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剧情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评【最新5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爱情剧情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评【最新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爱情剧情电影《傲慢与偏见》影评【第一篇】
版的《傲慢与偏见》。一年多以前看了第一遍,印象比较深的是:Keira Knightely的表演、柔和的画面色彩和舒缓的背景音乐。觉得这版要比BBC1995年的短剧版更出色(就是Colin Firth演Mr. Darcy 的那一版)。情节推进上更具戏剧的张力,细节的处理和演员的表现也更加可圈可点。
前天闲来无事,又把碟找出来看了一遍。看完之后还觉不过瘾,索性把Director's Commentary的版本一起看了。喜欢盗版碟,因为常常会收录导演的电影评论。喜欢边看烂熟于心的剧情,边听导演解释为什么他会用这个演员,为什么他会用这个镜头,为什么这里会出现配乐,为什么他喜欢这场戏。
Pride and Prejudice 的导演是JoeWright(也是Atonement的导演),花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听他解释这部电影的内容和拍摄过程,发现了一些之前独自看片时没有发现的细节,以及一个事实听导演诉说对自己作品的骄傲和遗憾,是很容易被打动的。分享一些导演提到的细节和自己的感受。
电影从黑鸟的叫声开始,导演选择以黑鸟代表Elizabeth,每次Lizzy情绪有转折的时候,黑鸟的叫声就会出现。(电影中经常出现动物的身影和叫声,演员的表演都是刻意的安排,动物们的活动却是即兴、不受约束的,特别是Bennet家的那条狗狗,这让Bennet一家在乡间的生活显得更随意,更有真实感,喜欢这种感觉)
接下来是柔和的钢琴伴奏(据说是一个天才的法国钢琴家演奏的)。舒缓的钢琴旋律配上轻微的鸟鸣,远镜头里呈现的是清晨的乡间景致,很和谐。
再然后就是Keira的特写镜头,在晨光里,她边读书边往家的方向走。导演说他很喜欢这个场景的设定一个女孩即将坠入情网,她读到的小说情节就要发生在自己身上。(我自己看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对于Bennet家庭布局的拍摄,很有意思,Lydia和Kitty嗤笑着从镜头前跑过,Jane想叫住她们,Mary在练习钢琴,周围的静物有些凌乱,成功营造出了现实生活的感觉。导演想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就带着观众进入Elizabeth的世界,认识她家庭中的成员和她生活中的mess
Mrs. Bennet催Mr. Bennet去见新搬来的贵族。四姐妹在门外偷听。导演说:“在拍摄这个画面时,我脑中同时响起音乐,然后我哭得像个小孩。你要爱上每个角色,就在这个画面,我爱上每个人。”(导演的话比场景本身更让我印象深刻;演Liddy的小姑娘是美国人,看花絮的时候才发现的,英国腔说得那么好!)
电影里的第一场舞会。拍摄了四天,导演说是最开心的四天,最后喊卡的时候所有人鼓掌叫好。演员很多,场景感到拥挤,一场热闹的英国舞会。我怀疑这些临时演员知不知道自己在拍戏,他们营造出了如此热烈的氛围,就像真的在参加舞会一样,主演和群众演员都跳得很忘我,导演几乎把每个人脸上热烈的表情都拍了进去。Joe Wright在形容拍这场戏的畅快感受时说:“导演因为这样的戏而激发能量,肾上腺素彻底发挥作用,我们就是靠这个活着,至少我是如此。”(让我感动的导演独白)
Mr. Darcy, Mr and Miss Bingley出场,跳舞的人群站在两侧,驻足观望。这个观望的画面很长,因为导演想延长观众看到Darcy的时间,直到Elizabeth和他对视为止,整部片子是很主观的,观众都是透过Elizabeth的眼睛看周遭,偏见也由此产生。(演Miss Bingley的是Kelly Reilly,他在Guy Ritchie的新版福尔摩斯里演华生的妻子Mary;演Mr. Bingley的是Simon Woods,他特地把头发染成了红色,奇怪的是长出来的头发也成了红色,导演说他为此而不高兴,因为他原先有一头金发)
Jane和Bingley第一次跳舞,18、19世纪的英国交际舞,看上去很Cute!
