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实用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临床诊断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临床诊断1
关键词 胃癌;X线;诊断
胃癌是临床上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同时患者的死亡率也很高。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是胃癌治疗的关键, 可以有效的降低胃癌患者的死亡率。X线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可以对患者的病变范围以及病变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 并且还可以对患者的手术切除进行评估。早就诊、早诊断、早手术的“三早”原则是胃癌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笔者对永煤集团总医院放射科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X线检查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31~69岁, 平均(±)岁;病程:4个月-6年, 平均(2. 92±)年;主要临床表现:消化不良、贫血、消瘦等表现的患者有14例, 呕血、黑便等表现的患者有18例, 腹胀、呕吐、吞咽困难等表现的患者有40例, 上腹疼痛的患者有40例。
1. 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 使用岛津500mA 胃肠造影机进行检查, 在X线检查前, 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准备, 检查前空腹6~12 h, 停用X线不能通过的药物, 停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检查前常规给予患者肌肉注射654-2, 剂量为15~20 mg, 注射后15 min, 给予患者服用产气量约为350ml的产气剂, 当患者的食管得到充分的扩张后, 开始进行X线胃肠检查。首先让患者选择右后斜位进行检查、或者左侧位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床面倾斜约45°, 然后让患者向两侧快速转身, 幅度在90°以上, 连续翻转6~8次, 之后将检查床恢复平位, 让患者取左侧位, 并进行顺时针缓慢转体。根据患者的气体性质, 利用气团进行导向, 分别对患者的胃底进行检查、胃体进行检查、胃窦进行检查,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全部数据资料用采用t检验, χ2检验, P
2 结果
60例患者中, 48例患者X线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者胃癌, 其中32例患者为溃疡型胃癌, 8例患者为蕈伞型胃癌, 8例患者为肿块型胃癌;6例患者X线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或者良性胃溃疡;2例患者发生漏诊;X线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溃疡型胃癌可以发生于胃的多个部位, 其中以胃窦部和贲门胃底部多发;蕈伞型胃癌主要发生于胃窦部和贲门胃底部;肿块型胃癌主要发生于胃窦部、胃体部和贲门胃底部。溃疡型、蕈伞型和肿块型胃癌的X线征象和发生部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胃癌的X线表现
胃癌的X线表现包括主下几点:局限性食道黏膜皱襞的紊乱, 连贯性差消失或中断, 典型者呈虚线状、或粗细不均、扭曲, 有如静脉曲张所引起的改变, 病灶在胃腔内有不规则气泡样、扁平或分叶状斑点和息肉样充缺;黏膜面中央有类似溃疡的凹陷区如盘状, 其周围黏膜出现中断皱缩平滑等[1]。本组研究中, 胃癌的X线表现主要可以分为三型, 溃疡型, 患者的X线表现主要为周围皱襞形成结节型的增生, 同时具有明显的指压迹征以及环堤征, 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溃疡口以及龛影, 部分患者伴有环堤处发生突然的中断。蕈伞型, 患者的X线表现主要为胃腔的表面由于发生溃疡, 因此在充盈缺损时会表现为不规则形状的龛影, 并且患者的胃腔内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充盈缺损, 缺损的基底部比较广阔, 表现为不规则的轮廓或者表现为分叶状, 患者发生充盈缺损的胃黏膜发生中断或者纹理消失, 并且缺损处的胃壁发生显著的僵硬。浸润型, 患者的X线表现主要为患肢的胃腔明显变窄, 并且胃壁发生局限性的僵硬, 病变处的胃黏膜发生忽然增粗或者消失, 并且在同一部位的不同时期进行摄片, 胃壁会表现为双重阴影, 说明患者发生僵硬的胃壁与正常的胃壁发生重叠。
3. 2 X线检查优势
X线检查结果可以通过肉眼进行观察, 观察病变的形态、病变的大小、凸凹洞形状以及是否有小溃疡形成等。在检查过程中, 可以有效的显示病变的全貌, 当患者的胃癌浸润程度确定, X线检查可以准确将病变边缘描绘出来, 并对病变的深度进行判断。患者的病变如果处于弯侧, 则患者的胃壁硬度会随胃的蠕动而改变, 如果患者的胃壁硬度固定不变, 则不会受到蠕动波影响[2]。
X线误漏诊的原因
①如果患者仅进行常规的X线检查, 并进行特殊造影检查, 则极易发生浅小病灶漏诊;医生对年轻患者观察不仔细, 给予的重视度不够;医生对早期胃癌的X线不了解;另外, 检查设备的限制以及钡剂的配制均对检查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②早期胃癌的患者常常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上皮增生、疣状胃炎等病变并存, 从而导致形态学上的漏诊。如果患者怀疑为胃癌时, 则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 并对可疑性高的患者进行胃镜下活检, 以免延误病情[3]。
综上所述, X线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胃癌的临床检出率, 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 可以对胃癌做出准确的诊断,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朝兴。青年人胃癌的临床X线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3(5):644.
