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精编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1
一、 学会概述――感知故事内容
概述,即概括地叙述,它侧重于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性表达。对于学生来说,初读完一个神话故事应该能够抓住主要人物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基本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情,都可以用简简单单的三句话来表述清楚,即事情为什么发生?怎样发生的?结果如何?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薛老师即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哪吒为何闹海?”“哪吒是如何闹海的?”“哪吒闹海的结果如何?”三个问题练习概述。因为目标明确,学生的语言训练有了支架,在练习概述故事过程中,不仅弄清楚了来龙去脉,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规范了自己的表达。此乃一举两得!概述故事这一环节,学生热情高,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以及事情的原委之后,不仅了解故事的内容,更进一步明白了概述的基本方法和语言规范。
二、 学会讲述――丰富故事情节
讲述是否精彩,能否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故事情节是否生动曲折。如何将一个故事讲得生动曲折、扣人心弦呢?方法是发挥合理想象,将人物可能所处的环境、可能会说的话、可能要做的动作、可能要想的事情一一加进去,故事内容自然丰实了,情节自然精彩了。《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对盗火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如果要把故事讲精彩,引导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情景是一个比较巧妙的做法。我是这样操作的:
师:要想盗取太阳神阿波罗的火种谈何容易?这其中肯定发生了许多事情,你能合理地想象出来吗?
生:他会思考怎样把火种盗过来,用一个纸团,或者用一个铁盆,还是用树枝呢?
师:对,这些是他在寻找盗火工具时的心理活动。
生:他会想,躲在哪个地方最安全、又方便把火种送到人间呢?
师:对,这也是他的心理活动。(板书:心理活动)
生:出发前,他的妻子肯定劝阻他,他可能会对妻子说:“别担心我,人类有了火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即使我受到惩罚也是值得的。”
师:把人物的语言加进去,故事就丰富多了。(板书:人物语言)
生:他把火种交给人类,人们跪在地上千恩万谢:“大神啊,谢谢你啊,我们不会忘记你的,我们会在山脚下为你修一座庙。”然后,普罗米修斯挥了挥手说:“不必了。好好利用火种吧,千万别让它熄灭了!”
师:很好,这是人物的对话,这样一来故事就更加精彩了。
生:普罗米修斯躲在一个拐角处,看到太阳车来了,他咬了咬牙,悄悄地跟在太阳车后面,迅速把茴香树的枝条烈焰里,由于动作太快,火焰熄灭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又一次将茴香树的枝条烈焰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
师:(太棒了!)盗火的过程真是一波三折,这其实就是普罗米修斯盗火时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板书:人物动作)有了合理的想象,加进去细节描写,这个故事就精彩多了。谁能将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略)
要想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形象,首先应根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尽可能地根据每一个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回顾了文本的内容,还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而且这对习作中如何处理好细节描写也是大有裨益的,实在是一举三得!
三、 学会评述――感悟人物品质
评述是评价和叙述的总称,是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展开有理有据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评述这一手段,抓住关键词语对人物的品质进行分析,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引导学生总结嫦娥心地善良这一品质,我是这样做的:
生:我觉得嫦娥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因为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嫦娥“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师:对啊,这是书本中的语句。你觉得她会怎么接济贫困的乡亲呢?
生:一个老大爷病了,没有钱看医生,嫦娥把自己仅有的几个铜板给了老大爷。我觉得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生:我也觉得嫦娥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邻居家揭不开锅了,她把自己家不算多的米给邻居送了点过去。
生:衣着单薄的邻家孩子阿毛,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好心的嫦娥赶忙拿了后羿的一件旧衣服给了阿毛。
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2
生:“盗”就是偷的意思。
师:对,“盗”在字典里解释为偷。“盗”字上面的“次”古义为涎,指垂涎别人的器皿,因此去偷去抢。有人说,在这里作者是将普罗米修斯和人人都痛恨的小偷相提并论,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既然不同意,就要在课文中找依据。普罗米修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呢?(板书:普罗米修斯是个什么样的神?)请大家自己先读一读课文。
评析 教者抓住 “盗”字来分析它的字理,明白它的字义,很自然地引出“普罗米修斯的行为与小偷一样吗?他是个什么样的神?”这样的疑问,整个教学围绕此问展开,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直奔重点,进行探究性学习。
师: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去“盗火”?
