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开头结尾(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变数与机遇,理性思考与积极行动是应对挑战的关键。未来将如何展开?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万能开头结尾(精彩4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万能作文开头【第一篇】

要知道,在此之前,门头沟多年的经济支柱资源开采业正全面退出,区域经济的转型才刚刚开始。

2014年1月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门头沟交出了全面转型后第三年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约12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历史性地达到了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总量和增速连续三年居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首位。

其实,对于门头沟来说,一两年经济数据的明显改善并不是很重要,依托数据背后逐步呈现的发展优势,门头沟正向外界勾勒一个“投资高地”的雏形。

如今,巨资打造出的生态景观,已成门头沟最为耀眼的名片。“一湖十园五水联动”的大尺度河湖治理,门头沟呈现给外界的是“一城山色半城湖”景观,并与临近的河北涿州、涞水、怀来、涿鹿等河北生态涵养区域,共同构成了京冀重要的经济缓冲地带,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并携手向绿色生态经济转型的稀缺空间。

而若从目前北京郊区县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络来看,阜石路、莲石路、长安街西延线、轨道交通S1线,以及正在论证中的109高速,不仅将门头沟和中心城区有机融合,而且彻底打开了首都向外拓展的京西门户,门头沟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与此同时,在文化上升为区域发展软实力的当下,门头沟沿袭千年的商旅古道、古村落,京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京郊第一个抗日根据地等红色旅游资源,以及古幡乐、太平鼓等民俗文化遗产,这些不可多得的文化优势

事实上,作为区域经济全面转型的样本,门头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并非是一个孤立的个案。从某种意义上,以门头沟为代表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快速崛起,代表了北京投资理念的转变,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成熟。

“失宠”的幸运儿

伴随人口资源环境的日益突出,坚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成为了北京市2014年的首要任务,并被视为解决北京交通、环境等许多问题的关键。

资料显示,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018万人,比1990年增加87%。从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间,北京市人口增加637万人,是前一个10年增加人口数量的两倍多。在全市2018万人口中,外来人口达742万人,比2000年的256万人增加了486万人,接近两倍。

而昔日经济发展不温不火的门头沟,却是近十年首都人口快速增长中的一个“另类”。统计数据显示,门头沟2013年的户籍人口为万,常住人口万,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数量,都是北京市人口最少的区县。

当然,“人口最少”并非是门头沟刻意为之,说到底,还是因为门头沟多年来经济欠发达,相应地对人口的吸引聚集能力较弱。

“过去,很多人抱怨门头沟没有物流园,没有大型的综合批发市场,没有专业的服装市场,甚至连像样的大型超市都没有,但以现在的眼光审视,门头沟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东西却值得深思。”在门头沟发改委主任万钦看来,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必要容纳所有的经济要素,若一个城市容纳的要素越多,其整改的代价势必更大。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近来一有风吹草动便见诸报端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大红门服装市场,被媒体不断爆出的艰难外迁就是明证。

事实上,此前因要素欠缺而经济不振的门头沟,却意外收获了当下产业结构调整的从容有度。相比其他区域,更容易低成本、快速地转移出不符合首都定位的低端产业。

人口少显然是门头沟的最大优势,但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下,由此带给门头沟最多的发展质疑是:人少意味着建设用地少,门头沟是否具有承载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

这在万钦眼里并不是问题:“门头沟面积为1455平方公里,20万户籍人口集中在55平方公里的平原棚户区,有巨大的土地整理空间,而1400平方公里的山区仅有万人口,山区又分为建设区、部分可建设区、限制区、禁止区,由此形成了门头沟梯次鲜明的城乡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讲,门头沟的整个门城地区几乎全是建设用地,尽管总量不算太大,但却比较集中,足以承载一些重大项目落地发展,而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于小城镇,多因文化传承保留着一些古村落,既在城市周边保留了乡村风貌,又利于整个山区的生态涵养。

有投资者与记者谈到门头沟的投资环境时,也认可门头沟投资空间的不可多得。“过去投资项目选址一般注重三个方面: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但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指标:休闲空间。前三个方面是宜业的需要,后者则是衡量宜居的标准,对北京而言,各区县均能满足前三个条件,但随着首都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多数投资者希望宜业宜居的地方能够分开且距离不远,门头沟的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门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相对较好,近年来生态环境整治的成效也较为明显,是宜业的重点区域,再加上山区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广袤休闲空间优势,对投资者具有了独特的吸引力。”

重点机遇期的战略布局

不过,人口少只是门头沟有望实现经济跨越的先决条件。但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如何才能打造出区别于其他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竞争力?