Elizabeth问:“Do you dance, ?“
Darcy答:”Not if I canhelp it.“
这是Darcy第一次开口讲话,一次冰冷的拒绝。导演大赞了一把Matthew Macfadyen低沉的嗓音,我第一次听得时候也觉得特别好听(老实说,他扮得不输Collin Firth,甚至更加细致,也更具幽默感)
Darcy:” So what doyou recommend to encourage affection ?“
Elizabeth:”Dancing! Even if one's partner is barely tolerable.“
(Darcy之前对Bingley说Elizabeth长得只能算是tolerable)
Lizzy和Darcy第一次斗嘴,导演说这一刻KeiraKnightley总是让他感到惊艳,那种状态下的Keira也是我的最爱,还有她转身离开时脸上的表情,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她的骄傲。(导演还大赞了一下Keira在整部戏里brilliant的表演,的确,后面的很多场戏Keira都做到了完美)
Lizzy和Jane在被窝里聊天,显得很亲密,而且看上去都很美。这段对白很好地展现了姐妹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一直记得Lizzy在说到Darcy时的一句话:”I could more easily forgive his vanity had he not woundedmine.“ 导演设计得很好,他们的确都是骄傲和固执的,从最开始就是相似的。
Mr. and Mrs. Bingley, Darcy和Elizabeth,四个人的对手戏,导演说拍这场戏压力很大,但是效果很好,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每个角色的性格。对白也很精彩,Darcy第一次对Elizabeth解释了自己的Pride”Maybe it's that I find it hard to forgive the follies and vices ofothers, or their offenses against me. My good opinion, once lost, is lostforever.“(在选Mr. Darcy的扮演者时,这场戏是用来试戏的)
这是导演喜欢的镜头。母女三人齐刷刷坐下的时候有种异样的和谐,从衣着到表情再到气质,都是如此。和周围的贵族气息形成了鲜明而滑稽的对比。扮演Kitty的小姑娘一直笑得很紧张,演得很棒。
之后还有一场马车前的送别戏。本来应该不值一提,正如导演所说拍上下马车很无聊,因为没有emotion,可能正因如此,导演特意为这段添了些emotion. Darcy扶Lizzy上马车,两人第一次的肢体接触,各自都演出了细微的情绪。
Mr Collins出场,到Bennet家做客,目的是迎娶Bennet家的一位小姐。餐桌上的一场戏,导演说很难拍,整整拍了一天,因为要照顾到每个人的眼神和内心戏,灯光和摄影机还要绕着桌子转。(看戏的时候总是更关注剧情和演员,不会想到哪一场戏会特别难拍,只有看导演评论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体会。)
演员的表演很出色,导演掌控的也不错。Tom Hollander演Mr. Collins,他简直把这个disgusting的角色演神了,ridiculous的恰到好处,他是这部电影里面最主要的笑料。这场戏的台词编的很好,Mr. Collins的sex frustration(虽然一开始没听出来)还有Lizzy对的毒舌(Keira当时的表情很可爱)让整出戏变得很生动。(后来想想演员们就念这几句台词念了一天,不像背书也很不容易了。)
第二场舞会(喜欢看舞会,因为在欢腾的氛围下总是有暗流)所有的女孩都穿上了白色的礼服,很漂亮,白色、金色与黑色,简洁而富丽的美。这也是Keira在整部戏里扮相最好的一段,和Jane在梳妆台前装扮时,就已经美得一塌糊涂了。导演说只有这场戏,他才让Keira在乎一下自己的外表,Lizzy向来对自己的外表不太在意,但是为了这场舞会她多下了点功夫,为了让Mr. Wickham惊艳,结果惊艳的是Mr. Darcy.
Lizzy和Darcy第一次共舞,导演说这些舞很复杂(我看着怎么挺简单的)演员还要说大段的对白,所以这出戏不容易,但是Keira和Matthew演得很精彩。两人优雅得跳着18世纪的交际舞(Matthew跳得很hansom),脸上却是一副“斗牛”的表情,言语和眼神间充满着对峙,而且势均力敌,充满戏剧效果。上图Keira的表情让导演大大得赞叹了一番:”God,Keira is bloody good!“
这出戏拍了五个钟头,为了让摄影机拍到每一个角度,导演也的确剪出了一个角度丰富的版本,但还是放弃了,最后选择了电影中呈现的这个一镜到底的画面,因为觉得它更有深度。(Joe Wright是个很敏感的导演,他对很多镜头的解释甚至让我觉得偏执,或许应该这么说,电影的创作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细腻的主观色彩)
这场舞会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一个一镜到底的画面,长达三分钟,几乎交代了所有人物,拍得行云流水。剧组排练了5个钟头,拍了3个钟头,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Take 15。导演说Take 14也很好,但是太完美,所以缺乏生命力。Take 15有些地方不对,但是是最好的。
Mr. Collins向Lizzy求婚,有意思的一场戏。这朵花很有喜剧效果(不知道为什么)。如导演所说,这是最不浪漫的求婚方式,桌上放着大块火腿,如此露骨,婚姻也是如此。Mr. Collins的proposal听上去荒唐可笑,却也有些无奈可悲。poor man!这场戏在开始和结尾处Marry的神情都传递着信息,第一次看的时候直接忽略了,是导演提醒我的。
Keira光着脚在雨中荡秋千,个人觉得这是整部电影里最有诗意的一场戏(导演很有才)。当然这场戏的主角是Charlotte Lucas(Claudie Blakley扮演),她来告诉Lizzy自己和订婚了,演员演得很好,情绪表达简洁有力。台词更有力量,特别是那句 ”Don't judge me. Don't you dare judge me!“(这段对白是EmmaThompson写的)
Lizzy和Collins夫妇去LadyCatherine府邸做客,Mr. Darcy也在。又是一场餐桌戏,也是整个拍摄过程中的第一场戏,导演再次强调了餐桌戏的拍摄不易,外加还是拍老戏骨Judi Dench,难怪他说第一天的拍摄就让他很紧张。剪辑出来的效果很不错,Keira对上Judi Dench,两人的气场都很强大(这也是Keira第一天上戏,导演说就算对上Judi Dench,她也看上去信心满满)
Darcy: I knew no body beyond my own party.
Elizabeth:Oh, and nobody can be introduced in a ballroom.
Darcy: I do not have the talent of conversingeasily with people I have never met before.
Elizabeth:Perhaps you should take your aunt’s advice and practice.
Darcy解释了自己在生人面前一贯冷漠的态度,说那句“I do not have the talent of conversing easily with people I have never metbefore.”时,Matthew的语调听上去很柔和,解释的口吻也恰到好处。导演对上图Darcy回头看Lizzy的表情赞赏有加 Eh, Matthew’s so good!
