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版面设计【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报版面设计【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小报版面设计【第一篇】

报纸版面主要包含报头、标题、正文、插图部分。它们是构成报纸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报纸版面的报头设计报头的设计,关系到报纸的面貌和品位,成功的报头设计,可以带动整个报纸版面的安排和形象,成为这张报纸的标志和灵魂。报头的设计风格和位置大小,由办报人最后想达到的各种目的和所面对的读者群所决定。靠报头设计来推销报纸;靠报头设计来引领版面走向;靠报头设计来带动广告收入。办报人的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报头设计风格表情上的体现不同。报纸版面的标题设计标题是报纸发展演变的产物。

(来源:文章屋网

小报版面设计范文【第二篇】

又一个岁末年初,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报纸的形态变革――这个看上去似乎太过微观与浅层次的问题,因为,直至今天,无论面对多少关于报纸未来命运的质疑,新闻纸目前还是展现报业核心能力最重要的介质;也因为,报纸形态的变化与改进早已不仅仅是承担视觉愉悦功能,而成为报业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背后,各种错综复杂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还因为,即便只是将开本与版式作为代表报纸品牌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可以延伸到受众体验、产品形态、分销渠道、商业模式、广告策略等多维空间之中,其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同样耐人寻味。

变革源自变化。透过报纸形态之变,或许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需求条件的变化和需求自身的变化带给报业的某些警示与启示。

寻找革新的突破口

――思考报业形态变革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纵观这几年的全球报纸形态变革,可以看到,从欧洲到美国再到国内,大报的小幅化对报纸发行量带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有人甚至把报形变化视为某种仪式化的宣言:通过改头换面,对团队进行心理暗示,新的愿景将伴随着形态变化而一步步实现,从而达到集体励志的效果。实际上,超越了美化和装饰的边缘作用,对形态与版式的重新设计作为报纸运作的一部分,要体现变革的意味与自身的价值,必须洞察整个产品生产链上的各个制约要素,这需要决策者从系统的高度进行统一考量。从这个角度上说,关注报纸的形态变革,这或许是探讨当代报业生存绕不过去的话题。

观察:形态变革的变量

《都市快报》副总编辑任州曾经说:选择瘦报的原因有四个,一是与国际潮流合拍,二是突出差异性,三是方便阅读,四是强化视觉效果。那是1999年做一张异型瘦报的理由。

一年前,文建在为本刊“视点”撰稿时,对国外小报化浪潮中哪些大报变小了也有一个分析―小报化的报纸主要为三类:从“生命周期”来看,进)(入衰退期的“老年”报纸;从收入结构来看,内生型特征明显的报纸;从外部环境来看,位于高度竞争市场的报纸。按照这样的逻辑推论,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报业正面临可能的衰退危机,竞争无可回避,而发行加广告的内生型收入模式尚无重大突破,形态变革在所难免。

形式服务于功能。把市场的需求变化与报纸形态的革新之间作一个连线,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变革需要加以考量的制约要素。

空间场与时间场

什么人看报?在什么时候看报?

《国际先驱导报》主编范伟国认为:“今天的读者经常在一些地铁、公交车这类狭小且拥挤的环境中阅读报纸,个人空间非常有限。”

《东方早报》社长秦恒骥则这样分析他的目标读者群,常常栖身在办公室读早报,越来越多的办公桌上摆放着电脑、文件等必不可少的东西,可供摊开看报的空间并不宽裕。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说: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空间场和时间场的缩小,事物无可避免地将被重新认识,过去的经验不再适用。这也暗合了报纸形态变革的大背景:报人们在重新认识各类变化着的时代特征,让报纸更能适应为现代化历程所影响的人们。

