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评估绿色学校的建设情况,分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教育实践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否能更好地服务师生与社会?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优推4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第一篇】

一、学校概况及创建工作简介

承德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是承德师范附属小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974M2,建筑面积12292M2,现共有46个教学班,158名教职员工,2900多名在校生。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我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享誉热河大地。特别是近些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立校、以科兴校、依法治校”的方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自主、快乐、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并以此作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显著的办学成果。学校曾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小学作文教改实验校、河北省德育示范校、省自主学习教改实验校、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环境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的奠基性工程,也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历来高度重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这方面拥有优良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校就连续多年保持市级“花园式单位”和“文明单位” 桂冠,又被授予全省“绿色学校”的殊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我们对“绿色学校”的认识也日益深入。最近一个阶段,我校积极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将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坚持用和谐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审视工作实践,全方位、多渠道地推进环境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我校的办学理念中的“和谐、发展”四个字,不仅是强调学生个体身心的和谐、素质的协调,也是我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阐释,是对“可持续发展观”深入理解的集中体现。

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措施和成果

(一)健全组织,建章立制,统一思想,真正形成创建工作网络。

在创建工作过程中,我们首先成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由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和少先大队等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我校还注重这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逐渐形成了全员参与、群策群力、运转高效的崭新格局和长效机制;我校不仅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要点之中,还研究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领导班子把该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学年初专门召开会议,谋划部署有关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我校全体员工切实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活动的实施、学校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我校认为,绿色学校工作的创建工作同样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因此,我们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致力打造一支热爱环境教育事业,观念领先、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几年来,我校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聘请环保领域的专家来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另一方面引领广大教师依托国际互联网和校园网等现代媒体,占有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同时图书馆订阅了相关期刊杂志,如《中国环境报》3份,《环境教育》和《人与自然》各1份,成为我们了解最前沿信息动态的有效途径。

(三)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全力抓好学生的环境教育。

1、整合课程资源,牢牢把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把环境教育渗透进语文、科学、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撰写环境教育实施计划,将环境教育体现在教案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学校也相应地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掌握了环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态平衡、资源、污染、垃圾分类等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2、将环境教育与“自主德育”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德育”是我校“十五”期间申报的市级立项科研课题,是深化德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实质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通过内化的过程,最终达成优良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这种理念运用到环境教育领域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我校又大胆革新德育价值观,确立了“新一代合格小公民”的德育培养目标,而在提出的“合格小公民”具体标准中,又把“基本的环境素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一条。上述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转变,为环境教育增添了新的助推力,也增强了德育工作和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可谓一举两得。这样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自觉地养成环保习惯,发自内心地踊跃投身到环保实践当中。

3、寓环境教育于课外校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实践活动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坚持创新活动形式,拓宽活动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使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开展主题班(队)会、环保知识竞赛、以环保为题材的书画、征文以及小制作展览活动。学校经常性地举行“珍爱生命,关爱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主题班(队)会;每学期的环保征文、绘画活动更异彩纷呈,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尤其是学生纷纷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和科技作品,既培养了环保意识,又锻炼了动手和创新能力。

二是抓住植树节、爱鸟周、无烟日、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等有利时机举行教育活动。例如,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之际,我校学生都制作展板,上街发放宣传资料。据不完全统计,以来我校学生向市民共计发放宣传资料4500多份;近两年的无烟日前夕,我校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宋庆龄基金会、全国少工委联合举办的“太阳花”杯无烟花季劝阻青少年吸烟活动,发起全校范围内的学生拒绝吸烟签名行动,学生有近2300多人(次)参与了签名,教育效果非常显著,12名师生荣获使者称号,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太阳花杯’公益活动组织奖”。

三是利用校园宣传媒体,营造浓郁的环境教育氛围。板报橱窗开设环境教育专栏,并定期更换内容;校内楼内的布置设计匠心独运,“少一片垃圾,便多一片清洁”、“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等宣传画、宣传标识随处可见,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思想情操受到了陶冶;红领巾广播站、“七色光”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和蒲公英校报经常播(刊)出环境教育内容。在这些宣传阵地发挥影响的同时,广大学生轮流参与到宣传实施过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情感体验。

四是蓬勃开展环保实践周和文明班级、“环保小卫士”评比。我校一直大力倡导“我为校园弯弯腰”,号召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加强对学生卫生习惯的监督管理,我们采取班级小监督员上岗值勤,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示范、督促的作用,并将每班学生的表现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还出台了“环保小卫士”评选标准,每学期评出“环保小卫士”若干名,予以表彰奖励。