这是全戏的高潮,也是转折点。Jane Austen说Pride and Prejudice这部小说太轻松了,缺乏阴暗面,所以导演试图用这段戏为整个故事添加一些阴暗面。用手提摄影机拍摄,大段大段的台词和情感宣泄,对演员要求很高(当初也是用来试戏的),Keira和Matthew的表演都很值得享受。(Lizzy和Darcy彼此喜欢,但却为了各自阶级的不同而争吵,在这出戏的最后,他们差点kiss each other)
Darcy: Miss Elizabeth. I have struggled in vain and I can bear it no past months have been a torment. I came to Rosings with the single objectof seeing you... I had to see you. I have fought against my better judgment, myfamily's expectations, the inferiority of your birth by rank and these things I am willing to put aside and ask you to end my agony.
Elizabeth: I don't understand.
Darcy: I love you.
Darcy把自己的表白一口气说完(快得我连看字幕都来不及),这些东西应该在他脑子里面反反复复很多次了,但是他应该没有准备说那句“I love you”,说出来的时候让他自己都下了一跳。这不在他的计划内,但是忍不住脱口而出。
当然这不是一场浪漫的爱情戏,两人大部分时候都在唇枪舌战。导演管这出戏叫“car crash”,因为就像撞车一样,一切发生得非常快,之后你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或者做了些什么,你只知道发生了可怕的事。所以整出戏节奏非常快,然后戛然而止。
Lizzy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其实没有镜子,Keira只是盯着摄影机镜头而已),Darcy是来送信的,信里解释了之前的误会。完全是Keira自己的感情戏,演出了不舍和挣扎。导演说Jane Austen的故事里总是充满了信件,但是信在电影里往往没有戏剧性,所以很难处理。但是不得不承认,信件是一种浪漫深沉的表达方式,特别是Matthew用他磁性的嗓音读出整封信的时候。这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没有给Keira的脸部特写,而是落在这封信上(导演的说有时候不给观众想要的特写是好事,让他们有所期待)。
Jane和Lizzy睡前简短的对白,导演提醒我们回想之前两人在被窝里聊天的场景,显然两人的关系没有以前亲密了。在Collins家所经历的一切,尤其是Darcy对她说的话,让她对这个家、对自己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她已经没有办法再对Jane完全得开诚布公了。
Lizzy和uncle, aunt参观Darcy的家,这栋建筑的全景美得让人窒息。原著里Lizzy在参观画室的时候看到了Darcy的画像,导演在电影里把平面的画像改成了立体的雕像,觉得效果更好。演员们都穿着乳白色的戏服,衬托着雕像成列室里明亮柔和的光影,很有美感。
整部戏里演员的服装都很精致,看得出导演的心思。特别是女士的戏服,从舞会上的纯白色礼服,到Miss Bingley的贵族装扮,再到Bennet一家平民的着装,没有过分的华丽和铺张,导演的心思花得刚刚好。
Lizzy告诉大家Lydia和Wickham私奔了。导演对这场戏感到不满意,他想要给观众传递一个老套的观念如果你的妹妹和一个声名狼藉的人私奔了,那么你们家的名声也就毁了,所以没有人会娶你们家的女儿(Darcy为此也不能娶Lizzy)。可能导演觉得这场戏没有达到这一效果,但是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可能读过Jane Austen原著的观众都能自然而然得想到这一层。最后Darcy对Lizzy说“This is grave indeed. I will leave you, goodbye.”也说得很有深意。
Bingley和Darcy突然造访,其实Bingley是来求婚的。Bennet一家一阵慌乱,BrendaBlethyn(Mrs. Bennet扮演者)在慌乱中的演出很精彩,Keira看见窗外的Darcy吓了一跳的样子也很棒。导演说这出戏是在剪辑上画了最多功夫,要把重点同时放在Mrs. Bennet, Jane, Bingley, Lizyy和Darcy的身上,这需要掌握一种微妙的平衡(我觉得多人戏都是如此,比如导演说的餐桌戏)。最后一刻,所有人终于收拾妥当,这个画面(上图)再次传递出了莫名的和谐感和喜感(可能我看的时候也太sensitive了)。
Darcy和Bingley走后,Jane和Lizzy说起Darcy,Keira的那句“Jane,I am so blind”说的很让人动心。Keira一直说不好这句话,就在这场戏快拍完时她忽然说知道怎么表达这句话了,于是她就用如此简单的方式把这句话说了出来。导演说他喜欢这样简单的方式,因为演员有时候总是想得太多,太复杂。
导演说这是Branda Blethyn最好的表演。Bingley突然进门,所有人都顺时针转身,只有Branda逆时针转,成为画面的焦点,无逻辑可言(导演再次体现了自己敏感而细腻的偏执)。
说说Branda的整体表演。她成功演出了小说中那种深入人心的“愚蠢滑稽”的形象。但是,同时她还演出了慈母的一面。Mrs. Bennet很爱自己的女孩儿们,希望给小孩最好的,她觉得只有她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尴尬处境。或许她是对的,Mr. Bennet真的了解不多,又或许只是因为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担忧,who knows...
