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竞赛【优质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语文竞赛【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语文竞赛【第一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应用能力 竞赛 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语文应用能力是中职学生未来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技能,是求职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直接影响工作绩效,重要性不言而喻。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在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现在,中职院校语文科目作为基础性文化学科,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却依然沿袭普通高中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上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应用, 语文教学与就业需求不对接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深化和推进应用能力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
2010年1月10日,由广东省职教学会语文与文秘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举办的首届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在广东省旅游学校举行,这次中职语文应用能力竞赛是广东省首届,也是全国首次,全省共117所中职学校、309名学生参加了比赛。这次竞赛是广东省中职语文界的一件盛事,对推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有深远意义。大赛明确了语文应用能力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实践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向,提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挂钩,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首届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1.明确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向
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设置的四项考察项目是:①工具书及其他工具手段的应用能力;②记录、整理、书写能力;③语文要点概括、信息筛选、归纳整理能力;④应用写作能力和常用写作能力。从出题原则和出题形式来看,竞赛紧紧围绕应用性组织题目,明确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向,突出测量学生生活、工作中的语文应用能力,对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和语文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从而使中职语文教学区别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2.促进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的对接
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体现了当前社会各行业对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最新要求,重视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结合运用。一方面教师能够结合参赛要求和参赛经验,及时完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制定出具有发展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赛,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接近社会职业要求的环境里进行技能的比拼,提高了学生对企业技能要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逐步形成一种技能操作上的职业规范,增加了语文学习的实际应用效果。
3.促进教师由单一的专业素质向“一专多能”的综合型素质转变
竞赛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快速提高专业技能提供了平台,让一批担任教练的专业教师的技能教学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对中职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竞赛的影响下,中职语文教师要适应应用能力教学的需要,必须树立应用能力教学观念,努力塑造成 “双师型”人才,参与企业专业基层锻炼,实现向一专多能的综合性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优化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竞赛为中职语文教学搭建了一个自我测试、检验的平台,带动教学、评价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1.优化教学设置,对接社会需求
高质量的中职教学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与就业需求的紧密联系。根据应用能力竞赛项目的考核要求、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参照职业标准,系统化重构中职语文教学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1)在调整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应用,加大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利用学校资源,将语文教学与演讲与口才、文秘实务、文书档案、公文写作等相关的基础课程互动,如讲授“演讲稿”的写作时,可以与公共关系老师合作,学生在公共关系课上学完演讲的内容和礼仪要求后,结合公共关系课的演讲题目,趁热打铁,讲授演讲稿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对演讲就有了整体的认识,演讲稿的写作就可以有的放矢。学生写完演讲稿后,与“公共关系”课的老师联合组织一次小型学生演讲比赛,由公共关系老师从形式上评判学生演讲的水平,由应用写作老师评判学生的演讲稿质量,使学生在演讲中既掌握了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又领悟了演讲的技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加深学生理解度。
改进教学方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按照职业活动的程序、内容和规范实施实训教学,每一个实训项目都当作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和训练,使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得到巩固和升华,技能得到提高。大力推进案例式教学,广泛搜集语文应用实践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活生生的例子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工作问题的能力。此外,竞赛是以社会生活、工作中涉及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的,竞赛的题型覆盖了几乎所有语文运用能力类型,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作为出发点,教师授课时在深度和宽度要求上适当补充部分实际生活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强化实践教学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有意识地把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的考察项目训练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加强语文应用技能的教学实训,促使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
