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专辩论赛精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国际大专辩论赛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国际大专辩论赛1
关键词辩论赛 投资与理财专业 课堂教学 项目任务
高职院校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充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各方面潜能。在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中,几乎每门课程都可以设多个辩题进行课堂辩论教学,如:中国股市宜做长线还是短线;房价会涨还是会跌;中国保险是保险还是不保险等等,本文以刚毕业大学生买房好还是租房好为辩题进行阐述。
一、辩论赛在投资与理财专业项目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能强化专业知识,将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
辩论赛是围绕某个辩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进行辩论,要求学生对该辩题进行研究,且将与辩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点综合运用。如刚毕业的大学生买房好还是租房好这个辩题,学生必须全面了解刚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薪酬情况、所在城市消费情况、各区域各种类型的房价情况、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房租情况,同时还要了解房价收入比、房贷基本条件及能做根据这些情况做置业规划设计。一个辩题将房地产类型、房地产交易、房地产贷款、置业规划设计内容都涉及了。学生要想在辩论赛中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驳倒对方的论点,必须全面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这就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将与辩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弄懂弄透。同时通过辩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且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辩论赛具有对抗性、逻辑性、综合性、策略性、应变性等特点,是一项综合能力体现的活动。首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要求学生不但要研究辩题,提出自己方的观点,且用大量的素材来支持,同时还要分析对方可能持的观点及掌握支持材料;辩论赛一项策略性的最高级口语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学生将所持观点用清楚简洁表达出来,且用缜密的逻辑推理表现自己的观点和驳斥对方的观点;辩论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一场辩论赛正反双方各四人,这四位同学应该有明确分工,不只在辩论赛中有一辩二辩三辩四辩之分,在赛前策划组织和搜集整理资料中也应有分工协作,只有四人团结一致,观点一致才能保证在赛中发挥出各自的水平;辩论赛还能提升学生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辩题能让学生觉得很新奇,对其充满好奇心。比如高房价推动高地价还是高地价推动高房价就是涉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辩论。其次学生在准备辩论赛过程中也充满探索的好奇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在搜集整理提出观点时一定会想着对方将会怎样驳斥我方,然后又会去揣摩对方的观点,想着怎样应对对方,在提出观点和探索对方观点时会产生深厚的兴趣。最后,一场辩论赛直接参与的学生多达近二十人,包括辩手、答辩主席、计时员、评委等,这些学生都会在赛前积极准备,赛时全身投入。从而增加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辩论赛课堂教学的组织
(一)分工
首先让课代表对学生进行分工,根据辩论赛需要的人员进行,包括八位正反方辩手、答辩主席、计时员及评委。这个过程只要求正反辩手中必须都有男女同学,其他的让学生自己去协调解决。协调不成,再由教师点兵点将,在我担任多门课程,每学期都有次辩论赛,没有一次是我要求学生参与的,相反报名学生多了,最后得相互PK,反映了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项目非常欢迎。
(二)查阅资料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对这个辩题进行很好的辩论,必须全面了解房地产很多知识。首先要掌握房地产业宏观形势,房地产调控政策,且能研判政策对房市的影响及房地产发展趋势,房价现状及未来走向;其次要了解刚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包括主要行业、岗位、薪酬等,还要了解刚毕业大学生消费情况,包括物价等。最重要还是要掌握对刚毕业大学生来说,买房有哪些优劣势,租房又有哪些优劣势。如果买房,选择哪些住房,选择什么样的付款及还款方式;如果租房,如何合理筹划收入,以提升自己。