生:因为他看到人类没有火,生活非常艰难。
师:是一种怎样的艰难?课文第1自然段做了些介绍,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
师:吃生的东西,会造成什么后果?
生:食物中有大量细菌,吃后容易生病。
师:没有火来照明,夜里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摸索。不过,火仅仅是用来照明的吗?
生:它还能瞎跑野兽,还能用来制造工具。
师:是呀,怪不得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没有火的难处太多太多了。原始社会的人只能活十几年。我们这个年龄还在做学生呢,他们却已经活不下去了。这个省略号除了没有介绍的情境,还包含了什么?
生:人类的无比痛苦与万般无奈。
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是怎么突出人类的痛苦的?
生:作者用了“没有……只好……”的句式来强调。
师:你能读一读吗?看看哪里要重读,怎样把感情读出来?(学生读句子,重读了“没有……只好……”)
师:我听出了痛苦与无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人类对火的渴望。
师:当普罗米修斯看到此情此景,心中会怎么想?
生:他会想:人类的生活是多么艰难、痛苦啊!
师:你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什么样的神?
生:他是个极富同情心的神。
生:他是个有爱心的神。
师:仅仅只有同情吗?请你再读课文,他还想到了什么?
生:他想:“我一定要解救他们,盗取天火,让人类过上好日子。”
生:他也许会想到,如果去盗火,就违反了天条,但它看到人类的痛苦,会想:“哪怕宙斯惩罚我,我也要解救人类。”
师:课文的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是“决心”一词,我读懂了普罗米修斯盗火不是简单的事,要冒生命危险,但他为人类造福不惜一切。
师:从这里看,他还是个怎样的神?
生:他是个善良、舍己为民的神。
生:他是个敢作敢当的神。
评析 教者让学生去探究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由,
很自然地引出了人类没有火种时的种种痛苦。课文介绍很简单,用了一个省略号来表示。很多教师会让学生想象没有火种的困难。但教者却没有这样做,因为现在的学生从没有在黑暗里生活的体验,即使想象也是空谈。所以,把想象场景放在获得火种后的愉悦更生动一起,也能避免两次想象带来的时间耗费。但教者还是抓住省略号不放,让学生体会省略号中所包含的人类当时的感受、感情和渴望,可以说用心独到。同时,教者让学生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突出人类当时的痛苦,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很自然“没有……只好……”的句式就凸显了出来。教者进一步让学生读,并提示“看看哪里要重读,怎样把感情读出来?”这既是朗读方法指导,也是体验情感的指点。之后,教者引学生走进普罗米修斯内心,抓住“决心”一词探究他是个怎样的神。这时,学生看到的不是平时概念中法力无边的神,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性化的神,可以说,普罗米修斯开始走进学生的内心。
师:是呀,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之中,他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古希腊神话中,只有太阳神阿波罗才能驾驶太阳车。有一天,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以为自己也能驾驶太阳车,就偷偷驾太阳车出去玩,结果把云彩烤得直冒白烟,庄稼都烤糊了,草原被烧成了沙漠,农民被烤得焦头烂额。据说,黑人的皮肤就是那时变成黑色的。最后,连法厄同也从太阳车上滚下,变成了一个大火球。你们说,盗天火容易吗?
生:不容易。
生:弄不好他也会像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那样,成为大火球。
师:普罗米修斯退却了吗?是什么支持着他义无反顾?
生: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下定决心一定为人类盗取天火,哪怕牺牲自己。
评析 教者用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被天火变成大火球的例子来突出普罗米修斯要去盗火的艰难和危险。这个讲述非常好,一方面突出了天火的厉害,另一方面也埋伏了普罗米修斯的智慧。
师:我们来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火的。
生:他盗取火种的方式很巧妙,从“躲”“悄悄”“插”这几个词可以看出来。
师:为什么要“悄悄”地把茴香树的枝条太阳车的烈焰中呢?
生:因为他不能让阿波罗发现,不然就很难成功。
师:为什么要用“茴香树”的枝条?