说到底,报纸的形态与版式设计,就是在二维的有限空间中对新闻文字、图片以及各类组合语言进行条理化的过程;而读者是从这个平面伸展开去的第三维。

由于现代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人们从此与悠闲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告别,习惯在行色匆匆中、在移动中随时获取有用信息。当年《都市快报》选择比普通4开报纸窄、长3cm,比例是1:(美国出版商协会规定的报纸比率为1:)的报型,以更加接近黄金分割率的瘦报作为自己的标志。其版芯高,宽24cm,比正常4开的报纸要高,显得更瘦、更挺拔。因为操作者们认为,一份早晨出售的报纸很可能被人们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忙碌的早餐摊点上匆忙浏览,这种狭长型的报纸拿在手中比较方便、灵活。如果再考虑到半版或者通栏的广告在版面上的编排效果,就显出更多优点。2001年12月3日起,《北京青年报》改为瘦报,版芯宽度由33cm改为32cm,高度由改为52cm。与国内报纸长34cm,宽24cm的4开小报相比,《东方早报》则将对开改为4宽,长的4开报型,以适合上海读者在拥挤的公共空间中“愉阅”的阅读。

面对时间场与空间场的变化,国外的小报化风潮更烈:2003年9月30日,英国《独立报》开始出版小规格报纸,7个月以后全部改为小报。同年11月,《泰晤士报》跟进,并于2004年11月1日正式改为对开4版的小报;根据世界报业营销协会INMA的统计,从2003―2005年,全球共有60家著名大报改版为小报。其中最常被国内同行提及的还有2005年9月《卫报》的改版,其纸张大小为×47cm,印刷页面为×,这种“柏林式”版式被视为全球“小报化”风潮中的重要一步。

差异化的营销技巧与渠道因素

在工业设计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之中的今天,报纸在生产与销售阶段被当作产品来设计和包装,新创刊或改版的报纸往往将产品识别系统导入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之中。《都市快报》副总编辑朱建回忆:“快报在试刊前曾经到一些传媒发达地区考察,在美国发现一份特别引人注目的报纸――《今日美国》,很瘦,报纸的排版和色彩似乎经过特殊设计。大家当时觉得要打杭州市场,就必须得有一张这么差异化的报纸,让人耳目一新才能在零售市场上打开局面。”最终快报选择比4开报纸略长略窄的瘦报型版。《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说:“瘦报在报摊上具有更多优势,整个报头和题区的左右不会被挡住。而加长的报纸对折后,仍然有大幅图片可以展露,对读者购买形成较强的冲击力。”

来自销售渠道的影响和相应的营销技巧也成为影响报型变化的因素之一。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渠道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以国美、苏宁等渠道商为例,它们甚至能够倒逼过来,极大地影响甚至控制生产制造商。当然报纸的渠道商―报摊没有强大到这个地步,但丝毫不能忽略报摊主摆放报纸的方式对于报纸发行的推动或削减作用。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只选择性地接收有代表性的、让人一目了然的信息。在报摊上的众多报纸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版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读者是否购买,决定着报纸的销售量和知名度的推广。为了能在同类报纸中使自己迅速突显,一些报纸会选择形态的变异。

报摊的摆放范围有限,意味着每份报纸的展示空间有限。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不使信息损耗,尽量将信息传递出来。在同等空间里,对开大报因其过于宽阔,所以报头和头条的一部分都将被挡住,许多重要信息不能被有效传递。一些对开报纸因体积缘故,甚至被压在角落,无法占据报摊的视觉中心地区。

《东方早报》由大报改成小报之后,终于能和其它上海的小开张综合性报纸放在一起,上摊位置更加醒目,发行量翻倍增长。可能两者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主编范伟国认为,《国际先驱导报》在改为小开本后,在报摊占据了更好的位置,效果很好,发行和广告也在步步上升。为了能有更多的信息展示、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国际先驱导报》打算在2007年年初的改版中,搬走报头下面的导读,把封面故事的图片和标题上移,形成最大的视觉吸引力。

成本压力与经营策略

《钱江晚报》总经理王慰平认为:“不少报人都有大报情结,认为大报严肃、主流。但如果从经营和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同样的发行量、同样的厚度,小报印刷成本比大报少很多,尤其是在当今厚报流行、发行赔钱的时代,小报省下的成本都是年度利润的重要来源。”