五是将“环保假日小队”活动引向深入。我们坚信,将环保教育带进家庭,辐射社区,才是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于是我校坚定不移地把“环保假日小队”活动作为创建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几年来,假日小队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文物景点、机关单位,如桃李街、中心广场、避暑山庄、“母亲河”武烈河等。他们拣拾垃圾,清除“白色污染”、非法小广告,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为维护名城形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他们围绕环境污染收集了大量信息,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以书信形式寄给了市长。

六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手拉手,地球村”回收活动。少先大队动员学生回收垃圾,分类处理,并将所得款项陆续寄送了《中国少年报》编辑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四年多以来,回收款总计元。

4、将环境教育纳入校本教研和科研的范畴,提升到科学的层面。

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学校实际,我校又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摸索新时期、新形势下环境教育规律,先后进行了《“自主德育”理念下的环境教育》、《新课程实施与环保实践》的专题实验,总结和提炼出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教育策略。

(四)加强环境建设,重视环境育人的巨大作用。

我校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地改造校园,真正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自开始,我校按计划铺设了水泥方砖,修建了校园雕塑,粉刷了墙壁;每年购买栽种各种花草树木,使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最近五年以来,仅绿化费用就相继投入约100余万元。特别是投资400多万元的新教学楼和投资80多万元的现代化运动场先后于20底和8月份竣工,更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环境卫生方面,学校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室、宿舍、餐厅和办公室等场所定期消毒;学校为各个班级划分卫生担当区,落实责任制,每天由指定班级学生打扫,部分区域则由专人负责清扫,校园各处做到“五无”,即地上无痰渍纸屑、墙壁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如今,我校校容整洁,秩序井然,给来参观的客人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五)加大管理力度,杜绝和减少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校对设施、设备、财物在内的各种资源,统筹使用,合理配置,规范管理,厉行节约,重复利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师生不浪费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已经蔚然成风,节约光荣、浪费可�

(六)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我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环境教育的层面上,而是继续丰富绿色的内涵,上升到人文、文化的高度去理解和审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我校认为,“绿色”象征了自然、和谐、人文和民主。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①围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学生精心排演的小话剧《森林爷爷》以及在避暑山庄文化节上表演的舞蹈《百人荷花舞》就是其中的代表。②倡导“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组织,师生将读书、学习视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自觉地浸润在书香氛围和快乐体验当中。③营造宽松、愉悦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一是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推行人文化管理,体现在关心教工生�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花园、乐园、学园、家园的境界已经初见端倪;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明显增强,绿色的生活方式、人生信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已经牢牢熔铸在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中,体现在日常行为里。学生还在《个性化作文平台》、《承德日报》和《承德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关环境方面的作文30多篇。承德电视台、《承德日报》等新闻媒体也多次报道了我校绿色学校的创建情况。

学校的创建活动还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我校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改科研等方面成绩显著,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与绿色学校创建的作用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三、关于未来的几点设想

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外地先进学校先比还有差距,因此我校经过研究,决定今后要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与创新:

1、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今后的日子里,一方面我校将聘请更多的资深专家、学者作为校外辅导员,开辟更多的校外活动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座谈、讲座、参观、观摩与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在环境教育带动家庭、辐射社区这方面狠下功夫、大做文章,努力唤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切实建立起“一带二”、“一促一”新模式(“一带二”即一个孩子带动父母二人,“一促一”即一个家庭促进一个街道或小区),并力争探索出新经验、新做法。

2、致力于开发“绿色校本课程”。我校要立足乡土,把握潮流,放眼未来,开发出一套具有“大避暑山庄文化”特点与本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并尽快投入到实施过程之中。

总之,我校将以此次省级绿色学校验收�

[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中心小学创建标准化学校自查自评报告【第二篇】

中心小学创建标准化学校自查自评报告

一、  基本情况

xx中心小学为原xx中学所在地,紧临临(城)石(城)公路,坐北朝南,属xxxx地界。占地面积10175平方米,建筑面积2565平方米,教学楼、宿舍楼各一座。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卫星地面接收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教育教学提供着强有力的保障。

xx中心小学辐射原xx乡的17个行政村,8000多人口。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生为341人,入学率为100%,巩固率 100%;除本村学生外,学生全部住宿。专任教师26人,中职6人,比例为%。大学本科学历10人,专科14人,中专2人,学历全部达标,并全部参加继续教育。省级优秀教师1名,市、县级优秀教师多名,雄厚的师资力量,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xx中心小学以晕首,五育并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有唱歌、折纸等活动小组,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普及程度

