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考察意见(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培养人考察意见(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培养联系人考察意见1

[摘要] 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环节,学生敢于破除迷信,大胆进行探索,敢于提出问题,是创新学生研究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引导 观察 培养 强化 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在课程《科学》的教学中,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如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呢,我经过近一年的实践:首先要做的就是学生们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问题意识呢?其实是指思维的问题性从心理人们在认识活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不仅本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然而农村许多的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的状态,怕思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学生在课堂内外发挥主体作用,敢于善于提出问题,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的结构。

学生的问题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于学生亲历的事物中。学生对亲历的事物所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采用的重要方法,学生亲历的事物包括:亲身观察和接触的客观事物,课本中讲述的知识,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和感受。这些均为学习的材料。科学教材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如生物,物质的特性,机械运动、环境等现象常在生活中见到,只是学生没有注意,没有思考,没有从中发现问题,甚至不能提出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即选择的主题对学生并不陌生,是学生亲历的事物或现象,这样就使学生有了产生问题的源泉。首先是从教师提出主题开始,然后让学生围绕主题发散思维,广泛提出问题,并将问题分类,进而去解决问题。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好引导的程序,在教学中注意应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及时鼓励,这样才能活化学生积极的思维,广泛提出问题。

最新教育理论认为问题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呈现性问题。这类问题一般由教师或教科书中提出,答案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也是现成的,只需“按图索骥”就能解决。二是发现型问题。这类问题也有答案,但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和发现的,这种问题尽管也有答案,但对学生个体而言,他的提出或发现以及求答,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能够通向发现和创造。如学完“国民收入的分配”后,一位同学提出“既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为什么还说要增加国民收入关键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解答使同学们的知识理解更深刻了。三是创造型问题。创造性问题的特征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新颖独特的问题。如,一位同学在学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提出“在学校内的商店中购买了伪劣商品以后能不能找学校索赔?”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很具创造性,虽然学校不属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机构,但其一校内商店必然同学校有联系;其二在校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学校该怎样实施保护。这类问题能促使人们思考过去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在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要使学生善于发现学习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问题始于观察,没有对事物的观察,就不可能对事物提出问题。而对事物的观察都是有序的,观察应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结构,由结构到功能,层层递进。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会对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观察的越仔细,提出的问题就会越多。例如,学生在观察叶的结构时,有的学生会发现海绵组织比栅栏组织中的叶绿体少。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问题,并由此联想到与功能的关系,而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也就忽略了这一问题。所以观察是提出问题的基础,掌握了观察的方法,问题就会由浅入深,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思考、促使学生深入提出问题,这样才会使问题的提出层出不穷。例如在观察叶的表皮细胞时,学生会发现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以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使学生针对气孔的生理活动及作用提出问题:“气孔有什么作用?”“气孔是否会开闭?”等等问题,由此使学生亲身体验认识事物的方法,并使学生懂得对事物的研究与探索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要从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并且每个问题都有其逻辑性,它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逻辑性。联想的越广泛,产生的问题就越多;思考的越细致,发现的问题就越深刻。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联想和深入思考,从而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1.强化问题观念 强化问题意识,不能简单等同多提问,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其目的不在于能够寻求正确答案,而在于激发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敏感性,自觉形成质疑的良好习惯能够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树立的新型问题观,这种问题观强调主体性、民主性、探究性和个性特征。

2.探索强化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

美国一些教育理论专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中小学开展了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教改试验,形成了一些较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有:

(1)奥斯本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五步过程”。奥斯本是美国创造教育领域的先驱,他十分强调学生自己的发现,其主要步骤是:A 发现问题,或从不同角度搜寻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B发现事实,为了更好地理解情境和设想可能的解决方案;C发现观念;D找到解决方案;E寻找认可和实践检验。

(2)奥斯本——帕尔斯创造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一般目标是:A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给定的困境中,指导学生提出值得探讨的许多具体问题,描述有关问题的诸多要素;B使学生学会确定问题。给一个复杂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找到陈述问题之后的“潜在的”“真正的”问题,并扩展或重新定义问题,识别若干可能存在的小问题;C学会打破习惯思维;D学生应(下转24页)(上接17页)能推理判断;E进一步发现新的关系;F学会评价问题及解决方案。

(3)托马斯——布鲁巴克探索式模式。它的一般步骤是:A.明确有待调查研究的问题;B.分解问题;C.收集信息资料并加以综合;D.阐明信息资料;E.陈述结论;F.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较好的模式。上海师大教科所提出了“提问——讨论”模式和“引导——探究”模式。“提问——讨论”模式的一般结构是:制定周密计划?指导参考资料?安排讨论方式和学生结构?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讨论?总结。“引导——探究”模式的实施程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

我坚信变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出问题,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注意问题意识的刺激一定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真正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郑庆柱

2《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尚海梅 郑丽君

3《研究性学习》霍益萍 主编

培养联系人考察意见2

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提出了不少中肯有益的意见建议,为充分吸纳这些意见建议,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不断推动组织工作上新台阶,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识人用人水平。