媒介自身经营的需要必然会对版面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利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成本,而缩小报纸的面积是最显而易见的办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印刷行业通货膨胀,纸张价格飞涨,纸张供应领域的变化带来了版面大小的变化,也由此引起版面设计的相应改变。当时的《洛杉矶时报》将版面大小减少了3/4英寸,为了适应缩小以后的版面,8栏格式改为6栏格式,字号被缩小,还减少了照片及连环漫画的使用。一系列细节的改进引发了许多报纸的重新设计。新闻纸危机过后,报纸又普遍恢复原来字号的大小,照片、漫画、图表的应用更频繁和广泛,留白也成了新的流行。此后,《洛杉矶时报》的版式大小和6个基本栏的形式没再进行大的变化。

欧美等国的瘦报与小报化实践也说明,形态的变化确实能立竿见影地降低印刷费用,从而减少成本耗费,实现节源方向上的经营策略。《华尔街日报》国际版2005年改小版式,当年就节约了500万美元的成本。据称,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可以节省约上千万美元。

解构:形态变革的要点

伴随新闻环境的巨大变化,内容不断革新,报纸的形态与版式被赋予期待。《解放日报》总编辑裘新说,在报纸的创始阶段或转折阶段这样的节点,诸如开本大小等形态的改变,会对报纸发展起到正的或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影响到其他同类报纸的战略走向。

应该说,现代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是在对读者定位、信息内容、视觉传达、受众承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符合现代环境、现代生活方式、现代人需求而确定的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方案。

易读性与阅读舒适度

检索当代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的关键词有:阅读规律、信息传达、视觉科学、市场营销、整体形象、文化品位……但是如果询问读者,他们的回答可能更直接:简洁、醒目、易读。

便利、有效地传递信息与制造阅读是报纸的功能诉求,在当代设计理念中,简洁的报纸版式能在最短时间里把信息传递给读者。所以,在开本大小、版面设置、标题制作、版式设计、字体选择、图版编排、留白运用等诸多形态和设计方面,报纸在努力变革,这种变革强调的是以读者为本的易读性与阅读舒适度。

“读着舒服,读者喜欢”是《都市快报》的设计初衷,《都市快报》副总编辑任州当年在考虑新创刊的报纸形态时,对版面的要求是,必须简洁,横平竖通的模块设计;标题字体只有两种,雄浑的超粗黑和纤细的新报宋,形成强烈的表情对比;用视觉中心的方法,第一时间把信息交代出来。《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说:“读者很忙,而且眼睛已经被电视这种易读媒体给宠坏了,喜欢一眼找到重点所在。所以8年前报纸出刊时,颠覆了一些传统编辑手法,譬如版面不能‘通’、字体要多变化、重点在头条等。”

在竞争主体较多的市场中,没有不可替代的产品;如果不能在硬方面提供更多选择,那么软则需做足文章。所以,越来越多报人开始注重读者阅读感受,希望从不同方面让读者觉得便利和舒适。报纸形态的变革就成为突破口之一。今天,那些关于报纸形态的判断,往往是基于对人们阅读特征的把握和认识:富含信息的大图片、醒目的标题和长度适中的文章适合快节奏阅读,所以报纸的设计更重形式、重包装、重设计,通过采用文字横排形式、模块式设计、图表化编排以及头版封面化体现读者中心观念,强调头版的视觉冲击力。

讲究阅读舒适度还要求操作者将重点从视觉冲击力转向视觉感染力。遵循自然的阅读顺序,利用视觉元素在个性化规范之内进行有效的“加减”,以达到对信息有效的加强与削弱作用,以营造更人性化的阅读效果。图画、图表、线条、色彩、空白等版面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报纸版组、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稿件安排的模块化,信息传递的图解化等都是对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的适应性措施。