这也是导演最喜欢的画面之一。Bingley向Jane求婚,Jane双手交叉站在原地不动(很优雅),等着Bingley走过来,她知道会发生什么,心里是极度的兴奋、害怕和紧张。Bingley的扮演者Simon Woods和Jane的扮演者Rosamund Pike以前就是一对,所以导演说当Rosamund同意前男友求婚的时候,对她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她勇敢承受了。
Jane和Lizzy又回到了以前的亲密状态。Lizzy在这场戏里显得很善解人意(之前她听Wickham杜撰自己的不幸遭遇和Charlotte订婚时,脸上的表情也很humane),她隐藏了自己的悲伤,分享Jane的快乐,因为她知道今晚对Jane很重要。那句“Perhaps, Mr. Collins has a cousin”是导演心目中Lizzy最惹人怜爱的一句台词。
这场戏被用在了大部分的DVD封面和海报上。为了用日出做背景,剧组凌晨三点开始准备,只有50分钟的拍摄时间,从曙光乍现就开始拍。导演说他为了这场戏而battle,为了这场戏和自己battle,可能过头了,可能太浪漫也太感情用事,但如果此刻没有感觉,那这部片子就没有感觉了。
Darcy在微弱的晨光中走来,拍这个镜头的时候,化妆师对导演说:“I hope that is my life.”圆满的结果在戏剧里总是有魅力的,无论对看戏的人还是对拍戏的人。Matthew那三声Ilove, I love, I love you…说得非常精彩。
两人依偎在一起的时候,太阳正好在他们身后升起。这个故事就像是一个循环,在晨光中开始,又在晨光中结束。
最后的收尾戏。Mr. Bennet的主戏,正是因为这场戏,让导演选择了Donald Sutherland来扮演这个角色,他在《冷山》中的表演让导演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导演相信他能胜任这个角色,的确如此,他演出了一个情感温柔而细腻的老父,他让Mr. Bennet这个角色先扬后抑,在电影最后起到了点睛的效果。
这个结尾,正式放映的版里可能没有收录,DVD版里是有的。夜色中的画面很美,Lizzy和Darcy的对白也很有意思。导演本来想用摄影机摇向夜空的星星作为结束,但是太煽情,太感性了。所以,就此结束。
整部电影不算上经典,但是在所有试图还原Jane Austen小说的影视作品里,这部是算得上非常成功的(个人觉得Jane Austen的故事给电影导演的发挥空间本来就是很有限的,甚至是有约束的)。喜欢导演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他们和我心目中的形象很接近。导演说这个故事他拍了两年(比我想象中的漫长很多),两年的时间,从早上醒来的那一刻到晚上合眼前,他都想着这个故事。导演是真的爱这个故事啊!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第二篇】
在跨越新世纪的时候,张艺谋导演为我们奉献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融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体的“诗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海明威曾说过:“世界上只有爱情和战争值得一写。”法国著名导演克劳德・勒卢什说:“我认为世界上只有爱情值得一拍。”初恋是人生最美最难忘的记忆,或美好或忧伤。虽然现代人对爱情的看法和观点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那种纯纯的爱情还是很多人都向往的,特别是每个人的初恋。在我们八十后的这一代人里,已经很少有这种爱情了。张艺谋导演在世纪之交用怀旧的姿态向我们这一代讲述了自己父辈那个年代的爱情。那个年代已经结束,随之那种爱情也不复存在。在对时代进行缅怀的同时,又是对古典爱情的一次情祭。
本片先在的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银熊奖”。随后又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再多的奖项也比不上我们对他的喜爱。《我的父亲母亲》向大家讲述了一段纯粹的、纯朴的、纯真的、纯情的爱情故事。影片一直在颂扬这种爱情,情祭这种爱情,质疑和反省现代城市文明。其中又包含着尊师重教的主题,为乡村教师唱响赞歌。
儿子在城里工作,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家奔丧。奔丧期间,儿子充分感受到了纯朴的乡情和母亲对父亲深挚的怀念,让儿子想起了听说过的父亲与母亲的爱情故事:年轻时母亲是村里的美人,与来村子教书的年轻老师――父亲,一见钟情。母亲用家传“青花瓷碗”为记号,为心上人送最好吃的“派饭”,通宵为他织“红”,每天聆听他的朗诵声,偷偷看他送学生放学……父亲和母亲相爱了。然而父亲被打成“右派”被带走,母亲就一直在回村子的路上等待父亲回来。
