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百首古诗实用5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重阳节百首古诗实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重阳节百首古诗1
走进古诗,让我们来感受无私伟大的人间至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吟咏着孟郊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游子缝补衣衫。她把牵挂、不舍、叮咛和长长的思念缝进衣服中,她把寂寞、孤独和无奈留在他的心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爱就像卑微的小草,无法报答阳光般的母爱。“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女儿木兰女扮男装,驰骋沙场,父母牵肠挂肚,望穿双眼盼女归,得知木兰凯旋而归,喜不自胜,出门远迎……
走进古诗,让我们来感受情深意厚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天才诗人李白,生性豪爽,善游历,广交友,他与布衣王伦的友情,可见一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雨蒙蒙,柳依依。相聚不易,别离更苦,个中滋味只能融进千杯万盏中,朋友间的情谊尽在不言中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朋友间情意相投,心在一起,天涯海角都不是距离……
走进古诗,让我们来感受那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更思亲”,乡情乡思,象一条蚕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咬噬着我们的心,佳节重阳,这种情更深更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光阴荏苒,岁月匆匆,春去了又来,月圆了又缺,可回家的路,却如此漫长,只有春风能够体会我的情,只有明月懂得我的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的心,在日暮时分会揪得更紧,望着西坠的残阳,望着烟波浩渺的江面,心中波翻浪涌,愁情涌动,情不能自已……
走进古诗,让我们来感受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足不出户,我们边能够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银河垂天而落,恰如珠玉纷纷滑落,有声有色,妙不可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就是一位高超绝伦的艺术大师,他的杰作――泰山可谓鬼斧神工,秀美而又峻拔,不愧为众岳之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美丽的西湖,晴时如一幅画,波光粼粼,浮光跃金;雨中又如一首诗,诗意朦胧、新奇,别有一番情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百花园中最妖娆的花朵,徜徉在花香弥漫的花径上,好像沐浴着和风细雨,让人陶醉其中,更让人回味无穷。
古诗,穿越岁月的风尘,永远散发着永恒的馨香。
简评■■■
重阳节百首古诗2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是高中课本在诵读诗词方面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因声求气”是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是指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如刘大所言:“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下面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尤其注意生字、难字、易读错的字。
第二,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划分诗歌节奏(可按其意义或音节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如《诗经,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报布/贸丝”;五言诗每句“二、一、二”或“二、二、一”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七言诗一般“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拍,如杜甫的《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
注意声调,声调是指语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现代汉语按普通话的语音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汉语中还有入声字。按平声、仄声分,阴平和阳平属于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属于仄声。写诗时,只要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就会形成声调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就会收到悦耳动听的艺术效果,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如:
大江东去(仄平平仄),浪淘尽(仄平仄),千古风流人物(平仄平平平仄)。故垒西边(仄仄平平),人道是(平仄仄),三国周郎赤壁(平平平平仄仄),乱石穿空(仄平平平),惊涛拍岸(平平平仄),卷起千堆雪(仄仄平平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诗中的平仄交错。声调就富于变化了,因此,诵读起来铿锵动听。
了解押韵,押韵就是诗歌的每一句或隔一句末尾的字都用韵母相同的字。押韵的作用。主要是念起来和谐动听,琅琅上口,并能加强诗的旋律。例如: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shan)。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guan)。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ban)。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栽谁堪伯仲间(jian)。
――陆游《书愤》
这是一首律诗,偶数句押韵。每个押韵句子末尾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古诗押韵十分严格,不同声调的字都不能押韵。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语气,感受古诗的音律美。通过对全诗的诵读吟咏,使学生自然进入赏析古诗。
第三,通过听范读录音磁带或教师范读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每个节奏后要有轻短的拖音,有极短暂的停顿,以突出节奏。如倾听教师范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四,要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感情。在诵读中领会诗歌中表达的感情,学会用内容和感情来判断韵律的轻重缓急,读出节奏声调的时而上挑,时而下降,或短时停顿,或长时停顿;学会语速的选择,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淌中溢出几分哀婉:读出诗歌的情调,体会到一首诗歌的抒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侧,或平淡清长、或深邃绵长;或凄楚哀婉、或空旷悠扬。从而把握好诗句中重读、轻读、连读、缓读,如杜甫的《登高》就应重读(加着重号为重中之重)“急、高、哀,清、白、回,萧萧、滚滚、万、悲、常、百、病、独、艰难苦恨”等音节;连读“无边落本、不尽长江”(加着重号为轻中之重);缓读“万里悲秋、百年多病”等音节。整体看,应轻松而流畅地读前两联,沉稳而和缓地读后两联。这样才能读出情景交融,气象恢宏,意境开阔、沉郁顿挫,格律齐整。对仗精工之美来。
