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蛇许德拉范例(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九头蛇许德拉范例(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头蛇许德拉【第一篇】

底比斯国王并不知道这个儿子是宙斯之子,他请来远近闻名的预言家,后者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神奇的力量,将来会有光辉的一生。于是,国王对这个孩子另眼相看,请来很多著名的师傅教导他。有一次,赫拉克勒斯和自己的音乐老师发生冲突,不小心误杀了音乐老师,国王深恐赫拉克勒斯会惹出更多的麻烦,只好派他去山上放牧。他在那里一直长到18岁,时间给予了他俊朗的外表和结实健康的身体,他开始思索着怎样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有意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两位女神――享乐女神和美德女神,她们让他在享乐而简单和艰辛但光荣的两条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赫拉克勒斯一生充满传奇,最著名的是他的十二项英雄伟绩。当时希腊并不是一片净土,盗贼横行霸道,野兽四处出没,大片茂密的林子和随时会吞噬生命的沼泽给它们提供了藏身之处。在阿耳戈利斯地区的伯罗奔尼撒,尼密阿和克雷渥纳之间的大森林里住了一只巨狮。狮子凶悍无比,人间的武器根本不能伤害它。有人说,狮子本是巨人堤丰和半人半蛇的女怪厄喀德那所生的儿子;还有人说,它是从月亮上掉到地上来的。这只恶狮一直在骚扰国民,山上放养的都是国王的牛羊,常常发生羊入狮口的事情。赫拉克勒斯成功地杀死了恶狮,他身披刚刚扒下的金色狮皮,狮头正好可以当他的头盔。消息传出,希腊人都为之沸腾了,赫拉克勒斯成为了人人交口称赞的英雄,连诸神都送来了贺礼。

而这时另一件事开始困扰众神,大地女神该亚一气诞下了一些巨人儿子,他们个个凶狠异常、面貌丑陋,该亚一心鼓动她的儿子们反抗宙斯和他统治的神界。巨人们一出现,星星都吓得躲在夜幕下不敢出来,太阳车不再眷顾这片土地,人民怨声载道。巨人们得意洋洋,海神波塞冬被他们用绳子紧紧捆住,太阳神阿波罗也蓬头垢面地跟随其后。巨人还妄想娶到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做妻子。诸神火速召开集会,奥林匹斯山上几乎炸开了锅,大家群情激奋地讨论着要给巨人们一些颜色看看,大家同仇敌忾结为同盟。话音刚落,一阵地动山摇,山河为之变色,仿佛混沌初开,巨人们顺着云梯爬上奥林匹斯山,搅得天翻地覆,狼藉一片,他们无人可挡。

宙斯一声令下,黎明女神、日神、月神都不再给大地提供光明,雅典娜也果断地参加到宙斯这边的战斗中,圣峰上战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赫拉克勒斯就是这时上山来的。他瞄准一个巨人射出了又狠又准的一箭,巨人应声而倒,可一沾大地却又可怕地复活了。雅典娜提点他巨人会在身体离地的那一刻死去,他照做了,用自己强有力的手臂把巨人举在空中,果然不假。在赫拉克勒斯以及其他神的努力下,巨人们被消灭殆尽。宙斯赐予赫拉克勒斯“奥林匹斯人”的光荣称号,天上人间得此殊荣的仅他和酒神两个而已。

赫拉克勒斯的其他英雄伟绩包括:杀死九头蛇许德拉、杀死湖中怪鸟、摘取金苹果、活捉“地狱三头犬”、解救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清扫奥吉亚斯的牛圈等。赫拉克勒斯的最后一次冒险是讨伐一位人间的国王,因为这位国王曾许诺凡是射箭胜过他和他儿子的人,可以娶他的女儿为妻。可是后来他反悔了,赫拉克勒斯十分生气,于是召集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打死了国王和他的三个儿子,俘虏了年轻美貌的公主。赫拉克勒斯的妻子非常伤心,她生怕公主的到来会使得丈夫遗弃自己,于是将一件抹上了毒血的衣服交给赫拉克勒斯。她并不知道那些是毒血,还以为只是可以帮她挽回丈夫忠心的魔药。毒血其实是以前被赫拉克勒斯杀死的一个马人留下的,马人这样做是为了报复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毫无防备地穿上了那件衣服,瞬间好像被毒蛇撕咬般疼痛难忍,却又无法脱下来。他绝望地转向站在一旁的人,向他们伸出双手,大声地说:“没有一杆长矛,没有一头野兽,没有一支巨人的队伍能够制服我。可是一个女人的手却征服了我!我的儿子哟,杀死我吧,然后再去惩罚你的母亲!”当儿子告诉他,母亲是无意之中害了他,并且为了抵罪,已经拔刀自尽了。赫拉克勒斯顿时惊呆了,由悲愤转为悲哀,最终投火自尽。

