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生活实用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写意生活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写意生活范文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要求: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习观察和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现象和新特点”,“阅读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探索有关问题”。
面对丰富多彩的当代的语言生活,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指导思想,我们设计了“当代语言生活”(选修)课程,编写了语言文字应用(选修)系列《当代语言生活》选修教科书。
罗常培说:“一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当代语言生活”以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为学科背景设计。因此,《当代语言生活》选修教科书选取了一些含有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问题的文本,讨论当代语言生活方面的诸多问题: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发展;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汉语与外语,口语与书面语;外来语、流行语、称谓语;法律语言和广告语言。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认识社会文化和历史,有利于丰富语言知识,学会自觉观察并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学会在社会生活和交际中学习语言,增强对语言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语言文明意识。
《当代语言生活》选修教科书全书包括十个专题,每个专题包括导语、文本、活动・探讨、积累与应用、推荐阅读五个部分。《当代语言生活》选修教科书编写理念及由此体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语言文字课程的教学满足教师的精神探寻、事业发展和实践创新的需要,使语言文字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养成。我们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关注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阐释语言现象,通过对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问题的探究,增强语言意识。如专题四“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就是引导教师和学生从新的语言视角去思考语言的强弱与国家强弱的关系,认识我们的语言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正面临着的语言问题及其与之相联的社会问题。又如专题一“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就是引导教师和学生认识语言的基本功能,深入理解语言所具有的实用功能、生发促进功能和浪漫的功能,再深入探究语言的“陷阱”问题。这样。可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深人、全面地探讨语言问题。
二、以专题统整学习目标,构建教学框架体系,衍生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创设新的语文学习情境。如专题五,是以“我手能够写我口吗?”作为专题的人文话题,以导语提出口语与书面语、文言与白话、如何对待古代诗文的学习等问题,引出当代语言生活的一些聚焦点问题,实现语言点和人文点的契合,以文本“汪曾祺和现代汉语写作”“中小学生文言文学习问题对话录”切人对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问题的探讨,再通过“活动・探讨”环节进行深入探究,通过“积累与应用”环节实现整合。以“推荐阅读”来拓展知识体系,从而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学习情境。
三、以对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问题的探讨为核心,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如专题十“广告语言的是是非非”,通过对三段研究广告问题的文本的综合研讨,结合典型的语言问题探讨的设计,探讨当代无处不在的广告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语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启发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广告语言问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这样的编写理念和特点,在实施教学时,我们建议:
一、和一般的语文教科书中的文本不同,《当代语言生活》中的这些文本未必都是范文,更不一定是相关语言文字应用基本理论的系统介绍,但它们所反映的情况,基本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应用中学的,教科书各专题的文本的内容只是提供了专题学习内容的探究的情境,只是为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提供的资料,教师对阅读的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为进一步的参与扫除文字和背景上的障碍,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应当停留在文本本身的字词句处理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要求不应是面面俱到,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阅读这些文本,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活动。
“当代语言生活”选修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当依据新课改的理念,贯彻选修课程的教学思想,按照语言文字应用课程的课程目标来进行,不应当沿用过去那种把语言文字应用教学内容附着于单元课文教学之后的“知识短文加练习题”的机械的课程模式。那样,容易把语言文字知识当作需要死记硬背的条文,“教师讲规则,学生做练习”,就会使语言文字应用课程变得“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为实现有效的教学活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建议教师能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创设学习情境。具体地说,建议教学流程按专题组织,教学流程可以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与整理。导人可以用教材中的材料,也可以选择和专题相关的典型、有趣的语言材料。整理应帮助学生梳理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程中学过的与专题相关的语言知识,作为专题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课程的切入点与落脚点。如专题二“语言生活的五个里程碑”的教学,可在进入专题学习前先进行导入与整理。因为学生已经接触过专题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如文字的创造,秦始皇“书同文”,贝尔发明电话,计算机语词处理,英语的国际地位等等问题,可通过导人与整理环节,让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启发他们思考这些内容与语言发展的关系,以此作为专题学习的知识基础,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二)阅读与探讨。通过对教科书中专题文本的研读,结合“活动・探讨”,探讨相关语言应用方面的问题,并通过研读培养学生阅读语言文字著作的能力。如对专题一文本《语言的功能和陷阱》中所说的“语言文字反过来主宰我们,反过来扼杀我们的创造性,扼杀我们活泼的生机。使用已经有的经典语言,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真实的思想和感情”等问题的探讨,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及结合对传统诗歌中的意象的理解来进行。
