后,刻石自颂“六和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致,无不臣者”。秦始皇废分封而集权于中央,罢领主食邑而设郡县,派官吏行政,土地国有,由国家统一均配。皇帝是最大的官和最大的地主。官为邦本,民为官役。小农经济是官本位的经济基础。官本位曾经是领先于世的灿烂的农业文明,但由于它过于完备竟然垂而不死,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虽然1911年的辛亥革命了封建王朝,但是几千年沉积的官本位文化和思想观念却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和人们的头脑中,挥之不去,一遇适宜的温度、土壤和环境,它就会死灰复燃。

萌生期。从历史脉络来考察,官本位萌生于先秦“学而优则仕”。古代中国各种职业由贵到贱、由高到低依次为士、农、工、商,入仕为官成为人们的最佳职业选择。孔子的门生子夏曰:“学而优则仕。”之所以“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是因为当官可以发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因为有权就有了一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成熟期。官本位成熟于西汉的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学说成为整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官本位意识也就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于是,读书做官也就成为人们最高的理想追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为千古流传的教子警句。

发展期。官本位发展于隋唐科举制度。隋朝开始建立科举制度,到唐朝趋于完善,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共存续1300年。在这漫长的1300年科举考试中,产生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形成长盛不衰、规模宏大、蔚为壮观的赶考(考官)热潮。

思想根源

官本位的思想理论根源是儒家道统(孔孟之道)。儒家道统的本体论是天命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人对天是不能违反的,否则“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所以,孔子提出“畏天命、”“知命”。而君主帝王就是天的代表,是“奉天承运”来统治黎民百姓的。儒家道统的认识论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论语・季氏》)“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他认为,君臣父子的名分(即等级特权)是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黎民百姓是先天愚蠢的,所以要实行愚民政策。儒家道统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孟子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认为,君主帝王是“天降之才”,是上天赋予的,并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孔子的政治观是“克己复礼”。他所要复的“礼”就是《周礼》,亦称《周官》,是西周初年的典章制度,基本内容是官的级别、职能、待遇即贵族官僚特权。儒家道统的人性观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告子》)儒家道统的核心――三纲五常是维护封建官僚的等级特权。

人性观是政治体制设计的理论根据。在我国,自孟子始一直是性善论居主导地位。按儒家观念“人人皆可为尧舜”,统治者更是品德高尚,因此在政体设计上就靠人治,不靠法治;依靠官员的“德行”,不要权力制衡;靠“自律”,不要“他律”,由此形成了两千多年的官僚专制政体。在西方,从基督教教义到古希腊政治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始终是性恶论居主导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性中充满自利、欺诈、贪心、嫉妒等恶习,它“导源于人的罪恶本性”,“人人都爱自己,而自爱是出于天赋”①。霍布斯认为,人性中有许多无休止的欲望,如权势欲、财富欲、安逸欲、、赞誉欲、虚荣心、利己心等②。资产阶级学者认为,权力有巨大的腐蚀作用,“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③。因为“如果没有约束,人的情感就不会听从理智和正义的指挥”④。所以,孟德斯鸠在政体设计上提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⑤。基于性恶论产生的分权制衡理论,创造出了西方的民主法治政体。

经济根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政权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可见,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的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权力也统治着财产’。……无产者同政治统治当然毫无共同之点,因为政治统治直接属于财产。”⑥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集体、股份制)是我国经济基础的主体。目前有一种现象就是,个别地方少数党政官员控制着公共财产,他们只享受公共财产带来的好处,却无人对其损失、流失、浪费、破产负责。如果人民群众对管理者不能有效制约,那么,公有制就会变为官僚所有制。

当官成为发财、暴富的捷径。早在2200多年前,吕不韦父子就悟出了一个道理:投资“官市”比种田、经商都强,“其利千万倍”。今天的官员们更是深谙此道,使他们的老祖宗黯然失色、自叹弗如。原北海市海城公安分局局长周贻胜给原广西自治区主席送去3000美元,不久周就当上北海市公安局长;原柳州市委书记给送去2万元,刘很快就荣升为自治区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原福建省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坦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⑦