头蛇许德拉【第二篇】

武仙座是夏季星空中重要的星座之一。在漫天星海中,武仙座的星星连接起来,很像一个威风凛凛的战士。这个“战士”右腿半跪着,右手高举着大木棒,而左手紧紧地攥着九头蛇,它就是古希腊神话中英勇无比、受人敬仰的英雄――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从小力大无穷,敢于斗争,深受他父亲宙斯的宠爱。他神勇无畏,骑马、射箭、游泳、击剑等技艺样样精通,是当时最强大的勇士。他在一生中出色地完成了十二件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任务,俗称“十二苦差”。“怒斩许德拉”就是这“十二苦差”的任务之一。

许德拉是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怪,传说中它拥有九颗头,其中一颗头要是被斩断,立刻又会长出两颗来。九头蛇剧毒无比,凡是触碰到它身体的,都会瞬间死去。

赫拉克勒斯知道后,叫来他的朋友伊俄拉俄斯一起前去除恶。许德拉见到他俩,便昂着头,目露凶光,等着赫拉克勒斯进攻。赫拉克勒斯走上前去,一刀斩下了一颗蛇头。没想到,毒蛇的脖子上立刻又长出了两颗新头,十个头前后摇摆,左右晃动,令人毛骨悚然。赫拉克勒斯十分苦恼,他想不能就这样贸然行动。就在这时,一只大螃蟹又悄悄爬了过来,它用两只大钳子紧紧地夹住了赫拉克勒斯的脚,赫拉克勒斯把脚甩了又甩,怎么都甩不掉螃蟹。赫拉克勒斯被夹得疼痛难忍,转过身顺手拔起一棵大树,猛地一击,把巨蟹打得粉碎。

杀死了巨蟹之后,赫拉克勒斯向伊俄拉俄斯大声呼救。伊俄拉俄斯拿着火把,点燃一根树枝烧向许德拉刚长出来的头,赫拉克勒斯乘机砍下许德拉中间重要的蛇头,把它埋在路旁,还在上面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就这样,赫拉克勒斯成功除掉了许德拉。

赫拉克勒斯的故事是茫茫星空里一个美丽的遐想。其实,夏季的星空中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发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头蛇许德拉【第三篇】

关键词: 梭罗 《瓦尔登湖》 多元系统论

1.引言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9)是19世纪美国颇有影响力的超验主义作家。1845年3月末,28岁的他毅然决定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根据这期间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整理并发表了著作《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星期》和《瓦尔登湖》。20世纪40年代末,《瓦尔登湖》被徐迟首次译介到中国,其后又出现了几个盗印版本。随着翻译热潮的兴起,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读到瓦尔登湖的中译本,也开始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部作品。

多元系统论是艾文・佐哈尔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文学翻译理论,他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具体说就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都不是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的一个异质的,开放的系统。埃文・佐哈尔[1]提出了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的三种客观条件:第一种情形是当译入语文学尚未定型,还有待确立;第二种情形是当译入语文学处于边缘或“弱势”阶段,或两者皆然;第三种情形是当译入语文学处于危机或转型时期,出现了文学真空。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作为一个以译文为中心的翻译研究方法,确定了翻译文学跟译入语文学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关系,把文学翻译导入了一个描述性的,以译入语为中心的、系统性的、功能性的研究方法。本文将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置于多元文化系统中,尝试在多元系统观照下,考察徐迟是如何实现其翻译目的的。

2.多元文化系统视野下的徐译《瓦尔登湖》

多元文化观下翻译策略的择取

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有两种偏向:“一是尽量不打扰原作者而将读者移近作者,二是尽量不打扰读者而将作者移近读者。”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属于第一种偏向,译作中出现了大量欧化现象,采取了“充分性”策略。