影片采用了时空交叉式叙事结构,分为现在、过去、现在再到过去。表现现在已过去分别用了黑白与彩色的画面。人们在彩色的过去时画面中追怀,在黑白的现在时画面中感伤。第一段现在时主要讲了父亲离世后,母亲对父亲这种40多年不变的爱情。第二段现在时着重与子辈与父辈的亲情,乡亲对父亲的敬畏之情。中间的彩色大段落是对年轻时父亲母亲纯真伟大的爱情故事的歌颂。这一大段落又可以分为四小章,讲述着父亲与母亲的爱情历程:首先是相识,其次是暗恋,然后是相爱,最后是等待。四个章节就像四段乐章为爱情奏响赞歌。影片处处透露出“情”字,又被“爱”包围着。
影片中的场景选择在了一个自然的、未受污染的、与世隔绝的北方村庄。这里有广阔的田野,起伏的土丘,大片的白桦林,蜿蜒曲折的小路,成群的牛和羊,又有纯朴善良、尊师重道的乡亲们,还有仿佛是美与爱的化身的主人公――我的父亲母亲。母亲招娣是这个村子里最美的姑娘,纯朴勤劳善良,与失明的外婆相依为命。纯情的母亲对来村子教书的父亲一见钟情,开始时羞涩于爱情的表达,以一种最纯朴的方式――为心爱的人做最好吃的“派饭”,传递着暗恋之情,又通宵为他织“红”,为了聆听他的读书声绕道前井打水,偷偷看他送学生放学……后来母亲终于与父亲在小路上邂逅,母亲已经忘乎所以。在第一次打水中,母亲勇敢地邀请父亲到家里吃“派饭”,这样父亲与母亲相爱了。向张艺谋的其他影片中的女性一样,母亲有着对爱的执着、勇敢、坚定、狂热。在父亲被打成“右派”送走后,母亲执着地追逐送“爱情之餐”;坚定地不畏风雪等待爱情;狂热地带病去县里找父亲。母亲的这种勇敢自由恋爱在村子里开了先河,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父亲是文明知识的代表,在父亲身上透露着博大的爱――爱文化,传播文化,教书40于载。面对母亲爱的付出,打动了他的心,与母亲相濡以沫,一爱就是40多年。父亲培养儿子读师范,继承知识文化的传播。我们最后看到儿子传递着这种爱,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我的父亲母亲》的英文名叫做“THEROADHOME”,回家之路。影片也在不断地强调这路。这是怎样的路?村子与外界连接的路,父亲送学生放学的路,母亲与父亲第一次邂逅的路,母亲追逐父亲的路,等待父亲归来的路,抬棺要走的最后一段路。它一直蜿蜒着,起起伏伏,百折曲回。这路又是父亲与母亲的“爱情之路”,它见证了父亲与母亲的爱情,又象征了父亲与母亲爱情的曲曲折折。
在影像方面,张艺谋与侯咏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完美。在唯美的充满意境的诗化的镜头中,处处氤氲着温暖与生机。
在表现年轻母亲的时候,镜头绝大多数用了特写景别。把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那种少女怀春的心境,充分流露出来。母亲在不远处望着送去的“派饭”,是否到了父亲的手里,那种对心上人的关爱,纯朴的爱情表达方式,通过特写让我们认识了母亲的纯情。母亲每次看父亲时的那种腼腆,聆听父亲读书时的享受,母亲年轻时的美貌、朝气,都在这些特写中一一展现。
影片中还出现了许多运动镜头。母亲在山间、在田野、在林中奔跑追逐的镜头,是影片中最多最美,也是最具动感的镜头,有着自然的生命蒸腾出来的气息,还有着一种对爱情狂热的追寻。影片中主要出现了七次母亲奔跑。第一次是在母亲初见父亲,两个人的视线相遇后,母亲少女的心被触动,欢腾的像小鹿般奔跑在路上。第二次,母亲在一片金黄的白桦树林中偷看父亲送孩子放学时的奔跑,这时的动作被慢放,在母亲的主观与客观镜头交叉剪辑中,我们看到了母亲的那种执着、腼腆的暗恋。第三次出现在父亲离村后,母亲追逐父亲的马车而去,这也是最激烈的一次奔跑,代表爱情信物的“青花瓷碗”打碎了,“爱情之餐”蒸饺掉在了地上,连父亲送给母亲的定情信物“红发卡”也跑丢了。这段奔跑我们可以称它为“奔跑冲突”。最后,“青花瓷碗”补好,这象征着破镜重圆,并且暗示父亲与母亲可永世不再分离。“红发卡”也找回,象征着爱情只有靠自己才能找回,也终究会找回。第四次奔跑是父亲走后,母亲相思中感觉听到了父亲的读书声,就立刻夺门而出,跑向学校,这种等待爱情的焦急心情充分表露。那么接着就有了第五次,母亲的行为感动了上苍,父亲为看病中的母亲偷偷回来,母亲大病初愈得到消息立刻跑向学校,我们看到母亲身体虚弱跌倒了爬起来再跑,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又有主题音乐的烘托,我们都为之动容!第六次是年老的母亲又听到了熟悉的读书声,我们似乎看到了母亲像年轻时一样奔跑起来。最后一次出现在影片结尾,是第一次奔跑的重复画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来到了父亲与母亲爱情的开始。
影片用黑白和彩色将过去与现在很好的隔开,彩色的过去表达了过去时光的美好、五彩缤纷,对父亲与母亲爱情时光的赞扬。现在为黑白,带上了父亲死后的悲凉,又衬托出了过去美好的'彩色。在彩色画面部分,色调上处理成暖调,透露出这种温馨与生命的朝气。画面色彩绚丽丰富,黄绿色的田野,金黄的白桦林,白色的树干与羊群,湛蓝的天空,深蓝的棉衣,还有服装上各种细小的色彩。影片还是着重突出了红色,这次红色成了爱情的象征,红围巾,红棉袄,红布,红发卡,红剪纸。红色在片中还流动起来,母亲的每次奔跑都是红色在流动,更增添了这奔跑时的动感。
光线又赋予画面活力。年轻母亲总是被一团黄色暖光包围着,显得那么娇美可爱,朝气蓬勃。室内场景“暗―亮―暗”的影调布置,晨、夕黄色暖光笼罩下的大自然,无不显现出一种和谐唯美。又有灿烂明媚的阳光不断射入镜头,产生七彩光斑,这光斑又照衬着母亲,既美化了画面又使母亲倍添少女的青春活力。朴素的美不是靠化妆而来的,是大自然最真实的光塑造得。