因此,每次在进行辩论赛之前,给全班同学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全班同学提交一份关于这个辩题的立场,要不认为刚毕业大学生买房好,要不租房好,且要写出买或租的理由。在辩论赛提前一周上交,一是供辩手们借鉴其中的观点,二是让辩手们带着全班同学的观点上去辩论,这样能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三)撰写辩论赛策划书
一项大型课堂教学活动,要有策划书以使教学组织有序。策划书包括辩论赛的目的、辩论赛流程、辩论赛规则、评分标准、人员分工及活动要求。辩论赛策划书的主要内容由任课教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撰写具体内容,在辩论赛开赛前三天交给教师,教师给出修改意见进行完善。在进行比赛时,就严格按照策划书的内容进行。
三、辩论赛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教室布置
辩论赛课那天,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布置教室,在黑板上写下辩题及班级、正反方。将桌椅拉开,答辩主席、正反方一辩到四辩、记时员及评分员的桌上都放着座位牌,正反方辩手对坐,答辩主席坐在前面,评分员辩手的另一边,答辩主席的对面。其他同学围坐在辩手旁边。
(二)时间分配
国际大专辩论赛2
重庆邮电大学第二届英语技能大奖赛之英语辩论赛
二、活动背景
为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特地举办第二届英语技能大奖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展现风采的舞台。在此前相继举办的英语听力、笔译、口译、书法大赛中,广大同学热情参与、积极展示,使得重邮校园英语学习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而本次英语辩论赛正是以辩论的形式充分展现同学们对英语的表达、运用能力。
三、活动目的
此次英语辩论赛的举办对于以后开展各项英语系列活动至关重要,能够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让同学们在英语辩论这样一种富于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中锻炼自我,展现各自的口语水平和思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全校同学英语学习兴趣、浓厚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的目的。
四、主办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团委、教务处、学生处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
五、承办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六、活动对象
重庆邮电大学全体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
七、赛程
(一)培训
在所有报名工作结束后,承办方将于11月13日(第十周周五)晚面向所有参赛队员举行一次关于英语辩论的培训。
(二)初赛
初赛将于11月15日(第十周周日)晚分四个赛场同时进行。承办方将提前4天让所有参赛队抽取赛场、对手和所持立场,初赛时于四个不同的赛场进行辩论,每个赛场的辩题相同,最终依据评委的打分每个赛场晋级前两名。初赛完成以后将有8支参赛队进入复赛。
(三) 复赛
复赛将于11月22日(第十一周周日)晚进行。初赛晋级的8支参赛队会在初赛结束时立即抽取复赛的辩题及所持立场。每个辩题的胜方晋级决赛,即复赛完成后将有4支参赛队进入决赛。
(四)决赛
决赛将于11月29日(第十二周周日)晚进行。4支参赛队所用辩题相同,并会在复赛结束后立即抽取对手及所持立场。最终依据评委打分决出第三名即本届英语辩论赛的季军。得分为前两名的参赛队将现场进行加时赛决出本届英语辩论赛的冠、亚军。
八、赛制
(一)比赛提前一周抽取辩题,确定正、反双方立场。
(二)主席开场,介绍评委、比赛规则、辩题和正反双方。
(三)正方开场白及辨手自我介绍,1分钟。
(四)反方开场白及辨手自我介绍,1分钟。
(五)立论:双方一辩做立论陈词,从正方开始,每方发言时间各为2分钟。
(六)自由辩论:双方展开自由辩论,从正方开始,每方发言时间各为3分钟。
1.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次序、时间、次数不限,但是整队的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2.自由辩论时间开始时,正方的任意一位队员先起立发言。在其结束发言后,反方的任意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此程序轮流发言,直到发言时间结束。
3.两位计时员将分别为两队计时。当一方队员发言完毕,另一方的计时立即开始,所以双方辩论队员应尽量争取时间,在对方队员发言完毕后,立即起立发言。
4.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只剩下一分钟时,计时员将举牌提示,第二次举牌表示总发言时间已到,应结束发言。
5.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用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一名或多名队员可继续发言,直到该队时间用完为止。