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3
“三部曲”是舶来品,不是中国的土特产,它起源于古希腊,是指三部情节连贯的悲剧,因此又叫“三联剧”。如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以后逐渐用于小说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即指那些三部分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文学作品。如,埃斯库罗斯的最著名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个悲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巨人普罗米修斯和众神之父宙斯斗争的故事。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把天火带到了人间,受到众神之父宙斯的惩罚。宙斯下令用铁链把普罗米修斯永世绑在悬崖上。普罗米修斯受尽了折磨,双手被钉在岩石上,胸膛被钉进了铁的楔子,腰和腿被铁链严严实实地箍着。在这部悲剧中,埃斯库罗斯以鲜明强烈的对比塑造了普罗米修斯高大、坚毅的英雄形象。所以,马克思称赞普罗米修斯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在中国,“三部曲”的创作是从现代文学开始的。最早写“三部曲”的大概是郭沫若,他于1921年起写了《“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于1929年写了《“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后来他又写了《“叛逆”三部曲》:《卓文君》《王昭君》《聂》。其后是茅盾,他于1930年起写了《“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又于1932-1933年写了《“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于1931年起写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于1931-1933年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于1935-1943年写了《“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特别是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中的《家》,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欧洲文学中,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自传体”三部曲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他们分别写了《童年》《少年》《青年》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
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4
普罗米修斯(古希腊语:Προμηθε??、英语:Prometheus,名字的含义是“先见之明”),是古希腊神话中泰坦一族的神明之一,他是地母盖亚与乌拉诺斯的女儿忒弥斯与伊阿珀托斯所生。和厄庇墨透斯是兄弟。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普罗米修斯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天神,叫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不喜欢住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他来到人间,同人们一起生活。他发现人们住在山洞里,饥寒交迫;人们被野兽捕食,甚至彼此猎食——他们实在是一切生物中最可怜的了。
只要他们有了火 普罗米修斯对自己说 他们至少就可以取暖和做饭了 以后他们可以学会制造工具 给自己盖房子住 现在没有火 他们的日子过得比野兽还要坏
他鼓足勇气去见主神宙斯,请求他把火赐给人类。
“连一丁点儿火星我也绝对不给,”宙斯说,“不给就是不给!”
普罗米修斯下定决心要帮助人类。他转身走了,永远离开了宙斯和众神。
当他在海边行走时,发现那里长着一根芦苇,他将芦苇剖开,看见它是空心的,中间尽是干燥柔软的绒髓,这种绒髓一旦点着了,就会慢慢燃烧而且保持很长时间不会熄灭。他拿了这根长芦苇秆,向太阳居住的遥远的东方走去。
“人类必须有火!”他说。
天刚刚亮,他就到达了太阳所在的地方。当时,那颗金光灿烂的球体正好从地面升起,开始天空中的旅行。普罗米修斯把长芦苇秆的一端触到火焰,绒髓点着了,慢慢地燃烧起来了。他揣着那个宝贵的火种回到出发的地方。
他把几个冷得发抖的人从山洞中叫出来,为他们生了火,教他们用火取暖的方法。不久,人们家里都燃起了欢快的火焰,男男女女围在火的周围,得到了温暖和幸福。他们感谢普罗米修斯从太阳那里带来了神奇的礼物。
过了不多久,人们学会了吃熟食,不再像禽兽那样吃生食,紧接着,他们开始抛弃野蛮的原始生活,从原来他们蜷居的阴暗角落里走了出来,到户外明亮的阳光下。他们为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感到高兴。
随后,普罗米修斯把许多本领都教给了人们,教他们怎么抵御冬天的风雪和林中野兽的侵袭。后来,又教他们如何开采矿石、冶炼铜铁,以及用铜铁铸造耕种所需要的工具和打猎用的武器。人们的生活变得一天比一天幸福了。
一天,宙斯偶然俯视大地,看见火在燃烧,人们有房子住,牛羊在山上吃草,五谷在地里生长。这一切使他十分震怒。
“这都是谁干的?”他问道。
有人回答:“普罗米修斯!”