在影像的技术处理上,几个段落应用了大篇幅的影像叠化。像在母亲望着不远处的“派饭”是否送心上人拿走时,一份份饭被拿走,又吃完送回的镜头不断叠化,还有母亲苦苦寻找“红发卡”时在路边等到父亲回来时的叠化运用,都表示着时间的跨越,时间上的积累。在抬棺这段画面的叠化,把这种送殡队伍的气势表现出来,又把这种追念之情,对爱的回报、爱的颂扬抒发了出来,一种诗意的延续。
配合影响运用出色的音乐。用管乐奏出的主旋律贯穿于整部影片。语言对白少,而音乐运用多,使整个影片的抒情之意、诗化风格,完全烘托出来。情绪往往被音乐带到最高点,沉浸在这种悠长感伤地氛围中。这首由三宝作曲的主旋律音乐像极了《泰坦尼克号》里面的主题音乐,中国的管乐的演奏不亚于苏格兰风笛的运用,再加上影片开头,家中《泰坦尼克号》海报的出现,仿佛告诉观众这是中国版的中国人自己的《泰坦尼克号》,拥有同样纯真伟大的爱情故事。
影片的开头以儿子“我”的第一人称进行旁白叙事,把观众引入故事中。在黑白影响的现在时,儿子看着父亲与母亲合影的旧照片,想起了听到过的父亲与母亲年轻时的爱情故事。接着转场,黑白照片叠化成了彩色的小路的空镜头,完成时空跨越,主旋律音乐跟着想起,进行情调上的渲染。影片结尾,年老的母亲听到读书声跑到学校,是儿子在做父亲生前的事儿,母亲感慨万千,这时年老母亲的画面与年轻时的特写画面叠化,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少女时的母亲,感叹时光的流逝。儿子读书声又与父亲的读书声重叠,这是穿越时空的交流,在子辈与父辈之间。镜头最后又把我们带到了过去那个纯真年代,母亲看着父亲送学生放学,爱情的主题与尊师重教的主题又一次得到升华。母亲初见父亲后的欢快奔跑的大远景,最后奔跑定格。导演带我们回到父亲与母亲爱情的开始,又是对那种爱情祭奠的开始。主题音乐又再一次响起,用了女声气音咏唱出来,把情祭的主题尽情渲染,把情绪推向高潮。
张艺谋说:“《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讲述爱情,家庭,亲情的电影。一个纯朴的姑娘爱上一个年轻的男人,一爱就是一辈子,他们的爱情很真诚……这是我第一次用诗意,浪漫,抒情和单纯去表现一个时代中的爱情故事……而这部电影是舍浓郁而求单纯。”是啊!我们就要这种单纯,浪漫。我们向往这种爱情,不如跟着电影一起来祭奠。
感恩亲情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评【第三篇】
这部影片属张艺谋早期作品,更是章子怡的成名作。全片以儿子的第一人称视角,从父亲逝世一事引入,回忆性地讲述了父亲母亲相识、相爱的过程。用村子门前的一条普通的路作线索,串起了整部影片(影片英文翻译名为《The road home》)。影片叙事朴实,但感人至深,尤其是声画运用、节奏把控等方面十分出彩。由于篇幅有限,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用色彩叙事
影片采用低饱和度的黑白画面来叙述父亲去世后的故事时段,体现一种冰冷感和沧桑感,同时在回忆父亲母亲的故事时段,采用色彩鲜艳的彩色画面,体现一种浪漫感和幸福感,并通过这种高反差的色彩运用将影片的时空自然区分,并赋予感情色彩。
摄影出身的张艺谋,极其善用色彩,对红色情有独钟。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我的父亲母亲》,都看得出他的红色情结。母亲招娣身上的红棉袄、红围巾在画面中极其夺目。在送饺子、找发卡、等待先生等多组镜头中,以油画一般四季变化的自然环境作背景,招娣的奔跑就像是一抹跃动的红,将少女情窦初开的羞涩与美丽展示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二、影片的叠化手法
叠化是影片的一大特色,被频繁使用,但作用各不相同。有的是为时空过渡,如通过从相框叠化到村口的路来完成叙事的时空转换(13’);有的是为表现时间流逝感,如修学校时饭桌的多次叠化(23’)表现招娣日复一日地送饭,更突出她的急切关注,又如片尾抬棺回村的过程(74’),一方面体现路途的艰辛和人们的坚定,另一方面也配合画外音的叙事;有的是为表达情绪,如找发卡的一连几天早出晚归(50’),体现招娣的坚毅、顽强,又突出了她找不到“定情信物”发卡的沮丧与失落;还有的是为表达丰富的联想,并起到时空交错的作用,如片末那最为精彩的叠化,也是影片的高潮(85’),用一组时空交错式蒙太奇将时空、色彩、声音通通叠化到一起,浓缩了整部影片的精华,体现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之感,也是主人公内心百感交集的反映。
三、镜头运用
1. 短镜头的蒙太奇
片中频繁组接父亲母亲的面部特写,通过面部的生动表情来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以及两人言语之外的交流,描摹出父亲母亲相见、相识、相爱的全过程。而在两人第一次相见的场景中大量运用升格摄影和长焦镜头,拉长画面时间,为的是营造一种超然物外的气氛,以突出母亲眼里只有父亲的效果。