我校XX年6周岁儿童共计33名,小学一年级招生33名,入学率达100%。上学年初学生人数为328人,学年末学生在校生数为328人,巩固率为100%。

2、学校布局

学校占地面积1017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256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平方米。宿舍建筑面积为798平方米。住宿生均面积 5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宿舍楼各一座。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卫星地面接收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教育教学提供着强有力的保障。

3、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教学仪器达到教学要求标准,微机室电脑32台,基本满足学生上课使用。多媒体教室1个,为推进现代化教学奠定了扎实基础。

4、机构队伍

我校教师全部有合格的教师资格证,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全部取得普通话合格证。学区校长、副校长、中心小学校长培训合格,全部持证上岗。

5、教育管理

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依法治校,依法从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对教师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合理评价。对小学学生的评价实行等级加评语的办法进行,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力争使每个学生均得到提高。

6、课程实施

自XX年8月以来,我校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开齐开全课程,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逐步推行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尤其是在实施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来,我校以创新教育实验为龙头,每周开设一节读书课、写字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使我校地方课程开设工作与国家课程相互补充。我校师资力量较雄厚,基本能适应小学教学工作的需要,小学三至六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学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以课题“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为契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包括音乐、信息技术、体育、科学、美术、品德)四个教研小组进行,力争使校本教研工作有组织、有内容、有措施、有成果。近三年来,先后有12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奖,其中2人获国家级优秀奖,9人论文获省级奖,8人论文获市级奖。

学校行为规范达标创建自评报告【第三篇】

学校行为规范达标创建自评报告

学校行为规范达标创建自评报告

“一切教育最终都将归结为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素质。具体而言,这里所说的素质是什么?就是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一切的教育都将归结为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是从人的正确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之间的一座桥梁。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对于我们地处乡下的一所私立学校来说,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决定着我们办学成败的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我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依据,从开始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了一整套完善的系列教育,遵循初高中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狠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了较好的成绩,现根据路桥区教育局《关于开展路桥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达标(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路教教〔〕60号)文件精神,提出申报“路桥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组成了学校自查自评小组,自评结果是98分,具体报告如下:

一、强化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德育处有关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我校第学期工作计划内容中的主要内�

2.德育处倡导的德育工作理念是以班 要求全体老师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强化校纪、校规和德育内涵渗透功能。提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注重过程管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抓差生教育方面实行德育导师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人要帮扶一名差生,定期找他们谈话,并做好记录。继续完善差生档案,实行层层管理,对自己约束不强的学生要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对违纪学生要正确批评教育,对严重违纪的学生,要按照校规校纪严肃处理,绝不手软,用校纪规范行为,用校纪守护校园。

3.我校充分发挥校党支部、校团委、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尤其是校团委每个学期组织一次的业余团校学习和共青团知识的考试,每个学期都有一大批表现好的学生加入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的纪检部、劳卫部、文艺部和心理咨询机构,在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不表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校园的保洁和课余或自修时间的纪律维护方面,坚持每个时间段都有人值勤检查,在学生自理、自治方面在一整套成功的经验。

4.我�

5.我校的叶林平校长是一位十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培养教育的专家型教师,他的著作《离开父母你能活下去吗》于由远方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是我校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一本重要的校本教材。我校还有一位从事小儿文学创作的作家叫丁勤政老师,他每年都有一到两部儿童文学作品公开出版发行,他的童话《圣甲虫传奇》于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是我们台州教师业余作家中获奖层次较高的作家之一。

6.我校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通过班会课、天天大课间等校内活动形式进行以外,充分利用好家长会、家委会这两个平台,促进家校沟通具体化。再一个为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社会效应,我们还组织学生走进城区的交通岗亭、走进义务献血站、走进法庭、走进看守所、直进消防队、走进敬老院、走进农庄、走进污水处理厂等形式,让我们的学生体会社会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如在平安路桥建设活动中,我们利用好校讯通这个工具,学校每周给家长发送平安建设的短信两至三条,使平安路桥和平安台州建设实现社会与学校形成一个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的新局面。

二、美化环境功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我校创办以来,一直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学校有一支由学生组成的训练有素的国旗护卫队,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重大节日的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中全校师生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声嘹亮,还有重要的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艰苦朴素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校园有长期张贴的《中学生守则》,每个教室都张贴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的'班规条约,校园布置和班级布置规范且各具特色。