(1)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竞赛要求实践操作的项目,可采用分阶段的方式组织强化训练。如在实训中重点设计了“听说速记”、“语文工具运用”、“信息资料整理、归纳”和“应用文写作”四个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又设计若干个阶段训练子模块,同时对学生明确提出四点应用能力要求,即学生能运用网络、查字典等工具检索语文资料,具备一定的记录、整理、书写能力,概括能力、信息筛选、归纳整理能力和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
(2)突出专业训练。衡量学生就业和发展水平,实用是重要标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训中应将的考察项目与学科专业相融合,侧重不同专业的语文应用能力训练。如将应用文写作模块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在基础模块教学中,教会学生学写与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密切相关的常用应用文,如一般书信、启事、求职信、计划和总结等。在应用写作专业模块中,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如要求文秘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命令、决定、通知、通报、请示、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行政文书并掌握它们的格式、行文规则等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会写解说词、导游词等;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学习产品说明书、产品广告、购销合同等,实现语文与专业相关人文素养的培养。
(3)强化实践性项目训练。要提高应用能力教学的实效性,教师了解所教专业的实践岗位群、具体工作场合以及职业环境等要件,并以此为向导,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循序渐进,精心设计若干个语文实训项目。如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组织学生深入企业、深入社区,开展专题调研、模拟招聘、活动策划、营销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多方位地参与语文学习实践。通过组织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项目化职业语文能力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实践培训和就业前的综合演练大舞台,奠定坚实的就业基础。
3.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应用能力教学
中职语文的评价体系决定着教学方向。应构建以应用能力考核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应用能力教学 。
(1)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加大语文应用能力的评价比重。首先,教师要把考核目标细分,除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综合考察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应用能力。比如,在写作能力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现场限时写作来考察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其次,考核内容不仅局限于期末考试,应使单一的笔试变为综合性评价。可以把语文课内外实训活动纳入学习成绩评价,从而考察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比如,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编写墙报,参加演讲比赛等活动,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其锻炼综合能力。
(2)引入运用能力竞赛在日常教学评价中,建立长效的模拟竞赛模式。根据中职语文应用能力竞赛要求,结合学校和专业设置的特点,建立长效的模拟竞赛模式。通过定期组织仿真度高的专项性“模拟应用能力竞赛”,使之常态化,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职场气氛,既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应用技能,又能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环境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对应用能力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3)建立学生应用能力竞赛测试档案,对学生测试情况进行跟踪。建立覆盖每一位学生的竞赛测试档案,收集学生每次测试情况,掌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对照了解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教师能根据测试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分层次的专业技能辅导,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以应用能力教学为“纲”,为专业建设与学生发展服务,从而充分体现中职院校的教学特色,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从业者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语文竞赛【第二篇】
1.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一组是( )
A.“潘”和“庞”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
B.“瀑”和“爆”的音节相同;“遨”和“袄”的音序相同。
C.“栏”和“难”的声母相同;“晕”和“拥”的韵母不相同。
D.读“我想买五两好米酒”这句话时,各字的语调都是第三声。
2.按音序给“唱响北京奥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奥北唱京运响 B.北奥响运唱京
C.唱京北运奥响 D.奥北唱京响运
3.下面四组成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胸有成竹 连棉不断 月缺花残 走头无路
B.功无不克 筋疲力尽 安居乐业 坚持不懈
C.居高临下 无穷无尽 同心协力 兴高采烈
D.穿流不息 目不瑕接 涛涛不绝 垂头伤气
4.下面画“ ”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医学家 作曲家 他们家 专家 B.父亲 亲眼 亲自 亲人
C.记载 刊载 登载 载入 D.花费 花朵 昏花 花白
5.下列汉字笔画,笔顺正确的是( )
A.“长”字共5画,第三笔是横。
B.“魂”字共14画,第三笔是撇折。
C.“凹”字共5画,第三笔是横折。
D.“肺”字共8画,第5笔是横。
6.下面的句子属于比喻句的是( )
A.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
B.教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C.他走路的样子很像我爸爸。
D.一阵风吹来树上的梨儿像在对我们点头微笑。
7.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生活简朴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灌溉稻田
C.发现问题 远大理想 参观演出 改正错误
D.改善生活 天空晴朗 安排工作 工作认真
8.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句话是( )
A.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自然也不会有人类。
B.我们要热爱大自然。
C.他神态自然地讲起来。
D.风、雨、雷、电都是自然现象。
9.与提供的句子搭配恰当的一句是()
他一人走在巷子里,……
A.一个人影也没有。
B.只听见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
C.周围人声鼎沸。