“什么!”他叫道,“好啊,我要用一种办法来狠狠地惩罚他。”
宙斯命令手下的两个侍从——“威力”和“暴力”去逮捕普罗米修斯,把他押解到高加索山的最高峰上,用铁链捆住他的手脚,缚在峭壁上。
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类伟大的朋友,这个曾经把火带给人类、使人类脱离了苦海、教会了人类怎么生活的伟大英雄,如今却身缠铁链被拴在山崖上。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宙斯的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一年又一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普罗米修斯一直被捆在那里。
太阳车的神驭手老赫利俄斯不时往下看着他,同情地微笑着。成群的鸟儿不时把远方的消息传送给他。大洋里的仙女们来了,唱美妙的歌儿给他听。人们时常用感激的目光仰望他,对那个把他拴在那里的暴君大声呼叫,表示抗议。
几个世纪过去了。一位名叫海格立斯的英雄终于来到高加索。他不顾宙斯可怕的雷电霹雳和吓人的风雹雨雪,爬上了大山,在陡峭的悬崖上把那些长期折磨着普罗米修斯的大鹰杀死。他猛力一击,敲断了捆在普罗米修斯身上的镣铐,将伟大的英雄救了下来。
(1)下面的几组词语中都有带拼音的字,只有一组拼音有错误,是第(
)组。
[
]
A.逮(d3i)捕 记载(z3i) 便(pi2n)宜
B.惩(ch6ng)罚 折(zh6)断 缭绕(r4o)
C.蜷(qu2n)缩 侍(sh@)奉 苇(w7i)秆
(2)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写出近义词。
(4)“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宙斯的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中“这一切苦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运用了两次是(
),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
(5)把标有“”部分分为五层,写出每一层的小标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
(3)抛弃:放弃、遗弃 抵御:抵抗、防御 后悔:懊悔、悔恨 仁慈:仁义、慈爱
(4)身缠铁链拴在山崖 狂风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面庞 大鹰用利爪撕裂他的肌体决不 普罗米修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义无返顾,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
(5)①发现人类无火;②请求宙斯赐火;③亲自采取火种④送火种给人类;⑤教人类生活本领
(6)请求主神宙斯把火赐给人类、采取火种并送给人类、教给人类生活的本领、受到惩罚而不后悔
普罗米修斯读后感文章通过写普罗米修斯从天上拿取火种为人类造福,不惜犯了天规,勇敢的偷取火种,从而给人类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赞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牺牲自己一切的伟大精神。 “普罗米修斯被宙斯命令锁在悬崖上,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宙斯还派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那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这两段话写出了普罗米修斯面对宙斯的最严厉的惩罚,没有害怕和屈服,他的勇敢和献身精神真让我们感动。想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打退堂鼓,记得刚上一年级时,爸爸说我的身体不够壮,让我每天早起和他一起去跑步,只坚持了几天我就不愿意跑了,因为太冷了,每当我想起外面寒冷的寒风我就不想去,暖和的被窝多好啊,爸爸怎么劝我,我也不同意,就这样放弃了。现在想想如果我坚持和爸爸一起跑步,我就会像爸爸那样强壮,就不会发烧感冒还打了好几天的点滴了。
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5
一、颠覆:彰显爱的光辉
曾听过很多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对于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的解读,绝大多数定位在“英雄”上,因为文章最后有“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这一句作为印证。而且,按照东方道德至上理论,普罗米修斯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此为“道德英雄”主义,这是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习惯。然而,王老师却认为这样的解读对于普罗米修斯而言,是有失偏颇的,他在《神话文本的美学解读与文化想象》中的阐述,颠覆了我们许多教师对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的建构:
《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故事,是一个关于“爱的神话”。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因为他爱人类!在古希腊神话中,人是普罗米修斯一手造出来的。正如在中国神话语境中,女娲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一样,普罗米修斯则是西方语境中人类共同的父亲……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会来到人间;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会看到悲惨;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会下定决心;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会奋不顾身。他为人类造福是人伦之爱,更是天伦之爱,是无须推理、无须证明的真理之爱。西方谓之“博爱”,东方谓之“慈悲”。文化在这里是互通的,因为人性本无二致。