1、把握正确导向,拓宽选人视野。要经常分析全市干部队伍的情况,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从更广的视野、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制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实施办法,真正把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全面正确地看待干部,保护好敢抓敢管、敢于负责的干部的积极性。要选拔有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尤其要使用一些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干部,注意年龄上老、中、青的结合。要规范非领导职务选拔任用办法,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2、加强沟通协商,提高工作透明度。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选拔干部要在适当的时候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征求意见。对人大任免干部考察时,听取部分人大常委的意见;对党外干部考察时,听取部分政协委员、统战部、派、工商联的意见;对省协管部门干部考察时,听取省协管部门的意见。

3、抓实工作环节,落实群众"四权"。要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把好推荐、测评、考察、决定、公示、任用等各个环节。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责任制,规范考察程序。要建立经常性了解干部的制度,加强与所管辖领导干部的沟通交流,并通过发放调查表、定期走访等形式,收集分析领导干部八小时外活动情况。要完善差额考察办法,进一步扩大差额考察的范围,采用1:2、1:3或多人多岗位考察的办法,提高选人的准确性。要扩大考察谈话的范围,多听取基层群众和老干部的意见。要加强考察组组织工作,开展考察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严肃工作纪律。要全面客观地分析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结果,不简单地以票取人。在坚持常委会票决制基础上,逐步推行全委会任用干部票决制,进一步落实党内民主。

4、加大管理力度,形成激励机制。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职交流制度,尤其要加强一个职位任职5年以上和掌握人、财、物干部的交流,并进一步探索实践市属单位中层干部的交流办法。要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提高考核准确度,并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发挥好年度考核的评价、激励作用。要探索试用期间领导干部的管理办法,对试用期干部进行跟踪考察了解。要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提高后备干部使用比例,做到备用结合。要建立完善干部辞职制度,探索干部待岗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不胜任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

二、增强干部教育实效性,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5、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方法。要建立和完善分层分类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对党政领导干部,注重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锻炼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注重通过市场化、外向型培养和建立企业自主培训机制,着力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实施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作,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要不断改进培训的形式。建立和完善市级领导和部门领导党校授课制;充分发挥浙江海洋学院的优势,加强与杭州、上海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增进与新加坡和香港等地高校的合作,走联合办班之路;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增加干部专题研修班的班次,广泛开展课题式培训方式。

6、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培训内容。要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方法,特别要围绕经济和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员开展专题调研,采取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等方式,提高学员的参与程度。要注重理论培训和实践培养的结合,尤其要重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知识的培训,夯实干部理论和综合知识基础;把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重点岗位、基层岗位、复杂岗位,进行磨练,增长才干,继续选送优秀年轻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和上级机关挂职锻炼,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7、适应发展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要适应经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扩大培训对象,增加培训容量,确保培训的覆盖面,形成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要加强干部培训的计划管理,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对全市各类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进行统一调度安排。

三、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推动党管人才工作。

8、加强联络,搞好服务。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各类人才的联系,体现党委政府的关怀。建立职能处室每季度走访拔尖人才制度和党政领导联系拔尖人才制度,加强日常联系沟通,尽力为人才排忧解难;采取联谊会、论坛等形式组织拔尖人才、企业家开展联谊活动,沟通感情、增进交流;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才理论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9、健全制度,营造氛围。要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规定,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的责任制。要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考核,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享受津贴的拔尖人才实施岗位目标考核,认真总结首批拔尖人才选拔的经验和不足,研究完善科学的选拔机制,形成以能力、贡献、实绩为核心的人才评估体系,提高社会各界的公认度。要整合优待人才的政策体系,对各类人才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出台新的人才政策,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10、突出重点,提供保障。要立足于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重点做好临港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临港产业特别是修造船业的人才队伍现状和需求情况,牵头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工作措施,出台相关政策,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为我市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四、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

11、完善监督机制和预防体系。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组织实施监督、群众参与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推行领导干部述学述职述廉制度、任职告诫书、市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和廉洁承诺制。要进一步拓宽干部监督的领域,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全面推行县处级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制度,认真做好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的组织实施工作。

1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在深入抓好《干部任用条例》学习宣传的同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要求,每年开展专项检查,重点要对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要对已经出台的"一把手"不直接分管本单位的财务基建项目、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收入申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做好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工作。

13、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与老同志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市本级经济、社会、党建和组织工作情况通报会制度,并检查督促部门和县区落实老干部有关政策。

五、创新工作载体,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14、全面推进渔农村党建。要根据中央提出的"三级联创"和省委提出的"先锋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抓好当前我市正在组织实施的渔农村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确保按期取得实效。把"三培养"活动作为实现"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做到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紧密衔接。同时,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注重抓出特色,抓出实效。

15、大力抓好社区党建。要根据省委《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意见》,抓好"五有"社区的创建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抓出一批具有**特色的"五有"示范社区。同时,要积极开展居民自治试点,完善社区党员"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制度和社区党日活动制度。

16、不断强化非公企业党建。要在抓好覆盖网建设的同时,按照"五好"目标要求,围绕创建海岛先进企业文化50强,在全市各企业中大力开展"一企一特"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积极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业务技术骨干,把业务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业务技术骨干培养成经营管理人员"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党建"三培养"活动。

