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第一篇】

一、国家供电企业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固定资产是国家供电企业开展发电工作、经营管理及售电业务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其种类多、专业性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管理好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功效,将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其社会价值。

为了实行成本领先战略,提高固定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全面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实施国家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二、实施国家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具体措施

笔者以为,实行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一)必须以制度管理为保障

1、完善管理体制,形成三级管理机制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形成价值管理机构――实物归口管理机构――资产利用机构为主要内容的三级管理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应依据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阶段工作的需求,明确责任制,例如:归口管理机构在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应负主要责任。管理体制应明确该部门的职责,负责查验固定资产、保管内部转移资料、保障归口范畴内的各类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的大规模修理、更新换代和报废要进行严谨的技术核实和审验,并依照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供电企业的负责人。此外,管理体制应结合实践,严谨周密,既明确权利和义务,又具备可操作性。

2、健全管理流程,保证实现全过程管理

实行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有完善的流程作为保证。应对已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升级和优化,明确各个关键工作点的工作内容和特别事项的处理措施,并使各个流程直接实现无障碍对接,并以流程为导向进行业务处置。不论是固定资产的购买、变更还是报废,都必须遵循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以强化工作的严谨性,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动态管理。

3、强化检查和核查力度,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

为了保证管理体制的高效实施和电力企业的平稳运转,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应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检验、考评、奖罚与责任追究体制,并依据需求,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

(二)实行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以前卫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

对于同一固定资产,因为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模式不尽相同,可能会使财会机构的台账信息与使用机构的设施台账信息有出入。为了使二者趋于一致,就必须建设一座从财会到生产的信息交流桥梁,使财会机构的价值管理信息和生产机构的实物管理信息可以互相传达。

1、建立设备KKS编码与财会台账的映射

KKS编码管理主要是针对部件实行管理,管理覆盖面较大,而设备台账以电力设施为主要线路进行组织,以设施技术信息、地理定位、分类信息、功效、工艺流程等内容为切入点,将设备和备品备件以不同的视角构成相互联系的设备树;而财会资产为三级分类构造,在建立映射时,应从财务台账中的各项具体资产开始,找寻到其中各类设施的KKS编码,建设财务资产与设备台账的一对多的包含关系。映射关系的建立能使设施在全寿命周期中运转、修护以及移动,使每个环节的设施价值等信息得以共同享有,既有助于财会机构做好价值管理,又能为生产设施的计划修护第一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2、建设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当前,伴随ERP软件的运用,供电企业大多都引入了SCM物资管理体系和基建MIS管理体系,使固定资产的购买和建造等工作实现了信息化;此外,引入了FMIS体系,实现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高效对接。在此前提下,还需要管理好管理系统的信息接口,打造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对接,以保障得到的数据一致和管理模式的分布式运用,实现固定资产的实时管理并监督整个营销过程。

固定资产管理细则【第二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的总额比例较大,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质量与事业单位的利润披露密切相关,并且对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性有着重要意义,而固定资产的信息质量则由其核算和管理的规范程度决定。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旧制度”),由于颁布时间较早,很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迅速的经济形势,也不能满足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要求。为了让制度能够跟上我国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及财政管理变化的节奏,财政部于2012年12月出台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新制度在确认、计量、分类、核算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规定,使得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事业单位能够更科学规范地管理固定资产,从而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新制度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

(一)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变化

旧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物价指数的陡然增长,该核算标准明显偏低。因此,新制度提升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通用设备的单位价值调整为1000元,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调整为1500元,这种标准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的真实状况相符。

(二)固定资产分类的变化

旧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六类。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并且扩大了固定资产的范围:一是将原“房屋和建筑物”,修改为“房屋及构筑物”;二是将原“一般设备”修改为“通用设备”;三是在“图书”类中增加了“档案”,将原“图书”类修改为“图书、档案”类;四是将“其他固定资产”类具体规定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类。经过修改和完善,新制度的规定更加符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更能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