其实,由于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被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相比大多数区县,门头沟“黑、白、黄”为代表的资源型产业先行退出,虽在短期内让门头沟的经济增长备受挑战,但也让其经济转型能够先人一步。

一方面,贡献着区域财政收入近60%的石龙工业区,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业企业,置换科技研发、金融结算、互联网金融等占地少、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此前依赖资源开采业的山区,结合丰富的旅游人文资源和沟域经济的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正日益兴起。

但土地终究是门头沟产业升级转型绕不过去的一道坎,采访中,万钦用“拆”和“腾”两个字,向记者透露了门头沟建设用地“存量变增量”的两条途径。

比起一些区域针对单个项目的征地拆迁,门头沟的拆迁可谓大手笔,主要结合全区的棚户区改造而进行。据了解,门头沟近两年拆迁了500多万平米连片的棚户区,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城,涉及十余万人口,也就是说门城一半的人口都与拆迁相关,由此腾退出了7平方公里的连片建设用地。

而门头沟的腾笼换鸟,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石龙工业区管委会主任张丰收在此前记者的采访中曾谈到,腾笼换鸟主要集中于石龙工业区,其方式区别于简单地腾退低端产业置换高端项目,而是引导园区企业主动将生产制造环节外迁,保留企业的决策总部、研发结算、市场运营等高端环节,并通过工业区自建孵化中心招商引资的成功案例以身示范,鼓励园区企业自主投资建设总部大厦,以此吸引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

如此“腾笼换鸟”的好处在于,政府不用付出高昂的腾退代价和巨额的建设资金,而是与所在企业联手向土地要效益和共同招商引资。

毫无疑问,棚户区集中连片的改造,带领门头沟步入了城市建设的高峰期,门头沟已经连续几年开复工面积保持在600万平米左右,在全市生态涵养发展区中遥遥领先。

但万钦一再强调,在城市形象快速升级的过程中,门头沟必须对今后的土地利用保持清醒。他认为,对于门头沟这个建设空间有限的“小区”而言,来之不易的建设用地必须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力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合理优化不留遗憾。

万钦告诉记者,作为长安街西延线最西端的空间节点,门头沟针对道路两侧近几百万平米建筑的风格、产业定位,制定了包含所有建筑体量的规划导则,并获得了市规委的批复。此外,棚户区改造拆迁出的7 平方公里的街区控规,日前也已经上报市规委等待批复。“要通过规划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为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万钦说。

除此之外,在万钦看来,伴随城市形态的改变和经济的转型,门头沟正快速步入城市管理变革的关键期,要突显城市的品位和价值,需要针对水电气热垃圾环卫等市政公用事业、河湖生态环境管理等,制定出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体系。

不仅是门城地区的建设创新,向旅游文化休闲产业转型的山区,门头沟也有着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搭建平台是门头沟推动山区经济转型的关键,近年来,门头沟相继成立了农村土地交易中心和农村产业发展基金两大平台,使农村的土地资源转变成为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资本,并引入了山区最缺乏的金融要素,使此前长年开采资源的农民成功吃上了旅游饭。

创新的政府行为

门头沟价值洼地效应已经显现,各路资本开始聚焦这片热土。“现在门头沟并不缺乏投资项目,但越是这样越需要冷静,我们宁可速度慢一点,也不会一哄而上。”万钦坦言,政府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把好关、定好位。

相对而言,门头沟主要的招商引资仍然集中于石龙工业区。正因为此,石龙工业区新建的12个总部大厦,已经分别由12位区领导负责招商,严格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方向进行筛选。

但能否真正把好关其实还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万钦向记者透露,门头沟将于近期组建成立招商引资评审委员会,由区发改委牵头,邀请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对拟进入的投资项目,根据占有的资源和创造的价值进行综合评审择优选商。

不过,要让投资项目在门头沟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价值,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万钦看来,政府的投资导向最为关键。“社会资本走到哪,政府投资就应该跟到哪。”他认为,政府投资一方面要对区域的产业发展发挥支撑作用,为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发展做好相应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另一方面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将投资用于城市运营和民生改善。

