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赏析范例【汇集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影视赏析范例【汇集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影视赏析【第一篇】
一、专业素养:提高视听专业化程度
课程的主体是授课教师,教师自身的视听专业化程度决定了该课堂的高度。影视赏析课程既包含电影理论部分的介绍,如电影艺术理论、电影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电影运动和流派;又包含电影的制作部分:对经典影片的分析解读。理论部分可以通过书籍阅读等途径获取、完善和丰富,但具体到影片的分析,需要的则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融合。
而当前,高校担任影视赏析教学任务的教师科班出身的不多,多数任课老师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系统的影视教育,或者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欠缺。在分析具体电影时,往往理论和电影两张皮,不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仅仅进修专业理论知识、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是不够的。影视是和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还需要寻找、创造机会参加到具体的制作过程,才能真正明白拍摄角度、构图、色彩、照明等元素是如何运用到电影中的。
二、课程设置:加强视听本体化导向
(一)重视学生的集体观影
当前,高校的影视赏析课程,影视专业的课时一般在36-54课时之间,选修课一般在18-24课时之间。
与纸质媒介不同,影视是“一次性”和“群体性”的视听艺术。它要求观众在影片放映的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中,抛却外在世界,浸沉在电影营造的特定环境中。而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观看同一场次的观众的审美对象是相同的,是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的审美主体,从电影中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相近的,作出的情感反映也是大致相同的,这种情感会反过来不自觉地“传染”观看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电影赏析的课程设置首先要认识到电影的这种特性,为学生提供条件保证电影观赏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授课人深思的,这也是视听本体化导向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为学生创造条件,保证对课堂赏析影片的观赏。因为课程的限制,多数教师采取的措施就是让学生在私底下自己看电影,课堂上注重分析。这个方法的确既节省了课时,又可以在课程开设的学期中让学生多接触电影。但这个措施不好的地方是忽略了电影的“一次性”和“群体性”特征。学生私下看电影纯属个人行为,加之观赏环境的随意性,远远达不到在特定时间、地方观赏电影的效果。再者,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事先没有观看电影,教师课堂的讲解所起到的意义就不大。重视学生的集体观影,为课堂的讲解打好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是放在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以及主题层面。
(二)注重影片的选择
影视赏析包括欣赏和评析两个层面。通过对优秀影片的赏析和评析,了解和掌握电影的门道和宝贵的拍摄经验。课程设置的本体化导向关键的一环即对影片的选择。
一个学期的课时有限,能够赏析的影片数量大概在15部左右,因此课程的影片选择非常重要。所选电影不仅决定了课程讲授的内容,也影响到学生喜欢该门课程的程度和接触电影的深度。无论授课对象是影视专业的学生还是非专业的学生,都不能一味挑选那些艺术水准高超但晦涩难懂的老电影,例如生活流式结构的法国电影《老姑娘》、意识流式的电影《八又二分之》、《野草莓》等。而应该选择那些雅俗共赏,艺术性与商业性兼备的经典影片,比如米洛斯·福尔曼导演的《飞越疯人院》、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及汤姆·提克威的《罗拉快跑》、岩井俊二的《情书》、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张艺谋的《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要考虑影片的质量和类型来扩展学生的视野,尽可能使其了解电影的多种制作手法,比如《法国中尉的女人》所采取的套层结构,《暴风骤雨》的圆形结构以及《罗拉快跑》的板块式结构。同时又要顾虑到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如果影片本身能够打动学生,调动他们研究的兴趣,那么电影赏析的课程也就成功了一半。
至于艺术方面大胆探索的经典电影,可以在影片讲授过程中,以介绍的方式推荐给学生,引导他们利用课外的时间去观摩。毕竟课堂上讲解的电影有限。学生欣赏电影水平的提高是个循序渐渐的过程,不要试图一开始就“塞给”他们《精疲力尽》、《广岛之恋》等电影,他们不仅领略不到这些影片的魅力,反而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三)课程讲授的试听导向
影片的解读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不同的授课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对于非专业的学生,高校开设的影视赏析是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目的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分析影片时,电影艺术理论和电影发展历史就不能作为课程讲授的重点,而要深刻挖掘影片的思想内核、精神和文化内涵。然而,如果授课对象是专业学生,课程的讲授则要以视听为导向,严格按照电影专业的水平和方法去解读和分析电影:构图、景别、色彩、光线、拍摄手法、镜头运动方式、声音方案以及剪辑等。此时的重心如若再落到影片的思想精神、主题内涵和故事情节上,不免侧重文学的方向。电影是视听的艺术,文学性导向的解读不利于学生对视听手法的了解和掌握。
当然,无论针对哪种性质的学生,该课程的讲授都要有“观赏”,有“分析”;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有知识性,还要有趣味性。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影视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对影视作品的欣赏、理解和分析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与创造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考核方式:理论考核与影视制作相结合
影视赏析经常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在期末提交1篇影视评论。而因为电影时长的限制,评析的影片会提前告知学生。长期的实践证明此种考核方式并不科学——既不能考察出学生的鉴赏水平,也不能检验出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事先得知影片后,会提前通过在书上、网络上搜索信息准备好“评析”的参考资料,然后复制、粘贴成1篇影评提交上去。很少有学生会认真观看电影,并主动运用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去分析、评价。