8.我校占地面积135亩,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环境优雅,校园育人的环境好。我校自办学至今,充分利用好学生自治管理这个平台,每个班级都划分有卫生包干责任区,每个班级都定出了卫生包干责任人,真正做到卫生包干不留任何死角,校园里建有大型的停车篷,自行车、小汽车的停放井然有序,确保校园环境净化、绿化和美化。

9.努力做好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无烟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也出台过创建工作制度,但因个别老教师、老领导烟龄长烟瘾大,个别办公室还有吸烟现象,但他们是偷偷地抽,基本实现了无烟学校。

10.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德育环境好。学校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努力强化一个核心载体:即加强“四自”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反省、自主发展)。我校在本学期建设了一个开放型阅览室,内部装修比较豪华,藏书刊杂志近万册,这个阅览室没有安装门和锁,也没有管理人员,不悬挂任何规章制度,也不张贴任何提醒语言,实现常年开放,从一个学期的实践表明,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好,这个阅览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出,自由阅读,但基本设施没有发现任何的破坏迹象。我们利用这个开放型的图书阅览室,做好“国学进校园”推进活动,大量的图书阅读,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

我校根据教育局提出的要求,努力完善三大教育制度:即德育导师制、家长代理制、校园恳谈制。拓展四个主要途径:即学校、家庭、社会、网络。一是以花香校园、墨香校园、书香校园的“三香校园”建设为主体,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二是以家委会、学校社区联席会议等家校合作形式,切实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引导家长和社会科学育人、合力育人;三是以校园网和校讯通等现代网络技术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于一体,增强学校德育的合力。

认真落实五项常规教育和五项要求:我校在实施“生本德育”过程中,紧紧围绕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我实现的自觉自信等“四大目标”,努力提升学科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和班队活动等五项常规教育的实效,真正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同时,要落实细(耐心细致,春风化雨)、小(从小入手,以小见大)、实(脚踏实地,力求实效)、特(结合实际,注重特色)、亲(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等“五项要求”,增强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渗透力,让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谆谆教诲中体验、感悟、熏陶,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11.我们学校共60个班级,每个班级布置各具特色,各班都有自己的班规和班训,教室布置简洁、激励的语言积极向上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12.积极推进绿色学校的创建,我校弘扬生态文化,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于月和路桥中学一起被评浙江省第三批绿色学校。现在我校倡导低碳校园建设,努力争创国家级绿色学校。

三、优化规范功能,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3.去年以来,我校德育处、校综治办、校团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紧密配合,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折不扣,工作中相互之间不推诿,做到团结协作、敢抓严管、狠抓落实,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学生比以前听话了、师生比以前和谐了,全校教学教育秩序井然。一年来,校内没有发生一起学生打架事件,在校学生无违法犯罪行为,学生的管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4.我校的学生自治工作非常到位,学生会有纪检部、体育部、文艺部和劳卫部等,校团委下设每个班级都有团支部,各班的自修课纪律维护和卫生包干的保洁等工作基本上由学生社团组织完成。还有一个我校学生的公益意识较强,在汶川大地震、西南地区的旱灾等重大事件当中,为他们献爱心捐款我校都列全区中小学校之首,如去年椒江一名校友患白血病,全校师生为他们献出爱心捐款7万多元。

15.我校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较好,学生喜欢读书看报,再一个我校还有《蓬私校报》编辑部,每月出版一期,至今已出版了99期,每期校报是学生人手一张,还有《中学生天地》是人手一册准时发到学生手中,特别是开放型阅览室的创办真是独具匠心,加上每周各班都有一节阅览课,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16.我校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较多,我们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结盟,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经费,组织学生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职业技能,还组织学生到金清的金泉农庄和温岭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每年的植树节,校团委都要带上一支学生队伍为蓬街镇的植树造林做义务劳动,校团委还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带学生去交警队,让学生义务参加道路交通的指挥和管理等工作。

17.我校学生进入校园必须穿校服,我校的校服分夏服、秋服和冬服,因为我校都是住宿生,每周学生返校德育处都要进行仪容仪表检查,对仪容仪表不合格的学生不仅要扣班级的考核分,还要当场整改。每个学生必须佩戴校徽、团徽和学生干部的标志。

18.我校严格执行禁止学生手机入校的规定,学生放假回家要求他们遵守《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和《青少年上网文明公约》。

19.我校学生语言文明,文字规范,是台州市唯一一所获得“全国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先进典型。