临床诊断2
症腹痛急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器官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急性疼痛,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特点,病因复杂、病种多,常涉及内、外、儿、妇产科至神经,精神各科的疾病,临床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错误治疗。故如何对急症腹痛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成为临床工作的难题,本文将对急症腹痛诊断的临床思维与处理原则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 临床思维
首先了解急腹症的概念与分类病种,大脑里才有各类腹痛的特点。引起腹痛的病种 腹膜刺激:急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各脏器炎症、脓肿、破裂,肠梗阻,淋巴管及血液途径感染。腹内供血失常:腹内动脉阻塞或血栓形成,器官扭转或压迫性阻塞,腹主动脉瘤。腹外器官或全身疾病所致腹痛:腹部肌炎和肌纤维炎,大叶性肺炎,肺栓塞,食管痉挛,食管裂孔疝,心绞痛,心梗,心包炎,主动脉夹层,糖尿病酮症,甲亢,急性溶血,铅中毒,有机磷中毒,生物、细菌毒素中毒,腹型风湿热或紫癜,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带状疱疹,腹型紫癜,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肠道功能紊乱。
清楚腹痛的生理学基础与发病机制。
病史和体征永远是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追问病史时要了解腹痛性质,诱因,开始时间,持续性或连发性,剧痛还是顿痛,有无放射,与饮食有无关系,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曾用过何种药物,与排尿排便有无关系;腹痛程度如何;腹痛时病人喜欢的,伴随症状怎样。
先考虑常见危重病,再分析其他少见急腹症(包括非真性急腹症)。
以分类法和排除法为出发点。
充分认识动态观察和留观随访的重要意义。
“稳、准、快”贯穿整个诊断过程。
任何持续6小时以上急性腹痛患者,在不能排除急腹症之前,均应作为外科急腹症对待。
当患者诉说无痛“腹胀”时,要想到“气体阻塞”这一体征。
有些形式的肠梗阻并不引起呕吐;腹胀(或X光检查时,未见有液气平面的膨胀小肠袢),特别容易被忽略。如Richter氏疝、高位小肠梗阻和早期盲肠扭转等。
上腹痛伴恶心、呕吐、 干呕作为主要症状时则暗示患有急性胃炎或胰腺炎。
突发腹痛,迅速恶化多见腹腔器官穿孔、破裂和血管意外。
突发剧痛:胆绞痛、肾绞痛。
突发发作性腹痛并很快加重:急性胰腺炎、小肠扭转、肠系膜血栓形成、异位妊娠或卵泡囊肿破裂。
疼痛逐渐发作逐渐加重,腹膜炎、阑尾炎、憩室炎。
腹痛发热:先腹痛后发热外科急腹症为多;先发热后腹痛内科炎症居多;腹痛伴发冷发烧,黄疸低血压为化脓性胆管炎。
腹痛伴恶心呕吐;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胰腺炎。
腹痛伴腹泻;急性肠炎、痢疾。粘液血便考虑肠套叠、痢疾,血水样、果酱样为出血坏死性肠炎。
腹痛伴停止排气排便考虑肠梗阻。
腹痛伴膀胱刺激征及血尿;泌尿系结石或感染,如酱油色尿为溶血。
腹痛伴月经紊乱,异位妊娠、卵泡囊肿破裂。
腹痛伴胸闷气短;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梗、心衰、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
间歇性腹绞痛加剧到终点,然后消退为无痛间歇期,这是中段小肠梗阻的特征。同时发生过度蠕动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腹痛患者 急性腹痛伴呼吸频率快、血压低或休克,血清浑浊应考虑重症胰腺炎。
持续性深位剧烈腹痛而无明显的体检所见时,往往是血管损害的提示,特别是肠系膜血管闭塞的问题。
中毒与代谢障碍性腹痛,疼痛剧烈,而无明确定位,可有中毒病史或相应检查,(铅中毒时绞痛,患者喜按)高钾低钾时伴有胸闷、四肢无力。
2 急症腹痛的处理原则
诊断明确
内科急腹症可根据具体病因对症治疗。外科急腹症处理原则①病变脏器的定位;②判断腹膜炎范围;③判断脏器的血循环情况;④是否需急诊手术;⑤手术方式的选择。
诊断不明
①不轻率应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纠正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抗炎对症治疗,③剖腹探查的指征:疑腹腔内出血不止,疑肠坏死或肠穿孔伴严重腹膜炎,经积极治疗后、腹痛不缓解、体征不减轻、全身情况恶化、有腹膜炎体征者。
急性腹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随着现代诊疗技术发展及止痛药物的规范使用早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不影响诊断结果,而应该视为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可放宽杜冷丁类强止痛药的应用指征[1],作为对急腹症患者早期管理的一部分[2]。