词序是语言的重要语法手段,组词成句和次序的先后也不相同。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翻译策略的不同,导致了译文的汉语次序受到原文语法的影响,不同译本在次序上有所变化,如下面的例子,参考徐迟的译文,同时对比吴明实和杨家盛的译文,可以看出不同的译者是如何处理的。

原文:...and at such a time,being on its surface and looking with divided vision,so as to see the have discerned a matchless and indescribable light blue,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 silks and sword blades suggest,more cerulean than the sky itself...[2]

徐译:……而在这种时候,泛舟湖上,四周眺望倒影,我发现了一种无可比拟,不能描述的淡蓝色,像浸水的或变色的丝绸,还像青峰宝剑,比之天空更接近天蓝色,……[3]

吴译:……而在这种时候,泛舟湖上,四处眺望,来看那些倒影,我发现了一种无可比拟,不能描述的淡蓝色,像浸了水的,或会变换颜色的丝绸,像青峰宝剑,比之天空更加灵活,……[4]

杨译:……此时,如果在湖面上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湖水所反射的颜色,你会看到一片不可比拟又难以描述的淡蓝色,犹如丝绸和剑刃浸水后所呈现出的那种千变万化的色彩,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5]

通过对比三家译文,发现徐译词序与原文大致相同,只是把原来的三个分句压缩成了两个,前后用断句的逗号隔开;吴译的次序与原文基本一样,同样是三个分句,用逗号分别隔开;杨译则完全打乱了原文的顺序,把原来的三句组合成一句话,加入了原文中没有的连接词“如果”表假设关系,处理策略不同于前两个译文,但也同样传达了原文的意思。“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 silks and sword blades suggest”,徐迟翻译成了“像浸水的或变色的丝绸,还像青峰宝剑”,译者在处理时把此句理解成了两个意群“such as watered or chanageable silk”和“sword blades suggest ”,由连接词“and”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定语“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就只成了“silk”的修饰词,采取的是按照原文顺序“逐字译”的方法,这样在行文的次序上基本对应了原文。吴译和徐译的基本相同。与前两个译文相比,杨家盛把定语“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看作了“silks and sword blades”的修饰语,且把这两个名词放在了修饰语的前面,“watered”和“changeable”也由原来的并列关系变成了递进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吴译和徐译基本相同,译文精炼,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丝绸”、“宝剑”等意象层层推进,把瓦尔登湖的颜色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杨译更加考虑了整个句子的前后协调性,语言上也更符合中文的句法,句长但不臃肿。同一原文,徐、吴的译文语言紧凑,简洁明快,与原文风格十分相似;杨译文字则丰富多彩,语言优雅华丽,颇具艺术感染力。译文的迥异显然与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有关,而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取是与其所处时代中翻译文学在各自文学系统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的。

多元文化观照下翻译策略的改进

徐迟在翻译《瓦尔登湖》时,基本采取“充分性”翻译策略,但由于这是两个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的交互活动,为了迁就读者,译者会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使其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徐迟在主要采取“充分性”翻译策略的同时,采取了相应的补救策略,在适当的时候考虑了读者的“可接受性”,以弥补该策略可能造成的阅读困难,如:

原文:They have no friend Iolaus to burn with a hot iron the root of the Hydra’s head,but as soon as one head is crushed,two spring up.[2]

徐译:他们也没有伊俄拉俄斯这样的赫拉客勒斯的忠仆,用一块火红的烙铁,来烙印那九头怪兽,它是被割去了一个头,还会长出两个头来的。[3]