将普罗米修斯定位为“英雄”,是对天神的贬低,是对博爱的亵渎。英雄以力胜,圣父以爱成。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文化中的“圣父”,正如基督教文化中的“耶稣”。
不得不赞叹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宏大的文本解读视野,他从东西文化圆融的视角开掘了《普罗米修斯》一文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主题和文化传承。他对本文的解读是建立在宏大的文化背景上进行的,将文本置身于中西文化融合的立场,回望神话的源头,追究东西文学与思维的本质差异——中国人眼里的英雄是神,西方人眼里的英雄却是人,神性背后蕴含着的实质是人性。因而,他在《普罗米修斯》中看到的是真善美,看到的是 “仁爱”,看到的是熠熠生辉的人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解读,王老师的课堂围绕着“爱”,打通了希腊精神与学生的当下生活,从而在西方文化的心灵底层,“长”出为生所用的语文素养——语言的力量与精神的价值。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解读,王老师的课堂彰显着“爱”,实现了《普罗米修斯》这一神话文本在文化语文上的诗意关怀。
二、想象:谱写爱的神话
神话是属于儿童的,神话类教材的语文课堂,应该顺应童心,让儿童享受神话的神奇魅力。普罗米修斯作为一个典型的神话故事中的形象,以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凸显了神话的感染力,那如何让学生们在神话这一特殊的文体语境中感受人物的神奇与神性?王老师的策略是在课堂上聚焦一个个画面,从不同维度激活学生的想象,把他们带进一个个鲜活的、具体的场景,在层层深入的过程中“走近”人物,在说、读、写的过程中“走进”形象内心,和人物进行心灵沟通,使得普罗米修斯这一形象有血、有肉、有声、有情,巍然矗立于学生心中。他是这样层层推进的:
(一)想象画面,追寻爱的原点
在初识了文中出现的神之后,王老师让学生找出课文开头陈述人类“没有火”和“有了火”这两个完全不同画面的语句,并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一句“只好吃生的东西”来想象吃哪些生的东西,想象天天吃生的东西的感受;从一句“无边的黑暗”来想象人类都看不见什么,想象听到野兽叫时人们内心的感受;从“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猛兽”等文字,想象人类都在用火干什么。在教师的造境引导下,学生们的想象之门打开了,抽象的文本一下子还原到了历史的场景中,落脚于实际的生活,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类“没有火”的苦难,以及“有了火”的幸福。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分别引领学生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境中,进一步体验不同的画面其承载的普罗米修斯的内心情感。
师:孩子们,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过着如此痛苦、如此悲惨的生活时,他的心里一定感到———
生:……
师:是的,他难过,他着急,他担忧,他心里不好受啊!孩子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画面———
……
师:是的,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用火过上了安全的、光明的、幸福的生活, 他的心里一定又会感到——
生: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很高兴。
生: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生: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很温暖。
师:孩子们,这样的感情就是一个字———(师用红色粉笔板书“爱”)
生:(齐读)爱。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对普罗米修斯的情感认知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学生真切地走进“取火”前后人类不同生活所产生的情感认同,王老师在这两个画面中打开了学生们的生命情感之门,使他们一遍遍自我感悟到“火”的重要,一遍遍跟着远古人类呼唤着“火”“火”“火”,也一遍遍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之爱的根本缘由。
(二)还原画面,直面爱的力量
按照王老师对《普罗米修斯》的解读,认为普罗米修斯“受难”情节是这一神话文本的主体,是彰显普罗米修斯形象的核心,因而他在课堂中浓墨重彩地引领学生直面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两个画面:
师:是的,因为爱,因为爱人类,普罗米修斯竟然冒着生命危险触犯天条,拿取火种,带到人间,让人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正因为爱,他触犯了天条,触怒了众神之王宙斯,于是,故事的画面继续展开。接下来,你会很不情愿地看到两个画面,那是两个惨不忍睹的画面,孩子们,当你看到这两个画面的时候,请你也不要轻易放过去,你可以做两件事:第一,用波浪线将这两个画面画下来;第二,圈一圈,哪些细节深深地刺痛着你。
(大屏幕呈现:默读课文第6、7 两个自然段:第一,用波浪线将这两个画面画下来;第二,圈一圈,体会哪些细节深深地刺痛着你的心)
(生默读、圈画)
师:尽管我们很不愿意,但是,我们还得把这两个画面找出来。第一个画面在哪里?
生:(朗读)“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就是这个画面,惨不忍睹。第二个画面,又在哪里?