(三)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变化

1.外购固定资产

对于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新制度规定“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相较于旧制度,该规定增加了相关税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考虑到的细节更全面,涵盖的范围更广泛,也更符合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在账户设置方面,新制度根据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对“固定基金”科目进行了调整和整合,将其改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并按照非流动资产的分类设置了二级明细科目,体现了资金占用与资产分类的相关性。例如,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时,可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另外,新制度还新增了“在建工程”科目,体现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若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则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新制度规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建造该项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与旧制度中“按开支的工、料、费记账”的规定相比,其强调了“交付使用前”的状态,这一限制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为调节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价值。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3.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

旧制度中,对于这类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新制度中也遵循此原则,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固定资产的计量口径不统一、无偿调入的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针对这些不完善之处,新制度增加了明确的规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该固定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另外,对于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新制度要求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防止名义金额和实际金额差异较大,对会计信息造成影响。这些规定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取得的固定资产及时入账,有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折旧核算的变化

在旧制度中,不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除报废外,其账面价值始终不变。这种处理方法会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差异较大,从账面上不能真实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使用价值。固定资产会由于使用而发生损耗或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已处于陈旧或淘汰状态,若仍以原账面价值反映,则会虚增其价值,不符合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性的要求。

新制度根据“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为真实反映资产价值,新增了“累计折旧”科目并要求对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除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同时,新制度还对折旧年限、折旧金额、起止时间等内容做了与企业会计核算相类似的详细说明,体现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在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计入支出的问题上,新制度的规定与企业核算的方法不同。由于折旧并没有导致资金的实际支付,部门预算管理不能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拨付资金,也不能为未导致资金支付的成本费用安排资金来源,所以新制度创新地提出了“虚提”折旧的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时不计入当期费用支出,而是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这样处理既可以与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相适应,又可以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消耗情况,有利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成本核算。

二、新制度的不足与建议

新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提供了新的依据,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新制度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固定资产范围不明确

虽然新制度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做了一定的调整,但其范围仍不够全面且分类不够明确细化,缺乏统一的标准。另外,由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较低,一些简单的办公设施等也都列入固定资产核算,如电话、办公室桌椅等,这样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准确统计。所以,建议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制定统一的明细分类标准,根据明细分类制定适合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二)折旧方法单一

新制度中提到,事业单位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企业会计的核算相比,缺少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加速折旧法的依据是效用递减,即固定资产的效用随着其使用寿命的缩短而逐渐降低,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折旧费用应当呈递减的趋势,对于科技进步、技术更新快等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加速折旧法,可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特点等选取合理的方法,但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告附注中加以说明。

(三)固定资产相关科目尚不完善

与企业会计的核算相比,事业单位会计中固定资产的相关科目还不够完善。例如,可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发生损耗或其他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可根据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在处置固定资产时,还可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反映固定资产因出售、报废、毁损转入清理的价值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收入、费用及净损益。完善的科目可使事业单位的各项情况更准确地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也能真正体现出收入与支出的配比是否合理,从而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更有效地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1]万雪。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J].财会研究,2013(08).

[2]蒋婷婷。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定资产核算的改进[J].财会月刊,2013(04).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第三篇】

(1)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2)采取有效措施,安全生产保持了良好局面;(3)强化经营管理,公司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4)加强企业“内质外形”建设,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农电工专业化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5)坚持“四个服务”,落实“三个十条”,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化;(6)全面完成城网任务,电网建设实现新突破;(7)深入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取得优异成绩;(8)多产企业健康发展,稳健经营;(9)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当前,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公司安全生产基础还不够牢固,距离“可控、在控、能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自满情绪和松懈思想。个别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力,安全生产工作存有隐患,装置性违章没有彻底消除,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

二是经营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营业普查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业扩报装工作还应进一步规范,电价及电费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确保电价政策的执行到位。财务成本控制还需进一步控制,节支的力度还应该继续加大。我县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负荷少,电量在全市最低,经营压力较大。因此,2007年应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开拓电力市尝增供扩销方面加强研究,制订措施,努力增加供电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是职工及农电工素质有待提高。部分职工及农电工的素质不适应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服务质量和服务技能上看,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和工作的要求,仍存在有活没人干,有人不会干的现象,特别是部分青年职工不注意学习,不注重个人修养,工作面前束手无策。