从影视中来到影视中去。课程赏析的是视听艺术,能真正检验出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手段,也应该回归到影视中去,即专业理论与影视制作相结合。理论考察的是专业知识的掌握,比如,蒙太奇的分类、长镜头的作用、影像的内涵、新浪潮和作家电影、色彩和声音在影视中的作用等等。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指导,知识的积淀决定了学生专业素养;而影视作品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专业知识、审美的高度以及世界观的展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有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当前,我国高校影视赏析课程的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紧紧围绕着视听本体化导向,不仅从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设置以及考核方式上入手,还要注意提升影视器械的装备,加强教材的建设。切实落实影视赏析课程的美育功能和专业知识的积淀。
参考文献:
[1]周星。电影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迅。简论《影视鉴赏》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创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09).
[3]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金元浦。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影视赏析【第二篇】
电影《泰坦尼克号》剧照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置增设了选修课。选修课程分两个系列,其中系列II 的课程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英语影视欣赏入门》成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推荐的欣赏类选修课之一,成为高中英语开设最普遍的选修课之一。
然而,我们调查发现,要上好《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这门选修课程并不容易,不少教师开设的英语影视欣赏类课成了“放羊课”,学生没有真正学到东西。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要求,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校条件,逐步开设和完善,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1]
一、英语影视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1966年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输出对于语言习得有促进作用,学习语言(或者任何其它知识)都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们是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下构建自己的语言的,换言之,建构主义强调真实情景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作用,所以学生应该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语言,这样才能重组以前的知识结构,积极有效地建构新知识。
教师通过英语原声影视手段,把“真实”的语言场景提供给学生,在视觉、听觉、文字的直观作用下,学生更容易融入真实的语言场景中,通过练习重建知识结构。英语原声电影不仅包含纯正的语音语调、地道的英语表达,还有丰富的感情世界、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多重信息。因此,英语原声电影是提高学生语音语调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资源,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良好平台。
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认为,从表达信息的一种象征手段而言,电影是一门语言。因此,快乐影视英语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认识外国文化、民俗生活和人文思想。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有积极作用。
二、增加配音与赏析的必要性
《英语影视欣赏入门》作为《课程标准》推荐的选修课程,仅供各校参考。我们在充分肯定英语影视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欣赏类课程的缺点,我们对《英语影视欣赏入门》作了一定的改进。
首先,配音比赛是我校英语第二课堂的传统项目。通过配音使得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作为可视媒体,学生在观看影视的过程中不仅能听到人物的对白,而且能看到背景画面,演员的动作、表情、着装等超语言线索,这样可以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语言和阐释影片。”[2]
同时配音也有助于听力的提高。根据实验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同样的学习资料,如单用听觉,3天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15%;单用视觉,3天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40%;视觉听觉并用,3天后能保持75%。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英文字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单词辨识和单词拼写,中文字幕有助于学生对单词含义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中文字幕更有助于他们掌握单词的含义。
其次,由于选修课的开设对象是高中学生,考虑到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我们把欣赏入门提升到“赏析”层面。
英语电影全面、客观地展示了英语的民族个性、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从而使学习者把英语的词语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直至真正地掌握英语。
英语选修课必须体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定位,既要体现语言的工具性特性,也要体现语言的人文性特点。《原声影视配音与赏析》的配音课型实现了综合语言技能训练的工具性目的,而赏析课型则达到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目标。
三、《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的教学实践
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原声影视所富有的丰富内涵和多种功能,从而确定课程目标。《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对英语影视的兴趣,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配音及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化、民俗生活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纳入全校选修课课程目录,由全校学生自主选择,最后根据学生人数决定班级数量。每周1节课,共18学时。
《原声影视配音与赏析》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导向。《原声影视配音与赏析》分为配音教学和赏析教学两个板块。配音教学一般包含以下环节和内容:
①介绍影片的类别与影业公司、导演和制片
②介绍故事情节及专业人士影评
③分析人物性格
④分配配音角色
⑤配音实践
⑥成果展示
而赏析板块主要围绕人文情感和跨文化两个角度展开。采用多种课堂模式,如分组让同学推荐影片,开展影评,还有脱口秀和个人秀等。在赏析板块中,老师不仅是一个听众,也会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泰坦尼克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提出类似“Titanic 是悲剧还是喜剧?悲在何处?喜在何处?为什么在沉船时乐队还在继续演奏?”等问题,不仅使学生对于电影本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能从中感受人性的光辉。
“按照课标的理念,评价的功能是激励的功能,因而教师在一节课中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让他们都有所获有成功感是极为重要的。”[3]《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课程评价采取多元而灵活的评价方式——如果某个学生的语音纯正流利富有磁性,那么配音是他的首选;如果英语语音不够完美,学生可以参加影评类的考核。过程评价占主要地位。
按自我评价(30分),小组评价(30分),教师评价(40分)三部分考核相加,确定学生选修课程学习成绩。
结语
《原声影视配音和赏析》课程开发建设历时三年多,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程模式、评价模式和配套实践模式,出版了自编教材,逐步形成了合理的课程团队。课程历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在2012年被评为杭州市选修课精品课程,2013年被推选为浙江省第二批网络课程。每年由学生会打造的校级“原声影视配音大赛”已经举办五届。在每年的大赛中,这些学生往往大显身手,表现惊人。出彩的配音使得大赛扣人心弦,高潮迭起,不仅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希望英语影视欣赏类选修课成为学生最喜爱、最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
[2]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6):48.
影视赏析【第三篇】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英文选修课在高校中广泛普及,英文影视赏析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英文影视赏析课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但有的教师教学手段比较死板,上课前,不对影片进行严格筛选,播完后不对影片的背景、主题等进行讲解,使得影视赏析完全成为一门轻松获得学分的休闲课。所以,探讨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影视赏析的课程设计,保证其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文影视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习任何课程都要以兴趣为前提。也就是说,除了学生自身对这门课感兴趣外,教师的正确引导也是学生对这门课的喜爱度高低的决定因素。
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教师以课本为参考,学生学习英语的模式也是按照老师思路走,学生并没有找到针对自己的能够提高自身综合英语的学习方式、方法,这样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英文影视赏析课,这种新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影片赏析中集图像和声音为一体,在特定的语境中将语言展示出来,并且在故事情节的吸引下,激发学生想听要听的强烈愿望。它弥补了教材和教学录像等为教学内容安排的材料的不足,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应试教育下,英语听力一直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难点。听力教学通常是教师放录音、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答案,一节课中,学生能够集中听的注意力比较短暂,通常,一段录音循环播放,这很容易使学习者疲倦,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持续练习。
英文影视赏析课,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练习听力的途径,采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立体语言教学,使学生的听力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英语中的成语、俚语,学到地道的句型和词汇,还可以了解地道的英语交流方式。一些经典影片《罗马假日》、《阿甘正传》、《茶花女》、《简・爱》、《音乐之声》等人物对白语速比较舒缓,语音清晰,适合学生的听、说练习,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更能使学生牢记所学单词的发音、意义和语句表达。
(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前提就是了解与之相关的时代文化背景。对于一个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而言,有时候会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交流时所要表达的意思出现差错而引起误会。影视是一面真实镜子,是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等最直观、最生动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影视教学,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化是个不错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增强其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减少在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是我们在传统的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达不到的效果。
二、应用英文电影进行教学的方法
(一)严格选材
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择影片要注意主题鲜明、内容积极,贴近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还要能够适合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影片中不要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剧情简单、易懂,语速不宜过快,发音要清晰。正如电影教学专家邱政政指出的:看外文原版电影有三看,一看语言量是否大,二看内容是否接近生活,三看发音是否清晰地道。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英文影视赏析主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前,教师有目的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把影片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内容、关键人物等提前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影片有些大致的了解。观影后,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本影片的掌握程度,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背诵经典对白。同时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强化语言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观感、角色扮演、写观后感等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