20.我校学生因为学生会各部分工明确,检查的密度较大,对于学生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方面做得相当好,还有垃圾分类投放和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都比较规范在序,但在纸张双面使用方面有些学生还不够到位。

四、深化奖励功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1.我校校园盛行我最棒、我最行,使学生体验成功评选“校园之最”,展示学生风采,实现成功教育。

创新德育新形式:一是要变单向式灌输为多向式交流,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各学科间交流等。二是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如演讲竞赛、文艺汇演、升旗仪式、广播站、宣传栏、星级学生评比等。三是要从包办式走向自选式,如游园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媒体宣传、网络德育等。

进行德育课程建设,以叶林平校长的著作《离开父母我还能活下去吗》为纲领,把德育融入到新课程实施之中,使课� 实施大课间活动,每天的第二节课下课到第三节课上课有45分钟的天天大课间时间,做到天天心理暗示、天天激励、天天提醒、天天礼仪、天天大舞台、天天跑操等,学生每天的精神面貌都很好。

22.我校的创建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全市范围内我校是唯一一所评上全国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殊荣,是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是浙江省第三批绿色学校,是浙江省五五普法宣传先进学校,是浙江省证书会考先进学校,被评为第八届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节组织奖和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优秀奖,是台州市治安安全先进单位,是路桥区平安校园先进集体,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创建“绿色学校”自检报告【第四篇】

创建“绿色学校”自检报告

自我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以来,我校在市环保部门和基地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于2002年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一年多来,我校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提升我们这所“绿色学校”的档次,现对照《小学“绿色学校”评审标准》自检如下:

一、高度重视,制度管理,强化环境教育

在我们吉铁二小这所充满生机的校园里,每一个教职工都清楚地认识到,一所学校环境的好坏,是反映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是一所学校文明程度的象征,同时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优化育人绿地,创最佳育人环境”是我校创办“绿色学校”的总体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校把环境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定期开会研究、部署环境教育工作。每学期在学校工作计划中,都提出了开展环境教育的要求和措施。在日常的工作中,学校大队、教导、总务后勤口都按分工职责,层层落实。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有检查、有记录,期末在学校工作总结中,环境教育更是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调。在铁路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学校每学期都向此方面倾斜投入。自2001年以来,学校用在校园环境建设改造,和办学条件改善上的投入有60余万元。真正达到了硬件满足教学需要上档次,软件紧跟时代上水平。外部环境美观化,人文化,收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良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有严明的制度来制约和规范环境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每学期都有专项环境教育工作安排或规划,并将其列入各科组,少先队活动计划之中,系列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渐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1)“塑我良好品行,促我个性发展”的星星评比卡活动,是我校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培养的一项系列化活动。此活动开展三年来,每个班组都充分利用这块评比板,在每个学生的评比卡上作文章,调动孩子们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评比卡中设两大部分内容。一是认识自己,二是发展自己,在认识我自己中,有关环保方面的自我认知内容占重要的一部分。(2)“一月一个好习惯”的活动是我校环境教育的又一特色,少先大队每月推出一个好习惯,使学生理解并努力按要求去做,在这些好习惯中的大多数都是环境教育的内容。孩子们还根据这些内容,自编儿歌,真正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

为提高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领导水平,学校的各层领导都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其中,总务主任参加了市环境教育基地组织的资源利用与开发现场会,大队辅导员参加的科技辅导员培训班等都学到了很多知识。环境教育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增强了指导此项工作的实效性。在校内,我们每学期都对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中的各项要求,达到懂环保,教环保,共育爱护环境的新一代人才。

在日常的资料管理方面,能够做到归类整理,分类装订,声相,图片样样规范管理,项项活动都留下了真实的轨迹。

二、加强教育的过程管理,处处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从不放过一课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会、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例如:音乐课和美术课上,老师经常会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欣赏春花,夏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调动创造美的积极性;自然课上,同学们学到了如何和动物做好邻居、如何保护动物;社会课上,同学们调查了社区环境的现状提出了保护环境,创造环境的方案……。课堂上的学习使孩子们余兴未尽,他们又在老师的组织下,参加到课外环保小组中活动。什么防风造林,垃圾处理等都是他们研究的内容,尽管研究的比较肤浅,但的确提高了意识,增长了知识,。每个班组都能够注意收集学生中的环保知识和问题,定期召开专题班会课,集中讲座和解决这些来自实践的问题。对于一些学生反响比较集中的问题,采取全校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讲解。通过各层次的学习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5 3510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