四是机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司机关代表着公司的形象,体现着公司的作风,反映着公司的水平,在公司内质外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统领作用和示范作用。但是,当前公司机关建设与“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2007年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和聊城供电公司“两会”精神,按照聊城供电公司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以创一流同业对标为主线,突出“一个中心”,努力实现“两个巩固”、“三个提高”、“四个确保”,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步伐。

“一个中心”:以“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中心,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深化精细化管理”活动。

“两个巩固”:巩固优质服务取得的成绩,巩固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农电工专业化改革取得的成果。

“三个提高”: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大力实施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个确保”:确保电网安全和企业和谐稳定,确保绩效管理实现常态运转,确保同业对标各项指标的先进性,确保全面完成与聊城供电公司签订的经济合同指标。

2007年公司的工作目标是:

1、完成购电量4亿千瓦时。其中:购网电亿千瓦时,购小火电亿千瓦时。

2、售电量亿千瓦时。

3、售电平均电价540元/千千瓦时。

4、高压综合线损率4%,千伏线损率≤10%。

5、实现销售收入18360万元,上缴税金81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

6、确保电费回收率100%。

7、多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1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

8、深化创建无违章企业工作,全年实现安全生产三个一百天,力争全年无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

9、巩固城农网改造成果,加快电网建设步伐。

10、深化“彩虹工程”常态运行,全面落实“三个十条”,供电服务承诺兑现率100%,确保推进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11、深化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向国一流供电企业迈进。

12、保持2006年度已获得的荣誉称号,并向更高的先进目标迈进,保持企业和谐稳定,行风评比“保三争一”。

2007年八项重点工作:

共3页,当前第1页1  (一)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要落实科学的电网安全观,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7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职责规范》,强化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和监督,落实安全性评价查评问题的整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反事故斗争和创建无违章企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素质,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二)强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水平。

一是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按照一流的工作标准,进一步修订公司现有的规章制度,加大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规范高效运转。强化综合计划管理,增强计划的严肃性,提高执行力,严格督查督办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兑现。以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和全面预算管理,狠抓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切实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加强成本管理,减少各种非生产性开支和预算外开支。加强资产管理,完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积极开源节流,内部挖潜,努力节支增效。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审计成果应用。

三是强化经营管理。要始终坚持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在细化、量化、深化管理上下功夫,向指标要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切实做好电费回收工作,完善邮政代收电费业务。深化供电所管理,巩固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农电工专业化改革的成果,规范基础管理工作。

四是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坚持“守土有责、度电必争“的原则,千方百计提高市场占有率,努力增加供电量。做好大客户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工作,及时掌握电量变化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电力市场的调查和预测,跟踪招商引资情况,掌握重点工业项目的进展情况,为项目用电提供便利条件。

五是加强营销管理,2007年要继续抓好营业普查工作,千方百计抓好电费电价管理,建立电费回收可控、在控机制,防范欠费风险,确保实现电费回收月清月结,确保电费回收双结零。规范营业和计量管理,完善变电站计量点和计量装置配置管理,加强用电稽查工作,加强与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合作,将正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保持打击偷窃电的高压态势。

(三)继续抓好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确保指标的先进性。一是充分体现管理特色,健全完善同业对标指标体系,逐步形成公司、部室、班组和岗位4个层面,以及安全管理、资产经营、营销服务、电网运行、人力资源、电网建设和党群工作等7个领域“四横七纵”的指标体系。二是真正将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建立覆盖全员的责任考核体系,制定严格的考核细则,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定期进行检查,严格兑现奖惩,确保责任压力到位。三是要眼睛向内,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指标水平。四是大力推行标杆管理,认真筛选我们的标杆单位,借鉴先进单位在指标管理上的经验,加强交流学习,扎实改进管理,持续改进指标水平。

(四)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农电管理和农电工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设,深化企业各岗位工作流程和供电所工作标准化流程,加强工作过程控制,不断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全员工作效率。要加强农电管理,强化农电安全管理,按照《供电所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标准,规范农村低压设备的安全管理,强化全员安全意识,落实新“安规”和新反措要求,确保农电安全无事故。进一步推行农电工专业化管理,完善营销抄、核、收分离和邮政储蓄划拨工作,确保农电管理基础更加牢固,进一步巩固农电规范化管理的成果。