急症腹痛作为最长见的临床情况之一,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作为基层首诊医生更应引起注意,接诊此类患者思路必须广阔,切忌主观片面,必须掌握全面临床资料,细致分析,并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密观察,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才能做出讯捷准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临床诊断3
关键词宫颈肿瘤 分类诊疗
临床资料
2006年5月~2009年12月,我们收治宫颈癌病人20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7岁,40~55岁年龄组占患病总数6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宫颈良性肿瘤
包括发生于子宫颈的良性赘生性疾病。主要有以下类型:
1.鳞状上皮状瘤 子宫颈阴道部分鳞状上皮局限性增生,外观呈状。
2.宫颈平滑肌瘤 源于子宫颈部平滑肌组织或血管壁平滑肌组织的平滑肌瘤。
3.腺肌瘤 由纤维结缔组织、平滑肌组织和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混合组成的瘤状赘生物。
4.血管瘤 有毛细血管型和海绵状血管型。
5.其他 如状纤维腺瘤和绒毛状腺瘤。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1.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少数发生在绝经期或老年妇女。
2.可有白带增多、颜色发黄等异常,少数患者月经量增多。
3.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4.平滑肌瘤较大时可压迫膀胱或直肠,出现尿频、不能憋尿或小便困难、盆腔痛、里急后重或大便变细、大便困难。
5.腺肌瘤患者可出现伴随月经周期的腹痛。
6.盆腔检查
(1)子宫颈局部占位性病变:宫颈上见实性肿块。宫颈表面光滑,病变位于宫颈一侧者可致宫颈变形,形态不对称,宫颈管和外口歪曲失去正常轮廓,宫颈管展平等。宫颈管内肌瘤可自宫颈口脱出至阴道或体外。
(2)腺肌瘤:宫颈局部可呈蓝色,有触痛。
(3)注意宫颈局部有无接触性出血。
诊断要点
1.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型超声检查有助于宫颈肌瘤和腺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4.鉴别诊断
(1)鳞状上皮状瘤需与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疣状癌相鉴别。
(2)状纤维腺瘤、平滑肌瘤需与宫颈息肉、宫颈内膜息肉相鉴别。
(3)绒毛状腺瘤需与绒毛状腺癌相鉴别。
(4)腺肌瘤需与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巨大宫颈息肉相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宫颈良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如肿瘤局部切除、子宫颈锥形切除甚至全子宫切除,手术切除即可治愈。局限性小病灶可使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
2.宫颈良性病变有多中心发病现象,可于原发病部位或其他部位再次出现同样类型的肿瘤,这种情况多为肿瘤再发,而非肿瘤复发。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子宫颈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临床表现
1.多数病例无自觉症状。
2.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及不规则阴道出血。
3.妇科检查子宫颈表面可呈糜烂状、结节状。病变如果位于子宫颈管以内,则容易遗漏。
诊断要点
1.病史及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1)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2)碘试验:将卢戈液涂在宫颈上,正常宫颈鳞状上皮被染成深棕色,若出现不染色区域则为阳性,说明该区域鳞状上皮不含或缺乏糖原,为可疑病变区域。
(3)醋酸白试验:将3%~5%的醋酸溶液涂于宫颈表面,约3分钟后观察宫颈,呈现珍珠白色的上皮为可疑病变部位。
(4)阴道镜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
ⅰ 暂按炎症处理,每3~6个月随访一次,做宫颈细胞刮片,必要时再次活检,病变持续不变者可继续治疗和观察。
ⅱ 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leep治疗,亦可选用冷冻、激光、微波、电烙等物理治疗。术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老年患者宫颈萎缩、颈管有粘连者,不宜行物理治疗,可行子宫切除术。