(七)总结陈词:双方三辩做总结陈词,从反方开始,每方发言时间各为3分钟。
当每位辩手陈词时间剩下一分钟时,将有同学举牌提示,第二次举牌表示发言时间已用尽,辩手需立即停止发言。
(八)评委打分。
(九)主席宣布两队分数,宣读比赛结果。
九、宣传
(一)展板宣传
制作展板一块,于11月2日至11月12日摆放于中心食堂处。
(二)海报宣传
制作海报四张,于11月2日别张贴于二教、移通、兴业苑以及中心食堂处。
(三)楼栋宣传
印制楼栋宣传单若干,分别张贴于学校各学生公寓楼一楼。
(四)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网站宣传
将此次英语辩论赛的宣传资料及报名表上传于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网站。
(五)电子海报宣传
将本届英语辩论赛的宣传资料上传到红岩网站的电子海报。
(六)英语广场网站宣传
将此次英语辩论赛宣传资料于上传于英语广场。
(七)bbs宣传
(八)bt down铺宣传
在bt down铺上上传电影《伟大的辩手》,并在其后附上对此次辩论赛的宣传文字。
(九)红岩网校浮标宣传
(十)校广播站宣传
将此次英语辩论赛的宣传稿于送到“阳光校广”进行宣传。
(十一)现场宣传
11月2日、11月6日分别在中心食堂展板摆放处设置咨询点宣传。
十、组队方式
3人组成一队,可跨班级、年级、专业、学院组队。
十一、报名方式及时间
(一)、电子档:自11月2日起从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网站
资料下载”上下载报名表填写完整后于11月11日之前发送到以下邮箱:
(二)、纸质档:自11月2日起从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网站
“资料下载上”下载报名表填写完整后将纸质档在每日下午16:00-17:40交到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教学楼(原移通教学楼)四楼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办公室。
(三)、11月2日、11月6日分别在中心食堂咨询点处接受现场报名。
注:电子档和纸质档任选一种方式
十二、奖励办法
本届英语辩论赛设有英语专业组与非英语专业组冠军、亚军、季军,“优秀辩手”、“最佳辩手”(为决赛的“优秀辩手”)等奖项;另外晋级复赛的参赛队荣获“优胜奖”,从半决赛起每场评选出一位“优秀辨手”。同时根据比赛进行情况,主办方将考虑设立一些特别奖项以扩大授奖面积,如“最佳风度奖”“最佳幽默奖”等等。
十三、经费预算
(一)、打印费用:楼栋宣传单30张 3元
报名表60份 3元
传单1000张 100元
签到、打分、登分纸张100张 10元 56张奖状打印 28元
(二)、现场布置:彩带、气球 100元
(三)、评委饮水:40×1=40元
(四)、奖品 冠军队每人一本书共6本 120元
亚军队每人一个笔记本共6本 60元
季军队每人一支钢笔共6支 48元
国际大专辩论赛3
关键词: 英国议会制辩论 英语教学 思辨 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一、英语教学中的思辨性
(一)思辨性简介
思辨性即critical thinking,也可译为“批判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以批判的眼光,有逻辑、有主次地客观地分析问题。Richard Paul和Linda Elder将其定义为“为了决定某事物的真实价值,采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提出了思辨能力理论模型。此外,国外的德尔斐双锥模型和三元结构模型也是颇具影响力的思辨性理论模型。目前国内最被普遍接受认同的是文秋芳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在“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元思辨能力为第一层次,思辨能力为第二层次,本文将主要基于这一理论模型来进行研究。
1.元思辨能力。元思辨能力即自我调控能力,是对位于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的监管和控制,在思辨过程中起着思辨者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它体现在对自己整个思辨计划(包括思辨目的、过程、内容、品质等)的评估、掌控和调节。
2.思辨能力。位于第二层的思辨能力是思辨过程中所需的具体能力品质,可分为认知和情感两部分。相较于其他思辨模型中,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将核心的认知能力更为细化,将抽象的情感精简具体化,从而更便于在实践中操作运用。其具体分类和内涵参见下图:
(二)英语教学中的“思辨缺席”
1998年,黄源深发表了《思辨缺席》一文,首次提出了“思辨缺席”这一概念来概括当今英语教学缺乏思辨性、学生思辨能力弱的现状,在英语教学中最直白的表现就是学生在常常需要论述或提问时感到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或是朦朦胧胧地有些想法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出来。如今,英语教学中的“思辨缺席”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问题仍未得以解决。黄源深更是在2010年发表文章《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来再谈这一现状,在文中,他直言“‘思辨缺席’的重疾不除,外语学生难有出头之日”,并反复强调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性。面对这一问题,将英国议会制辩论赛融入课堂或许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英国议会制(BP)辩论赛简介