万能作文开头【第二篇】

一、理清工作思路,抓好三个环节,建设四大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号文件出台后,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抓好三个环节,建设四大基地,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实处出招下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理清一个思路。去年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面对榆次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区确立了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并把建设绿色农业作为三大特色经济之一。我区由分管农业的区级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等地进行广泛的座谈、研讨,组织乡镇干部、农村两委干部学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经过充分研讨交流,逐步形成了统一明晰的思路,即把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宏观战略与榆次区农业和农村发展这个微观战略紧密结合,落到全面推进我区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据此提出了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即以中央[2005]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认真贯彻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突出两个转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扭住三个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非农化),建设“四大基地”,着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繁荣的农村小康社会。今年的奋斗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增长10%以上。这个思路已以文件形式下发,成为指导我区农村工作的总方针。

抓好三个环节。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搞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第一前提,夯实投入基础是关键环节,实施工程牵动是主要措施,我们就是从这三方面着手的。

第一是做大特色产业,抓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环节。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打破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通过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张实现特色产品的集聚和优势产品的整合。2005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4万亩, 无公害蔬菜面积突破30万亩,总产量亿公斤,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6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总产量达到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30%。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到万吨,比上年增长%;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争取达万头。粮食面积稳定在40万亩,总产量亿公斤。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总产亿公斤,比上年增长%。

截至5月底,全区蔬菜春播面积万亩,完成全年计划的%;地膜覆盖、早春拱棚、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万亩,占到春播面积的%;蔬菜总产量亿公斤。红枣面积已达30万亩,今年补栽面积1万亩。全区肉蛋奶总产量9092吨;奶牛饲养量达到6598头,奶产量2330吨;生猪饲养量11万头,出栏量万头,肉产量2780吨;羊饲养量万只,出栏量万只,肉产量370吨;蛋鸡饲养量140万只,蛋产量2996吨;开工新建养殖小区8个,挤奶站2座,人工授精站6座。粮食种植面积万亩,受市场价格、粮食直补等因素影响种植结构有局部调整,主要体现在玉米、小麦和谷子三方面:玉米从去年的万亩,下降到今年的25万亩;谷子由去年的万亩,增长到今年的4万亩;小麦从去年的万亩,增长到今年的万亩。全区蔬菜优势区域实施面积万亩,优势蔬菜品种面积17万亩,其中茄果类蔬菜9万亩,结球类蔬菜2万亩,根茎类蔬菜5万亩,设施类蔬菜1万亩。红枣优势区域面积达到万亩,占红枣总面积的%,今年新栽面积1万亩。全区优势互区肉蛋奶总产量5599吨,占全区肉蛋奶总产量的%;优势区奶牛饲养量5643头,奶产量2262吨;生猪优势区饲养量万头,出栏量万头,肉产量973吨;羊优势区饲养量8万只,出栏量万只,肉产量222吨;蛋鸡优势区饲养量100万只,蛋产量2142吨;奶牛养殖小区开工新建2个,配套挤奶站2座,新建人工授精站1座;羊规模养殖小区开工新建3个,胚胎移植40只,新建人工授精站5座;猪规模养殖小区开工新建2个,引种50头;蛋鸡规模养殖小区开工新建1个。玉米优势区面积11万亩,专用面积12万亩,地膜覆盖面积万亩;谷子优势区面积万亩,优种面积3万亩,订单2万亩。苹果优势区面积万亩;酥梨优势区面积万亩。核桃优势区面积万亩。

第二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抓好财政投入环节。今年以来,我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八项措施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支持“三农”事业:一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万元,将区级配套的部分列入预算;二是加大农业投入,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以上,总额达到300万元,绝对额增长90万元;三是落实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直补政策,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资金补到农户;四是整合财政和部门农业资金,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五是保证农村剩余农民力转移培训资金的落实;六是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扩大和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七是积极筹措资金对农村中小校危房进行改造;八是继续加大对农村人畜吃水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今年我区计划投资13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区里还积极筹集资金,解决了农民征地款4000万元、各种工程款700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全部到位,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在积极申报中。加大农业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第三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环节。我区今年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等。温室大棚工程今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总量累积达到6万亩;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新建逯村、源涡2个奶牛园区,加快万头奶牛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水、机、电、田、林、路、科技七大改造任务。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结合世行水保建设工程、涂河土地开发治理工程、砖窑整顿等,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万亩;实施“863”节水项目,新增节水面积2万亩,总量达到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万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通过上述措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建设四大基地。蔬菜产业,今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与去年持平。红枣产业,在去年“四个一”模式的基础上,今年实施“八个百”增收措施:即培训100村,扶持技术骨干100名,组织参观100批次,提升加工能力100万斤,烘枣100万斤,保鲜100万斤,协会外销100万斤,各乡镇助销100万斤。畜牧产业,全区肉类总产量要达到17000吨,禽蛋总产量达到13000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3000吨,奶牛存栏达到8000头。龙头企业,今年重点支持和培育辐射基地范围广、带动农户作用大、加工转化能力强的博瑞乳品、福大蔬菜、海玉饼干、怀仁醋业、德御小米等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榆次博瑞乳品公司去年年底通过了QS(食品安全)认证,今年重点在扩大规模上下功夫,力争奶制品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福大蔬菜投资740万元续建蔬菜配送中心;海玉食品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新上6条流水生产线,加工能力将达到万吨,带动7万亩的粮食基地生产;怀仁醋业投资1500万元新建3条生产线;德御小米目前市场前景良好,已占领太原市场,今年进一步扩张生产,带动谷子订单万亩;工业园区重点落实娃哈哈果饮料项目和古船面粉月产500吨项目,借助已引进的娃哈哈、白象、古船、金龙鱼、恒顺等企业的品牌优势,再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形成农产品加工的集团优势。我区华玉荣香椿、金贝植物、博瑞乳业、福大蔬菜、民信屠宰等5个建设工程被列入市“双百”项目,总投资达1亿余元。