三、结语
英文影视赏析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作为一门选修课,对专业精读课起到辅助作用,它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英语学习氛围。影片丰富的内容和图、声、像结合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了,又能使学生感受英美文化,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自身修养。
影视赏析【第四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影视赏析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32-01
一、影视赏析课程开设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之于高校学生而言,此概念的提出是从提升学生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适应社会需求的要求。然而,影视赏析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渗透和浸润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气质。因此,影视赏析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当下众多高校几乎都已开设影视教学课程,笔者在借鉴众多研究者的基础上,希望能够从摸索影视课程的教学模式,发现问题、开发潜力,摸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二、影视赏析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在开设影视欣赏课程时,存在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课程的设计初衷把握不够,不清楚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认识仅仅停留在被动的教育教学计划的要求,对影视欣赏课程关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作用认识不到位,造成影视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短时间不能带给学生积极的正面作用,形成学生不重视,教师难以重视。基于此,在学校层面可以从政策上消化教育部文件内容,从宏观角度解读课程设置的意义,以充分发挥学校的调控能力,使用好学校资源,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得到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功利性目的强。些许高校并没有专门的影视学院,对于此类课程都是集中的、短时限内完成任务。也因此,教师们更难以将核心素养的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并不应该一蹴而就。课堂需要的是优良的人文氛围,学生素养需要的是人文素养的浸润与熏陶。在这个通过影像表达的自媒体做主的时代,学生们更加依赖的是读图。因为生动的人物形象、可视的经历过程,带给学生们的是对社会、对人生,最为直观的感受。这种感性化的影像就是核心素养的传递效应,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好的辅助效果。教师在讲授基本的电影知识的同时,更多的需要传达人文知识,重视人文教育的作用,以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实现。
(三)教学内容广泛、简单。由于影视课程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方面来开设课程,所以国家对此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学校在开设课程时随意性很大。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安排也都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其自身的知识体系而进行设置,并没有一套标准范式和大纲要求。呈现出不同专业学识背景的教师、所属不同院系的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教授内容选择和难易程度也不一。
三、影视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科学统一
影视作为课程教学的手段已经不只是停留在娱乐层面,逐渐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工具,给受众创造快乐的同时,也在传播文化、传播一种生活态度,从而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因此,课堂教学的艺术就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自发式压力教学创新。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形成认知层面素质和认识层面素质之后,建立一套自我的实践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关注的内容。笔者认为首要的也是重要的,积极引导学生心态,有效地让学生们把最初的“要我学”强迫态度转化成“我要学”的积极主动意识,所以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发式压力。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事实、常识以及文化变革,以此调动这些内容对学生个体的利益影响,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愿的自发式压力,在没有任何督促的条件下自觉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节节奏。动静结合这样的方式尤显关键。在课堂上有机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动与静,从头至尾的动,抑或是自始至终的静,都不是科学的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味地动,会使学生筋疲力尽,不堪忍受;而一味地静,则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萎靡不振。因此,在影视鉴赏的课堂教学时,要巧妙安排影像与内容,讨论与感悟的节奏。把影视反映的动与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静结合起来,把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动有效结合,按照科学的教育教学法,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教学活动自然可以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达到动静相成、动静相生的境界。从而将教学的内容内化,形成学生端正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创新与变革[M].科学出版社,2007.
[2]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孙芙蓉。试论课堂生态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11.
[4]吴鹏泽。基于导生制的主题教学设计与应用[J].教育研究,2011.
作者介:
上一篇:奖励的方案(通用4篇)
下一篇:高中英语论文范例精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