生:(朗读)“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师:是的,就是这两个画面,这两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我们不情愿,但是,我们必须走进去。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王老师带着学生们义无反顾地走入了这两个充满血腥与残忍的画面,与第一次走入“火”的画面不同的是,这次不仅凭借了学生的想象,更凭借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品味与咀嚼,教师要求学生在读画面时“圈一圈,体会哪些细节深深地刺痛着你的心”,紧紧抓住“死死地锁”“没有尽头”“啄食肝脏”这些词语,引领学生想象“渴”“饿”“冷”“累”“困”“痛”等身体的感受以及时间漫长的跨度给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生不如死的痛苦和折磨。这样的还原过程使这一神话文本的诗意开始鲜活起来,让学生与神话主人公“心灵相遇”,催化了学生直面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普罗米修斯爱的力量。
(三)创作画面,飞扬爱的情怀
想象可以让文字变成画面,给文字注入生命,也可以让情感飞扬起来。在学生体验普罗米修斯爱的力量之后,王老师再一次引领学生深入神的内心,探究神爱的源泉。
师:孩子们,我们看—— (大屏幕呈现一组普罗米修斯受难的画面,凝重而悲怆的音乐响起)这就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这就是被鹫鹰啄食着肝脏生不如死的普罗米修斯,这就是为人类拿取了火种却无怨无悔的普罗米修斯!
(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配文字:在高高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坚定地望着大地,望着人间,他看到……)
师:但是,他却是那样坚定地站在高高的悬崖上,尽管他的双手和双脚被死死地锁着,他的目光却坚定地望着远方,望着大地,望着大地上生活的人类。孩子们,拿出你的笔,放飞你想象的翅膀,看一看,普罗米修斯看到了大地上一番怎样的情景。
(生伴随音乐开始想象写话)
师:(提示)一个画面,一段故事,无论他看到什么,我相信有一个情景一定会在他的面前不断出现,那就是——熊熊燃烧的火!一次,两次,也许更多次。
(生继续伴随音乐想象写话)
在这儿,教师创设“凝望”的情境,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普罗米修斯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无数的画面。正是这些画面,坚定着普罗米修斯日夜遭受着痛苦的折磨;正是这些画面,坚定着普罗米修斯坚决不向宙斯屈服,也正是这些画面,坚定着普罗米修斯对人类无私、坚贞、博大的爱。因而,在这儿,想象写话并非只是语言运用这一功效,还有对文本主旨的再次眷注,对普罗米修斯爱的信念的再次体验,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了神话审美的通幽曲径。
三、超越:圆融爱的文化
在引领学生充分品读体验普罗米修斯爱的信念之后,课进入尾声,出乎意料的是,王老师创造性地解构了这个文本。
师:孩子们,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三万年之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看到普罗米修斯受难,愤愤不平,一气之下,他射死鹫鹰、砸碎锁链,救了普罗米修斯。假如,故事的结尾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知道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也是宙斯的一个儿子,也许他碍于父亲的情面,纵使愤愤不平也只能不了了之,他走开了,没有解救普罗米修斯。那么,你想一想,我们的普罗米修斯还有获救的可能和希望吗?
生(自由应答):有。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好心的天神非常多,只不过他们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再过上许多年,肯定也会有一个像普罗米修斯一样的天神,敢于去拯救他,违抗宙斯的命令,维持正义。
生:我觉得就算天神没有人救他,人类也会救他的。
师:你就是人类的一分子,当你看到普罗米修斯这样受难的时候,假如你拥有无边的法力,你愿意救他吗?
生:愿意。
师:为什么?
生:普罗米修斯给了我们火,我们一定要报答他。
师:他给我们的何止是火,更是——
生:一颗爱心。
师:孩子们,是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去拯救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也一样会得到拯救,因为他是爱的化身。法国人彭沙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大屏幕呈现: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法国]彭沙尔)
师:其实,真正解救普罗米修斯的,不是大力神,也不是别的什么神,而是他自己。让我们永远牢记这样一条宇宙的法则——
生:(齐读)“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师:让我们把普罗米修斯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磨难写下的这一条宇宙的法则牢记在自己的心上———
生:(齐读)“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热烈的掌声)
上一篇: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精编5篇)
下一篇:普法宣传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