结束语

同志是主张民本位,反对官本位的。他反复强调:“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我们就一定会胜利”⑧。他发动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初衷就是防止党政干部“变质变修”,他多次带头减薪,主动放弃大元帅军衔,要求将军下连当兵,号召干部参加集体劳动。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笔者认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无产阶级政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谁真心实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谁就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证;谁脱离群众、搞特权、做官当老爷甚至欺压群众,谁只代表少数官僚集团的利益,谁就一事无成,必然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千百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政权也会毁于一旦――苏共及东欧各国共产党的就是惨痛的教训。(作者分别为唐山市委党校政法教研室教授,河北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高级政工师;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官本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2009G31)

注释

①[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55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73~75页。

③[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42页。

④[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75页。

⑤[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70页。

⑦丁爱萍:“话说‘官市’投资”,《法制日报》,2002年2月10日。

⑧“做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人民日报》,1967年7月4日。

略论官本位的表现与危害2

摘要官本位原本是一种封建、落后的东西,但如今在文化、思想、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官本位”现象,甚至形成了官位拜物教。官本位在思想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都有严重的危害,尤其是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和凝聚力、战斗力。

关键词官本位 表现 危害

官本位本来是一种封建、落后的东西,是与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水火不相容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官本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依然存在于我们的政治体制、经济生活、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文化之中,并表现为多种形态,造成了诸多不可忽视的危害。

官本位的主要表现

在文化上的表现。一、全社会行政化。国有企业有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电视台,等等,都有行政级别,有些学会、协会也成了官府衙门。二、经久不衰的帝王戏、宫廷戏。打开电视,“明君圣主”满天飞,使人感觉好像置身于“天堂”般的皇天后土。三、编史修志以官为核心。不论是编写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还是党史、军史、地方志,都以官员为核心。科学家、艺术家或其他对社会进步有贡献的人可以遗漏,各朝各代的大小官员绝对不能遗漏。四、图书出版为官服务。文章或专著作者的官位越高越容易发表,其权威越大,发行量就越大。不少报刊还专设了“领导论坛”。

在思想观念方面的表现。一、官贵民贱,官尊民卑。例如称呼,在国外,无论总统还是乞丐,都可以称“先生”、“女士”。但在中国,民对官必须称官职官衔,官对民就直呼其名。二、官位高低成了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大学、中学搞校庆,邀请的重点对象是相关领导和校友中的大官。有人把出了多少大官作为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一大标志而大肆渲染,有的机构还搞出了出大官最多的高校排行榜。三、入仕升官成了人们最高的理想追求。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城市居民择业调查显示:做官为首选。四、日益火爆的考公务员热。2009年,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人数为104万,比上年增长20万,平均录取率78:1。

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一、待遇差异。生活待遇(衣、食、住、行、娱、医、葬)按官位高低而定。例如,《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逝世后,尽管骨灰也放在了八宝山,却不能和丈夫的骨灰放在一起,据说其丈夫是高官,杨的“级别”不够。二、政绩工程。为早出政绩、多出政绩就要搞大广场、宽马路、做大GDP,于是,“政绩工程”应运而生。一个地方如何发展,本来都有五年规划、年度计划,都是经过人代会(或党代会)表决通过的,但是,只要中途一换新书记,立马会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以表示新的领导有魄力、有创新。三、非法收入。在被查处的党政官员中,差不多每人都有一笔“说不清”来源的巨额财产,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四、。一个工程项目,不论造价多少,有的官员想让谁做就给谁。国有资产及其股份的出售、转让,不良资产的核销,国有企业的拍卖、破产等等,均由官员说了算。