提高信息到达率的编排技巧

革新的前提是对自身问题和缺陷的洞察与反思。传统媒体受众在不断流失是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能将信息随时推送的新媒体,除了调整报道内容和建立报纸联盟外,报纸要做的就是尽量缩短与新媒体优势项目的距离,如快速、便携和性价比等,这虽然不一定是最后的制胜之道,但确也是几经比较的权衡之举。从这个角度看,形态与版式之变能在提高纸媒的信息到达率上做点助推的文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报纸版面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从技术角度讲,编辑对版面元素的运用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在版式编排上,现在的报纸越来越趋同于大图片成为视觉中心,来讲述故事;然后用大标题点出问题,用小标题将基本脉络和主要观点阐述出来。读者能够一眼看图,了解大概;二眼看大标题,切中问题;三眼看小标题,得到答案。短短三眼,信息架构基本掌握。

《都市快报》在很长时间内,所有标题只用超粗黑和新报宋两种字体,粗细反差较大,有利于突出关键词汇,方便读者理解。对于标题,快报大多采用单一型结构的实题,言简意赅表明文章主旨,读者能在最短时间把握大意,迅速作出判断是否继续阅读。而且为了简单阅读,快报大多采用横题,很少用竖题。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陈浩认为,改版后的导报有很大的收获就是原先16个版有16个头条,现在变成了32个头条,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于话题数量的要求。在报纸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开本改小后,版数翻倍,信息量得到更多的承载。大报型时,一个版也许有两3篇文章,但限于版面只能挤在一起被湮没。

为了更加突显编辑意图,《国际先驱导报》甚至规定,除了评论文章,其他文章一律每600字必须有个小标题,既交代大意,又调整阅读节奏。陈浩则认为标题的字数越少,越有力量。所以,《国际先驱导报》规定大标题最长不得超过13字,一般在10个字左右。

也有人这样分析,大开本报纸的长文和密密麻麻的排版方式,不是选择快速阅读的读者之意愿;而小开本由于形态限制,文章不可能太长,单版文章也不多,读者容易抓到重点且不会觉得琐碎。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振平认为,互动是影响未来报纸形态的关键词之一。未来对报网互动的要求将逐渐加强,很可能更小开本的报纸会受欢迎,除了提供基本信息,纸媒还要提供提要和检索功能,让读者可以按照提示去网络上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小报版面设计范文【第三篇】

报头位置的确定

报头位置一般都在第一版的上端,横排报纸大多在上端偏左。竖排报纸大多在上端偏右。也有把报头放在上端正中的。主要是因为横排报纸是从左往右排文,竖排报纸是从右往左排文。读者读报的顺序自然就是顺着排文的顺序。因此,对于横排报纸来说,一个版上最具有版面强势的位置是左上角的位置,而竖排报纸最具有版面强势的位置是右上角的位置。换言之,从阅读心理来看,横排报纸的左上角最吸引眼球。把报头放在左上角理应有助于报纸的品牌营销。相应地,竖排报纸则放在右上角。

解放前,我国报纸为竖排报纸。报头大多位于上端偏右位置。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报纸至今还是以竖排为主,报头大多仍位于上端偏右的位置。目前大陆的报纸为横排报纸。报头绝大多数位于上端偏左的位置。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新创刊的都市类报纸(舍晚报、都市报、早报、晨报等)多为四开报纸,不少把报名放在版面上端的中间位置,整个报头的宽度多与版面宽度一致,如《京华时报》、《南方都市报》等。

报头居中且与版面同宽是国外英文报纸的惯常做法。这是因为英文的每个单词中含有不少字母,报名又要用大字号,这样报头就得占用不小的宽度,报头与版面等宽似在情理之中。而汉字则不一样。再者。报纸版面乃寸土寸金,如果报名的字数不是很多,报头未必要与版面同宽,以免占用过多版面。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已有少数报纸的报头位置安排打破常规,如《沈阳今报》(沈阳日报主办)在版面右上角辟出一小块版面作为报头位置,报名四个字还分作两行排列。另外,《重庆时报》、《都市快报》、《常州晚报》、《宿迁晚报》等虽然整个报头与版面宽度一致。但把报名放在上端偏右的位置。笔者认为,如此“标新立异”的报头设计值得商榷。虽然报名放在哪个位置并无定式或硬性规定,但也不宜过予随意。依据传统的阅读习惯,读者通常从报纸(指横排报纸)左上角或上端中央位置去找寻报纸的名称。另外,从报纸销售角度看。报摊上各类报纸通常是从左往右依次叠放供读者选购。如果一份报纸的报头放在版面上端、靠右位置,刚好它又被夹在众多报纸中间,读者就元法一下辨认这份报纸的报名。可见。报头“藏”在右端未必是件好事。