二、建设三大体系,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今年我区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指导,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一)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抓三点:一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今年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证面积达到万亩。由于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方面成绩突出,最近,榆次区被确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成为我省5个试点县之一。区里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领导组,制订了实施方案。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省10万元,市、区各配套10万元,涉及9个乡镇、113个村、15个品种、认定面积23万亩。示范推广农业病虫害物理防治、农药残留检测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项目实施后,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可年产无公害蔬菜亿公斤、优质水果亿公斤、优质粮食亿公斤。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预计23万亩可增加收入2585万元,平均每亩增收110元。红枣今年还计划认证无公害面积2乡15村21628亩。红枣标准化生产在去年制定规程的基础上,今年先在10家大户中推广,推广面积4500亩。

二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品牌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农业产业化的支点,农产品抢占市场的卖点。今年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除加大对现有“魏榆”、“北田”等品牌的宣传力度外,通过盘活长凝大蒜、后沟果品等传统品牌资源,力争再创出一批如什贴小米、华玉香椿、涂河鲜枣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业竞争力。继续加大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力度,特别是在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重点引导和扶持丰元枣业、老醋坊、仙枣公司、德御农贸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使全区绿色认证企业总数达到8家。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三是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今年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在北田镇张胡村建成150亩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红枣建成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300亩、北田镇杜堡中昌农业示范园区500亩、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100亩、长凝仙枣果品公司基地2000亩。养殖建成陈侃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扩建二期工程,新建10户;北胡乔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是完善园区内的公共设施;演武蛋鸡养殖园区,今年重点是鸡舍的续建以及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演武瘦肉型猪养殖园区,今年主要推广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长凝众旺肉羊养殖园区,今年推广的技术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乌金山西沛霖肉羊养殖园区,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建设建人工授精站。粮食,张庆玉米示范园区已种植饲用玉米500亩。此外,我区设立果树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区4个:郭家堡源涡果树示范园(425亩)、东赵乡小壁果树示范园(600亩)、庄子乡紫坑果树示范园(500亩)、北田北流果树示范园(600亩),试验项目为高光效树型改造,示范� 同时,我区确定金威航天育种公司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立了合作项目协调建设领导组,确定了协作单位的实施项目和技术合作意向,已开始全面实施建设。

(二)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从市场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营销体系入手。一是建设三个农产品市场。没有市场,产业规模就不可能进一步扩张,就榆次的区位、交通和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而言,应该建一个大型的农业市场,发挥其的带动、提升、辐射等功能,促进产业基地建设。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目前进展顺利。市场选址在原榆次区苗圃,一期工程占地43亩。下一阶段,我们要加大力度,积极运作,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在东外环投资630万元建设近万平方米的粮油批发市场,吸纳60余户经营户入驻。张庆乡演武禽蛋交易市场也在积极酝酿之中。

二是指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推进中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据农经部门统计,围绕蔬菜、红枣、奶牛养殖、醋业等主导产业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已达29个。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销社、120余名农民经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农民经纪人协会也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为了推进我区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规范农资经纪人队伍,通过大力组织农资员(农资经纪人,下同)服务队伍,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晋中分公司于5月25日至8月30日在我区开展招聘农资员(农资经纪人)活动。面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我区今年力求高标准规范9个,规范发展30个,总规模达到8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必将为我区农业产业化推进甚至产业化龙头崛起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是完善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普家乐农村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完成了25个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我区投资570万元,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