(一)比赛流程
英国议会制辩论赛(British department debate)简称BP辩论赛,每场比赛有四支参赛队伍,每队两人:正方,即政府方,由两组队伍组成,分别代表政府上议院和下议院;反方,即反对党,由两组队伍组成,分别代表反对党上议院和下议院。每位辩手按如下规定顺序陈词,每人每次发言不能超过7分钟:
1.正方政府上院(首相)发言
2.反方反对党上院(领袖)发言
3.正方政府上院(副首相)发言
4.反方反对党上院(副领袖)发言
5.正方政府下院(内阁成员)发言
6.反方反对党下院(反对党成员)发言
7.正方政府下院(内阁党鞭)发言
8.反方反对党下院(反对党党鞭)发言
每位辩手发言时间中的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为保护时间,在其余时间,另外一方的辩手可以申请提出质询。正在发言的辩手有权利选择接受或者拒绝该质询,只有当发言者选择接受时,质询者才可以提出反驳,而正在发言的辩手必须立即对质询作出回应。辩手不得采取除质询外的任何方法来打断或干扰辩手的发言。
(二)英国议会制辩论赛的角色分工
(三)英国议会制辩论赛的辩题种类
英国议会制辩论的辩题通常为“本院宣布……为……”或“本院认为……”的句式,主要辩题种类涉及政治、法律、教育、民生,以及涉及价值观的讨论等。以下列举部分辩题:
政治类:如本院认为日本政府应该就侵华向中国政府道歉。
法律类:如本院将为特大城市人口迁入设定更高的门槛。
教育类:如本院宣布将增长义务教育年限。
民生类:如本院将宣布某市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城市。
价值观类:如本院更加向往一个没有婚姻的世界。
三、运用BP辩论提升思辨性
由于辩论和思辨能力有着密切联系,运用辩论来提高教学的思辨能力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由于我们目前主要探讨的是英语学生思辨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处将主要采用最普遍的英语辩论赛制――英国议会制辩论。由于这种赛制每人都需要进行长达七分钟的独立发言,可以使所有学生充分得到锻炼,不会像华语辩论赛制那样出现一些辩手发言积极,而另一些辩手沉默寡言的现象。同时BP赛制辩论赛的辩题更加国际化,涵盖了许多当今的热门话题,符合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需要面向国际的特点,更有利于其发展。接下来,笔者将基于“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来具体论述BP辩论与提升思辨性的具体关系。
(一)元思辨能力的提升
当辩论者初拿到一个辩题时,需要对辩题有一个大致的分析,以确定自己的主要立场和全局的大方向,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和提升的便是元思辨能力。以“本院宣布将增长义务教育年限”这一辩题为例,辩论者的第一任务就是明确这个辩题所讨论的背景、适用对象、具体定义、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观点和原因等,这些要素可以构成论证这个辩题的框架。框架是对这个辩论者所持观点的有条理和逻辑的概括,指导着辩论者整场的发挥。框架的制定和元思辨能力密切相关,英语学习者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元思辨能力。
(二)思辨能力的提升
1.认知技能的提升。认知技能包括分析、推理和评价。在辩论中,分析主要运用于对辩题的具体定义和阐释,预测两方的交锋点和共识,确定己方的观点并归类,党鞭站在己方的立场上总结全场发言等。推理则强调对信息的鉴别,对于己方要制定站得住脚的论点,并筛选有利可靠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对于对方的数据和论点,需要推敲其真实性,检查是否存在逻辑漏洞并进行反驳。评价具体体现在对对手论证过程的评判,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知标准的提升。“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的认知标准和辩论中评价辩手发言质量的标准有着相通相近之处 。该理论模型中要求的清晰性和相关性在辩论中体现为对辩手最基础的要求,即表述清晰易懂,阐述内容切合主题,详略得当,不受对方辩手的干扰使论述脱离主题。而认知标准中的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则是辩论中对辩手较高的要求。逻辑性主要在辩论中体现为辩手需要有一个严谨的逻辑链,避免产生逻辑错误(主要包括循环论证、强加因果、以偏概全等)。深刻性则要求辩手的观点不停留在表层,需要有内涵和深度,了解问题的本质,观念也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得失上,还要考虑国家、社会的发展、价值倡导等。至于灵活性在辩论中的运用,则主要是由于对方辩手发言的不确定性,辩手必须灵活应对场上的各种突发状况,适时调整自己的策略。由此可见,认知标准和辩论标准密切相关,英语学习者选择通过BP辩论的方式来提升认知标准不失为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