在政治方面的表现。一、。第一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第二是作风飘浮、工作不实。第三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第四是随心所欲、自搞一套。第五是心态浮躁、追名逐利。第六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第七是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第八是、与民争利。第九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二、官民不平等。各种权力(权利)都集中于官员手里,各种义务(责任)则推向平民百姓,职权与职责、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不一致。知情权、话语权、决策权、监督权都与官员级别高低、权力大小成正比。三、官中选官。干部竞聘、面向社会招聘是一个进步,但在操作中存在官本位。如竞聘厅局级职位必须已任副厅局级职务若干年(依次类推),这就把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平民百姓排除在外。四、一荣俱荣。“一人当官,全家沾光”。例如,“官二代”广受群众诟病,再如有些国有企事业单位成了“家天下”。五、封官奖赏。如有的地方明文规定,来本地投资若干万元的、每年纳税若干万元以上的,可以获得副县级或副科级官位。毋庸讳言,在我国已然形成日益严重的官位(权力)拜物教。

官本位的主要危害

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危害。官本位使政府职能错位,破坏市场规则。一是导致以官领商,官商不分、政企不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人分析,在上世纪80年代,国有资产每年流失500亿,90年代以来,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每年偷漏税损失达1100亿以上,国有企业的呆死账及银行不良资产至少在12000亿以上。③二是按权分配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目前我国1%的家庭占有%的社会财富,基尼系数由30年前的上升到2009年的(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超过美国。④三是造成官民比例失调,财政不堪重负。我国的官民比例已由解放初期的1:297剧增至今天的1:18。吃“皇粮”的官员和准官员超过7000万人。全国平均每年“官车”消耗3000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出国培训考察费2500亿元,⑤另据中纪委等部门关于公车使用情况的统计: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全国公务车5221755辆,平均每辆一年费用约为20万元,全国公务车费用逾万亿,中国人均每年要承担公车费用为元。⑥

在政治方面的危害。官本位最终危害党的执政基础,加大变质危险。一是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科升处,盲目升格;局裂变,不断扩张;……一天能办妥的事,可以拖延一周。没有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二是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加剧腐败。在官本位体制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最大限度地体现官僚阶层的利益、意志和价值取向,改革成果必然更多地惠及官僚阶层,这就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⑦在90年代后半期,仅四种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2570亿元之间,占全国GDP总量在132%~168%之间。⑧此外,有约4000名腐败官员逃往国外,带走了500多亿美元。⑨由于吏治腐败,催生了官场的逆淘汰现象,即劣胜优汰。政治腐败催生黑社会组织,腐败官员又是黑社会的保护伞。

结束语

由于官本位充斥社会,进而催化腐败,导致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年人产生了严重信仰危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严重影响,使我国在国际斗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前苏联也是官本位:官就是利、官就是特权、官就是正确。⑩前苏联社科院民意调查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官僚的占85%。{11}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苏共时,广大群众不但不惋惜,反而拍手称快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作者分别为河北理工大学高级政工师、唐山市委党校教授;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官本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2009G31)

注释

①乔新生:“中国官本位扼杀世界级科学家”,《望东方周刊》,2004年第23期。

②李颖:“中国成人才流失最大国,百万精英滞留国外”,新浪网,2009年7月21日。

③陈剑:《流失的中国――国有资产流失现象透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第1页。

④丛亚平,李长久:“世行称中国1%家庭掌握%财富,两极分化严重”,大河网,2010年5月22日。

⑤马浩亮:“专家呼吁立法严控官员膨胀”,《法制日报》,2005年6月13日,第6版。

⑥卞保武:“昂贵的‘官轿子’―我国人均年承担公车费用元”,《改革内参》,2008年第20期,第27~29页。

⑦刘彦昌:《聚焦中国既得利益集团》,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

⑧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0页。

⑨郑飞:“商务部披露资金外逃内幕,四千贪官卷走五百亿美元”,新浪网,2004年8月16日,转自《法制晚报》。

⑩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11}陈方明:“官僚体制摧毁了经济―从前苏联的崩溃看‘官本位’的危害”,人民网・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3年第2期。

65 1508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