培养联系人考察意见范文3

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事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讲到高中地理矿物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对常见矿物进行观察和鉴定,从矿物的形状,颜色、硬度、透明度、条痕、解理、断口、磁性、自然延展性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地理事象的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就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思维时要符合地理思维的这些特点。也就是说应该做到不论研究或学习地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都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自然要素、各经济部门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以获得地理现象整体性的认识,避免只注意个别要素、个别经济部门而忘记其它要素和其它经济部门的顾此失彼的纰漏。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时,要善于辨别地理区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区域性的特点,防止学生由于地理区域特征模糊,出现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

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上述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如通过观察太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太阳及其结构的形象。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运用学生看过的各种河流的形象,经过取舍和重新组合,形成尚未见过的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此外,教师准确、鲜明、生动的讲述或描绘,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想象、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或幻想,同时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的点拨,启迪其智慧,通过比喻、分析、联系和引伸展开想象,以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联系人考察意见范文4

一、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各不相同。有的将入党作为一种荣誉,有的将入党当作以后找工作的筹码,有的是因为家长要求其入党,更有甚者仅仅是因为身边的人入党产生的攀比心理。而《细则》中第二章第四条“党组织应当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明确提到应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等,这一程序的缺失,造成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缺失和入党动机的多元化。

(二)对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不全面

入党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后,有的党支部并未对他们进行全面考察。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一般会有成绩(学业成绩和其他工作成绩)和素质(入党动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等)两方面的指标考核。对于成绩方面,有比较具体的指标,比如学业成绩必须进入专业前20%等。而在素质方面,则依靠培养联系人对其进行考察。《细则》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党组织应当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而很多党支部并未在第一时间落实安排培养联系人,对积极分子的对口联系和了解时间明显不足,了解不够深刻。一些党支部甚至在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时,才确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未按要求落实这一程序,导致了对入党申请人的考察不全面。

(三)不能及时发现积极分子中的合格人选并淘汰不合格人选

《细则》第二章第九条中第一点和第二点中对培养联系人的要求是“向入党积极分子介绍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现实表现和家庭情况等,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然而有的党支部仅仅是按时间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空话、套话比较多,并没有通过群众调查、支委会和支部会议对队伍里的积极分子进行定时评估。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完全取决于联系人的责任心,不能保证材料的质量。

(四)不能从团组织和群众中充分了解情况

《细则》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支部委员会讨论同意并报上级党委备案后,可列为发展对象。”而大学生入党的特殊性决定了团组织对优秀团员的推荐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但是有些团支部组织过于松散,有的团支部仅仅有一名支部书记,机制不健全,对于支部中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完全取决于团支部书记一人的意见,过于程序化。

群众意见调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决定了一个积极分子是否合格、是否能成为发展对象并最终入党。但现有的群众意见调查过程流于形式。由发展联系人组织的群众意见调查会,不但参会同学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而且会议不能按议程进行,往往是由同学们写上或者说上一两句话就草草了事。

(五)预备党员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细则》第五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组织应当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和考察。”支部对预备党员的培养形式主要是支部生活,集中培训、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几乎没有。这一程序的完全缺失,导致预备党员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二、对策

(一)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

党组织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入党申请人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充分了解党的性质、纲领、宗旨、组织原则和纪律,明白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二)加强对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

Υ笱生入党申请人,除了对其学习成绩等硬指标应有明确要求外,对其整体素质也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在程序上,必须在第一时间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联系人。要完善这一程序,保证入党联系人有充分的时间对联系对象进行了解和考察。

(三)严格要求入党联系人,及时发现合格人选,并淘汰不合格人选

从程序上,严格要求入党联系人完成《细则》所要求的任务。作为大学生的入党联系人,不仅要随时向积极分子们灌输党的一切知识,更要切切实实地落到班级中,通过他们的现实表现,了解他们的政治水平、思想觉悟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和为人民奉献的思想,在填写材料时,不说空话、套话,真实反应积极分子的情况。同时,要及时向党支部汇报情况,便于党支部及时发现合格人选并淘汰不合格人选。

(四)完善团组织推优和群众意见调查程序

团组织在推荐优秀团员时,汇报材料的填写不能仅仅由团支部书记一个人完成,应该由团支部内团员发表意见,在团支部委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再由支部书记总结之后完成推优程序。群众意见调查不能流于形式,积极分子联系人必须按要求在规定时间,集中至少同班级的同学在一起发表意见并讨论,联系人应按格式记录群众的意见,总结成材料汇报给党支部。只有完善了团组织推优和群众意见调查程序,才能充分了解积极分子们的真实情况。

(五)重点培养预备党员

对预备党员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必须严格要求每次的支部生活和每次的思想汇报,使每一位预备党员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党的最新信息和方针政策;邀请团委、组织部和马列主义学院等专家定期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集中培训;预备党员也要积极参与到对积极分子的培养中去,要求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只有增加了这一程序,才能更好地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和考察,培养真正合格的党员。

过去,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程序上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是根据十提出的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应该及时主动总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在未来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发展的每一道程序,一定能为党培养出真正的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爱党爱国的当代大学生党员。

65 1405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