(五)深化“彩虹工程”,落实“三个十条”,建立优质服务水平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服务常态机制,推广“一柜通”式人性化服务方式,完善95598服务系统功能,深入贯彻《电力监管条例》,维护电力市场秩序,主动接受市场监管和社会监督。制定和完善落实“三个十条”的保证措施、激励和约束手段,真正做到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坚持“彩虹条”管理制度以及明查暗访的有效形式,认真受理客户的合理投诉,积极查找、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对客户投诉问题的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工作,力求从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要进一步深化优质服务,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加强窗口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客户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客户代表的职能作用,提高客户代表信息传递的速度、效率和效力。对示范窗口实行动态管理,以示范窗口建设带动规范化窗口建设。

(六)深化内质外形建设,大力实施人才素质工程。深化内质外形建设

共3页,当前第2页2,首先要加强“四好”(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在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开拓创新、风险防范和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的能力。其次要完善人才标准,加强岗位素质分析,明确不同专业和岗位的能力需求,强化队伍的开发导向。三要把员工希望自身进步、收入提高的意愿转化为提高学习力、提高工作业绩的内在动力。四要深化用工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员工动态管理。大力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五要加快分配体系创新。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改革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实施以岗位薪点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加大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和工作业绩的关联度。

(七)加快三产发展步伐,努力提高多产效益。多产企业发展事关职工切身利益,要在巩固主业基础的前提下,本着“积极稳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慎重投入,注重产出,规避风险,适时壮大做强公司现有多种产业规模。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稳步提高外部市场份额,积极参与外地工程招投标。同时,强化成本意识,管好电厂,把节能降耗和燃煤采购作为重点常抓不懈。加强监督考核和内控机制建设,努力节支增效,通过突破三产,延伸职工利益,科学规避市场风险,确保稳健经营。

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第四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 经济效益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经济发展逐渐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因此,作为企业管理重要内容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应该不断地取得新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到企业的长期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固定资产管理列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因行政管理的原因拥有的,预计将使用1年以上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使用期限比较长的劳动资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价值会随着时间因发生磨损或损坏而发生减少。

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而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南,主要包括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核算、盘点、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管理等内容,在具体内容中具有复杂性、技术性、分散性和集中性等特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应做好投资规划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使用率,同时,应该将固定资产管理同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统筹布局,使得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节约企业经营的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该站在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实施,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以避免资产不必要的浪费、优化配置企业资源,进而促使企业长期快速地不断向前发展。

二、我国现有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很多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并在固定资产有效利用、优化配置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而言,目前,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仍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滞后

一直以来,有些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企业的销售管理和企业利润的高低上,而对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出现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对现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很多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而在购置固定资产之后,相关所有人疏忽其使用和管理情况,而同时,相关使用人缺少管理意识,造成使用不合理、随意丢弃和报废等现象的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企业的资产管理和收益管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规划上,相关负责人随意的对资源进行分配和使用,经常会出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空白期、闲置期,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二)缺乏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资源优化配置不足

对于固定资产配置的优化,虽然部分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还有不少企业仍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持有淡薄、麻痹意识,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固定资产一般在企业的资产中占很大的比重,对于资产的资源优化配置来说,如果不能完美的进行分配使用,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效益。相关决策者和负责人在对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前景进行规划时,往往忽略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规划,使得企业在以后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期效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损害。此外,固定资源购置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配置不合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资产、效益的有效转化。

(三)固定资产管理账实不符,信息化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疏忽,导致财务相关负责人和固定资产使用人对于其负责或使用的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和制度,以致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混乱,固定资产记账不清楚,固定资产的账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账面情况和实际的固定资产情况不符,存在着一定的出入,无法最终确定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除此之外,目前,固定资产的记账通常采用手工记账,少数企业采用电子表格记账,记账方式落后,容易出现错误,人为干扰因素比较大,容易导致为逃避监管而不将固定资产入账或者只入账一部分情况的发生,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记账的准确性,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造成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

(四)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清晰,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企业决策者和高层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充分,导致企业内部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具体管理过程中相关的负责人出现空白或存在权力重叠的现象,以致问题发生时无人处理或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且管理过程中发生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另外,部分企业内部监督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的人员缺乏、素质不高,且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快速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善进而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新形势下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实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65 2313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