3.情感能力的提升。在BP辩论赛中,辩手需要对辩题涉及的背景知识有一定了解,加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和搭档明确分工,团结协作。自己发言时需要沉着自信,对手发言时则要仔细倾听,赞同有理公正之处,质疑无理偏颇的观点。比赛结束后辩手还需结合评委点评,改正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进步。在这整个过程中,辩手的好奇、开放、自信等情感无疑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四、结语
英语教学缺乏思辨性的问题如今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依旧是一个难点。本文主要基于文秋芳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以英国议会制辩论赛为例,探讨了运用英语辩论赛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思辨性的可行性。然而,思辨性的提升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实现。笔者希望本文可以给英语专业的师生和研究者一些启示,将英语辩论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并加以完善,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思辨性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Paul,R. W. & R.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2]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Z与外语教学,1998(7):1,19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B].外语界,2010(1):11-16
[4]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国际大专辩论赛4
关键词:高校;辩论;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12-05
辩论,是发生于个体内部或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对于意义的协商和建构的过程。[1]它自正式诞生以来,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和启迪智慧的手段。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辩论热”兴起以来,广大教师也在教学中不断思索如何将这一教学手段与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辩论教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引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建立和提高。所以,在实践素质教育,提倡创新精神的今天,研究如何在高校中开展辩论教育活动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大学中辩论的功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辩论能够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
辩论能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能锻炼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研究表明,有丰富辩论活动经历的大学生,其素质在很多方面要优于没有辩论活动经历的大学生。例如,大学生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就显著优于普通大学生。[2]
辩论在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的同时,无疑也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参加过美国顶级辩论联赛的学生中,30%的学生最终成为大学教育工作者,15%最终成为公司高管,10%最终成为政府行政高层或司法部门高层,而超过80%的美国国会议员都曾参加过学校的辩论队。
(二)辩论是重要的大学教育手段,能够辅助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辩论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能够将“教”、“学”与“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高度互动。学生在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而这种手段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这一过程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也加深了他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当前,很多专业都将辩论作为本专业重要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国高校中的法学专业开设的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模联)等;英语相关专业开设的“英语演讲与辩论”等课程。
