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理解和答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理解和答案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答案1

⑴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⑵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⑶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⑷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⑸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⑹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⑺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质,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⑻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⑼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⑽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⑾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选自《新民晚报》20xx年10月30日)

1.黄昏是一种美丽,镜泊湖的黄昏更是充满着美丽。但文章开篇却从“黄昏有时是一种错误”说起,从表达技巧上看,这是怎样一种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跟其它湖泊比较,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览黄昏中的镜泊湖,看到了“别致的生动”。第8段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了这种“别致的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8、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句流露出阮籍对黄昏是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流露出李商隐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阮籍和李商隐均未参透生命的禅机,本文作者参透的禅机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文章第一段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目的,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参考答案:1.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反衬、铺垫)

2.青山打滚堵塞牡丹江河道,形成的高山堰塞湖。曲折如河道

3.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

4.(1)流露出对黄昏的一种厌恶(排斥、不喜欢)

(2)承认黄昏虽美却已接近尾声,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奈和惋惜。

(3)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因此我们只要抱着积极心态,就能享受生命的每一历程。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5.B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答案2

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予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滇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选自《新民晚报》)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题目

1.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⑥段对镜泊湖作了具体介绍,请用短语依次概括各段的内容。

()→()→()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一句中加粗的“生命的蛋白汁”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中加粗的“更”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通过对比描写,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并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宗旨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跳跃的文字,大胆的想象,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渗入了禅机,从太极、阴阳鱼,到生机、生命态度的慢慢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5.结合本文主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答案

1.活泼、生动、宁静、欢畅、辉煌。(也可以用名词性词语回答,如夕阳、波浪、禅机、光粒。答到其中任意三个词语即可)

2.形成原因名称沿革河道特点

3.(1)散发光晕的夕阳(或“夕阳散发的光晕”)。能给镜泊湖提供生命的能量。能启迪作者思考生命的价值。(答到任意两点即可)(2)强调镜泊湖半弯的夕阳的活力和辉煌,镜泊湖水的清澈和明亮。

5.“略”。无标准答案。可参考下面的要点联系实际来分析:(1)要及时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2)保持乐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3)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加以珍惜。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答案3

(1)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2)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3)还是让我们先来欣赏镜泊湖的黄昏吧!

(4)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的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座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5)既是牡丹江的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最窄处只有300余米。惟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生动的景色。

(6)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地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质,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7)游船入浦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8)大凡美的东西,莫不都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9)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这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10)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蓦然发现: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1、你怎样理解第(2)段加点词语“禅机”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

2、请结合文章概括第(5)段中“别致生动的景色”的内容。

3、阮籍和李商隐的诗句具有怎样的特点?从原文中各选一个词语概括。作者为何要引用他们的诗句?

4、最后一句“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文中的“禅机”,是指镜泊湖的黄昏带给作者的启示: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2、答案:(1)枕着山脊的不再炽烈的夕阳像金箔打造的浮萍;(2)船头两岸青山在水中翡翠般的倒影和船尾荡漾的金箔般的湖水变幻无穷;(3)沉入山脊只剩下半弯的夕阳在水中的光晕更加明亮,使船尾水花更为璀璨。

3、答案:苍凉;感伤。(1)表达了对他们两人不能借助禅宗参透生命的遗憾。(2)为下文写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作铺垫。(或“和下文写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作对比”)

4、答案:(1)含蓄地照应了文章第二段中的“禅机”;(2)表达了作者从镜泊湖黄昏中所获得的积极人生态度的喜悦;(3)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镜泊湖的黄昏阅读答案4

⑴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⑵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⑶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⑷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 25米 。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⑸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⑹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 90公里 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⑺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质,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⑻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⑼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⑽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⑾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选自《新民晚报》)

1、黄昏是一种美丽,镜泊湖的黄昏更是充满着美丽。但文章开篇却从黄昏有时是一种错误说起,从表达技巧上看,这是怎样一种表达技巧?(2分)

2、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跟其它湖泊比较,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4分)

3、游览黄昏中的镜泊湖,看到了别致的生动。第8段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了这种别致的生动?(2分)

4、读第8、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句流露出阮籍对黄昏是怎样的态度?(2分)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流露出李商隐怎样的情感?(2分)

(3)阮籍和李商隐均未参透生命的禅机,本文作者参透的禅机是什么内容?(5分)

5、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2分)

A、文章第一段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目的,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阅读答案:

1、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反衬、铺垫)(2分)

2、青山打滚堵塞牡丹江河道,形成的高山堰塞湖。(2分)曲折如河道(2分)

3、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2分)

4、(1)流露出对黄昏的一种厌恶(排斥、不喜欢)(2分)(2)承认黄昏虽美却已接近尾声,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奈和惋惜。(2分)(3)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2分)因此我们只要抱着积极心态,就能享受生命的每一历程。(2分)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1分)

5、 B(2分)

镜泊湖的黄昏5

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空穴来风。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欣赏镜泊湖的黄昏吧。

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的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座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中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它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既是牡丹江的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最窄处只有300余米。惟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地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泣,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游船入浦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感伤。李商隐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后,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大凡美的东西,莫不都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这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选自《新民晚报》

解读

《镜泊湖的黄昏》一文先写镜泊湖的形成原因,再写其名称沿革和河道特点。作者写镜泊湖半弯的夕阳的活力和辉煌,镜泊湖水的清澈和明亮,表现出了镜泊湖的黄昏活泼、生动、宁静、欢畅、辉煌的特点。品《镜泊湖的黄昏》,我们能体味到一些哲理:如要及时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保持乐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加以珍惜。在文章结尾处,“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懂得把握,懂得珍惜,心湖亦常有佛。

65 1079627
");