10.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B.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11.“这是……电影院”中的“电影院”有五个修饰词语,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座 ②现代化的 ③武汉市 ④的 ⑤新型
A.③①④②⑤ B.①⑤②③④ C.③④①②⑤ D.②④①⑤③
12.下列词语与其他几个在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 )
A.料事如神 B.神机妙算 C.老谋深算 D.深思熟虑
13.下面不是句子的一项是( )。
A.瑞雪兆丰年 B.为人民服务 C.她是好样的 D.她哭了
二、积累运用。
1.《鸟的天堂》一文的作者是 ,在以前我们还学过他的课文 。
2.“唐宋八大家”有:欧阳修、 、 、 、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
3.依次写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水星、 、地球、 、 、
、 、 。
4.阅读的时候,把 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 ,去 ,这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5.每一食, 。与这句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是。
6.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这是因为它不惧严寒。其实在许多事物身上,都寄寓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象往。写出下列事物的寓意。
小草: 荷花:
蜡烛: 竹子:
7.写出含有“手”字的成语。
①形容权力、本事很大( )
②形容非常喜欢 ( )
③形容医术非常高超( )
④形容心地非常狠毒( )
8. 年 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选举了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他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同时还是伟大的 ,
他写的《 》气势磅礴,至今还为人们所传诵。
9.请准确无误的表示“50—24÷6=?”的意思。
10. 完成下列以“春”字开头的诗句。
春潮 春江
春风 春*
11.把下列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填出来。
泥菩萨过河——()
狗咬吕洞宾——()
猪鼻子里插大葱——()
太平洋的警察——()
大姑娘上轿——()
起重机吊鸡毛——()
三、判断题。
1.“熄、障、慷、睹、筒”都是形声字。 ( )
2.“凝视、瞻仰、端详、浏览”都是含有“看”的意思。 ( )
3. 电子计算机,又称电脑。 ( )
4.《牛郎织女》是我国流传很广的神话故事。 ( )
5.“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是比喻句。 ( )
6.“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这不是一个病句。 ( )
7.《石灰吟》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于谦写的。它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 )
8.《七子之歌》是我们诗人闻一多写的。他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来表达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 )
9.“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与“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意思相同。( )10.“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你这个问题?”这句话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
11.难道能否认《穷人》不是一部优秀的短篇不说吗? ( )
四、连线与填空。
代人受罪的人 应声虫
粗心大意的人 老古董
思想陈旧的人 纸老虎
目不识丁的人 马大哈
随声附和的人 睁眼瞎
外强中干的人 替罪羊
五、阅读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几篇文言文,想必你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试试。
(一)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到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尝:曾经。②信然:果真这样。)
1. 这篇文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自已的话说说王戎说的话。
3.从他的话中,你觉得王戎是个 的孩子
(二)冬日抒情
冬天是透明的。
透过稀疏的树林可以看到湖上的冰雪,看到远山和村庄,看到像蚂蚁那么小的一串行人。冬天就像它结成的冰那样透明。像X射线可以透视人体的骨骼,冬天可以使人透视宇宙的心脏。
冬天使人清醒。
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海外游子的故事。他是个音乐家,多年前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去了新加坡,后来担任了一个乐队的第一提琴手,并把家属接了去。以后他每年冬天都要独自回国一次,他说就是为了要呼吸一下祖国的冬天的凉气,那使他浑身舒适头脑清醒的凉气。
因此我也想到南国的冬天,去年此时我正在广州,在那满是绿叶覆盖的丛林中,我发现有一种无叶的树,枯树上面开出火红的花,而那花朵是由一串像尖尖的红辣椒似的花瓣组成的。我惊喜地向本地人打听,原来它叫象牙红,只在春节前后才有红花,过了严冬就长满树叶了。过去在诗词中都未见过象牙红,最近出版的诗集《龙胆紫集》,是李锐同志在秦城监狱写的,赵朴初同志读后赠作者一道词中,有一联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
血凝龙胆紫
花发象牙红
巧妙还不在于对仗工整,如果你能看到那高大的扭曲伸展的枯枝上开出火红花朵(其实不是花朵,可能是果实)的象牙红树的形象,你就更能体会“花发”与“血凝”的对立和联系了。
冬天的水仙也是很美的,然而它的性格和象牙红恰好相反,它必须在温室中,必须不多不少的水分和阳光,才能保持冰肌雪骨,像凌波仙子那样亭亭玉立。在很短的生命中,一旦失去照顾便萎谢了。
水仙开过,冬天就快要过去了。湖水的冰开始解冻了,有经验的人却知道湖中心的冰有二尺多厚,一时化不了。可岸边已闪着水光,看不清哪里是结实的冰,哪里是薄冰上飘着水,要走到湖中心,必须先从岸边走起。孩子们被吸引着比试履薄冰的胆量,冰上发出咔嗞咔嗞的响声,一个两个三个……走过去,发出胜利的欢笑。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诗几十年来不断被人引用,无非是象征着希望,然而,自然的规律,时间的循序是必须的,人间的规律虽也有必然性,却可迟可早。在这透明的冬天里,人们可以用清醒的头脑,认清脚下的路,但还是一步一步地走,躺着不动或再走弯路,都会推迟希望的实现。
1.“透”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穿透,通过;②极度;③显露;④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序。在“透明”中“透”应取第 种解释,在“透过”中“透”应取第 种解释。
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没有比喻的一句( )。
A.冬天就像它结成的冰那样透明
B. ……才能保持冰肌雪骨,像凌波仙子那样亭亭玉立。
C.那花朵是由一串像尖尖的红辣椒似的花瓣组成的。
D.……看到像蚂蚁那么小的一串行人
3.仔细阅读文章,选出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血凝龙胆紫,花发象牙红”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运用对比辞格,褒贬分明。
B. 文章第4自然段对那位音乐家离国去新加坡的做法委婉地进行了批评。
C. 第7自然段对水仙的描写先褒后贬,作者的主导倾向是贬。
D. 倒数第2自然段写孩子们试着履薄冰,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活泼可爱和不怕险阻。
4.选出对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名言只能用于大自然,不能用于人类社会。
B. 人类社会之春的到来虽然是必然的,但时间上可迟可早。
C. “躺着不动或再走弯路”会延误春天到来的进程。
D. 这一段与开头四段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缜密。
5.象牙红与水仙的相同处是 ,这一点是通过“ ”字表现出来的。不同之处:象牙红 ,水仙 ,象牙红 ,水仙 。
6.下列描写象牙红的词语有什么寓意?