报头在版面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但在某些时候也可作临时调整。如有的报纸在某一特定日子或有重要新闻报道时临时变动报头位置。

报头在版面中所占的空间因报纸的幅面大小(开张)而异。对开报纸的报头所占整块版面的空间约十五分之一,四开报纸的报头所占整块版面的空间约十二分之一。“报头所占版面空间的比例强办报人多年工作的结晶,若大于或小于这个比例,都是不合适的。报头过大。则大而元当,影响版面的整体格局;若过小,则缺少气势和美感。”

报头字体的设计

报头到底采用何种字体。我国的报纸很有讲究。“西方报纸的报头显得单一。这与那些外文字母有关。再变化,特点也不突出。汉文就不同了,报头不只是该报的一面旗,也是一碟艺术菜。”综观我国的报纸,其报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国家领导人题写。在我国的中央及各省级党报中:这种情况最为普遍。为我国报纸题写报头最多的是。自成一体的书法奔放豪迈、挥洒自如、灵动秀气而不失雄劲挺拔。较适合作报头用字。除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纸外,“在现有31张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报中,除浙江、安徽、湖北、陕西、广西、贵州、重庆、海南等8家日报是集鲁迅等人墨迹或由邓小平等人书写外,其余20多家日报的报头均出自的手笔”。此外还有《南方日报》、《石家庄日报》、《兰州日报》等百余家由墨宝经科教集字而成的党报报头。

“邓小平为报纸题写报头,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他大规模地题写报头,是在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初。他题写的报头之多,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仅次于;”邓小平的书法凝重丰满、气势恢弘、走笔健秀、结构严谨。如《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农民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妇女报》、《检察日报》、《国际商报》、《中国体育报》、《重庆日报》、《海南日报》、《今晚报》等都是邓小平留下的墨宝。

此外,、、、等国家领导人都为中央或地方报纸题写过报名。

采用文人或书法家手迹。采用文人或书法家的手迹作报头用字有两个途径:一种是集字,一种是直接请其书写。如郭沫若题写的《乌鲁木齐晚报》。茅盾题写的《合腮晚报》,赵朴初题写的《福州晚报》,舒同题写的《南昌晚报》、《西安晚报》等。从文人、书法家遗墨中集字选拼而成的,如《浙江日报》、《杂文报》、《南方周末》、《兰州晚报》、《贵阳晚报》、《沈阳晚报》、《钱江晚报》等报头用字。均选自鲁迅文稿。而《春城晚报》中的“春’字从元代书家鲜于枢《亭云馆法帖》选出,‘城’得自《中华书法大字典》所录古代侠名者书作。‘晚报’,二字辑自王羲之手迹”。

当然。不是所有书法家的手写体都适合作报头。只有那些易认。比较厚重、古拙、典雅的书家手写体才适合作报头。如新疆《克拉玛依日报》原是请我国一位著名书法家题写的。“这位先生书法造诣很高,但可能不太了解报名题写的特殊要求,因此,他所题写的报名,从总体上看比较呆板,庄重有余,气势不足;规范有余,变化不足。”于是,报社从2006年6月12日起,更换了报头。新报头字体是从的遗稿中搜寻相应手迹,用电脑对字样进行组合而成。