(三)拓展与活动。拓展可以用专题文本中较为系统的专题知识内容为基础进行。活动不应局限于对知识性内容的学习体验,应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强调应用。如对专题三文本《西北风,东南雨》中涉及的南北方言在保持多样性和趋于统一方面的不同及其原因等问题,可进行拓展学习,通过对于方
言的体验,了解方言的多样性,思考和探究语言的一体化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组织活动,对本地区方言进行调查,以体验有关学习内容。
(四)演练和应用。在专题所学相关知识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演练。演练可以依据“活动・探讨”和“积累与应用”中的相关练习,也可以结合《学习与评价》进行。如专题一“语言的功能和陷阱”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的心理功能”理论,解读在必修课程中所学的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反复对人诉说她的孩子的悲惨故事的原因,自会有独特的视角。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从课程改革重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理念出发,在呈现方式上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三种着眼于学习过程的结构方式。其内容是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
所谓文本研习,就是提供经典性的阅读文本,创没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如专题一文本《语言的功能和陷阱》中,论述语言的心理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两部分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如对于“语言的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就是一种宣泄,就是一种追求心理平衡的手段”的观点的理解,又如语言的审美功能部分所举的宝玉悼晴雯的例子所涉及的《红楼梦》的有关背景,学生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文本研习来解决。
所谓问题探讨,就是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如对专题十文本《危险的广告语言》中“语法的”问题的探讨,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语法的”理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广告语言对于日常生活语言规则的疯狂扭曲和任意改变的实例,如“别字广告”来进行探讨。有的问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展开探讨,如“诗意表达的反诗意本质”问题,可结合有关诗歌的意境知识展开探讨,让学生通过对于广告语言的诗意表达的分析,去发现其背后的商业动机,进而思考认为其“危险”的原因。
所谓活动体验,就是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如专题八文本《称谓的困惑》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理解“称谓困惑”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调查归纳现代汉语中的主要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看看称谓中有哪些困难,人们又是如何解决的。还可以探讨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的关系,看看城里的称谓和农村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专题不同的学习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注意,这三种学习方式可以在同一专题中侧重或综合运用。
三、因为教科书选取的是一些含有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问题的文本,涉及面相当广泛,所以。对于这些文本所涉及的语言文字应用问题的探讨,可以和必修模块及其他选修系列中的相关内容打通进行。这就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要求的:“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如专题九文本《将写入国史:宪法修正案里一个逗号的删改》和《语言学家说“逗号”》的教学,在专题中可以作为法律语言的典型范例认识法律语言的特点,如严谨性、庄重性、平易性等。但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法律语言的严谨性特点出发,进行法规中的语病问题的探讨,尤其是法律语言的歧义性探讨。比如,通过讨论,可以明确,法律语言的歧义性有多种表现:有语法歧义,如文理不通造成的歧义;有语词歧义,如对词语的曲解、术语混用、习惯语和法律用语混同等;还有语境歧义,如个人对语句的侧重点理解不同造成的歧义等。这些问题,在“语言规范和创新”课程中有关语法病句的内容中亦有涉及,两者相关的内容完全可以打通进行教学。
四、“当代语言生活”课程的学科背景,如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都还是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处于远超过其他学科的开放状态。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于探讨类或活动类的练习,学生在文本阅读与相关活动中会有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体验感悟、结果或答案,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写意生活2
一、随文小练笔。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随文练笔不同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
1.趣味变写。教材中有些课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学生学后,心中有许多话想对文中的角色说,或想为他们改变一个环境。记得在教《生命的药方》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德诺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你们愿意帮他完成吗?”学生齐声回答“愿意”,我因势利导:“那请你替德诺给艾迪写一封信。”同学们马上挥毫,写出了自己的情感,道出了自己的爱,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