(三)服务体系建设。从现代农业化的要求出发,首先抓信息服务建设。三电合一,实施“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我们出台了《2005年榆次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册(单)等媒体大力宣传,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关注信息、运用信息的良好氛围。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先后在修文镇东长寿村、庄子乡庄子村搞了2次大型的信息宣传培训活动,晋中市王雅安书记、高建民副书记及农业局局长韩国昌等领导亲临现场进行了指导。近期,又与晋中市农业局信息科联合开展了为期10天的“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止目前,全区又有2个乡镇、3个企业(德御、海玉、丰元)注册了“一站通”,全区累计注册总数达到12个,新申请认定乡镇服务点4个,并对20名农村信息员进行了申报认证。举办信息培训活动近30次,发放资料8000余份。在示范园区、经营大户中重点推广了宽带、电视、电话的三电合一网络延伸模式,上网农户已达到1550户。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

第三,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站。根据省、市要求,2005年我区重点建设张庆畜牧兽医中心站,同时完善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站配套设施,每站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化验室50平方米,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

(四)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小城镇建设基础。根据省里把我区列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的要求,今年我们的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2%。在重点抓好乌金山镇、修文镇的集镇建设的同时,确定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确定王湖、郭家堡、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做到“三个兴镇”。

一是聚集产业兴镇。发展城镇,首务在兴业。我区108经济走廊一线的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已经具备了集群经济的产业基础,今年力争实现率先发展,带动辐射周边农村共同繁荣。目前修文民营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已开工。东阳、东赵、乌金山等有旅游资源的乡镇,把旅游产业开发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发展旅游集镇。后沟古村是榆次旅游开发的4篇文章之一,继常家庄园、榆次老城之后,后沟古村建设被列为今年我区重点工程之一,现在公里的旅游专线已开工建设,农业采摘园区、绿化带等也已着手实施,建成后将形成山头松柏盖顶、山坡花灌缠腰、山底干鲜水果遍地的古村秀美风光。乌金山的五龙沟滑雪场项目也已完工。

二是改善设施兴镇。榆次北外环路的开通和北出口二期工程的续建,特别是榆次北部新城建设规划的实施和太原南部新区建设规划的正式启动,为乌金山镇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区计划用2—3年时间,把北外环建成为集商贸服务、农贸市场、科教文卫、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设施为一体的十里长街,打造我区小城镇建设的又一亮点。

三是全面发展兴镇。今年我区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乌金山镇投资60万元,兴建晋中一流的乡镇计生服务所。郭家堡乡投资1700万元建设育才新校、源涡寄宿制小学等学校。修文镇积极筹划郭村—东长寿旧108国道的拓宽改造工程。

三、科技下乡,重拳打假,典型带动,营造服务“三农”良好氛围

一是两不误、两促进,重落实、求实效,以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当前农村工作。在全面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落实,求实效,在服务“三农”的实际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折不扣执行中央、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把边学边改、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始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首先,针对春耕春播,农民急需农技培训的状况,不违农时,深入乡村开展蔬菜、红枣、畜牧等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掀起了春季培训高潮,全区共培训1232场次、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8万余份,外出学习参观61次、5520人次。畜牧业培训以农资打假活动为契机,组织科技下乡6次,请省市专家培训奶牛、肉牛饲养技术4次,培训15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00余份(种草技术资料1000份、动物防疫资料2000份,养牛培训手册2000本)。东赵乡聘请山西农大的蔬菜专家和博士生导师为农民解决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方面遇到的问题。长凝镇采取“农民点菜,政府组织,专家办灶”的形式,聘请专家入村培训。其次是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的“进百村、入千户”大型服务活动,重点在修文镇和庄子乡举行了集中活动。省市区20余个涉农部门为农民提供了农业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咨询;省内外39家农资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农民,把最低价格的农资直销给农民;聘请专家进行了培训;区农机局展销了新型农机具;市、区农业局和中国网通为农民现场进行了农业信息网络和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的演示。市委书记王雅安、副书记高建民等领导亲临现场进行了指导,全区近两万名农民和乡村干部参加了这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农民得到致富信息2000余条,2000余人参加了蔬菜、红枣、养殖和信息网络技术培训,9万余份宣传资料、5000张农资优惠卡发放到农民手中,现场销售平价化肥1500余吨、优质种籽万公斤、农膜万公斤、菜籽1000公斤。现场农资销售额达到320余万元,至少可为农民让利13000余元。第三是集中力量抢墒下种保春播。3—5月份是我区春耕备耕、春播生产的重要时期,历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而今年的降水量仅为毫米(含5月预计降水),减少%,全区至少25万亩农田因旱不能下种,严重影响今年的春播生产。我区采取协调供电、机井浇水、利用小水源等措施,积极抗旱保春播,抓紧5月17日全区降雨毫米的契机,采取调配机具、电力等措施,保墒抢种23万亩,确保了春播任务的完成。区人大联合农业局、供销社等七部门深入到6个丘陵乡镇偏僻村庄进行科技信息、生产资料、信贷资金“三下乡”活动,仅在庄子乡白田村当日销售种子4000斤,化肥12吨,协议小额贷款12户计3万余元,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二是农资打假重拳出击,多部门联合行动,集中整顿农资市场。3月10日至4月10日为全国“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月,在一年一度的春耕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之际,榆次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月活动,重点检查农资产品生产企业、乡镇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和其它批零市场,通过环环相扣,实施全方位监管。区农业局与质监局稽查队深入城区农资销售市场、网点进行检查,与物价局联合对农资价格进行专项检查,有效地平抑了农资价格。区工商局也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对3家不符合“一主两辅”生产经营资格的,依法予以取缔。共对20个经销单位进行了化肥专项抽检,抽取样品17个,代表磷肥、复混肥总数量180吨,抽检了10个生产企业的9种牌号规格的化肥,其中7种牌号合格,2种牌号不合格。检查中发现当前农资主渠道销售市场货源充足,基本无假冒伪劣现象。