ⅲ 应行手术治疗。
(1)治疗性宫颈锥形切除术适用于年轻、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
(2)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老年及已经完成生育任务的妇女。
4.随访cinⅰ~ⅱ经治疗后,应每间隔3~6月做一次宫颈细胞涂片及阴道镜检查,随访稳定1年后,每年检查一次。
cinⅲ经治疗后,第l~2年应每间隔3个月做一次宫颈细胞涂片及阴道镜检查;第3~4年每6个月检查一次;此后每年检查一次。
宫颈癌
宫颈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前者较为常见。
临床表现
1.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主要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血性白带。晚期肿瘤侵蚀组织可出现大量阴道出血,组织腐烂坏死可有恶臭味。侵犯邻近脏器及神经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2.体征 宫颈局部可见癌灶,病变向外生长呈菜花状,向内生长侵犯宫颈、子宫,局部增大变硬呈桶状,组织溃烂脱落则形成空洞。肿瘤浸润、转移所形成的病灶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诊断要点
1.病史及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1)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对巴氏ⅱ级以上者应行阴道镜检查。
(2)阴道镜检查:对可疑部位可。ti活检。
(3)宫颈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可确诊。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适用于figoⅱa期及以下的早期患者。
(2)放疗适用于figo各期的宫颈癌患者。
(3)化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可用于手术或放疗前、后,对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
(4)宫颈腺癌对放疗及化疗的敏感性均较差,应尽量争取手术治疗。若手术有困难,可于术前或术后加用放疗。
2.手术治疗 手术范围应根据figo分期、组织类型、组织分级等因素决定。
(1)i a1期可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2)i a2期可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
(3)i b期及ⅱa期应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必要时可行超广泛子宫切除,甚至盆腔脏器廓清术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卵巢无器质性病变者可予保留,但应该将其移位至同侧髂窝以上。术后放置腹膜外引流导管,以引流淋巴液及渗液。
术后保留导尿管12~15天,去除导尿管后注意排尿情况,测剩余尿。如剩余尿超过80ml者,应继续保留导尿管直至膀胱排尿功能恢复正常。
3.放射治疗 极早期患者可行单纯腔内照射,其他均应行体内、体外联合放疗。
(1)腔内照射剂量:高剂量率a点30~36gy,中剂量率a点36~40gy,低剂量率a点52~65gy。
(2)体外照射:针对盆腔及淋巴区域先行全盆腔外照射,累积总放射剂量(dt)25~30gy,之后行中间挡铅照射dt 15~20gy。
4.化疗 适用于晚期或转移复发的病例。常用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多柔比星、长春新碱(vcr)、环磷酰胺、顺铂、at 1258、博来霉素、丝裂霉素、紫杉醇等。可静脉给药,亦可动脉插管给药。
预防
1.加强卫生宣教及防癌普查教育,已婚妇女每年应接受普查一次。
2.积极治疗宫颈炎及阴道炎。
3.积极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并密切随访。
4.手术治疗后每月随访一次,半年后每2~3个月随访一次,2年后每0~6个月随访一次,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
5.放射治疗后每月随访一次直至局部病灶消失或愈合,此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2年后每半年随访一次,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
6.随访过程中如有复发或转移可疑者,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从而积极治疗。
参 考 文 献
[1]李茂钦。 高剂量率后装机治疗宫颈癌100例临床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 (06) .
[2]倪少纯。 宫颈上皮内瘤变120例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 2010, (12) .