划线部分是原文中所没有的,显然是译者有意为之。那么徐迟为何会如此改动,其用意何在呢?引文中的典故出自古希腊神话,赫拉克勒斯是希腊伟大的英雄,是宙斯和阿尔克默涅所生的儿子,他神勇无敌,伊俄拉俄斯是他的仆人,也是他的侄儿,一直伴随着他,是他不可分离的左右手。赫拉克勒斯为了取得麦肯尼国的王位,必须去完成现任国王欧律斯透斯交给他的十二项任务,而杀死九头蛇许德拉是其中的第二项,许德拉身躯硕大无比,是生有九个头的蛇怪,其中八个头可以杀死,而第九个头,即中间直立的一个却是杀不死的;最后,在伊俄拉俄斯的帮助下,成功砍下了九个头,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徐迟在处理这句话时,为了使异质文化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意图,采用了“可接受性”翻译策略,插入了原文中没有的“赫拉克勒斯的忠仆”,从而使不了解西方文化的读者明白了伊俄拉俄斯的身份:而同时他把“朋友”译为“忠仆”,“Hydra”译为“九头蛇”,使其更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如此以来,译者不但“使译文更接近了读者”,而且准确地把握住了原作的诙谐动人、妙趣横生的特点,并用质朴简练、通达流畅的文风以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现,徐迟的这种处理方法在文章中出现了多次。《瓦尔登湖》在经过徐迟的翻译后,其语言不但没有失去原文的特点,而且经过处理后,尤其是译者将其个人生活经验、文化和历史背景渗入原文之中,吸纳了主体国的文化对原文进行“补偿”。

3.结语

总之,把徐迟的译文放到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就会发现,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中心位置确立了一种新的诗学规范,这种规范逐渐形成后又直接影响了作品的创作和翻译。因此,研究翻译,不能拿着译文对照原文。应当把翻译文学放到社会、文化系统中,体察这些系统中的意识形态、诗学规范是如何制约译者的翻译活动的,译者又是如何通过翻译来协调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处理译入语文化里各种各样的规则跟译入语文化的规则之间的差异的。

参考文献:

[1]Even-Zohar, theory[J].Polysystem Studies,Poetics Today,1990,11(1):9-26.

[2]Thoreau,Henry [M].in Geroge Mcmichael (eds.),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3.

[3]亨利・大卫・梭罗著。徐迟译。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亨利・大卫・梭罗著。吴明实译。湖滨散记[M].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7.

[5]亨利・大卫・梭罗著。杨家盛译。瓦尔登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6]廖七一。当代西文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头蛇许德拉【第四篇】

关键词:《哈利•波特》;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动物形象;个人英雄观

一、引言

1997年,罗琳推出了《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她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的七部小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哈利•波特》的阅读热潮。这部作品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主要舞台,描写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这一系列小说前后被翻译成60 多种语言,畅销2 亿多册。它已经不再简单的是一部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而演变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以《哈利•波特》为代表的魔幻小说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文化思潮。为什么西方人对这部作品如此着迷?如果你了解西方文化和文学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即受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响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古希腊罗马神话是欧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早已成为整个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断影响着西方的社会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处处折射着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光芒。

二、《哈利•波特》与古希腊罗马神话

1.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动物形象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

小说中的人物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神灵们有着相似的名字或品性。哈利、赫拉克勒斯和阿波罗都是各自世界里的英雄。阿不思•邓布利多则相当于希腊神话里的主神宙斯,他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力量,公正不偏。他是正义的引导者,他的意愿是审慎的、正确无误的、智慧的。宙斯最爱的祭品是母山羊和牛角涂成金色的白色公牛,而 “阿不思”在拉丁语中正是白色的意思。米勒娃•麦格教授的名字与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相同,也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雅典娜。同雅典娜一样,米勒娃•麦格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守护者。海格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钥匙保管员。据罗琳的说法,“Hagrid” 一词来自于古英语,意思是“很糟糕的夜晚”或“睡不好觉的晚上”。他的角色相当于希腊神话里的巨人泰坦,也可以被认为是海神波塞冬,因为他们都拥有水的掌管权。《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伏地魔则是战神阿瑞斯的化身,也就是罗马神话中的玛尔斯。他生性强暴好斗,如同阿瑞斯一样,是嗜杀、血腥、人类灾祸的象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奇洛教授是伏地魔的追随者。他被伏地魔附身,变成了一个双面人,事事对伏地魔言听计从。而这个形象与罗马神话中的门神雅努斯不谋而合,后者具有前后两个面孔(一个看着过去,一个看着未来) 或四方四个面孔,象征着开始。