三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走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路子。在去年的万亩温室大棚工程建设中,我区因地制宜,在“李坊效应”的带动下,创造了东赵乡石羊坂“双水源四位一体”温室等新模式,为丘陵山区建设温室大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了一条新路。今年我区继续抓典型带动,积极创新建棚模式。3月22日在东赵乡召开了旱垣地温室大棚积雨工程园区现场会,决定把石羊坂村建成山西省旱垣山区节水设施生产示范园区。目前,该工程已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组,整个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它的号召下,村民建棚、创新意识高涨。东赵乡村民郝文玉,在去年建起一棚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7万元建成160米长的温室两套,形成了一个占地近20亩,面积达3700平方米的农家庄园。他还在温室内尝试养猪,在猪圈里建起一座10立方米的沼汽池,仅沼气一项,就可节约燃料及肥料2000元。他的这种集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区发展新型高效设施农业的典范。全区温室大棚工程建设按照“七早七到位”的办法,早安排,早部署,现在已调整土地近4500亩,为完成今年万亩温室大棚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转移工作重心,形成全区围绕农业和农村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我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和农村工作方面来,既有事权划分的客观原因,更大程度上是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转变的结果。“指挥棒”的转向,为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形成了各部门围绕农业和农村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区财政局在农村一线调研时,得知山西威特核桃加工厂需要找合作加工企业时,及时与榆次华玉荣香椿有限公司联系,促成了合作意向。仅此一项,就吸收什贴镇农村闲散劳力20多人,每个劳力年收入达5000余元。

总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一号文件精神的深入人心,极大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各项工作正扎实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建设发展缓慢。庞大的生产基地与较弱的市场建设之间的矛盾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大量蔬菜等农产品仍停留在原始堆积和马路地头销售的初级农产品阶段,价格低、集散地功能弱。尤其是综合性农业市场缺乏,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仍在筹建中。

二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主要体现在围绕菜、枣、果、肉、蛋、奶的加工龙头企业滞后,现有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业带动力较弱。我区在酿造、饲料加工等方面有一些加工亮点,也有如白象方便面、恒顺醋等全国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都与我区的蔬菜、红枣、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带动示范能力不强。尽快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就成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三是当前的动物疫病形势仍然严峻。禽流感、口啼疫、布病等动物重大疫病在我区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周边市县时有疫情发生,对我区畜牧业生产产生威胁和不利影响。养殖小区经营管理滞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化生产制度不健全,缺乏动物防疫、治疗、配种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在养殖业配套土地和粪便等环保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下半年打算

一是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郭家堡、南关等2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加紧进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规划。创新思路,引导农民在广泛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创业致富,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充分利用我区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等已经具备集群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繁荣。

