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赏析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柳永雨霖铃赏析优秀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雨霖铃柳永【第一篇】

1、释义: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2、出处: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3、诗作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来源:文章屋网 )

雨霖铃柳永【第二篇】

摘要:《雨霖铃 寒样凄切》是北宋词人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词人运用借景抒情、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反映出来,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字字抒情。

关键词:柳永 《寒样凄切》 赏析

柳永(约987―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州)人。在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中,柳永的社会地位低微,但名声很大。他流连教坊,从民间歌曲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从乐师、歌女的艺术实践中汲取了宝贵经验,使词变典雅为通俗,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他是北宋第一个致力于词创作的作家。在不断的词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也对词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古人云:“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乐章集》)提要)。尽管这话对柳永有所偏爱,但是,暂且抛却柳词的思想性不谈,单就其技巧纯熟,语言凝炼,求实,不务虚浮,细致深刻等方面看,柳永与杜甫确实有相似之处。据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任翰林学士时,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说明柳词与苏词相比,风格迥异。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记载,说明了人们对柳永作品的喜爱,也说明了柳永的影响之广。尽管柳永颇有才学,但为人放荡不羁,经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歌伎往来,为她们创制新词,因而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歧视,屡试不中。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载:柳永应试时,宋仁宗因他曾写过《冲天鹤》词,内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怒斥“此人好‘浅斟低唱’,何用‘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第。在受此打击之后,词人别无出路,不得不远离京师。从此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纵游楚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这里介绍的《雨霖铃》一词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这种真情实感。

《雨霖铃》的词调,相传来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生离死别的故事,所以后人多用它来表现离愁别恨。柳永的这首词,反映的就是他与所爱的人离别的痛苦。由于作者把爱情之深和离别之痛交织在一起来写,因而显得格外动人。我们先来看这首词的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幕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开头,是写送别前的情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礼记 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呜。”“寒蝉”二字既点出了时间是在秋天,又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凄切”是写声音的悲伤。这是词人所听到的。事实上,词人所听到的,并非只有蝉声,为什么单写寒蝉呢?因为,词人就要和所爱的人分别了,凄凉的心情正好与这“寒蝉凄切”合映,寒蝉的长鸣便成了为自己吟唱离别的歌曲。“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天色已经到了傍晚。古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词人所见,肯定不只有长亭,但为什么只写长亭而不写其他?这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地方,也是离别的象征。不愿听到的偏偏噪入耳鼓,不愿见到的偏偏出现在眼前,这怎能不使人黯然神伤呢?时间,却渐渐趋 “晚”。天黑了,鸟要归林,鸡要上窝,人要回家,而自己却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别,这怎能不令人愁肠百结呢?不仅天色“晚”了,且又“骤雨初歇”,船家就要起锚开航,就连多说几句话的机会也没有了。词人通过凄楚的声音、萧条的景物、无情的时间,用极凝炼的文字,映衬出了内心的痛苦。

接着直写离别的情形:“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指京城(今河南开封)的门外;“帐饮”,设帐宴饮,为远行人饯行;“无绪”,心意烦乱,理不出头绪。亲人的眷恋,别后的痛苦,前程的渺茫,后会的无期;千种离愁,万种别绪,怎么能理得清呢?正值难舍难分的时刻,“兰舟催发” ,就要开船了。细品这后两句,我们不得不为词人用字之妙所折服。一对恋人,离情难舍,只觉着时间过得飞快船家乍见大雨初停,正好开船,只嫌其儿女情长,留恋缠绵,总觉着等得时间太久。一方“留恋”难分,一方屡屡“催发” 。“留恋”、“催发”四个字写出了不同人的诸种复杂心情。

不忍离别,又不得不别,因而出现了这样的场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紧紧地握着手,热泪汪汪对着汪汪热泪;竟然彼此抽抽噎噎,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把男女双方的悲痛之情,眷恋之意,无奈之心,写得绘声绘色,深刻具体!的确,纵有千言万语,此刻已被极端的痛苦淹没。词人的高明,就在于未发一言,而胜过千言。因为从紧紧相握的手上,泪水横溢的脸上,硬咽难言的情态上早已说明了一切。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深刻具体,内蕴丰富。