临床诊断4
关键词: 宫颈癌 诊断
1 临床表现
早期宫颈癌常无症状和明显体征,宫颈可光滑或与慢性宫颈炎无区别;宫颈管癌患者,宫颈外观正常亦易漏诊或误诊。病变发展后可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
症状
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后期则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多少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变化;晚期因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则常以绝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就诊。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较早,量多;内生型癌则出血较晚。
阴道排液:多数有阴道排液增多,可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晚期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泔水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可出现不同的继发症状。邻近组织器官及神经受累时,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积水及尿毒症;晚期患者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体征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宫颈原位癌、镜下早期浸润癌及极早期宫颈浸润癌,局部可无明显病灶,宫颈光滑或为轻度糜烂。随宫颈浸润癌生长发展可出现不同体征。外生型者宫颈可见息肉状、菜花状赘生物,常伴感染,质脆易出血;内生型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颈管膨大;晚期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或空洞伴恶臭。阴道壁受累时可见赘生物生长;宫旁组织受累时,三合诊检查可扪及宫颈旁组织增厚、结节状、质硬或形成冰冻盆腔。
2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尤其有接触性阴道出血者,应想到宫颈癌可能,需做详细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行细胞学或活组织检查以协助诊断。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应在宫颈移行带区取材,行染色和镜检。临床宫颈细胞学诊断的报告方式主要为巴氏五级分类法和The Bethesda System(TBS)系统分类。巴氏五级分类法是1943年由G.N.Papanicolaou提出,并被广泛认可,作为宫颈细胞学的常规检查方法,沿用至今,是一种分级诊断的报告方式。TBS系统是近年来提出的描述性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报告方式。
巴氏Ⅲ级及以上,TBS分类中有上皮细胞异常时,均应重复刮片检查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
碘试验 正常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碘溶液涂染后呈棕色或深褐色,不能染色区说明该处上皮缺乏糖原,可为炎性或有其他病变区。在碘不染色区取材行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临床诊断5
关键词:老年; 肺炎; 临床诊治; 鉴别诊断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是一种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病毒感染等诱因,约1/3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咳嗽、多痰、胸痛等,重症者喘气急促、呼吸困难。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脏器功能减退,基础疾病较多而易患肺炎,从而也增加了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危险。老年性肺炎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漏诊、误诊。一般认为,肺炎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且病死率高。据报道16%以上的老年人直接死于肺炎,它是仅次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三位元凶,并且有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1]。因此规范老年性肺炎的临床诊治,认真开展鉴别诊断,应引起社区医生的高度重视。
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老年性肺炎78例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老年性肺炎共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65岁,平均年龄岁。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高血压19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16例,恶性肿瘤4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者27例。78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结合X线胸片或胸部CT、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肺炎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咳嗽43例,发热38例,咳痰30例,胸痛6例,咯血2例,神志改变3例,乏力纳差26例,肺部湿罗音16例,干罗音5例,无呼吸道症状11例,X线胸片小片状阴影32例、斑点状阴影15例。
诊断治疗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X线胸片或胸部CT,排除肺部其它非炎症类疾病,诊断为老年性肺炎。抗生素应用主要选用β-内酰胺类联合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备选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行雾化吸入法止咳祛痰,扩张支气管等。针对基础疾病及并发症实施对症治疗。加强病情监测及支持疗法。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危重病人进行ICU监护治疗。
疗效评价治愈:临床症状缓解,肺部阴影吸收或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部分吸收;未愈:临床症状未减轻,肺部阴影无吸收;死亡:临床症状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结果
治愈41例;好转22例;未愈9例;死亡6例。
3讨论
老年性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机体衰老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退行性病变,粘膜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屏障功能削弱,促使病原微生物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发生。老年性肺炎患者体质状况差,常由于基础性疾病的存在而使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常不高,与症状体征不成正比。X线胸片表现相对不明显,以小片状、斑点状改变为常见。
老年性肺炎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预后差。治疗的关键是应及早应用抗生素,必要时联合用药,并适当延长疗程。开始时可行经验性治疗,在明确肺炎致病微生物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或调整抗生素。应高度重视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的对症治疗,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3]。慎用镇咳药。同时加强营养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长期卧床患者注意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发生。重症患者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必要时可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1] [2]
.诊治过程中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肺结核: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等。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无效。②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丝。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易消散,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若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易消散,或暂时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现肺炎,应密切随访,对有吸烟史及年龄较大的患者,更需加以注意,必要时进一步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进行诊断。③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着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汀?线胸片显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相鉴别。④肺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进行鉴别。⑤非感染性肺部浸润:如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和肺血管炎等。
上一篇:昆虫记蜣螂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