除了人物角色相似以外,《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魔幻世界里的很多动物形象也与古神话中的半神半兽形象相似。希腊神话中有毒龙,九头蛇怪许德拉,看门狗克尔柏洛斯,人头马涅索斯等,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有看守魔法石的三头狗路威,《哈利•波特与密室》中有蛇怪,《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有鹰头马身怪兽巴克比克、独角兽,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有匈牙利角尾龙等等。海格的三头大狗路威,名字意为“毛茸茸的”,与希腊神话中的克尔柏洛斯简直如出一辙。这只希腊神话中的地狱看门犬有三个头,嘴里滴着毒涎,下身长着一条龙尾,头上和背上的毛全是盘缠着的条条毒蛇。相传太阳神阿波罗之子俄耳甫斯善弹竖琴,其琴声能感动草木、禽兽和顽石,为了把妻子欧瑞狄柯从地狱中救出,俄耳甫斯利用手中的竖琴令克尔柏洛斯昏昏睡去。而霍格沃茨的路威看管着学校的密室,它也有“三个脑袋,三双滴溜溜转动的凶恶的眼睛,三个鼻子――正朝他们的方向抽搐、颤抖,还有三个流着口水的嘴巴”(罗琳,2000) 。邪恶教授奇洛也用了一把施了魔法的竖琴制服了这只大狗。在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女怪斯芬克斯能够凸显出小说中西弗勒斯•斯内普教授和伏地魔的性格。希腊人把斯芬克斯想象成一个会扼人致死的怪物,它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天后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问他们,猜不中者就会被它吃掉;与此相似的是,斯内普教授经常在课堂上为难哈利•波特,而伏地魔则要置他于死地,以换来自己的重生。另外,在希腊神话中,谜面由斯芬克斯提出,俄狄浦斯是解谜人;而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伏地魔为什么要得到魔法石是一个谜, 哈利及其伙伴的侦破经历就是解谜的过程。

2.作品中的个人英雄观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是力量与智慧的化身。他们同自然斗争,同敌人斗争,英勇非凡。奥德修斯足智多谋,他使用木马计率领希腊联军攻破特洛伊城,在归国途中,以坚强的意志,卓绝的智慧战胜各种恶魔。奥德修斯集中体现了智慧和英雄的形象。大力士赫拉可勒斯以超群的智慧和勇气完成了12项重任,受到希腊人的崇拜。这些典故都表现了希腊人的英雄崇拜观。而小说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在四年的魔法学习中,除了学业进步、魔法能量升级之外,也展现了他的男子汉气概,在困境中逐渐历练成为英雄。哈利波特自从加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就表现得相当有集体意识, 这一点上, 校长和各位老师都相当欣赏。一年级时, 哈利波特才刚刚学会骑飞天扫帚, 就被选为学院魁地奇的狙击手。当所在队伍被对方追成平手时, 哈利勇敢地追逐飞天贼, 冒着直撞地面的危险, 逮住金色飞球, 帮助所在队伍夺得胜利。二年级时, 哈利波特的表现更为突出。虽然因为懂蛇语而受到了部分同学和老师的怀疑和排斥, 但在许多同学都被石化、学校面临将要关闭的危机, 哈利波特和同伴运用魔法咒语, 无惧毒蜘蛛的袭击, 破解了密室的秘密, 解救了整个学校。作为英雄, 他除强扶弱勇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 一年级时, 涉世未深的哈利波特已经敢于与伏地魔斗争, 避免魔法石落到伏地魔的手中。四年级, 伏地魔重生,整个魔法世界都面临重大的挑战。年纪轻轻的哈利波特依旧发挥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优良作风, 与能力比自己强很多倍的敌人抗争到底。主人公意志力坚强,智慧超群,历尽千辛万苦战胜邪恶势力,这些都体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英雄情怀。

结语:《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充分吸收了欧洲传统文学的精华。罗琳在对传统文学题材进行继承和弘扬的同时,又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她成功地借用古老的神话给读者编织了新的神话,使小说充分地体现了自身的文学价值。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文学历史基础,小说一经问世便迅速风靡全球。这也是《哈利•波特》赢得亿万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J. K. 罗琳。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 J. K. 罗琳。 哈利•波特与密室[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 J. K. 罗琳。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4] J. K. 罗琳。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5]陶洁。 希腊罗马神话一百篇[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7.

[6]高丽。《哈利波特》折射出的西方人的魔幻情结[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65 1781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