词人就要走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就是想到。是谁想到的呢?是词人?还是对方?在词人的笔下,卿中有我,我中有卿,卿卿我我,情同一人,心如一人;只能说他们都想到了:去了,去了,船就要开向“千里烟波”的深处,开往“暮霭沉沉”的远方。这几句表现了男女双方无限惆怅的情绪。从词的结构讲,这两句既是对上阕所写送别情景的总结,也是为下阕描写词人心情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一着笔便写别后的痛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没有不对离别伤心的,但作者却比古人更甚一层。因为他经受的不单是亲人离别,境遇零落,且又西风萧瑟,季节冷落;更甚者还有前途渺茫,身世冷落。这虽然是词人的想像,但也是处境的必然。所以词人作了更进一层的想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前景不堪想,那么,暂且置之脑后,就拿“今宵”来说,一醉醒来,身在“何处”?是在空旷无边的江岸,那里有几株衰败低垂的杨柳、阵阵凄冷的“晓风”和一弯暗淡失色的“残月” 与我作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本词中的名句,它之所以为人称道,是因为景中含情,蕴意丰富,耐人寻味。具体地说:第一,词人虽然没有明说,但从“酒醒” 二字,已使人想到,词人登舟之后,比“执手相看泪眼”时的痛苦更加深切而不能自拔,于是他想借酒浇愁,企图一醉解百忧,但是醉入梦乡,岂能久长?酒醒之后,却陷入了更加孤独、忧伤的境地。第二,同前面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相映衬,恰似两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气氛阴沉,烟波浩淼,楚天空阔。第二个画面则是时间由傍晚推移到了凌晨,气候由阴转睛,景物由虚入实,出现了真实可感的杨柳、晓风、残月。寒光闪烁,柳丝飘飘,气氛上显得更加冷落。这两幅画面,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虚有实,交相辉映,富有诗情画意。第三,这幅画面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词人梦回酒醒,只身孤影,已属冷落不堪,再加上一钩残月,几株衰柳,阵阵寒风,薄薄凉雾,岂不使人悲生寒心,寒增悲意,更加痛苦难忍?

词人也总想抑制住忧伤的感情,从痛苦中挣脱出来。譬如秋冬过后,便是春天,春夏来临,会不会给人带来一些快意?然而结果却差强人意:“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去便是经年累月,不知何时才能相会;离别愈久,思念愈切,那时,即使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也无人共赏,这“良辰好景”岂不等于虚设?又有什么心思去观赏它呢!即使强打精神,面对美景,情深意绵,但心中的感受又向谁去诉说?这几句写得低回缠绵,情思往复,进退为忧,左右逢愁,这就把词人的思念之情刻画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

从这首词组织结构来看,它具有主线分明,层次清晰,前后照应,自然流畅等特点。全词以 “离情”为主线贯穿全篇。无论时间和空间,都紧紧地围绕着它。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泪眼”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以及“良辰好景虚设”的某地,空间万变,笔锋始终不离“离情”。把真挚的爱情写得淋漓尽致。

词人表现“离情”,写得层次井然,重点突出。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遐想,重在刻画心理。通过不同的侧面,层层揭示,步步深入,使得意境全出,引人入胜。

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遐想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达到了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全篇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

在写景和抒情方面,作者达到了情景融为一体的境地。柳永很善于把景物染上主观色彩,或以景传情,或因情设景,从而使得情景和谐统一,交相辉映。《雨霖铃》表达的是离别之痛。上阕,作者选择冷落的秋景作衬托,情和景恰似水乳交融,很好地创造了富有诗意的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由于主人公心情暗淡,天颜水色便披上了阴影。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别之后的词人,孤独冷落,所以选取的景物也是孤单单、冷清清,令人望而生寒的。在这些句子里,作者并没有写自己如何苦闷,但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却深深地窥察到了词人心灵深处的哀伤凄凉。词人这种借景抒情,因景设情,点染气氛的手法,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反映出来,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字字抒情。

参考文献:

[1]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雨霖铃柳永【第三篇】

柳永的词以生活所见之事为主要描写对象。

柳永,崇安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来源:文章屋网 )

雨霖铃柳永【第四篇】

要理解这首诗,知人论世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基础。“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这是梁衡在其文章《读柳永》 中给予柳永的评价,可见柳永是一位市井作家,老百姓的这些酸甜苦辣他都能感受得到,所以他才能将唯美的才情付诸笔端,流淌为百姓的心声,挥发成千年的美文。

此时的柳永,在赴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任时已有强烈的羁旅行役之情和沦落飘泊之感,更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所以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因此《雨霖铃》中蕴含的“伤离别”就不难理解了。

理解了这个词眼和中心,再去理解诗歌就简单多了。全词围绕伤离别进行构思,上阕写词人和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下阕写词人想象离别后孤独冷落的凄凉之情。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进而理解诗歌的意蕴。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有两点特别需要学生掌握,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离别的苦痛融入景物的描写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情况,勾勒了离别的典型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凄切”的感情基调,表现了离别时诗人的苦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的无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通过写最具离别特征的意象“杨柳”表现离愁,通过写晓风之凉、月亮之残表现凄凉冷落之感。

65 508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