从电脑中提取。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电脑印刷体甚至手写体也日益多样化,一些报纸的报名便选用电脑里的印刷体或手写体作报头。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新快报》、《三湘都市报》等。这种做法虽然省事,但报名字体很难突出个性,因为谁都可以选用,无法使此报与他报相区别,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笔者主张用人工书写的手写体。汉字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手写体最具个性特征,可以说。每个人写的字都不一样。另外,好的手写体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和欣赏价值。

报名字体除了以上几种来源外,有的报社还采用向外界征集的办法或由自己

的美术编辑设计。不管是采用哪种办法,报名字体宜美观、大方、易认。与众不同。

报头标示的内容

通常,我国报纸的报头除了标示报名、出版(主办、主管)单位、刊号、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等常见内容外。不同报纸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标注其他内容。据笔者做的调查统计。这些内容总计达30项左右。

主要标示的内容。出版(主办、主管)单位。如同产品必须标明生产厂家一样,报纸也必须标明出版单位,表明报纸是合法的出版部门出版的。如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报纸均在报头位置标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出版”字样。

刊号。正式出版物均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严格审批,有国内统一刊号,无刊号的报纸是不能公开出版发行的。

出版日期及总期号。我国的大多数报纸除了标明公元纪年日(公历)和星期几外,大多还标明农历日。出版总期号即从报纸创刊第一期开始对每份报纸所编的期号。

版数。每份报纸均需要标明当日出版版数(分叠出版的报纸还标明了当日各叠名称)。只有标明版数,读者才能了解自己拿到的报纸有无缺页。尤其对于日报来说,各天出版的版数并不完全一样,就是一样的版数也需标明。

网址。几乎每一份报纸都在互联网上注册了专用网址,每天把主要内容放到网页上供读者浏览。在报头标明网址可方便读者从网上浏览、检索报纸内容。

选择性标示的内容。通常报头除了标示以上的内容外。不同的报纸由于其性质、定位不一样。通常还在报头位置选择性标示下面的内容:

天气预报。综合性日报一般在报头位置标示当日简要的天气预报。

邮发代号。邮发代号是国家邮政部门编定的代表某一种邮发报刊的专用号码,有助于简化发行业务处理和进行科学管理。通过邮局发行的报纸通常在报头处标明邮发代号,自办发行的报纸则可以标明“自办发行”字样。

报名英文译名或汉语拼音。我国的很多报纸都在报名旁边标出英文译名或汉语拼音。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出版的报纸则标出民族语译名。

报徽。报社正式规定的代表本报的标志(以图案为主),类似于Logo。随着报纸品牌营销理念的加强。现在很多报纸都精心设计了报徽并在报头标示,如《羊城晚报》的报徽是个旋转变体后的“羊”。

报纸广告语:这是为自身宣传规定的简短口号。它以最简洁的文字体现出报纸理念的精髓,试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一听到或看到这条广告语就联想起特定的报社或报纸。如《新民晚报》在报头标示其广告语:“飞人寻常百姓家。”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外,报纸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报头位置标示新闻(报料)热线电话、发行热线电话、报纸零售价格、创刊时间等。

提高报头设计的规范性

据观察,中央及各省级党委机关报在报头的设计方面是比较规范合理的,少数都市类报纸及其他种类的报纸的报头设计存在一些问题。看来。提高报头设计的规范性很有必要。

报头用字应规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五条指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名、刊名、封皮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目前我国少数报纸的报头用字不是很规范,如有的报名过于潦草。读者难以分辨,有的报纸的报名则简繁体字混用。

报头应包含的一些基本内容不宜遗漏。报头设计可以五彩纷呈。但报头所应包含的一些基本内容是不宜遗漏的。这些最基本的内容包括前面所述的出版(主办、主管)单位、刊号、出版日期及总期号、版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报纸的报头中都包含了这些基本内容,但也有两个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一是没有标出版单位,有些挂靠在某一部门名下出版的都市类日报(属严格意义上的“党报”系统外的报纸)。如西安的《华商报》、云南的《生活新报》都没有在报头标出版单位。也没有在其他版位标示。二是没有在报头标出当日出报版数,如《常德日报》、《周口日报》等少数地方性报纸,在其他版位也找不到当日出报版数的标示。