(1)“无叶”“枯树”“扭曲”
寓意:
(2)“伸展”“火红”“一串”
寓意:
六、口语交际。
小A在班里老爱恶作剧。这时,他又偷偷摸摸地走到小B后面,只见小A他(人物描写):
这时小B眼看就要翻脸了,站在一旁的你赶快上前阻止他俩说:
对小A说:
语文竞赛【第三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竞赛机制 学习兴趣
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著名教师于漪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口头语、书面语等),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灵魂。
语文教学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追求客观性、确定性、抽象性的目标,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自然科学靠拢的过程中,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简单地把解决物理世界问题的方法移植到精神世界的问题上来。直面语文教学现状,存在把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学习变成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人文的教学向标准化、抽象化、机械化转化的问题,从而丧失了教学的人文色彩。教学如果抽掉人文内涵,只剩下训练知识与技能,就会使教学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
现在的情况是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每况愈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都大不如前。究其原因是教师魅力不够,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总是提不起兴趣?还是汉语很艰涩,学生对于这种每天生活都要接触和使用的语言不屑一顾?我想原因都不是这些,细细品味一下现在的课本,不难发现课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是对长久以来模式一致的基础知识的训练明显已失去新鲜感。周而复始的字、词、句及段落的分析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难以让学生收获成就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人尽皆知的一句名言,如果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把学习语文当成一件苦差事,那么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这样很难使学生真正学习到语文学科的知识,领悟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那么也就难以实现语文教育的初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灵魂。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便成为改变这一现状的首要课题。我通过分析和实践论证,引入竞赛机制配以其他形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竞赛机制是国外先进的管理学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竞赛就是比赛,既然是比赛,就会有竞争,就会使人产生获得肯定的渴望。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这一机制的目的,也就是希望通过这种竞赛的方式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基础知识训练的方式,既可以给学生一种在短时间内体验到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样把语文学习当成一件自觉自愿的事情去做,自然效果会有很大的改善。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引入竞赛机制,也让学生有难题可做、可解、可研究,从而拉大知识水平的差距。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入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改进与习得对于学生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方法的习得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竞赛结果的揭晓与适当的鼓励,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想法日益成熟之后,本学期,我便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我所执教的班级,学习的氛围是很比较浓厚的,同时也有良性竞争的风气,比较适合开展这种竞赛活动。学生也对这种新的机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一改过去那种周而复始的学习模式,积极性、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学期至今,我已经在两个班级各开展了三次语文竞赛,两次以知识竞赛的形式,两次以试卷的形式。在知识竞赛中,我将课堂上讲过的知识与学生课下的阅读和涉猎相结合,既包含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又有扩展的空间。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小组派出四名队员组成一队,分别为一、二、三、四号选手轮流答题,然后是抢答题,最后是有难度的风险题。通过竞赛评出优胜,给每队表现最突出的选手(由同学投票的形式选出)颁发证书,并且在班级的黑板报进行公示。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我又进行了两次试卷形式的语文竞赛。这种试卷的形式涵盖的语文面更加广泛,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一些学习踏实并且阅读量较大的学生有优势。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希望那些性格较为内向,不爱表现自己,但是学习认真的学生能从竞赛中获得认可,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二是对那些在语文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也是一种鼓励,使他们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心。和知识竞赛一样,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特别是对那些成绩不够优秀,但是有进步的学生,不仅颁发证书,而且以家长信的形式,及时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都反映,这种竞赛的机制不仅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广泛地涉猎课外知识,而且学习的劲头更足,开始喜欢语文学习,觉得语文学习不像以前那样枯燥。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以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之后(两个班级课内阅读成绩平均提高了1分;文学常识等基础部分得分平均提高了分),我进一步对竞赛机制作深入研究。主要是在竞赛的内容上面下工夫,把内容的广度和宽度、难易的比例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把竞赛作为对课堂知识的兼顾和补充。