另外,短镜头的蒙太奇也用于体现紧张节奏。如送饺子奔跑的这组镜头(45’),连续使用了21个短镜头,没有音乐和对白,全都是固定机位,招娣从画面右侧入左侧出,最后镜头落在先生远去的全景,画外响起招娣的哭声。这组镜头干净利落地交待了空间较复杂的变化,并营造了一种无声的紧张感。类似的精彩运用还有很多,恕不赘述。
2. 固定场景的频繁使用
影片有许多频繁使用的固定场景,村口路的全景、门框中母亲织布的背影、校舍的远景等等,背后都有着深意。如村口的路,既是全片的线索,也与父亲母亲爱情的集中体现,它的全景在片中出现了不下十次,影片从这条路始,也由这条路终,片末招娣穿着红棉袄跑上这条路,镜头升起,画面伸向远方,那一抹亮丽的红被定格在画面中,影片就此结束,这既是呼应开头和片名,更是对主题的提炼,那就是父亲母亲的爱就如这条路,曲折、绵长而又深刻。
四、点睛的声乐运用
三宝为本片写作的配乐极大地提升影片的感染力。不仅如此,读书声也是本片的点睛之笔,多次叙事皆是由读书声来引起和推动,而片末父子读书声的叠化,则超越了时空所限,将整部影片读书声所引发的美好、期待、希望种种情感揉和在一起,营造了本片的高潮。
采用画外音的形式叙事,避免了画面的拖沓,加快了影片进程,更使本片充满纪实感。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第四篇】
有一种感情叫做坚守,它爱如鸿毛,重如泰山,使天地化作一渺,让时光化为一顺。当神创造感情这种东西,就将人类的两个主体紧密地结合在一齐。那什么是感情?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感情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在富士山樱花散落时,爱是家庭;在香榭丽舍的灯红酒绿中,爱是浪漫;在曼哈顿的车水马龙间,爱是自由;而在这片漫天飞雪的黄土地上,爱则是坚守。
每次看《我的父亲母亲》,总会想起那个编着马尾辫身着红棉袄在山坡上等待爱人的山乡姑娘形象。没有只言片语的浪漫,没有山盟海誓的誓言,也没有与君相绝的治死不渝,张艺谋向观众诠释的是一个不折不扣中国式的含蓄感情,就连它发生的背景也是如此纯美的山村田园――村庄纯净的空气,迂回的山坡,广阔的平原,让人的心瞬间得到沉静。主人公的感情也就在这“水天相接”处播种滋养。
18岁,在这个青春盛开的刹那,初恋如昙花般绽放,但纯真的爱,却像着“先生”来时的路那般绵长不断。随着这蜿蜒的小路,总能看到那位母亲急切盼望的眼神,那是一份执着的坚定的纯洁的爱。那条蜿蜒的回家之路,似乎也证明这段感情的艰辛,这份平凡的相濡以沫的幸福。我自己很喜欢故事中婉转悠扬的背景音乐,能够说正是这朴实的声音一次次将平淡地情节推向高潮,而又在华丽之极归于平淡,情浓到极处,便是一片纯然天机,质朴无华。这也正体现了整部影片所歌颂的“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感情。
天长地久,这是我们中国人对感情的定义,这个定义已经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了五千年,前人不曾怀疑。但当这些古老礼貌被现代观念冲击时,这种传统感情观却被这天的中国人所不屑。有人说中国的故事很少能感动中国观众,尤其是张艺谋的乡村感情影片,原因只有一个――土。18世纪中国有强烈的排外思想,也许是世事轮回,21世纪中国有出现了更加强烈的排内浪潮,尤其在感情方面。中国的青年们开始追求法国式的浪漫,美国式的自由,却摒弃了众多的中国式感情观。我们已经很少提起什么朝朝暮暮,什么地久天长,甚至很少提起婚姻家庭,更不要说那种40年的感情长跑。所以对于这部电影中的感情观,很多人也许仅仅是感动或者一笑置之,毕竟地老天荒这种爱像梦般可望而不可及。
坚守,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如此的厚重,以至于今人不曾理解和探求他的精要。学习西方,中国人似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复着这样的思想,把它叫做文化入侵也好,礼貌殖民也好。总之,中国的年轻人已逐渐成为了西方礼貌的附庸,人权思想,金钱至上甚至于感情家庭。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当这些人在追求西方式的自由,浪漫,追求那片刻的幸福安逸时忽略了一点,他们忘了东西方的文化鸿沟。西方有女权主义,中国没有;西方有弗罗依德,中国没有;西方有浪潮般的性解放运动,中国更是没有。我们想让自己看上去很现代,很时尚,却掉进了虚伪礼貌的陷阱。我们想让我们的爱变得潇洒,却没想到原先最洒脱的感情深埋在中国五千年的地下。
我不想高谈阔论般讲述感情如何,这样只能让自己更显无知,因为本就没人明白感情究竟如何开始,如何结束,然而,爱却隐藏在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你爸上课的声音我听了四十年,还是没有听够”,主人公的这句话让一切对爱的华丽词藻黯然失色。没有什么能够跨越40年,能够跨越生死,只有感情。