可见,在大学里,无论是对于学生这个教育的受众,还是对于教学这个教育的主要手段,辩论的教育都应该受到重视。但是如何将辩论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和安排,却是很多高校所忽视的。具体表现在:各专业辩论教学相互之间没有衔接;课堂内辩论教育与课堂外辩论教育脱节;现有的高校辩论教育资源没有有效的规划和整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讨普通院校的辩论教育体系的合理构架以及该体系如何运行,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调查取样
为了解学生对于高校辩论教育的需求,探索高校辩论教育的理想体系模式,笔者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对象分为普通学生组和熟练辩手组。普通学生组以武汉市某二本院校的低年级学生为主。调查采用委托的方式,共调查来自15个不同的专业的9904人。为回避专业对学生兴趣趋向的影响,没有调查法律专业学生。扣除回馈数据不可靠的605人,实际采纳样本数9299人。主要调查这些学生参与辩论教育的意愿和他们愿意采用的教育方式。
熟练辩手组调查对象为有辩论经历的湖北省普通高校的辩论选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来自湖北省9所不同大学的26人。其中包括“IDEA”华中地区赛一等奖获得者三人,二等奖获得者两人,“藏龙杯”金牌辩手两人,“文华杯”八校联赛冠军两人,“文华杯”八校联赛最佳辩手一人,“捭阖杯”湖北赛区亚军一人(含重复获得以上奖励者)。主要调查这些学生对辩论教育实践的相关建议。问卷中的多x项按照被调查对象认为的重要程度填列,统计时取前两项进行统计。
二、调查结果
在高校,除了在课堂上接受专业辩论实践课程教育,偶尔接受媒体的相关宣传和自己自学以外,普通学生能够接受辩论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加入辩论社团组织,听取辩论知识讲座和开设专门的辩论课程这样三种。加入辩论社团的学生又可以被划分为愿意参加辩论比赛的参赛选手或潜在参赛选手,愿意进行大密度训练的积极活动份子和不太愿意进行大密度训练的普通成员三个层次。
调查显示:普通组9299名学生中,对辩论有兴趣的学生人数1532人,占%。愿意参加相关组织,进行辩论培训的学生人数847人,占%;愿意进行较大密度训练的学生245人,占%;愿意代表所在集体对外进行比赛的193人,占%;愿意听取辩论知识讲座的483人,占%,愿意上正式的辩论教育课程的319人,占%。在表1中,表示有部分学生愿意同时接受多种方式的辩论教育。(表1)
排除体育专业学生507人后,其余学生按照文科和理工科分别统计,文科院系组A、B项均大于理科院系组,表明文科类专业学生对于辩论教育的兴趣更浓。例如文科类院系学生对辩论感兴趣的学生人数比例约为理科类学生的两倍(%对%)。我们还可以看到,表2文科组中1111A2,;而表3理工科组中
从以上三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加入辩论社团组织进行训练和比赛”、“听取辩论知识讲座”、“开设专门的面对全校学生的辩论课程”这样三种辩论教育方式都有需求。如果取表3理工类学生参加辩论教育的意愿比率为下限,取表1学生参加辩论教育的意愿比率为上限进行保守的估计,一个大一、大二学生总数为一万人的高校,希望参加以上三种辩论教育的学生人数区间分别为:474-911人、177-519人、144-343人。这一数字区间,可以作为我们规划高校的辩论教育体系的出发点。
1.愿意加入辩论社团组织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学生数量最多。这种教育形式较为灵活,限制较少,学生本身自主性较强。几乎所有的熟练辩手都认为,进行真正的辩论比赛活动,是对普通大学生传授辩论知识的最佳方式(见表4)。比赛带有明显的竞争性,对选手的自主性要求最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最佳的综合教育效果。所以在辩论社团的日常训练中,大部分活动时间也应该用来进行练习和比赛。
目前这种辩论教育方式面临着众多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有限的训练、比赛(含练习赛)资源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能够提供的训练和比赛数量较少,难以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我们熟知的典型辩论方式有:新加坡华语辩论(华辩)、政策辩论(Policy Debate)、林肯-道格拉斯辩论(Lincoln-Douglas Debate)、公开论坛式辩论(Public Forum Debate)、议会制式辩论(BP)等。以典型的2005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规则为例,一次完整的比赛就需要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指导老师还需要进行点评,选手和观众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可见,辩论比赛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一般来讲,一次集合训练最多只能安排两场16人参加。