重阳节百首古诗3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母亲为要出远门的儿子一针一线缝制衣服的生活细节,赞颂了伟大而永恒的母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从其表现手法看,是典型的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平凡细微的景物、事情(包括细节)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所谓“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明代周履靖在《骚坛秘语》中说:“凡作绝句,如临窗观景,立处虽窄,眼界自宽。题广者取远景,寸山尺水,愈觉其遥;取近景,一草一禽,皆有生意。”可见,以小见大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绝句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就是以小见大。诗人以“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反映出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又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也是以小见大。诗人截取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件事―――写信、捎信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写信人丰富的内心活动,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再如张祜的《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同样是以小见大。诗人以一位美貌的宫女月下凝望宿鹭的窠巢以及灯下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
我国古代诗歌讲究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这就要求我们阅读鉴赏时需注意抓住那些细小的景物、事情(含细节),涵泳其中丰富的内涵,把握好诗歌的主旨。
考点训练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1、试从“小”与“大”的角度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
《以小见大》
重阳节百首古诗4
关键词:音乐;文化;《阳关三叠》;琴歌
中国古代艺术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感,它以线性音乐思维为基础,以五声调式为主体,遵守均衡对称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逐层递进的展开手法,采用吟唱性的旋律,均匀平稳的节奏,疾迟随心的速度,讲究意境,注重“品”。以声乐作品《阳关三叠》为例,分析如下。
一、关注作者,走进作品
我们首先来认识作者王维(699――759),字摩诘,原籍祁(山西祁县),而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幼时喜音律、善书画、习琵琶,多才多艺。开元九年,进士擢第,21岁,担任“太乐丞”,以诗盛名。天宝年间,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习迎之。他常于道友浮舟往来,弹琴赋诗,晚年长斋禅诵。历代文人墨客称赞王维诗词意新理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次,来看作者所生活的社会。唐初,由于统治者对民宽容,使得唐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以发展,在贞观年间至安史之乱的一百多年间,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达到了顶点。但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展,大批农民被押上边关驻守边疆,特别到了唐玄宗时期,政治逐渐腐败,大批农民丧家荡产,命运凄惨。王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这首诗就是王维深刻反映唐统治者征遣徭役,表达亲友离别的一首名作。
最后,我们来看这首作品曲作者不明其人的原因大致分析有两种因素:1、唐宋之前记谱法不发达;2、古代文人多重文轻曲。
二、客观审视,综合理解
(一)情节――以诗作词 内涵丰富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描绘的是咸阳故里,渭水北岸的清晨朝雨中,王维送别元二,携手古驿道,寂寞清凉,驿站茅舍孤对远漠。元二出使安西,走的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塞――位于敦煌西南的阳关,出阳关后便进入塔里木盆地,迢迢远行。作者对友人说:往西过了阳关,就看不到老朋友了,更何况你要去更远的地方。在古代,交通不便,远隔千里,难以重逢,故有生死离别之感。
诗中朝雨懦荆客舍柳青,景象悲惨。“渭城”为送别之地,“朝雨”、“柳色”点时令景物,朋友相送,无语凝噎,好在腹中诗篇万卷,作此佳作,流传不息。
(二)风格――琴歌风韵 恰当把握
中国古代琴歌,又名“弦歌”,系采用古琴(七弦琴)伴奏,自弹自唱的歌唱形式。琴歌历史悠久,是古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与独特的风格韵味,深受青睐。
琴歌的演唱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谈折字,词曲谐和:“乡谈”指方言,“折字”则指传达字音的腔格和字调的音势。演唱中注重字的四呼开合,吐字清晰,声调准确,适当运用反切,达到一唱三叹的效果。
2.以声依吟,节奏自持:琴歌形成于曼声长吟的诗歌语言,节奏受诗歌节律的制约,其节奏以句逗划分。“句”是诗中最基本的节奏单位,琴歌的演唱也以“句”为基本奏单位,尽量保持句意的完整。“逗”是以词义为依据的适于顿挫的最小节奏单位,划分灵活,常由一、二字或若干字组成。
(三)曲式――结构简明 民族性情
声乐曲《阳关三叠》在唐代就非常流行,被收入《伊州大曲》,曲谱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版本。据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分三大段,基本采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遍。该曲在王维原诗的基础上新添了歌词(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发展成了包括长短句在内的多段体作品。
第一叠前钢琴奏出小小的一个乐句( 12 2 ― )作前奏,古朴淡雅,仿佛古琴音响。以原诗四句谱曲而成的主旋律( 32 1 2 2―)是歌曲的上半阙。采用五声音阶调式,以“re”为主音,四句诗呈起承转合之势,句式方整。每句最后的同音反复,给人以千叮万嘱之意。下半阙是后人添加的一段长短句歌词,为发展部分,转为羽调。
以后的两叠是第一叠的变奏式发展,情感层层递进。每段的下半阙分别渲染了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历辛苦”的连续反复呈现,表露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无限留念。特别是第三段在回环再现中,通过富于变化的节奏和深沉激动地旋律,使内心的积郁得以尽情宣泄,后半部出现全曲最高音形成高潮。三叠后的尾声使全曲感情的收束,节奏渐缓,音乐回商调式,回味无穷。
声乐曲《阳关三叠》以琴歌为载体,含蓄深沉,是中国古文化的体现。以诗歌为内容,明白如话,是诗与音乐的珠联璧合。在旋律、节奏、曲式、调式方面简洁明了,意韵饱满。以上是笔者的几点认识,总结出来与同行们探讨。音乐中的文化是音乐发展的灵魂,它赋予了声乐作品内容,塑造了声乐作品形象,激活了声乐作品的美。我们要用这种观念去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艺术实践。
参考文献:
重阳节百首古诗5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独特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在写腊八和初一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因为写重点突出。
概括起来: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是近义词。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糕”与“高”同音,所以过年吃糕有万事如意年年高的寓意。
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三、书写提示
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练字的时候
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日积月累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阿拉文库·》,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⑤布:布施,给予。
⑥德泽:恩惠。
⑦秋节:秋季。
⑧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⑨华(huā):同“花”
⑩百川:大河流。
⑪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⑫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2.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上一篇:年会主持背景音乐精编4篇
下一篇:学生会文艺委员竞选稿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