2.填补空白。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想象。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学生想象:“当父亲看到变成了一片废墟的学校,他会怎样想呢?”通过联想补充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而且对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3.模仿写法。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如《荔枝图序》一文描写了故乡的荔枝树和荔枝果,作者又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描写了杨梅果,写得形象生动。学完这课后,我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家乡的一种特产,学生兴趣极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模仿写好。
4.续写文章。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如在教学完《圣诞老人的礼物》一课后,我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小女孩收到礼物后,他非常感激大胡子老板……”有的同学写“小女孩的妈妈收到礼物后,她的病渐渐的好起来了……”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最愉快的一部分,使学生见材料就写,有情便抒,自由为文。
二、生活小练笔。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不会贫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无目的性地观察,以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大量重复繁杂的表像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以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组织学生练笔。如让学生把在校内参加的“六一”等活动情况写下来,让学生把在家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写下来,让学生把在社会上耳闻目睹到的事物和参加的活动情况写下来,更富真情实感。学生在参加了校内外活动后,我引导他们及时练笔,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下来。上学期,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参加了游园的活动,临去前我布置任务,要学生仔细观察各处。在活动的过程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看、说,回来后再进行小练笔,学生都很乐意写,很快就完成了,而且都写得不错。广播里、电视中、学生的身边天天都有新鲜的、有趣的事情发生,这就是学生习作题材最丰富、最直接的来源。
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留意身边小事,培养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营造主动观察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皆作文,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通过小练笔,学生不再怕作文了,不仅提高了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写意生活3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写生;意义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297-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她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写生教学是幼儿绘画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美术教育家尹东权老师说:“人的审美素养可以在幼儿时期通过美启蒙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让幼儿多画多写生。幼儿通过写生实践更加贴近了生活和自然,感受到世界的博大壮美,增加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幼儿写生画是照着实物作画,即让幼儿面对特定物体或场景,通过观察,以幼儿独特的理解能力和表现手法,自由地将事物表现在图纸上的过程。幼儿写生不同于成人的写生,它不受透视学的约束,只是让幼儿把自己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认识大胆地表现出来。
1.丰富幼儿对现实的真实感受
唐代有位画家,叫戴嵩,善画牛,经常深入观察、研究牛的各种神态动作、生活习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大画家,也在画牛上出了纰漏,他把相斗之牛的尾巴画得左右摇摆了,因此遭到一位宋朝牧童的嘲笑:“牛斗时,全身力气都使在角上了,尾巴是夹在屁股里的,这画上的牛,尾巴在左右摇晃,不是画错了吗!”这不仅说明儿童是善于观察的,而且启发我们: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要让儿童到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去,要以自然、社会为师,而不能尽摹仿前人的画稿,不能想当然,不然的话,就很难突破框框,有所创造。每位幼儿在开始写生创作时,都不会急于开始,他们往往会认真的观察实物的外形,分析主要部分和局部的特征,研究他们的连接关系后开始创作。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会继续观察,他们会不断的把自己的作品与实物向对照,观察的越是细致,写生的画面就会越深入,越生动。
2.增强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
没有经过写生训练的幼儿,空间知觉大都处于二维水平(即平面的),他们依赖表象作画。写生则按空间位置作画,将立体的客观物体过渡到平面,拓展了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通过写生,观察、领会和体验生物活动特有的各种模式,强烈地萌发创作动机,进一步推动了幼儿的审美联想和创造。以组织中班幼儿写生“卷心菜”为例,虽然幼儿写生画很粗糙、很不完整,甚至比列不正确、透视不合理,但他们也能抓住写生对象的许多特点,比如从有的角度看,卷心菜是一个圆形或一个半圆,有的卷心菜是层层叠叠包起来的,很多幼儿在卷心菜原有的形态上创作出了新的形态,还能绘制出具有简单情节的作品,画面充满着童趣和稚拙的美感。写生的过程是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与模仿作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幼儿在写生中,将自己的观察和思维概括地表现出来,其意义是深远的。
3.培养幼儿积极美好的情绪情感
带着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方方面面,感受到鸟语花香、河流草地、房屋建筑、人物活动等等,使幼儿更加贴近自然、热爱世界、热爱生活,使幼儿在学习、认识、表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变化无穷,增加对美的感受力,对物、对景和对人的亲切感。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清纯的,他们能够洞察事物的细微谈化并搏采精华,带着天真地想象全身心地去画,他们画出来的是美好生活的和谐音符。
4.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在写生时,面对新鲜的对象、面对优美的景物,能够舒缓紧张的心理,调节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是平时调皮的孩子也容易安静下来,因为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对象,表现好对象,谁不想自己画好一点!孩子们的写生作品各有不同,仔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就能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有的孩子专注力不够,而且很粗心,通过写生活动细致的观察,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做事专注、细心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平时很难安静,但是有趣的写生则能因其入胜,出于喜欢他总能安静专注的画上一会儿;有的孩子胆小,通过写生活动科学的指导与鼓励,则能使其大胆的表现,从而塑造幼儿大胆、自信的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写意生活4