二是做好资源整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下半年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土地整理开发,结合砖窑整顿、中低产田改造等,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水利设施:节水面积达到万亩,饮用氟改水的人口达到7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0000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土地开发工程重点建设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总投资650万元,可新增水浇地1210亩,年均增加农民收入近千万元,将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齐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三是进一步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今后一段时间,要进一步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力争建成一个大型龙头企业。鼓励农口各部门、各乡镇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倾斜优惠政策,多方聚集资金,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重点抓好四眼井公司固态生物发酵、金贝植物苗木克隆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做强龙头加工企业的同时,重视贮藏龙头避旺补淡、增值上市的重要作用。我区已有北田镇张胡和庄子乡杨坊的西红柿贮藏、东阳镇彭村青椒和上丁里的葱头贮藏、庄子乡黄彩的苹果贮藏、东赵乡训峪的梨贮藏、张庆乡郝庄的大葱贮藏等一批专业贮藏基地,今年的果品、蔬菜贮藏量要突破1亿公斤,增加效益5000万元以上。

四是继续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和执法体系建设。继续完善1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大“一站通”的应用力度。加快网络延伸的步伐,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经营大户中建立信息服务站,在华玉香椿、老醋坊等龙头企业中建立10个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继续推广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网络,全区网络延伸总量累计达到2000户。培训农村信息员,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搞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传递,及时企业和农民急需的政策、技术、品种及农产品供求信息。加紧筹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选拔精通业务、熟悉法律、作风优良、廉洁公正的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尽快建成我区完善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做好农资打假等各项工作,为“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下半年要充分发挥“阳光工程”的示范带动效益,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完成今年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6000人、“阳光工程” 培训400人、转移3000人的任务。

万能作文开头【第三篇】

TY—360TRX型万用表是一款指针式万用表。学生在组装和使用该万用表中,发现有的功能档位出现了问题,经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问题的产生与器件、电路结构和参数设置有关。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改造设计方案,使该表的性能更完善。

1 对部分测量电路的改造设计

该万用表由公共显示部分、保护电路、电阻检测、直流电压电流、交流电压等测量电路组成。整个万用表的原理电路图如图1所示。

该万用表在测量直流电流时出现了测量中断或烧坏表头的现象,而在测量交流电压时又出现较大的误差。分析认为,这些测量电路的结构或参数有待重新构建或设置。

表头量程的确定

此万用表的表头是一磁电系微安表,它是万用表的公共显示机构。该表头可以测量几十微安的电流和毫伏级的电压,如果用它测量较大的电流或电压就必须进行改装,以扩大它的量限。要完成扩程任务,首先必须知道表头量程。

表头量程是使表头表针偏转到满刻度所需要的驱动电流,设表头量程为Ig,图2为表头量程的测试电路,图中Us为直流稳压电源,Ig为表头量程,Rg为表头内阻,改变Rp和Rx的滑片位置,使表头指针每次都处于满偏状态,测量其电流和内阻,求其平均值,然后用多个表头进行测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得到该类型万用表的表头量程。实验结果为:表头量程Ig=89 μA,表头内阻Rg= KΩ,并参照文献[1]得出表头的临界电阻为6 KΩ。

直流电流测量电路的改造设计

直流电流测量电路存在的问题

直流电流测量出现有测量中断或烧坏表头的现象。电刷接触不良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电刷是本万用表功能转换旋钮的一个部件,当功能转换旋钮指示到某档位时,电刷就将此档位对应的测量电路连接起来。若出现电刷与电刷轨道和电刷触点的接触不良,测量将无法进行,有时甚至烧坏表头或电路的元器件。

2 结语

直流电流测量电路的改造能消除电路连接不良引起烧坏表头的破坏性故障,不过增添的常开按钮使电流测量过程多了一道操作程序,当然也可以用电子开关取代常开按钮,这也将增加电路的复杂性。本万用表印制电路板上的交流部分与原理电路图的电路结构是不一致的,而且印制电路板上两个大量程的分压电阻的阻值设置也有待商榷。总之,对万用表的改造设计,能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可以减小测量的系统误差。

[参考文献]

万能作文开头【第四篇】

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坚决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大实践。面对同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全面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使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投资稳步增加的良好态势。

做足“特”字,夯实农业生产“固本”