影片最后在结尾处,张艺谋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感情的定义――那个场景至今让我难忘,在破旧的乡村教室里,穿越时空的声音又一次出现,读书声再一次在梁柱间回荡。顿时,儿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叠化,在她眼前,又出现年轻盈巧的招娣穿着碎花红袄雀跃在让她走不完初恋的那一条小路上。在那条父亲来时的路上,也是父亲回家的路上。这条路的尽头是深情双眸中望穿的秋水。似乎每个人都在教室外的寒风中无声的流泪,心中却交响着两个不同的声音……老去的容颜,不曾老去的感情。
我的父亲母亲-亲情美文【第五篇】
我的父亲母亲-亲情美文
结婚后,便很少回家了,自己的小家离着父母并不远,约有五十里的车程,而自己却找不出时间回家看看父母。这个周末,因想起需要回家拿钱交房贷,便匆匆忙忙回去了一趟。
这次回家距离上次已有一个多月了,见着父母,皮肤黝黑,父亲的白发又多了些,母亲剪短了头发,更显得消瘦了。见我回家,很是高兴,我问母亲,妈,怎么这么瘦了,累的吗?母亲淡淡的笑着说,你也瘦了,是不是工作太累了?我说还好,就是最近有点儿忙。母亲听了,便嘱咐道,以后少加点儿班,别细着,我和你爸都好,别惦记家里。听到这,我的眼泪便要下来了,忙别过脸去。
母亲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从供我们兄妹读书到我工作结婚,她和父亲一直在奔波,维持着这个家,农忙时在地里一待便是一天,最热的夏天出去卖西瓜,冬天便又出去拉棉花,常常是早上三四点,两个人便出发,父亲开车,母亲坐在一边,帮父亲看着路,注意父亲困了没,母亲说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她只是望着前方。每每听到这,我便浮现出那幅场景,母亲的目光,父亲的双手,都在为他们的儿女而变得苍老皴裂。
长大后,尤其是我和妹妹都成家后,那个小院便只住着他们老两口了,房顶上堆着玉米,都是母亲一个个掰下来,剥了皮,父亲一锨一锨扔到房顶,那段日子里,两个人常常顾不得吃饭,母亲的手一天下来,常常肿的看不见纹路,父亲的肩膀也是每扔一锨便会钻心的疼。我们为人子女的,不知道家里的辛苦,我们还在午睡时,父母在地里一点点劳作着,没有一双手上前帮他们一把,累了时,两个人便坐在田埂上,说说话,抬头望望天上的云,想起往年的辛苦,想起他们的儿女,很安静,很心酸。
我常常想起,上小学那年,雾蒙蒙的'早晨,我和妹妹两个人悄悄从家里溜出来,拿着耙子包袱,到树林里去搂树叶子,我搂妹妹收,两个人也没有害怕,心想着能让母亲烧一天了这些叶子,看到我们抬着一包袱树叶子回来时,母亲笑着给我们摊开,晒了一天,晚上用这些干了的叶子给我们做饭,那种小小的满足感永远留在了那暖的灶火之中了。还有槐花熟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因为贪恋摘几支槐花,不小心把饭票丢了,那是我们第一次丢东西,两个人几乎翻遍了那条小沟,仍没找着,折回家和父亲说了,父亲一句也没责备,只是说,没事,别害怕,丢了就丢了吧,说完摸了我们两人的头,回屋又给我们拿了张,紧紧握着这张饭票,我和妹妹向学校跑去,现在回头看看,两个孩子似乎还在那个早上、那条路上,在父亲的注视下朝前跑着。
母亲最疼爱她的儿女了,那时初中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要在星期天下午返校,每到这时侯,我便很不愿启程,常常觉得要去完成一件大事,下个很大的决心似的,母亲很早便察觉了,她细心地给包上衣服,装好咸菜,递给我饭票和钱,嘱咐我路上小心。有此,快启程了,母亲突然想煮几个鸡蛋让我捎着,可是同行的同学在催促着,母亲急急慌慌地捞出来,却发现还没熟,我终究没带着那几个鸡蛋回去上学,现在想想,母亲那时心里一定很愧疚,而现在回想起,才知道母亲的那份爱。妹妹告诉我,她住校时,母亲中午会包了饺子,或者赶集回来时买点好吃的到学校里给她送,她问母亲吃过没,母亲总是把吃的往她面前送一送,告诉她多吃点儿,她不饿或者还有,回家和父亲再一起吃,我们知道,母亲是特意送去的,只为了他们的儿女能吃顿好吃的。
我考上大学那年,妹妹没考上高中,给我准备出远门的行李的时候,母亲带着妹妹到棉纺厂报名了,妹妹那年只有十七岁,她知道家里供应哥哥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借了钱,她没有抱怨和退却,和母亲静静地坐在报名室里,两只手不安的绞着,而母亲的汗水也塌湿了衣服。后来我在另一个城市求学,妹妹在厂里上班,三班倒着来,三星期才能回次家,有年冬天天刚亮,父亲便听到有人叫门,开门看时,见妹妹抱着一箱带鱼,冻得脸通红的站在门口,那是她第一次发点年货,她赶了最早的一班车,把鱼搬了回来,只为了和家人分享,母亲说,她会一辈子记着她的女儿抱着那箱鱼站在门口时,化的冰滴答下来,而妹妹脸上挂着红红的笑。
回过头去看时,便会觉得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还记得中考考特长时母亲在我身后给我加油打气,父亲做了小手术后没有告诉我们,只是和母亲自己承受,在外面做买卖时母亲被车撞倒,父亲被当地人欺负,这些他们都没和儿女说过,常常会因为没帮妹妹看看孩子而自责内疚,为我的日子而合计。他们像故乡田野里的那片芦苇,默默地承受着,却最坚韧坚强,现在看到母亲进入厨房弯了的背,父亲日渐浑浊的目光,父母真的老了,守着这个家老了。
抬头望望飘过的云,不知不觉又湿了眼眶。
上一篇:就业证明【精选4篇】
下一篇:窗口服务礼仪(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