小报版面设计【第四篇】

八栏变六栏,题花被取消,模块取代穿插,以及立排不再有、断栏的合理存在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版面设计创新的产物。九十年代后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迅猛发展的时期,都市报的出现打破了党报或称机关报一枝独秀的局面。报纸的种类变得丰富多彩,让读者心甘情愿掏钱买报纸的时代开始了。这时的报纸,“卖相”比什么都重要。这便催生了第三波报纸版面设计创新大潮。围绕市场竞争需要,各家都市报使出浑身解数,改版革面。力求让报纸在报摊上更加吸引眼球,尤其是围绕热点和独家新闻,各报不拘一格,向期刊版面学习,向外国同行学习,总趋势是大的越大,小的越小,重的越重,轻的越轻。满汉全席,不断上桌。配餐小吃,轮番登场。把报纸版面搞得风风火火,精彩纷呈。最典型的报纸版面,当数2001年的美国事件发生后我国的都市类报纸版面。这件本来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恐怖事件,按照新闻的接近性原理,我国报纸的版面处理理应在规模上、强势上弱于美国报纸。而我国的很多都市类报纸绝不放过这一争夺读者眼球的良机,在版面上大做文章,其版面强势,其报道规模,均大大超过美国报纸。进人21世纪,我国报纸版面的设计创新,则主要受到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也有版面(页面),这种版面,体现为网站的网页和手机的屏幕(简称手屏)。受新媒体的影响,构成报纸版面的模块变发生了变化,宽的更宽,长的更长。一栏的设计从上拉到底的,横式模块从左到右拉通的,在报纸版面上比比皆是。瘦型的报纸版面也在此时诞生了。瘦型报的产生,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美学上的原因。从经营的角度讲,可以节约纸张,节约成本。而从美学上讲,读者反而觉得瘦型报更好看,更时尚。传统的报纸版型,其长宽比是由黄金分割律即1:来决定的。不知为了什么,黄金分割律在现代人眼里已经不起作用。

二、报纸版面设计已形成的三种风格

中国的报纸版面,通过这四轮设计创新,目前已基本定型了。总结这四轮设计创新的成果,可以这么说,其版面设计风格,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所谓南北两派变成三种报型的设计风格了。

(一)传统的党报机关报风格

这种报纸的版型,保持着原有的对开报纸长宽比例不变。因为这种报纸,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变与不变,关系着领导和领导机关的形象。再则,有什么必要改得和都市报的版型一样呢?保持自己的风格,与都市报有所区别,岂不更好。另一方面,报型不变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的不变。事实上,这些年,传统报纸并没有停止向都市报、向新媒体学习很多版面设计方面的东西,其版式设计、版面内容设计不乏创新,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相对于过去的党报机关报版面,已经改进许多。这种报纸的版面风格,以庄重大方、活而不乱取胜。

(二)晚报都市类报纸的版面风格

这种报纸,版型比党报机关报略瘦。由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已形成不拘一格、清新多变的版面风格。其最大的特点是重大新闻舍得花版面,每版上半部的格局基本一致。或通栏,或一个五栏的模块加一栏的竖条。当这些报纸有着自己得意的策划的时候,其版面可就热闹了。有时会学期刊的封面版,用大图,再加标题导读,文字内容则让你到其他版去看。有时还会出连版,把两个版归到一起统一使用,其版面就像电视屏幕了。还有些时候会用斜插的图案打破横竖的格局,像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引起读者的强烈好奇。如果说党报机关报的版面风格像人们穿的西装的话,晚报都市类报纸的版面风格则像休闲装或时装,紧跟时尚,丰富多彩,最能体现报纸的个性。

(三)四开报纸的版面风格

这种报纸有两个变种。一类通过加长,变成比传统的四开报略大,比都市类报纸略小的版型。二类则装订起来,全彩印刷,变成大的期刊,方便读者阅读携带。这种报纸由于版面较小,所以上半部通栏题用得很多,下半部则变化多些。有时候,干脆一个版就装一条稿子或用一张照片。报纸的封面版,大多变得与期刊一样,除了照片就是导读,完全没有文字内容。报纸的版面风格,则有点像T恤,五花八门,生活味浓。