在比赛中,不同的位置对选手素质的锻炼各不相同。例如在BP比赛中,“首相”注重表述的严密性;“副首相”注重逻辑思维能力;“下院领袖”要善于创新;“党鞭”要展现总结、对比的能力。所以,理想的训练方式是让每个成员都能够尝试所有的辩论位置,这样才有利于每位选手素质的全面发展。按照这种理想的状态,一个8名成员的辩论社团,要让每名成员都在一种辩论形式中的每个位置上至少锻炼一次,就需要8次训练。若取上文中愿意采用这种社团训练比赛辩论教育方式的学生数下限474人的话,他们参加的辩论社团要达到上述目标(每人在各个不同的辩位都至少参赛一次,合计每人参加8次比赛),就需要进行480次比赛。即使只考虑表1中愿意参加辩论比赛的参赛选手或潜在参赛选手,也有208人的基数,需要进行208场比赛。现实中,武汉大学的秦幕席同学一年一个人就打了50场比赛。[3]如果前面数百名愿意进行社团辩论教育的同学都按照这个标准来培养的话,这个学校的辩论社团举办的比赛数量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在现实中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从学生负担的角度上来看,要达到提升自我素质的效果,辩论的准备阶段就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很多熟练辩手认为准备一场辩论赛的任务量不亚于撰写毕业论文。带着几公斤的打印资料外出参赛在辩论选手看来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学生平时还有重要的学习任务,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为自己的兴趣投入这么多的资源。表1中N4项和N5项之间巨大的差距也是普通学生理性的选择表现。
从社F指导教师的角度上来看,目前各高校的辩论指导老师都是兼职。他们的指导活动绝大部分属于免费的“义务劳动”。调查表明,对大部分指导教师来说,每月能够参加一次辩论社团集体活动就很不错了。笔者连续几年坚持参加学生每周的训练活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结果引起了家庭的矛盾。所以,面对数量巨大的训练比赛,指导教师的指导只能“少而精”,有所取舍。
社团中的辩论,无论是台上的选手还是台下的点评者、讨论者,都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说,团队人数如果太多,交流时就会有障碍,难以顺利开展工作,难以形成凝聚力、忠诚度和相互信赖感。理想团队的人数是5至15人。所以每次集中活动都变成太多人参与“大聚会”,是不便于有效管理的。
所以在社团中进行训练、比赛的教育方式只适合针对特定群体的学生在小范围开展。训练量巨大,学生的投入程度有差异,指导老师又不可能全部顾及,更不能搞“大会堂”式的训练方式,要满足广大学生在这个方面的需求,就必须做好社团结构和任务的设计工作。
2.绝大部分有经验的辩论选手认为,普通学生对辩论的了解非常肤浅。而辩论知识讲座的优点在于可以针对于普通学生的认识状况,用辩证的方式,更系统、充分地深入阐述某个社会问题。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辩论认识的深度,纠正他们的误解。在讲座中,可以采用现场模拟比赛或者视频展示的方式,给广大学生以感性认识。精心安排的讲座趣味性较强,如果和学校媒体紧密合作,就能够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所以说,开展面对全校学生的辩论教育讲座,将成为在普通学生中普及辩论知识,提升他们兴趣的合理方式。
但是,讲座的次数不可能很多,在辩论知识介绍的系统性上不如辩论课程,在强度上不如社团训练比赛。讲座也不可能给听众多少辩论实践的机会。如果讲座的设计不合理,不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会导致更多的误解甚至不满。
3.熟练选手们认为,辩论的历史、类别、规则等是最难以通过非辩论专门教育获得的知识。这类知识庞杂而枯燥。把它们放在讲座里介绍不一定合适;全放在辩论社团活动中介绍又太占用时间。我们可以开设辩论教育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所说的辩论课程教育,不同于前面所提到如“英语演讲与辩论”这样的各专业自己的辩论课程。它应该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课程。目前,只有在极少数学校开设了辩论的相关公共课。例如,在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就曾经有龚培老师主讲的“辩论术”课程,一学期大概18个学时,1个学分。这类课程,根据开设者的意愿,有的旨在选拔辩论人才,让学生积累辩论实战经验;有的旨在探索辩论理论,传播辩论文化;还有的是为校内外辩论赛提供一个平台,主要目的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应该在体系中对其性质和任务进行准确的定位。
上文中144-343人的学生估计数量表明,将辩论教育设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是合适的。从教育内容上看,辩论课既是一门“理论――技能”课,也应该是一门“工具”课。这门课程应该介绍辩论的历史、类别、规则等相关知识;也应该展现典型辩论流程;还应该提供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所以,它是一门结合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另一方面,它应该和本学校的其他专业教学对于辩论的需求结合起来,让辩论成为学生能够掌握的学习工具,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英语专业的“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因为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能力,只能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进行。