我把题型设计为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运用和自由表达几大部分,内容涉及文学常识、名著导读、诗文填空等多方面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讲述的知识。学生们确实感觉到了难度,这些知识不再是书本上那些一次次的简单重复,而是充满了挑战的刺激和兴奋感。特别是自由发挥这一部分,让学生谈自己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一部文学作品,或者是谈自己的理想和如何实现。这种表达不像课堂作文,对学生有很高的体裁、写法的限制,学生可以像讲话一样谈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做不仅加深了我对很多的同学的认识,了解了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和内心真实的想法,为增进互相的理解与沟通架设了一座桥梁,而且学生从中也真正地出现了一些语言优美、自然、真切、感人的句子。这些句子不同于学生作文里那些华美却空洞的语句,而是真正满含学生情感的语句,美就美在它的真实与真情。我想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把语文作为一门工具,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竞赛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是一种全面的培养,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做到了很好的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竞赛机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次竞赛结束后,都可以看到课下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讨论的热烈场景,许多不善表达得同学也开始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很多同学都渴望得到那一张小小的证书而下定决心暗自努力。他们感到知识是广博的,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有吸引力的学科,也可以像数、理、化解开一道难题一样获得巨大的满足与成就感。同时,还加强了课外知识的学习,读书的风气在班级中很快形成了。每当看到这样的场面,我都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
在引入了竞争机制的同时,我也将其他的形式与竞争机制相结合。比如通过排演小品和话剧的形式把课本的知识由死变活。这种形式有人说是流于形式,只是课堂气氛热烈,而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好。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学生通过排演小品与话剧,一方面,是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一种有益的尝试,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当你真正想把一个角色、一个人物塑造成功,得到大家的肯定,你就会深入这个任务中,去研究他,去读懂他。学生对书本人物的语言、语气、动作、神态都逐一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探讨,自然对文章的主题等各方面都有很深入的理解,对于学习文章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生的参与之外,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才不会是表面的热闹,而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教师既要提出重要的问题,给学生表演和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标尺,让学生把握到关键和精髓,又要把基本的必须掌握的重点和知识提出来,使学生仅注重流于形式的热闹,而忽视教学的目的。这种方式同样也可以引入竞赛的机制,给优秀的团队以表扬,同时在有时间和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班级间的交流和巡演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竞赛机制的引入对语文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研究学习、互助学习的风气,同时也是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二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这两方面都获得提高。这一切最终的受益者都是学生,学生不仅学到了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在其中、竞在其中、乐在其中。
谁说语文不需要竞赛呢?谁说语文就是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毫无生命的字字句句呢?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我们的国学,它是有自己的生命和价值的,而且始终都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尺。只要教师恰当地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敢于进行大胆有益的尝试,语文学科一定会实现自己作为国学的价值,发挥对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刁培萼。教育文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语文竞赛【第四篇】
对于今天的语文竞赛,我是期待而又有些恐惧的。
时间总是到了考试的时候才觉得不够用,真正上了考场的时候,方才领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考场,阴沉的天气似乎要压的我喘不过气来,天要下雨了吗?下吧,也许雨后的天气才会变得更加晴朗呢。
万事有利有弊,通过这次考试,我也从中检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觉得自己课外阅读比较少,课外积累的知识不足,知识面不够广,即使想写点东西,也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写出的东西往往没有内涵深度而显得比较空泛。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首先我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不局限于一种或者一类书籍,同时对读过的书中的知识要学会积累、体会,并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其次,就是在文言文方面多下功夫。根据最近几次的考试,我发现涉及的文言文知识越来越多,而且分值在不断地提高,包括这次竞赛,文言文也占了比较大的分值,而我对文言文除了课本上所涉及的外,其它文言文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加强对文言文的学习,也是我今后学习的重中之重。
说了这么多,人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探索,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计划再好,还要贵在坚持,一下子达到效果是不可能的,我要循序渐进,每天阅读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我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下定决心,语文竞赛,我们来年再战!
上一篇:老鹰抓小兔(精编5篇)
下一篇:大学生道德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