三、报纸版面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

(一)讲究秩序

在每天发生的新闻中,必有一些新闻是最吸引读者的,或者是办报的人认为是最重要的。这些新闻,当然要放在最前面,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另外,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多,其新闻的分类更细。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变,专副刊版面也增加了不少。这就需要分门别类,统筹考虑版面的安排。哪些在前,哪些在后,哪些放上,哪些放下,哪些突出,哪些淡化,都是版面设计必须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这时候,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犹如一幅山水画,近景、中景、远景,秩序井然。如果一张报纸在顺序的考虑上不下功夫,在版面的编排上必然显得杂乱无章,版面编排杂乱无章,就必然会失去读者。

(二)模块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的渐人,加之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模块布局的版面结构,开始成为中国报纸版面设计的主流。所谓模块布局,即一条稿子不管分几栏,就是一个完整的矩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各栏参差不齐。

(三)题文相称

一条稿子体现在版面上,分文字内容和标题两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矩形。版面设计时,标题占多大的位置是必须首先要考虑的。关于题文关系,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论及。有人说要浓眉大眼,有人说要厚题薄文。其实,标题占多大的位置,要因稿而异,该薄则薄,该厚则厚,太薄太厚都不美。设计时,既要考虑稿件的重要程度,也要从审美的角度,结合全版的布局,综合考虑。标题和文章应该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人的头部和全身的比例关系。绘画的人说,一个人有几个头高,立七坐五盘三半也。

(四)图文并茂

图文是否并茂是衡量一个版面美与不美的永恒标准。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对获奖报纸版面的要求是:体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标题准确生动,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编排整体协调,版式设计讲究、新颖、有特色,便于阅读。其中的“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讲的就是要图文并茂。之所以要把“图”分为“照片”与“图示”两个概念,是因为这些年报纸版面设计受新媒体的影响,同时也是新闻改革的需要,用图示来配合文字的解读明显多了起来。这里说的图文并茂,并不是对所有版面的要求,报纸,毕竟是以文字为主来报道新闻的。只能这样说,照片和图示的加人,是一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

(五)简洁清爽

现代报纸的编排设计有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简洁,越来越清爽。简洁,是指采用的美化手段。清爽,是指整个版面呈现出的一种风格。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手工拼版时代的各种各样的花边没有了,美术编辑设计的好看的题花也没有了。本来,采用电脑技术,可以设计出更多的花边和题花,人们却再也不用它们了。原因在哪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编辑没时间挑选花边题花,读者也没工夫来欣赏那些花边题花。美就是简单,就是轻松,就是愉快,就是能感受阅读的快乐,读者要看的是新闻,不是欣赏美术作品。

(六)灵动明快

在现代报纸的版面审美中我们还会发现,在整个报纸版面中,除了文字、标题、照片、图示,在其平面空间中还活跃着一些东西。这就是点和线。点有具体的点,也有抽象的点。抽象的点,就是由栏目名称组成的那些小块状的东西。点和线,主要应用在图片和图示较少或根本没有的文字版面中,能起到区分、点缀、隔离、透气的作用。可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美化手段,点,显得灵动;线,显得明快,有了它们,冗长的文字给读者带来的透不过气的感觉没有了。

(七)疏密有致

版面的编排过程,其实就是版面的平面空间的分配过程。把哪些空间分配给文字,哪些空间分配给标题’哪些空间分配给照片和图示,其实都大有讲究。文字有的大有的小,照片有的空有的满,标题有的字多有的字少,这就在版面上出现了不少的空白。有的地方空白多了,就显得疏松,有的地方空白少了,就显得密集。一个好的版面,必须做到疏密有致,密的地方要让读者在视觉上透得过气,疏的地方要有所点缀,不能让读者觉得太空。

(八)整体协调

65 1013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