授课教师每年都要面对在辩论方面几乎一无所知的新学生。他们要年复一年的重新讲授相关的规则、注意要点,甚至还要跟学生补充基本的逻辑常识。而学校的公共辩论课程至少能提供部分对辩论有所了解,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种子”学员,无论是对于“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上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顺利安排学生进行演示,都能有所帮助。这样有利于授课老师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更多的用于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增强教学效果。
三、对建立合理的高校辩论教育体系的建议
依据我们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应该在高校中构建包含“社团训练比赛”、“辩论知识讲座”、“公共辩论课程”三种方式的三级辩论教育的体系。这里的“等级”划分并不是依据其所涵盖的受教育者人数,而是依据其教育内容的专业深度。学校指导教师指导下的社团训练比赛专业性最强;辩论知识讲座次之;公共辩论课程教育内容专业程度较浅。
(一)“公共辩论课程”是这个教育体系的基础
该课程推荐作为公共选修课安排,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对辩论感兴趣的学生初步了解辩论,并为其他课程运用辩论教学方法提供支持。选修该课程的应该是大学低年级学生,最好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内容上除了一般性的辩论知识以外,一定要结合本学校情况,介绍学生在未来专业学习中会遇到的辩论教学类型。课程应该以讲授为主,但是也应该尽力为每位学生安排至少一次以上的实践机会。考虑到实践环节所要消耗的时间,这门课程应该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
(二)“辩论知识讲座”是在高校中面对普通学生宣传、推广辩论知识的有力方式
理想的讲座应该系列化、常态化。讲座的内容应该由学校辩论指导教师认真规划。根据以往比赛经验,一个辩手除了对于辩论的历史、种类、规则等方面的了解以外,还应该涉猎的知识有: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史学、美学、物理学、人类学、法学、文学等等。讲座应力求将上述知识与某一专题结合起来,论述通彻、全面,启发听者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在课余去大量阅读、整理和融会贯通相关知识。讲座应该由辩论指导老师或者邀请相关专业的顾问老师来宣讲。每次v座都应该安排现场的辩论展示和互动环节,还要做好和校级媒体的沟通合作。
(三)“社团训练比赛”是高校辩论教育中专业性最强的部分
较大的学校都应该考虑采用校和院系两级辩论社团体制。愿意参与高密度辩论训练的学生应该成为各院系社团的骨干,对辩论感兴趣但是暂时没有进行大密度训练意愿的学生构成各院系社团的。各院系社团在校总社团的指导和规划下开展活动。院系社团教育偏重于对成员进行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内的辩论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还应该指导社团成员进行广泛阅读。日常应该积极开展院系内辩论活动和院系间比赛交流,优先保证骨干成员能够全面、广泛的参与辩论比赛实践。通过比赛,院系社团应该尽早帮助潜在参赛选手确立最适合其素质发展的辨位并固定下来,这有利于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训练比赛数量。
校社团成员人数总数不宜超过15人,成员来自在院系社团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校社团应该重点锻炼成员的自我学习能力,使之能够快速搜集、整理、重构信息;帮助他们构架严密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内,校社团成员应该指导院系社团开展工作,在校辩论指导老师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大密度的辩论训练,研究和训练辩论技巧,使辩论在成员身上达到艺术化的境地;对外组成校队参与对外比赛交流。只有在指导老师领导下采用这样的统一分层教育方式,一年数百场次的训练比赛任务才能够分散到各院系完成,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够基本满足。
以上三级体制在实际中的运用并不是机械的,而是应该根据所在高校的具体情况来施行。千人以下的小学院和万人以上的巨型大学在体系构架上当然应该有所区别。可以参考表6来设置各自学校的辩论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玉芹,阮全友。辩论干预应用于科学素养培养的综述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1):52-61.
[2]张奇。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4):50-56
上一篇:励志口号精彩4篇
下一篇:生物医药行业调查报告【推荐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