关键词:唤醒;小学生;写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31-01
在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往往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对小学生来说更是谈之色变,在写作时应付了事、抓耳挠腮的现象比比皆是,唤醒他们的写作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对作文写作产生兴趣和动力,唤醒其自主写作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一、巧妙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首先应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好感和喜爱之情,可以巧妙创设写作情境来实现。情境作为写作教学的一大要求,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是调动其写作兴趣与吸引注意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全面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去探索和思考,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思维,以此达到锻炼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小学生的思维一般以感性体验为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唤醒他们的写作意识时,需要以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方式,引导他们参与和思考,让学生置身于真切的写作情境中,真正实现有感而发。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模仿实际生活情境、实物模拟等方式,调动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其写作意识。
二、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主动参与写作
小学生缺乏写作意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的写作材料有限,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没有内容可写,写作思路不够明确,并且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和途径不多,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在提炼与应用素材方面更是有所欠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用更加有效、直观的方式,让小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各种形式的写作素材,有意识、有目的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体验能力与观察能力,从个人生活、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筛选和整理出有效的写作材料。同时,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这是唤醒他们写作意识的前提,促使他们在自己的知识积累中迅速整理出所需要的信息、确定写作思路。例如,针对《我的爸爸》这一写作题目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回忆爸爸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主要片段,经过筛选与整理,进行写作。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写作热情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资料或素材小学生无法真实感知,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进行有效补充,通过声音、音乐、图片、视频或动画等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各种资源和素材,拉近他们认知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触类旁通,对各种形式的写作素材进行更加详细和直观的了解,从而调动小学生写作热情,唤醒其写作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写作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特殊的优势,比如,在进行《秋天的收获》写作教学时,大部分小学生虽然脑海中积累了一些写作素材,但是却无法下笔,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下秋季硕果累累、庄稼成熟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这种真实情境下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进而唤醒他们的写作意识。
四、与小学生亲切交谈,触发真实情感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应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舒缓紧张,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写作氛围,小学生的写作情绪才会得以高涨,对写作产生无限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与小学生进行亲切交谈,触发他们的真实情感,帮助其挖掘写作材料,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小学生在写作课堂中敢说、敢问、敢想和敢写,在平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需要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与他们相互交谈,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用爱心与真情关注每一位小学生,激发他们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例如,在进行《一次尝试》写作教学时,教师在与学生亲切交谈中,让他们想起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尝试,诸如做饭、洗衣服和骑自行车等,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还能够触发其真实情感。
五、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十分关键,这是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写作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应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唤醒小学生的写作意识,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家莲。如何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J].新课程(小学),2013,(5).
上一篇:车展文章范例实用5篇
下一篇:地下室施工方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