深入开展“百题大调研”活动,认真分析全县农业结构,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确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一是抓支柱农业。立足彭水山区农业县实际,全力抓好支柱农业,全面建设农业“四百工程”(建成10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100万亩经济作物基地、1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100万亩生猪基地)。二是抓特色农业。利用山区海拔高、气候变化大、环境污染小等先天条件,优化种养结构,做特做优特色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快55万亩蔬菜、10万亩中药材、15万亩烤烟基地建设;优化生产区域布局,按照高山生态、半山生产、平坝生活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组一专业合作社的集中规模种植模式,不断丰富种养品种,提升规模效益。积极引进和培育蜂业龙头企业,发展蜂业养殖,出台了《彭水自治县蜂业发展策划方案》,力争2012年实现养殖蜜蜂10万群,建立矮化香椿芽林基地2万亩。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思路,彭水进一步强化传统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初步形成了桑柘片区发展烤烟、普子片区发展魔芋、黄家片区发展辣椒、城周片区发展蔬菜的农业产业区域布局。

抓好传统优势产业

稳定粮油产业。落实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狠抓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粮油产业稳步发展。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同比分别增长%、%;油菜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同比分别增长%、%。巩固发展烤烟产业。全面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烟,烤烟发展步入规范健康轨道。2008年全县落实种烟32个乡镇、175个村、520个专业合作社、9832户、面积万亩,收购烤烟万担,比上年增加%,其中上等烟%、中等烟%;烟农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畜牧产业持续增长。在畜牧产品市场行情看好和优惠扶持政策的双向驱动下,农民的养畜积极性高涨,规模大户增多,养殖效益明显。2008年,建成标准化规模养猪场6个、肉牛育肥场3个,出栏肉猪万头、肉牛万头、山羊万只、家禽12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实现肉类总产量万吨,同比增长%。林业产业成效显著。育苗900亩,完成义务植树万株、造林3294亩、公路绿化15公里,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2万亩。投资1011万元,启动了以生态移民、接续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投资400万元,开展了沙漠化治理工作。完成公益林封山育林万亩,有效管护天然林资源208万亩。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去年以来,在进一步强化传统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强了蔬菜、魔芋、辣椒、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以新田1000亩高效蔬菜示范基地为核心,维进商品蔬菜基地建设,2008年建成商品蔬菜基地万亩,进一步优化了蔬菜品种结构,蔬菜产量比往年显著增加,县内蔬菜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有所改观,部分品种走出了县外、市外市场。12个乡镇、38个村建成了魔芋基地,发展魔芋种子繁育基地1100亩,种植商品魔芋基地万亩,实现产值1400万元。中国魔芋协会彭水科研所建成投入使用。投资2234万元,天娇魔芋精粉加工厂建成投产。在27个乡镇、145个村发展了辣椒基地万亩,收购鲜辣椒万吨,椒农收入7140万元。培育白术种苗1100亩,新发展以白术为主的中药材8000余亩,实现产值800万元。

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彭水依托主导产业的发展,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型龙头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市场空间,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彭水县烟草公司、重庆金益烟草公司的带动下,形成完善的烤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服务体系。茂源植物油脂公司不断加强产品的开发创新,其产品“神龙谷”菜子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山牧食品公司具备了年加工屠宰生猪10万头、肉牛2万头的生产能力,获得了无公害肉牛产品认证。县牧业公司具备了年生产种猪400头、优质二杂母猪1500头、商品猪1500头,产销饲料1500吨的产销能力。天娇公司、林波公司等企业及康泰中药材、郁山晶丝苕粉、鞍子苗香米等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改造,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产业基地的发展。

写好“优”字,发展优势工业“强身”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寻找新的增长点”专题讨论,切实形成发展共识。一是抓资源开发。围绕能矿产业大县目标,加快乌江彭水电站、马岩洞电站、三江口电站等十余个水电站建设,力争到2012年实现发电量100亿千瓦时;加快金属镁产业链、铅锌产业链、萤石重晶石精选生产线建设,做大做强能矿产业群。二是抓技改扩能。启动茂田集团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日产水泥4600吨熟料二期技改扩能,加快推进两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郁江煤矿、桑柘煤矿300万吨技改工程。三是抓园区建设。按照“一区四园”布局模式,提速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打造全县工业经济“硅谷”,形成集循环经济、重化工、建材、返乡创业为一体的企业群,以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全县经济飞跃。

打牢“精”字,开发特色旅游“健体”

依托境内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旅游工作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围绕“风情画廊、生态苗乡”两大主题,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苗族文化特色,打造一批旅游文化精品。与重庆市交通旅游控股集团、大唐集团彭水公司、沿河县、酉阳县、彭水县“三县五方”携手包装推介“乌江画廊”;加快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摩围山景区建设,基本完成了日月观景台、登山步道、休闲网球场、木屋、林区公路等建设;进一步完善阿依河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天下第一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强化“动”字,大力争资引资“活血”

65 345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